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只管打坐(和佛陀一起去禅修)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日本)前角博雄禅师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只管打坐:和佛陀一起去禅修》是前角博雄禅师以日本曹洞禅正规教学为中心的完整开示,也是他禅法教学的第一部重大集结,内容以激发人心的短文,简单有力的语言阐述禅修,论及坐禅、公案参究、如何明白自己的生命即是佛的生命,以及根本的生死问题。内容的讲解,显得井然有序,思维前后一贯,特别是前角禅师独特的精神、传法风格,以及对于禅修历久弥新的领会,尤其值得一读。

内容推荐

道元禅师创立的日本曹洞宗,强调“只管打坐”,不参公案。前角博雄禅师属于道元禅师一脉的曹洞宗,所以本书三十三章大部分都在阐述道元禅师的修持思想。

《只管打坐:和佛陀一起去禅修》是前角博雄禅师以日本曹洞禅正规教学为中心的完整教材,也是他的禅法教学的第一部重大结集。内容以激发人心的短文、简单有力的语言阐述禅修,论及坐禅、公案参究、如何明白自己的生命以及根本的生死问题。内容的讲解,显得井然有序,思维前后一贯,特别是若能在禅堂中,通过师徒之间实际提倡和领受,更能亲切和深入地体会其中之韵味和宗教慈悲之深情。

《只管打坐:和佛陀一起去禅修》传达了前角禅师独特的精神、传法风格,以及对于禅修历久弥新的领会。他拒绝满足于观念的传达,转而利用禅七时的提唱激发学生自性中的问题。他坚持学生必须在自己的生活中处理这些问题。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编者说明

第一部 禅的要义

 一 明白自己

 二 一开始便一切具足

 三 禅门三“枕”

 四 三法印

 五 为何要坐禅?

 六 练习,一再练习

 七 弥补自己的分裂

 八 答案很简单

 九 你坐禅即是佛坐禅

 十 修行波罗蜜多

 十一 谈谈仪式

第二部 明白生死大事

 十二 何谓公案?

 十三 公案与只管打坐

 十四 发菩提心

 十五 体证生活公案

 十六 痛苦、恐惧与挫折

 十七 相对与绝对契合

 十八 明白大事

 十九 度一切有情众生

 二十 坐禅公案

 二十一 清心

 二十二 抄经

第三部 障碍何在?

 二十三 障碍何在

 二十四 看见鞭影

 二十五 七智慧姐妹

 二十六 过无常的生活

 二十七 多元与“正道”

 二十八 恁么

 二十九 做佛教徒

 三十 生死

 三十一 涅粜之花

 三十二 不知生死

 三十三 释迦牟尼佛与我同修

附录一 现成公案——道元禅师

附录二 普劝坐禅仪——道元禅师

附录三 参同契——石头希迁

试读章节

我们每个人都关心自己能够活多久,都认为能够活80岁、90岁,乃至于100岁是福气。或许真的是福气,然而这福气是和什么东西相比?是和英年早逝的人相比吗?

我们必须把生命看个清楚。现在这一刻存在的生命到底是什么东西?当下刹那生死七万次——这到底是什么东西?男、女、老、少,人的生命、其他存有的生命,是否都不一样?生命是否是二元相对的?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

说到生命是什么东西,如果我们真的是每一刹那便生.死七万次,那么我们平日对于生命的理解与看法便毫无意义可言。

道元禅师说,由于当下“这个”(this)便是生命,所以我们其实早就开悟。开悟不是由修行而来;事实上,我们修行的时候并不期待什么东西。为什么?因为一切早就在这里!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那一份智慧!我们的修行,本身就是开悟。

超越二元相对看生命,超越思与不思看生命,那么一切一切便都是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用二元相对观点思考事物,就会把生命缠缚起来:我是我,你是你,这个东西不好,那个东西不错。事实上,我们的生命非常广大,无垠无涯。生命每一刻每一刹那都在生死,所以根本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一切的一切都在此地,都在当下!

只要用二元观点思考事物,我们的生命便立刻受到限制。但是,我们的生命其实是没有限制的。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出家是在家,都没有关系。每一个人,任何一个人,都是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每个人都有很多机会在当下体验自己这样的生命。怎样才能够体证那显化为生命的最高之道?不管我们了解不了解,每一秒钟生死更新七万次,那样的生命便是最高的生命,也就是我们此时此刻的生命。但是这一点要怎样才能够体证?你就活在那里,就去做就对了!

心中了然这一点,便知道生命与那至高之道无别,此生与涅槃妙心无别。我们体证到无差无别的生命!

我们的生命是这样,修行也是这样。所以,如果你修的是数息,你就和自己的呼吸合而为一!如果你修的是“只管打坐”,你就打坐!如果你在参公案,你就让自己成为公案!

问一问自己,你是不是真的这样在修行?如果你打坐是依据某种知见或抱着什么期待,你修的就不是“只管打坐”。如果你用知识参公案,如果你把公案当做谜语来解,你就不是在参公案。为什么?因为这时候你有的是二元相对观点,是有差别的观点。

要怎样才能够体证生命便是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你其实早就是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一开始至少要相信自己的生命便是如此。要相信这一点!接着开始体验这个生命是你自己的生命!这个时候,你的生命本身便是般若波罗蜜——智慧。

“般若”是不二智,不是你,不是我,也没有好坏。那是当下现起的作用,当下此地之事现起的作用。

“波罗蜜”意指“到彼岸”。到什么“岸”?如果一切事物在当下都安然无恙,还有什么“岸”可去?

有人认为彼岸才是涅槃;涅槃者,万物理当如是、我们的生命理当前往之处。然而,涅槃其实早就在这里。体证此时此刻的生命便是涅槃,就是到达“彼岸”。这个生命便是最珍贵的宝藏,是至高之道,是体证之道。P23-25

序言

你打坐就是佛打坐

道元禅师原来强调“只管打坐”,其余不管;不要想“我在打坐”,否则便有个“我”有个“打坐”分开来二元相对。

很多人看过禅宗的故事以后,都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那些师父似乎一点都没有慈悲心,徒弟问起问题,不是打就是骂,动辄得咎。所谓“德山棒,临济喝”——德山是“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黄檗和临济(义玄)动不动就呵斥学生。

有的师父,一眼看到徒弟过来,就关门不应。就算后来在历史上成为大师的临济,当初去问黄檗如何是佛法大意,也被黄檗打了一顿,“三次问,三次打”。其实打从初祖达摩东来,当有徒弟求教时,师父多“不近人情”。二祖慧可终夜兀立雪地求教,达摩相应不理。直到慧可断臂明心,达摩才“知是法器”,有以教之——“吾与汝安心竟”。这些徒弟当时一定莫名其妙;就连我们后人,千百年后看他们的故事,也是大惑不解。这一切就这样放在心里。

有一天你去佛寺参访,看师徒吃斋,诵经,念佛,与一般佛寺无异。你走走看看,孰知竟然在门后墙上挂的图表发现这竟是一家临济禅宗寺庙。经典中或传说中的禅宗临济宗突然出现在现实中你的身边。只是,师徒间那些接问应答,应机接物呢?那些棒,那些喝呢?

你自此发现,原来那些师徒活脱脱,直来直往,元气淋漓的言行机锋,是属于禅宗黄金时代禅宗人的精神表现。如今,这样的禅宗已经没有了。

这样说禅宗修持上历史前后的差异,要点只是要说历史上经典中的禅家宗风,如今只得其遗绪而已,而且大部分见之于日本禅宗。

禅宗最大宗派为曹洞、临济两宗。日本曹洞宗由道元禅师于13世纪创立,“只管打坐”,不参公案。临济宗才参公案。本书作者前角博雄禅师属于道元禅师一脉的曹洞宗。所以本书三十三章其实是前角禅师的三十三次“提唱”——大部分都在阐述道元禅师的修持思想。三十三章很多篇名都和道元禅师名著《正法眼藏》的篇名一样,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前角禅师不凡之处在于,他从很年轻时就跑去和临济宗的千崎如幻禅师参公案。据说他参透的公案有一千多则。但总归后来的安谷白云、前角博雄等禅师都把公案参究纳入曹洞宗修行法之中;当然是和“只管打坐”融合在一起。譬如,道元禅师原来强调“只管打坐”,其余不管;不要想“我在打坐”,否则便有个“我”有个“打坐”分开来二元相对。“只管打坐”,你就是打坐,打坐就是你——打坐时如此,又要参“为何如此”,要参“只管打坐”这一则公案。前角禅师似乎是这样融合打坐与公案参究的。

当然,不知是一种文明的进步或退步,如今的公案参究已经不见棒喝或其他不近人情的表现。参公案时,有时候由徒弟进“独参室”与师父“独参”。师父由师徒间的问答,便知道你参透没有。至于禅宗黄金时代那种应机问答,师父本诸“老婆心切”(像老婆婆一般慈心)的棒喝,徒弟的“闻言澈悟”——这些许“浪漫”的故事,当然已经归诸历史,归诸经典。

顺带一提的是,如今有很多人对于于“棒喝”一事常有误解,总是从知解上想当然地认为师父棒喝是要把徒弟“打醒”(悟),“喝醒”——大白天有鬼了。其实棒喝是师父在徒弟“准备”的阶段帮助徒弟“准备”——准备“疑情”——当你所有的二元思考方式全被师父棒打呵斥挡下之后,此路不同,你就“疑”了。这一“疑”才开始准备第二阶段的“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开始等待“开悟”的到来——虽然可能永远不来。德山棒,临济喝应作如是解。

道元禅师的佛理,重点是他的“修证一如”——亦即修即是证,证即是修。“欲知恁么(这么、如此、这般、这样的)事,即是恁么人;既是恁么人,何愁恁么事。”其实你早就开悟,你打坐就是佛打坐——道元禅师、前角禅师都要你这样打坐,还要你参“你打坐就是佛打坐”,如此而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3: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