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圆梦哈佛(美国名牌大学入学攻略)
分类
作者 于时语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圆梦哈佛(美国名牌大学入学攻略)》作者于时语基于对美国教育体制的长年关注和资料积累,以及作者儿子诚诚和其他近二十名亲友的成长个案,结合美国的政治、历史、社会、文化的变革,对以常春藤名校为代表的美国名牌大学进行了一次具有深刻洞察力而又生动有趣的解密,揭示出许多国人所不知的美国名牌大学的招生“内幕”,并提供了独家的权威性、实用性兼具的入学攻略,对于华人子弟申请美国名牌大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圆梦哈佛(美国名牌大学入学攻略)》的作者于时语凭借对美国教育体制的多年观察与积累,依据独特的信息渠道和独家资料,更为重要的是,基于培养儿子诚诚以极优异成绩进入哈佛就读的成功经验,将一一解答那些困惑中国家长与学生已久的重要问题,揭示美国名校难以捉摸的招生精神,披露美国名校入学申请这一很不透明的“灰箱”过程。不仅如此,作者从“常春藤盟校”入手,深入考察美国的精英教育和与此相关的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这种深刻的背景考察,对于华人子弟申请美国名校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圆梦哈佛(美国名牌大学入学攻略)》作者的另一重要目的,是激励华人子弟能像犹太人那样,通过征服以“常春藤盟校”为代表的美国名校而征服美国上层社会,进而影响美国内政和中美关系。犹太人就是通过这一过程,发展成为遍布美国“上层建筑”的强势族群,通过强大的游说集团,长年把持了美国的中东政策,导致华盛顿与以色列的特殊关系。

作者结合美国的政治、历史、社会、文化的变革,对美国名校进行了一次具有深刻洞察力而又生动有趣的解密。相信不论是单纯对美国教育体制感兴趣的读者,还是对美国的政治、历史、社会、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都会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感受到无比的乐趣。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常春藤名校——美国的“贵族群体”和“上层建筑”

 2.1 总统、大法官和中央情报局

 2.2 “无冕之王”和“公共知识分子”

 2.3 常春藤和好莱坞

 2.4 亿万富翁的温床和工会领袖的诞生地

 2.5 “常春藤国际”操控世界?

第三章 培养“主人”还是“仆人”?——长春藤教育的特殊之处

 3.1 未来的政治、商界、社会领袖

 3.2 培养“主人”的“自由学科”教育

 3.3 社会关系之一:大牌教授、学生刊物和名人讲座

 3.4 社会关系之二:学生会社

 3.5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主仆”关系

 3.6 常春藤的“品牌效应”和一荣俱荣的社会资源

第四章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美国社会演变大势

 4.1 全球化和美国蓝领中产阶级的衰亡

 4.2 大学教育与美国的“阶级划分”

 4.3 常春藤精英阶层的“世袭化”

 4.4 从“好男必当兵”到“好男不当兵”

第五章 从“蓝血”贵族到“凭才取人”——“常春藤盟校”招生制度的演变

 5.1 凭家世还是靠才能?

 5.2 如何量化学生才能?——美国“高考”的创始者

 5.3 先天智能还是后天成就?——美国“高考”的演变

 5.4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5 学业标准PK“个人素质”

 5.6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常春藤“预备学校”的变迁之一

 5.7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常春藤“预备学校”的变迁之二

 5.8 校友子弟、平权政策的扭曲和华人学生“限额”争议

第六章 美国儒林外史——名校入学竞争白热化之下的众生相

 6.1 长春藤名校录取率和录取标准趋势实录

 6.2 庞大的美国“高复”行业

 6.3 0.002分之争一中学“状元”引发的“天价”官司

 6.4 “教育移民”和“高考移民”

 6.5 有钱能使鬼推磨一高价“雷锋”

 6.6 升学咨询公司“包装”的抄袭作家

 6.7 从“四好学生”到“N好学生”——美国中学的“荣誉膨胀”

 6.8 招生办的间谍战和“战略性录取”

 6.9 “提前录取”游戏后面的上马、中马、下马

第七章 从常春藤到华尔街——犹太人征服美国的艰难路

 7.1 美国的反犹主义和“犹太人的哈佛”

 7.2 “滑腻的蠹鱼”——“常春藤盟校”的反犹历史

 7.3 从“共产主义第五纵队”到彻底征服常春藤

 7.4 从常春藤到征服美国上层建筑——前纽约州长斯皮策家族个案

 7.5 华人能够效法犹太人的成功吗?

第八章 常春藤名校的招生录取程序综述

 8.1 教皇选举般的“灰箱”

 8.2 学业成绩之一——学业指数

 8.3 学业成绩之二——综合评价

 8.4 学业成绩之三——名校的学业成绩分类

 8.5 课外活动成就

 8.6 个人素质评分

 8.7 “额外因素”和总评录取

 8.8 “后门”和边门——Z名单、备取名单和转学申请

第九章 以学为主——至关重要的学业成绩

 9.1 高中成绩单:分数和课程难易的最优化

 9.2 课外和校外学业成果

 9.3 “高考”成绩之一:SAT I/ACT

 9.4 “高考”成绩之二:SAT II的组合选择

第十章 洋洋大观的课外成就。

 10.1 竞争白热化之下的成败关键

 10.2 未来政客型:学生组织、社会组织和辩论演讲能手

 10.3 未来企业家:创业才能和打工记录

 10.4 未来艺术家:音乐、美术、表演艺术

 10.5 笔下自有录取书——写作发表

 10.6 四肢发达,头脑更不简单——体育运动的捷径

 10.7 “雷锋”精神——五花八门的社会服务记录

 10.8 扬长避短,出奇制胜

第十一章 难以捉摸的个人素质

 11.1 推荐信游戏

 11.2 个人作文

 11.3 个人面谈

第十二章 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常春藤进行曲

 12.1 常春藤“路漫漫其修远兮”?

 12.2 高中选择纵横谈之一

 12.3 高中选择纵横谈之二

 12.4 高中逐年计划

 12.5 眼见为实——“95号州际公路大学之旅”

第十三章 常春藤攻略漫谈

 13.1 笨鸟后飞?——漫谈提前申请

 13.2 阴盛阳衰?——男女有别的名校之梦

 13.3 备取“酷刑”、多重录取和学生资助

 13.4 国际学生申请略谈

第十四章 常春藤名校申请个案20例

资料来源

附录

 附录一 美国13所名牌大学招生录取的PK比分

 附录二 百分比排名与班级排名转换指数对照表

 附录三 平均成绩与班级排名转换指数(CRS)对照表

 附录四 SAT I ACT等价分数对比表

 附录五 有关校外课业比赛和活动的若干网页

 附录六 全球前65所美国名校“输送中学”

试读章节

德瓦恩教授豪言壮语四十年之后,美国面临的是共和党“保守主义革命”,罗斯福总统“新政”以来逐步建立的“软美国”福利主义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贫富差距不断增大,下层阶级的社会上升机会日益减小。

正如《纽约时报》多次指出,对绝大多数美国平民而言,大学教育是进入中上阶层的唯“通道”,而日益成为美国社会的重要分水岭。按照《华盛顿邮报》,到2007年,美国有大学学位的人的平均收入已经超过只有高中教育的人两倍。今天的美国,可以说是进得了大学的成为牡阶级,进不了大学的永居社会底层。

可是在通货膨胀长年受到控制的情况下,大学学费却长期保持每年两位数的飞涨,完全超过各种政府教育补助的增长,不仅下层阶级日益望洋兴叹,连美国大学的最主要生源——中产阶级都叫苦不迭,而成为近年所谓“中产阶级挤压”的主要内容。连当年秘密对《华盛顿邮报》披露水门案件内情的“深喉”,曾经是联邦调查局的第二把手,绝对属于美国的中_上阶层,2005年终于现身曝光,也是为了帮助“补贴”外孙上大学的费用。“免费的高等教育”不仅没有“被看成每个人的权力”,根据奥巴马2007年11月在爱荷华州的初选演讲,2001—2010这十年中,有两百万美国学生因为高涨的费用而被排除在大学门外。

另—方面,是“常春藤盟校”等美国名牌大学代表时‘超级精英教育”支配美国“上层建筑”的传统。据详细统计,12所美国顶尖私立名校校友占了美国企业界领袖的54%和美国政府重要领导岗位的42%。对比之下,美国上层精英中只有25%在州立大学接受教育,而美国全国州立大学学生的总数,超过十来所私立名校的学生总数几十倍。

仅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一所大学,每年本科入学的新生总数就超过了“常春藤盟校”的“老三大”亦即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新生总和,其录取人数更超过老三大总和的两倍。这一举世闻名的州立大学与常春藤盟校各自的学位在美国社会的“含金量”高下对比,由此一目了然。

名校校友支配美国上层建筑的传统不仅常盛不衰,而且变本加厉。耶鲁大学本科和哈佛商学院企管硕士毕业的小布什总统虽然在言论上迎合南部共和党草根基础的反精英主义,实际却通过大法官任命,在历史上首次将三权分立的美国最高法院变成几乎清一色的常春藤门面。哥伦比亚大学本科和哈佛法学博士奥巴马总统的内阁和亲信更是充满了常春藤精英,以致《纽约时报》中右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如此总结“我们今天的统治阶级”:

在常春藤学校受的教育.主张凭才择人,小心谨慎而又野心勃勃;来自SAT高分考生(SAT是美国大学入学标准考试),开放和多元。

按照这样的总结,时下的美国简直可说在实行“常春藤专政”。

在这样的趋势下,美联社2006年3月从纽约报道:纽约市的私立精英中学的学费高过3万美元一年,超过了哈佛大学当年的学费。令人吃惊的是,这些私立中学如此昂贵,大量学生家长仍然趋之若鹜,不仅腰缠万贯的富豪家庭,甚至家境不宽裕的中产阶级父母也勒紧裤带将子女送来,以致“生满为患”,居然还有长长的排队等候入学名单。正如《华尔街日报》报道,造成这一现象的最重要原因,除了小班教育和一流的师资,这些私立精英中学长期形成的声望,提高了毕业生进入美国常春藤名校等一流名牌大学的机会。

即使不算一个常春藤学位对毕业生未来个人收入的巨大带动作用,对于父母来说,对子女大学前的上述“巨额”投资,从纯金钱角度来看,也未必白费。这是因为几乎所有常春藤大学都取消了贷款制度,而代之以直接资助。近年来,哈佛大学带头,耶鲁和普林斯顿纷纷跟进,不仅将完全免费再加生活补助的贫困生标准上限提高到家庭年收入6万美元,而且对一般中产阶级学生的资助也大幅度增加,获得资助的家庭年收入上限达到20万美元,大约75%的在校学生因此获得不同程度的资助。尤其是年收入在6万到18万之间的父母,每年为每个在校子女的学费和食宿总支出,只占税前总收入的百分之一到十分之一。换言之,对许多美国中产阶级父母,子女上哈佛大学的费用大致相当于甚至低于许多州立大学尤其外州州立大学的费用!

未来收入潜力,更使得常春藤学位无与伦比。据《华尔街日报》引用的详尽调查,1972年分别进入常春藤与公立大学的毕业生在1986年的平均工资差距是15%,而1982年入学的,这一差距达到39%!各种迹象表明,这一差距近年来只会有增无减。

这些情况,都导致美国常春藤名校升学竞争的白热化,借用美国常用的形容,这种竞争完全达到了血淋淋的“割喉”程度。被名牌大学录取,也绝不亚于当年范进中举后的轰动。1999年出版的描述美国“高考”历史的名作《大考试》一书最后总结说:“美国人对名牌大学^学的痴心,已经超越了理性的界限。”十年之后,这一疯狂程度与急剧下降的“常春藤盟校”录取率继续形成尖锐的反比。

此外,在贫富差距明显的学龄前教育成为美国政坛热题,引起奥巴马总统宣布争取每年对0-5岁儿童教育拨款100亿美元的同时,名校升学竞争出现从高中向初中、小学甚至学龄前延伸之势。引用美国《大西洋月刊》一半华裔一半德裔的著名作家Sandra Tsing Loh的观感,对于大批“常春藤发烧友”家长,尤其是在知识分子和其他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常舂藤入学竞赛”从幼儿园便已经开始。这里的戏谑成分不计,确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家长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不惜早早送孩子日一年学费几万美金的贵族幼儿园。Sandra Tsing Loh自己就曾经在洛杉矶地区为女儿寻找“高度竞争”的幼儿园而“大打出手”。一位知名中国留美学人也承认曾经花费一半家庭年收入供女儿上昂贵的私立幼儿园。

在引证若干家长为子女申请“重点”幼儿园不惜花费4000美金雇佣私人顾问之后,哈佛大学毕业的加州伯克莱大学社会学教授杰罗姆·卡拉贝尔总结说:

这只是一个漫长过程的起点,家境优越而急不可待的父母企图在这一过程中

最大限度地增加他们子女进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和其他名牌大学的机会。P2-4

序言

改用一句非常恰当的总结,常春藤名校代表了“限量供应”的美国上层社会入场券,而且除了法律、经济和商学专业,这一入场券仅限于本科教育,而不包括研究生院。我们这一代许多留学生,虽然自己在美国常春藤名校获得博士学位,却要到多年之后,在子女开始申请大学时,才从这些名校关于“校友子女”的严格定义中体会到这一点。

另—方面,常春藤人学竞争却早就是海外华人家喻户晓的永久热门题目。在本书成书时,内人正好有一位从5岁起开始手把手教大的音乐课学生,在我们的鼓励和指导下获得了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同时录取,我们邀请这位男孩为十来个友人家庭传授一点学习经验。本城申请美国各级名牌大学的中学生比例不出5%,可是消息“走漏”之后,最后涌来了父母和子女加起来差不多有七十多位。几乎挤破了寒舍近40平方米的大客厅’连楼梯上也坐满了听众。“常春藤热度”可见一斑。

作者本人也未能免俗,自从小儿诚诚进入高中后,便开始关注常春藤招生的问题。本书大致是这八九年来在这方面的阅读和个^调查积累。

我最大的感触,便是常春藤名校代表一种深刻的文化和文化现象,其影响无远弗届。例如,今天令全球亿万影视观众如醉似痴的奥斯卡金像奖,也是起源于哈佛大学与好莱坞制片业的一项合作计划。不了解这一数百年积淀的文化传统,就很难领会常舂藤教育的真髓和招生过程的关键所在,从而赢得这场日益剧烈的入学竞争。这是为什么本书第一部分花费大量篇幅,介绍常春藤名校的文化传统和招生过程的历史演变,力图为读者解释常春藤名校与所有其他世界名校不同的招生目的和标准,以及这一过程与美国整个上层社会的互动。尤其是在世界各地受尽歧视迫害的犹太民族,为什么唯有在美国能够以仅仅2%的人口比例,成为无出其右的强势族群。以我的看法,有志于常春藤名校的所有学生和他们的父母,都应该深人了解常春藤的这一社会文化背景,才能更有效地制定和实施个人的“常春藤攻略”。

当然,常春藤代表的顶尖名校之外,美国还有数十家其他的“高度竞争性高校”,此下还有不下百所“竞争性高校”。这些大学也是大批成绩突出的美国和国际学生的入学目标。可是从上世纪初期哈佛大学聘用普林斯顿大学专家首创标准化的SAT考试开始,常春藤名校不仅始终拉动了整个美国的“高考文化”,也—直是所有美国大学力图仿效的榜样。即便以美国一般大学为目标的中学生,也必须学习和适应“常舂藤标准”主导的美国升学竞争,以最大限度地增进自己进入各级“竞争性高校”的能力和机会。

我的第二项感触,是常春藤名校的具体招生录取过程的多元、多变和大量的“潜规则”。包括小儿诚诚在内的众多亲友子女,以及诚诚在哈佛大学四年中结识的大量同学,可以说没有两个人是按照同样的道路走进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和其他常春藤名校的。换言之,要成功进入常春藤名校,实在没有固定不变的“轨迹”可循。坊间近年来基于个案撰写的一些书籍,除了激励作用,其实没有多少具体参考价值。要仿效一个“哈佛女孩”或“哈佛男孩”的特定人生道路进入常春藤,实在无异于刻舟求剑。

因此在本书第二部分中,我努力从全局角度描述常春藤名校的录取过程,突出共同的程序以及审查和评价标准。即使引用个例,也尽量强调它们的代表性,以便读者找出其中的规律性,而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情形中去。

对于动态的常春藤招生过程,特别是具体规则和规律的瞬息多变,我只能尽量使用最新的数据和资料,以免过时的错误。例如一位前常春藤招生力、人员1999年出版的—本“指南”,断言对于康乃尔大学,提前申请相对于正常申请几乎没有什么优越性(录取率分别是38%和34%);但是如本书引证,到了2010年,这却已变成32.6%对13.2%的天壤之别。另一例子是在2008到2010年这短短三年中,哈佛大学的转学招生政策发生了两次截然相反的突变。

对于常春藤招生过程的未来突变和渐变,我会继续予以密切关注,以便在再版时及时增补和更正,以免误导读者。

常春藤招生入学的特征,是其竞争性和竞争规律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占常春藤录取生90%的美国高中生的价值和行为。换言之,美国这一部分人口及其父母围绕大学升学问题的“亚文化”,形成了常春藤名校的入学竞争布局。这—人口群体心目中的顶尖大学次序,并且据此以各自的“第一志愿”和最后的到校选择“投票”,其影响和意义远远超过了《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或上海交通大学开列的大学排名。所以本书尽管同时面向中国国内和海外华人读者,其内容仍然必须以美国高中生群体的这一“亚文化”为主,并且在介绍近年的常春藤入学过程和竞争性时,尽量以来自这一人口群体的“市场数据”为准则。这是本书主要内容以美国为主的根本原因。

经过多年的积累,本书许多内容和数据来自独特的信息渠道,尤其是常春藤各校的校报。例如从2008年起,哈佛大学不再公布每年的备取名单(waitlist)总数和最后录取的备取生人数。但是这些数字是后来申请人的重要参考,更何况2008和2009年正是哈佛因为取消提前申请而造成备取生“转正”人数格外增加的两年。本书中的数字,来自对哈佛校报有关报道的长期追踪。

另外,本书相当数量的内容代表中文书刊中的独家资料,特别是若干常春藤名校实施“战略性录取”的事实,即使在英语资料中也极为罕见,更为常春藤招生办人员极力隐讳,而不见于美国出版的各种英语“指南”或“攻略”。

由于常春藤的品牌声誉,社会上盛传和坊间白纸黑字的许多故事和消息,常常是夸张和不实的向壁虚构。例如常春藤虽然与冰上运动有深厚的渊源,但是中国传媒广泛报道的美国华裔花样滑冰名将关颖珊就读哈佛大学,却是子虚乌有的以讹传讹。本书写作过程受到科学研究中“同行审查”惯例的影响,严格注意事实和资料的准确性,书中引证的所有数字、事实、引文等等都有严谨的出处。除了涉及个人隐私,这些资料出处都在书末一一注出,以便读者查核。

本书部分章节曾经摘要发表于海内外各种报刊,本书收入的不少个案资料和校园照片,则得自许多亲友及其就读名校的子女惠赐,在此一并致谢。最后特别感谢王芳编辑为本书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

于时语

2011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