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孔子编著的《论语》是记述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本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论语/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春秋)孔子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孔子编著的《论语》是记述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本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内容推荐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语录。它集中了儒家思想中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经典内容。 一位世界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会议的宣言中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三十多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 《论语》由孔子编著。 目录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日第二十 试读章节 学而第一 原文 1.1子①日:“学②而时习之,不亦说③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④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 注解 ①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在此都是指孔子。 ②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③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④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⑤愠:音yùn,恼怒,怨恨。 ⑥君子:《论语》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三句话概括了孔子一生两大业绩,一种精神。而语录体在这里又产生了美学效应。不由他人礼赞,而听“夫子自道”,使读者后学“想见其为人”;三个“不亦……乎”的复迭,尽得一唱三叹之妙,使人如闻其声;短短三句话,创造了一种欣悦洒脱的氛围,为孔子的形象提供了背景。 这三句话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释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原文 1.2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③者,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⑤。君子务本⑥,本立而道⑦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⑧与!”注角年 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②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n)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日孝,善事兄长日弟。 ③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④鲜:音xian,少的意思。 ⑤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⑥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⑦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⑧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1-3 序言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中国传统国学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典籍的核心部分,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厚根基,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它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髓,它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它开启心智,滋润生命,陶冶人格,塑造灵魂。 开卷有益,忙碌中的人们闲暇之时,最应该用传统国学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用先人的哲思来涤荡自己忙碌的心灵。坚持着阅读的爱好,在潮流文化的强大攻势下,让传统文化永驻我们的心田。“复兴国学,从根本上讲,是复兴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我们要斟选传世经典著作中最最经典的部分来读,要以开放的胸襟和燃烧的激情去承接古人的经典大论与哲思华章,以自豪而不狂妄,执著而不僵化的精神风貌来直面当今社会的竞争与挑战。 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帮助读者深刻了解我们的历史与文化,用经典历史文学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同时使国学得到承传,得以弘扬光大,我们精心编排了本书,文章中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和领会古代先贤的思想与精神,我们选取了与正文相契合的插画,将插画与正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大大增加读者的阅读趣味。 本书选取了国学经典著作中很多优秀的作品及资料,博采各类经典作品的长处,并有所创新,以使得本书风格迥异、卓然超群,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全新感受。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尽之处,恳请读者朋友们提出宝贵意见,在此深表谢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