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新闻月刊(1911-1919从武昌起义到五四运动)》编著者闻立欣。
《民国新闻月刊》以“模拟报刊”形式,通过对一九一一年十月至一九二八年十二月间中国的历史事件和与中国相关的国际事件的筛选、记述,向读者展示民国初创阶段这个“历史高潮期”的多个场景。本书以月份作为编写单位,按时间顺序为经,以中外事件个案为纬,构成单位时间内的事件综合,采用不分段落形式撰写并配以相关图片。每月以一个或多个对开为阅读单元,所记之事时间以当月为下限,不设严格的浏览顺序,重大事件的过程依事态进程按月份延伸叙述。每月刊头页设要闻栏目。历史乃人与事的结合体,任何人物都是生活在特定时间段内的人物,对于当时之事,亦有其当时之认知与评判标准。本着“对历史人物要放在历史中观察”的历史道德原则,叙述内容多采用当时历史环境下人们对所发生之事的态度评价,包括细节描述、报刊评论、文稿演讲、函件通电、外界反应等。书后附有所征引图文资料来源的“参考文献目录”。
《民国新闻月刊(1911-1919从武昌起义到五四运动)》编著者闻立欣。
《民国新闻月刊(1911-1919从武昌起义到五四运动)》内容提要:公元一九一一年,辛亥年。
这一年的枪声与以往不同,因为它不是一个王朝取代另一个王朝的兵变,而是宣告了二千一百三十二年古老王权时代的终结。这一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分界线,帝王从此由“主人”“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公敌,中华大地跨入了民主革命的时代。
公元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张学良向全国发布通电:“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青天白日旗飘扬东北,万姓欢腾。日本举国大有“国难即将当头”之感。枢密院认为,张学良之举是“对日本明显的侮辱,满洲问题大大增加了困难”,内阁则感叹“可畏的劲敌飒爽在满蒙大地登场矣”。
从1911年“武昌起义”到1928年“东北易帜”,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波云诡谲的时期。本书首创以报纸合刊的形式真实还原这十八年之中的大事件,是对民国历史一次别开生面的全新解读。
本套图书分上下两册。
上册《民国新闻月刊:1911-1919 从“武昌起义”到“五四运动”》
下册《民国新闻月刊:1920-1928 从“携印出走”到“东北易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