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北京师范大学名人志(学子篇)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顾明远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顾明远主编的《北京师范大学名人志(学子篇)》采取“生不入传”的通例,选取了30位学子的传记,以年齿为序。在数万学生中选取30人人传,真可谓优中选优。以服务教育界为主要遴选对象,他们中有3人任著名大学校长:李达、侯外庐、吴富恒;5人出任大学副校长:傅种孙心徐英超、公木、陆润林、冯沅君。他们中有教育家:柯璜、匡互生、杜斌丞、董渭川等;有杨树达、高步瀛、钱玄同的高足孙楷第、王汝弼等’;有张贻惠的弟子汪德昭、陆士嘉;胡先骊的得意门生俞德浚;还有既是学者又是作家的苏雪林、彭慧;有在北京大学创建图书馆学系和考古系的王重民、苏秉琦;也有既是学者,又是国家领导人的杨秀峰、楚图南等。

内容推荐

顾明远主编的《北京师范大学名人志(学子篇)》内容简介:北京师范大学的百年历史,是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史的缩影,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求教育兴国之路的生动记录。《北京师范大学名人志》丛书(含校长篇、大师篇、学子篇三本),从北京师范大学百余年历史丰碑上采撷的七八十位杰出者著传,弥补了校史方面的名人传略的空缺。《北京师范大学名人志(学子篇)》希望读者能从名人志书中得到启迪和激励,以推动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的教育事业不断进步!

目录

序言

前言

柯璜——爱国、进步的硕儒

春风化雨泽三晋 道德文章世景仰

弘扬儒学精华 预测孔学兴衰

爱国愿倾万斛血成人何惜满头霜

浑灏流转舞龙蛇 卖书鬻画赈灾民

杜斌丞——西北民主革命先驱

革命的教育家

西北大联合,联共反蒋抗日

参与策划、解决“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最忠实的朋友

西北民盟领袖

为人民而死,虽死犹生

李达——捍卫真理的勇士

农家奇才东瀛寻真理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艰难险阻中更显英雄本色

不畏权威,不畏权势,誓死捍卫真理

匡互生——“五四”狂飙的猛士教育改革的先驱

胸怀凌云志一腔报国情

争国权惩国贼怒烧赵家楼

为使湘民出苦海愿以己血溅“张毒”

创办“立达”学园探索教育新路

劳其筋骨苦行僧 一生精力为他人

杨秀峰——全党楷模

辗转中外深造千锤百炼

传播革命思想红色教授

由教授到司令文武兼备

坚持教育规律忠于职守

清廉质朴奉献人民公仆

苏雪林——集作家、教授、学者于一身的才女

家世与童年

女师才女

从北京女高师到赴法留学

创作、教学、研究三栖

由乐山执教到香港编刊

再度赴法与返台任教

心愿未了,我不能死

百龄跨海故乡行

孙楷第——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研究的拓荒者

读书、写书——孙楷第的一生

以版本目录学为基础的古典小说、戏剧研究

从资料入手,扎扎实实地作研究

未竟工作,有待完成

傅种孙——中国数学教育的先驱

数学教育的领军人

为母校的发展、壮大殚精竭虑

治学方法及思想

培养人才,珍爱人才,敢用人才

周谷城——学贯中西的史学家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府文坛作战场”

纵论古今,横说中外

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庐隐——“五四”怒涛中崛起的女作家

苦闷的青少年

初登写作殿堂

跌宕起伏情感中的作品

殇于风华正茂

楚图南——从教育家到民间外交家

展翅于故都高师

砥砺白山黑水间

战斗在西南边陲

驰骋在文教外交领域

冯沅君——高才博学女园丁

“五四”中成长的新女性

第一代热衷个性解放的女作家

颠沛流离中仍硕果累累

蹉跎岁月中的学者生涯

徐英超——才望远扬的体育教育家

强身健体体育救国

西北弦歌鞠躬尽瘁

坚持真理甘洒热血

创办体院殚精竭虑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董渭川——心向民众的教育家

致力民众教育和社会教育

谋求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合一

呼吁改革中等教育

探索教育实习的真谛

注意教学方法,关心爱护学生

石评梅——教坛才女

才女年少时

求学与文学创作

教育实践

生死爱情

王重民——图书馆学家、版本学和目录学家

辨章目录版本,考镜学术源流

海外觅宝寻遗书,千年敦煌集大成

筚路蓝缕北大建系,开辟学程引领后学

淡泊明志堪道义,薪尽火传是书生

侯外庐——史学巨擘教育名家

青少年求学之路,

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史学研究及成就

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

汪德昭——我国水声学的奠基人

家风校风纯正学业精良

留学法国 硕果累累  

为国为民真诚奉献

科学报国声学拓荒

奖掖后学甘当人梯

彭慧——作家、翻译家

童年、少年

走向革命

文学生涯

逃难、教书和写作

解放前夜

不灭的热情和信念

俞德浚——植物分类学家、园艺学家

跋山涉水,深山密林考察

开发果树、花卉,造福人民

北京植物园的奠基入

主持编写《中国植物志》

张岱年——“直道而行”的哲学家

彗星降临结缘哲学

独辟蹊径贯通古今

穷究天人成一家言

飞来之祸贻误盛年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大师陨落丰绩永存

苏秉琦——中国考古学的一代宗师

在师大打下坚实的人文学基础

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奠基人

关于中国古文明起源的探索

指导全国各地的考古工作

中国大学考古教育的主要创建人

王汝弼——古代文学家

毕生执教,坚守师范教育岗位

学识渊博,擅长古诗文的疏证、笺释

关爱后辈,热情传授治学经验

公木——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

曲折的人生经历

卓著的创作和研究成果

突出的办校教学贡献

高尚的人格情操

陆士嘉——一我国第一位女流体力学家

命运多舛留学德国

师承泰斗初露才华

艰苦创业励志拓新

呕心沥血许身孺子

铺路石子一片丹心

不慕名利克己奉公

吴富恒——执著追求的教育家

立志献身教育事业

出国留学深造

积极参加民主运动

到解放区投身革命

为新中国的教育贡献力量

拨乱反正振兴学校

退居二线依然关心教育

汪垫仁——成就卓著的生理学家、细胞生物学家

艰苦的求学时代

西北的艰难岁月与赴美研修

无私奉献与蹉跎岁月

不用扬鞭自奋蹄

周小舟——坚持实事求是的“铁书生”

积极参与和领导学生运动

有胆有识的中共谈判代表

共产主义的宣传者和实干家

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的“铁书生”

陆润林——严谨求实的教育家

追求进步刻苦学习

动荡岁月信念坚定

百废待兴艰苦创业

拨乱反正再立新功

退居二线发挥余热

钱瑗——教育尖兵

“星海小姐”“读书种子”

“语言与教学”学科带头人

英语文体学课程的开拓者

天堂就在她心里

编后记

试读章节

柯璜先生毕生从事文化教育事业,以他高尚的节操、渊博的学识、丰富多采的艺术才能,特别是他强烈的爱国热情,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受到社会各界所称赞。孙中山、董必武等人都曾高度评价柯璜。

春风化雨泽三晋 道德文章世景仰

柯璜1877年1月19日诞生于浙江台州路桥。1902年以浙江附生身份考人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博物类学习。1907年以优异成绩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毕业,被派往陆军邮传部任职,由于不满清朝腐败,性格与仕途不合,供职仅两个月即毅然辞职,转应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前身)聘请赴太原,在大学讲授博物学、伦理学、心理卫生学和美学。前后任教近30年。

柯璜一生志在教育,开启民智,改变民风,造就新民。他在大学教书,薪水不菲,但他始终保持布衣淡饭的俭朴生活。他将节余捐出筹资创办了三晋中学、尚志学校、养正小学,并不断资助一些困难学生,使他们得以完成学业。

1917年,山西当局委托柯璜在旧文庙内筹办山西省图书博物馆。柯璜一面在山西大学办博物和图书班培养专门人才,一面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亲自动手,筹划经营。因经费拮据无力购买图书文物,柯璜大胆地号召社会各界参与充实、丰富图书博物馆的馆藏。他倡导各贤士、学人捐书或寄存书画于图书博物馆,又发动撰制楹联送馆悬挂活动。一时间,社会名流、贤达翘楚、政府官员等为借公共场所传播声誉,争先恐后响应,送匾送物,情绪热烈高昂。当时馆内大小庭柱、各个殿厅,不下数百处全部挂满楹联、黄绿纷披,琳琅满目。诸教授、名人如常赞春、田霖、景梅九和大书法家赵铁山等亦送大批书籍,寄存馆内,供群众阅读,各地公私机构亦送珍禽奇兽,供大众观赏。原本古老、破旧不堪的文庙一两年时间顿现一片欣欣向荣。为传播文化知识、普及教育、教化民众等,起了很大作用。

山西省图书博物馆自1917年成立,柯璜一直任馆长。1922年,他为图书馆图书目录初编序言中有两句话:“学校为有期有限之图书馆,图书馆为无期无限之学校。”准确、深刻地揭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特别是图书馆对民众之重要性。至今此言仍被图书馆视作箴言。

柯璜是同社会丑陋、龌龊现象斗争的勇士。当时吸食鸦片恶行仍猖獗,妇女缠足、轻视妇女现象盛行。为消灭这些社会毒瘤,他积极参加社会文化科普宣传活动。1919年,由柯璜出面成立“山西拒毒会”,并自任会长。他在拒毒大会上发表演说,回顾西方列强利用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罪行,告诫民众远离鸦片。大会决定于每年的6月3日(林则徐焚毁英国鸦片日)召开拒毒大会。他对千余年来流传下来的妇女缠足现象大加鞭挞,动员社会各界和妇女同胞组建“天足促进会”。他执笔起草了宣言,以《缠足是女界无人道之悲惨》为标题发表,拥护政府法令,铲除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摧残妇女的恶俗。他还利用报纸发表文章,长期不懈地倡导天足、禁烟和反对封建迷信等各种社会陋习。他号召全国人民戮力同心,振作精神,御侮自强。

1928年6月,民国政府人主北京。柯璜被聘请为北京故宫古物陈列所(即故宫博物院)主任委员。北洋政府期间,政府更迭频仍,吏治腐败,虽几年前成立了故宫博物院,但后因经费短缺、人事纠纷、战事不断等原因,当时故宫一片混乱,宫内宫外勾结盗卖文物盛行,国宝流失。几十间仓库杂乱无章,整箱整箱的文物堆在屋内,一锁了之。柯璜首先通过他山西大学的学生、时任北京警备司令的楚溪春和市长张荫梧安排一个团担任故宫警卫。同时组织原有专家马衡、袁善元等文物行家对宫藏进行清理,一一鉴定登记造册。柯璜家学渊源,国学基底深厚;在京师大学堂研修博物学,又有多年从事博物的实践,因此对文物有较强的鉴别能力,在抢救故宫文物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期间,他利用外资,曾对故宫一角楼进行了修缮。1930年,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合反蒋大战在中原打响,北平时局动荡,柯璜离开北平。在他任内,案头从不放一件宫物。离任时,他把自己的一条颜色和质地与宫藏相似的被面上交,以示清白,并从此不沾文物。

1938年,柯璜为避日寇返回阔别数十年的家乡浙江台州路桥桐屿。家乡父老都知道他在外教书育人卓有成效,学生中就有该县籍的两位政府高官,即司法部长洪陆东和蒋介石侍从室主任林蔚文,以此认为他应生活富足,但亲见柯璜身无积蓄,两袖清风,就捐赠数千大洋给他。但他没有将这笔大洋归为己有,而悉数捐给家乡兴办学校,并为学校题写“蒙以养正”四字横幅刻于校门,后人把该学校命名为“圣屿乡学校”。

柯璜还有不少学生在抗战前后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解放后在各部门担任要职。如原华北局第一书记李雪峰、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裴丽生、高教部副部长刘仰峤、国家经委副主任刘岱峰等。

友人曾赠诗称赞他一生从事文化教育和著书立说。诗中云:“启发英才心独挚,呼号人道德非孤”,“门前桃李成材众,笔底龙蛇布阵忙。”P2-4

序言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教师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教师通过教书育人,将人类文明的火炬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教师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的功绩是永存的。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教师看成一种最神圣的职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把教师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国称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奉献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是塑造有知识、有道德公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以培养教师为己任的北京师范大学,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摇篮”。

一百多年前,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志士仁人大声疾呼变法图强,强调“维新之本在人才,人才之本在教育,教育之本在教师”。在“教育是立国之本”、“办理学堂,首重师范”的理念下,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应运而生,开启了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1908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独立设校发展为师范大学。在以后的百余年中,北京师范大学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现已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学,成为全国师范大学的排头兵。

邓小平曾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而培养教师主要责任在师范院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北京师范大学任重而道远!

北京师范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铸就了“爱国进步,诚实勤勉,勇敢质朴,为人师表,博爱奉献”的优良校风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这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们为国家兴旺、为民族复兴办好师范教育的办学思想有直接关系。多次出任教育总长的范源廉校长曾说:“国家的兴衰、经济的发达、国民素质的提高、外交的强弱等,均与教育有关。”李蒸校长曾说:“民族之托命在教育,教育之本源在师范学生。”而对师范生的教育,校长们十分强调敬业与奉献。李建勋校长说:“教育是一种艰苦的事业。从事于此业者,必须有敬业、勤业、乐业的专业精神,即对教育有崇高的信仰,对所学有勤奋的努力,对教学有不倦的态度。”在办学思想上,他们强调开放求真,兼容并包,正如陈宝泉校长所说:“不墨守唯我独尊的谬见,对于中外学问事功,其爱憎取舍,论其实不论其名。”

师大的校长们刚毅坚韧、远见卓识,坚持思想开放、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因此,学校凝聚了一批著名学者和有志青年:教师中有鲁迅、钱玄同等思想深刻充满改革精神的战士;有杨树达、余嘉锡、高步瀛等博古通今的名家,也有胡先骗、董守义、黄国璋、张宗燧、武兆发等学贯中西的学者。学子中有成千上万如匡互生、陆士嘉这样慕名而来的优秀青年。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长与诸多大师和学子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精英、杰出代表。

百余年中,在这些教育家嘉言懿行的引领下,北京师范大学有20余万优秀学子先后走出校门。他们奋斗在祖国的教育以及其他各条战线上,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师大学子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革命家。如为改革教育无私奉献一切、被称为“苦行僧”的匡互生;有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杰出教育家、哲学家李达;有著名教育家吴富恒、徐英超、侯外庐、陆润林、董渭川等;有著名物理学家汪德昭、陆土嘉;生物学家汪垄仁、俞德浚;有兼学者、作家、教育家于一身的公木、苏雪林、彭慧、冯沅君等;有学者出身的国家领导人杨秀峰、楚图南、周谷城;有坚持真理、直言谏诤的“铁书生”周小舟……师大学子中的佼佼者不讦其数,他们只是俊彦中的杰出代表。

北京师范大学的百年历史,是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史的缩影,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求教育兴国之路的生动记录。

在悠悠百年中,北京师范大学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仅有学科、学术发展历程,有学校对国家、民族贡献的光荣史,还应有学校历史上卓越人物的传记。因为历史是人创造的,任何历史,都离不开在历史舞台上的各类人物,特别是对国家贡献卓著的优秀才俊。因此,人物传记应是校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顾明远、王淑芳二先生主编了《北京师范大学名人志》丛书(含校长篇、大师篇、学子篇三本),从北京师范大学百余年历史丰碑上采撷的七八十位杰出者著传,弥补了校史方面的名人传略的空缺。限于篇幅,难以求多;入选者,事迹亦未必齐全。虽然遗珠累累,主编亦已尽心竭力了。希望读者能从名人志书中得到启迪和激励,以推动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的教育事业不断进步!

王梓坤

2010年8月

后记

《北京师范大学名人志》丛书,经过近3年的磨砺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许多熟悉或不熟悉的各界先生、朋友的热情支持和大力帮助。因为,大家都认识到:北京师范大学的诸多名师学子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杰出才俊。大家都有一个鹄的:即弘扬北京师范大学学风校风、振兴教育,并以此促进社会进步。他们有的在百忙中拨冗撰稿;有的翻箱倒柜找出尘封多年的资料和照片;有的为我们审稿、定稿、提出宝贵意见……

在此,我们要感谢所有提供稿件的先生、朋友,特别是蔡春、张戡、聂石樵、王永潮等先生已是、耄耋之年仍辛勤笔耕;穆立立女士带病撰稿……他们认真、负责,甚至忘我的精神使我们非常感动。其他作者恕不一一介绍。尤其使我们痛惜的是邓见宽先生没有等到丛书的出版就谢世了。

我们要感谢为丛书审稿的王文采院士、傅熹年院士、杨绛先生、宗璞先生、蔡春先生、魏群教授、马新国教授、王锦贵教授、徐迪生教授、郭大顺研究员、苏恺之研究员、赵增翰研究员,等等。在这些先生的鼓励和帮助下,我们的稿件反复推敲,力求精益求精。

我们还要感谢国家图书馆和师大档案馆、校史研究室、校友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参加本套丛书工作的还有王明泽、邵红英等同志。

编 者

2010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0: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