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1140一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济南市)人。他的一生是在宋金对峙、民族矛盾尖锐的南宋度过的,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词人。
《辛弃疾全集(汇编点校)》收入他的词作629首、诗作117首、散文作品21篇,并经精心校勘,对过去辛集误收的作品作出了调整,列入附录;增补了学术界经研究发现而过去漏收的辛作多篇;为便于查寻,书后还附录有辛弃疾与之赠酬唱和或与辛作有关的当时诗人作品数十首,故本全集为目前收集辛弃疾及有关作品最全的版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辛弃疾全集(汇编点校)/中国古典文学全集典藏 |
分类 | |
作者 | (宋)辛弃疾 |
出版社 | 崇文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辛弃疾(1140一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济南市)人。他的一生是在宋金对峙、民族矛盾尖锐的南宋度过的,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词人。 《辛弃疾全集(汇编点校)》收入他的词作629首、诗作117首、散文作品21篇,并经精心校勘,对过去辛集误收的作品作出了调整,列入附录;增补了学术界经研究发现而过去漏收的辛作多篇;为便于查寻,书后还附录有辛弃疾与之赠酬唱和或与辛作有关的当时诗人作品数十首,故本全集为目前收集辛弃疾及有关作品最全的版本。 内容推荐 辛弃疾(1140—1207),宋代著名爱国诗人,也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的词与苏东坡并称“苏辛”,是“豪放派”代表。《辛弃疾全集(汇编点校)》收入他的词作629首、诗作117首、散文作品21篇,并经精心校勘,对过去辛集误收的作品作出了调整,列入附录;增补了学术界经研究发现而过去漏收的辛作多篇;为便于查寻,书后还附录有辛弃疾与之赠酬唱和或与辛作有关的当时诗人作品数十首,故本全集为目前收集辛弃疾及有关作品最全的版本。《辛弃疾全集(汇编点校)》编者徐汉明,多年从事辛弃疾研究,现为中国辛弃疾李清照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有关辛弃疾研究著作和论文多种。本书后附录有徐汉明自著及收集的数种有关辛弃疾研究的珍贵资料。 目录 序 凡例 稼轩词 稼轩词卷一 哨遍 秋水观。蜗角斗争 又 用前韵。一壑自专 又 池上主人 六州歌头 晨来问疾 兰陵王 赋一丘一壑。一丘壑 又 恨之极 贺新郎 赋水仙。云卧衣裳冷 又 赋海棠。著厌霓裳素 又 赋滕王阁。高阁临江渚 又 赋琵琶。凤尾龙香拔 又 柳暗凌波路 又 把酒长亭说 又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老人那堪说 又 用前韵赠金华杜仲高。细把君诗说 又 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怀赵丞相经始。翠浪吞平野 又 和前韵。觅句如东野 又 又和。碧海桑成野 又 别茂嘉十二弟。鹈鸠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绿树听鹈坞 又 题赵兼善龙图东山小鲁亭。下马东山路 又 题傅君用山园。曾与东山约 又 用韵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余谓当筑陂于其前。拄杖重来约 又 韩仲止判院山中见访,席上用前韵。听我三章约 又 甚矣吾衰矣 又 再用前韵。鸟倦飞还矣 又 题傅岩叟悠然阁。路入门前柳 又 用前韵再赋。肘后俄生柳 又 濮上看垂钓 又 和徐斯远下第谢诸公载酒相访韵。逸气轩眉宇 稼轩词卷二 念奴娇 书东流村壁。野棠花落 又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我来吊古 又 西湖和人韵。晚风吹雨 又 和韩南涧载酒见过雪楼观雪。兔园旧赏 又 赋雨岩,效朱希真体。近来何处 又 双陆.和陈仁和韵。少年横槊 又 赋白牡丹,和范先之韵。对花何似 又 和信守王道夫席上韵。风狂雨横 又 戏赠善作墨梅者。江南尽处 又 韵梅。疏疏淡淡 又 瓢泉酒酣,和东坡韵。倘来轩冕 又 再用韵,和洪莘之通判《丹桂词》。道人元是 又 洞庭春晚 又 赵晋臣敷文十月望生日,自赋词,属余和韵。看公风骨 又 和赵国兴知录韵。为沽美酒 又 重九席上。龙山何处 又 用韵答傅先之提举。君诗好处 又 赋傅岩叟香月堂两梅。未须草草 又 是谁调护 沁园春 带湖新居将成。三径初成 又 送赵景明知县东归,再用前韵。伫立潇湘 又 戊申岁,奏邸忽腾报谓余以病挂冠,因赋此。老子平生 又 有美人兮 又 答余叔良。我试评君 又 答杨世长。我醉狂吟 …… 稼轩词卷三 稼轩词卷四 稼轩词卷五 稼轩词卷六 稼轩词卷七 稼轩词卷八 稼轩词卷九 稼轩词卷十 稼轩词卷十一 稼轩词卷十二 稼轩词卷十三·补遗 稼轩诗抄 稼轩文存 附录一:辛弃疾存疑文录 附录二:诸家赠酬诗词 附录三:生平及著作版本 后记 试读章节 稼轩词卷一 哨遍 秋水观 蜗角斗争,左触右蛮,一战连千里。君试思,方寸此心微。总虚空并包无际。喻此理,何言泰山毫末,从来天地一梯米。嗟小大①相形,鸠鹏自乐,之二虫又何知?记跖行仁义孔丘非;更殇乐长年老彭悲。火鼠论寒,冰蚕语热,定谁同异。噫。贵贱随时,连城才换一羊皮。谁与齐万物?庄周吾梦见之。正商略遗篇,翩然顾笑,空堂梦觉题《秋水》。有客问洪河,百川灌雨,泾流不辨涯诶。于是焉河伯欣然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渺沧溟、望洋东视。逡巡向若惊叹,谓我非逢子。大方达观之家未免,长见悠然②笑耳。此堂③之水几何其?但清溪、一曲而已。校勘记 ①小大 四卷本丙集作“大小”。 ②悠然 四卷本作“犹然”。 ③此堂 四卷本作“北堂”。 又 用前韵 一壑自专,五柳笑人,晚乃归田里。问谁知:几者动之微。望飞鸿冥冥天际。论妙理,浊醪正堪长醉,从今自酿躬耕米。嗟美恶难齐,盈虚如代,天耶何必人知。试回头五十九年非,似梦里欢娱觉来悲。夔乃怜炫,谷亦亡羊,算来何异。 嘻。物讳穷时,丰狐文豹罪因皮。富贵非吾愿,皇皇乎欲何之?正万籁都沉,月明中夜,心弥万里清如水。却自觉神游,归来坐对,依稀淮岸江涘。看一时鱼鸟忘情喜,会我已忘机更忘己。又何曾、物我相视。非鱼濠上①遗意,要是吾非子。但教河伯休惭海若,4、大②均为水耳。世间喜愠更何其,笑先生、三仕三已。校勘记 ①非鱼濠上 四卷本丙集作“非会濠梁”。 ②小大 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均作“大小”。 又 赵昌父之祖季思学士,退居郑圃,有亭名鱼计,宇文叔通为作古赋。今昌父之弟成父,于所居凿池筑亭,榜以旧名,昌父为成父作诗,属余赋词,余为赋《哨遍》。庄周论“于蚁弃知,于鱼得计,于羊弃意”,其义美矣;然上文论虱托于豕而得焚,羊肉为蚁所慕而致残,下文将并结二义,乃独置豕虱不言,而遽论鱼,其义无所从起;又间于羊蚁两句之间,使羊蚁之义离不相属,何耶?其必有深意存焉,顾后人未之晓耳。或言蚁得水而死,羊得水而病,鱼得水而活,此最穿凿,不成义趣。余尝反复寻绎,终未能得,意世必有能读此书而了其义者,他日倘见之而问焉。姑先识余疑于此词云耳。 池上主人,人适忘鱼,鱼适还忘水。洋洋乎,翠藻青萍里。想鱼兮无便于此。尝试思:庄周正谈两事,一明豕虱一羊蚁。说蚁慕于羶,于蚁弃知;又说于羊弃意。甚虱焚于豕独忘之,却骤说于鱼为得计?千古遗文,我不知言,以我非子。 噫。子固非鱼①,鱼之为计子焉知。河水深且广,风涛万顷堪依。有纲罟如云,鹈鹕成阵,过而留泣计应非。其外海茫茫,下有龙伯,饥时一啖千里。更任公五十犗为饵,使海上人人厌腥昧。似鸥鹏、变化能几。东游入海此计,直以命为嬉。古来谬算狂图,五鼎烹死,指为平地。嗟鱼欲事远游时,请三思、而行可矣。校勘记 ①噫。子固非鱼广信书院本“噫”字原在“子固非鱼,,下,今依《宋六十名家词》改。 六州歌头 属得疾,暴甚,医者莫晓其状。小愈,困卧无聊,戏作以自释。晨来问疾,有鹤止庭隅。吾语汝:“只三事,太愁予。病难扶,手种青松树,碍梅坞,妨花径,才数尺,如人立,却须锄。 秋水堂前,曲沼明于镜,可烛眉须。被山头急雨,耕垄灌泥涂。谁使吾庐,映污渠。 叹青山好,檐外竹,遮欲尽,有还无。删竹去,吾乍可,食无鱼;爱扶疏,又欲为山计。千百虑,累吾躯。 凡病此,吾过矣,子奚如?”口不能言臆对:“虽卢扁①药石难除。有要言妙道,事见《七发》②。往问北山愚,庶有瘳乎。”校勘记 ①卢扁 四卷本丙集作“扁鹊”。 ②注“事见《七发》”四卷本丙集在词尾。 兰 陵 王 赋一丘一壑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寻思前事错,恼煞①,晨猿夜鹤。终须是,邓禹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 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香喷薄②。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人江海曾约。 遇合。事难托,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着。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P1-3 序言 序 胡国瑞 辛稼轩是词坛英杰,他以其一己所特具的主客观条件,在其词的创作上,赋予其作品以前所未有的高度的思想意义及从不衰弱的震人心弦的艺术力量。 词从其产生及应用起,便被规定了它的作用只在于抒情,而且只限于抒写男女之情,其性质当然是柔媚的,因而形成了一种传统的看法。但它既被作为一种抒情的文学艺术体式,而人的情感本来是多方面的,即令是在词的发展早期,也有抒写山水之乐、边塞之思及亡国之恨的,这些在《花间集》中都可见到,不过还不是引人注目。至李后主以血泪写下他个人的沉痛遭历,才把词的表现领域扩大了一步。到了苏东坡“以诗为词”,举凡诗中所表达的兄弟朋友之情,古今人事之感,山水田园之趣,皆以诗的艺术方法及手段抒发出来,于解放了词的内容局限及艺术风貌的同时,也改变了文人视词为小道的偏见。而苏东坡所处的时代大体安定,无重大变故,其词表达的生活范围虽广,而其思想意义亦尚寻常。及金人入侵,国家重大的忧患震撼了士大夫的心灵,在词中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感情,词在内容上才获得无尚的思想意义。南渡之初,这种爱国感情在词中的表现,在许多词人的创作中还只是偶然触发,惟有在辛稼轩的词中才得到非常充分强烈而集中的体现。在稼轩词中,我们可亲切感到,中原沦陷的悲痛、驰骋疆场的豪情、誓雪国仇的壮志、投闲置散的郁怀,这一切以其横恣的才气及深厚的学力熔炼出的艺术力量表现出来,使读者俨如面对一位拔剑四顾、举足茫然的英雄志士的人物形象,形成其词的特殊艺术风貌。他以这种艺术风貌特殊的词作,开辟了南宋词的宗风,影响着整个南宋词坛,不仅刘过、刘克庄辈,直接扬其余波,即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名家词人中,亦或明或暗地仿佛见其踪影。周济所谓“稼轩由北开南”之说,正道着南宋词风变化的个中消息。 前面曾提到,稼轩词的独特成就,乃由其主客观条件与其卓越才力学力冶于一炉所铸成。所谓主客观条件,即客观现实与客观现实影响下产生的情志。辛稼轩出生在已经沦陷于金的山东,亲身感受到金人统治给予北方广大人民的痛苦。他早年接受其祖父的爱国教育,并赴燕地视察,了解北方形势与敌情。故当海陵南侵,金国内乱时,遂与中原人民趁机奋起抗金。及率部南归宋朝,本希望能得到朝廷重用,再致力于恢复中原大业。可是从孝宗初年符离一败后,末金达成和议,朝廷就不再谈恢复中原之事。辛稼轩所上《美芹十论》及《九议》,虽所论恢复大计及事势至为剀切赅备,终不为朝廷重视。后来虽不断任地方较高官职,但常遭攻击而不能久于其任,甚至在其大有可为的中年,两度罢职闲居达二十年之久,致骐骥良材长伏枥下,此时怅望中原,感念平生,其内心该是多么不平!所以他在词中表现的那么强烈的爱国感情,皆发自肺腑,只有在他所处的那种时代,有他那种志气、才略及经历,并运用他那样深厚的才学及艺术力量,才能表现得那般英伟卓绝不可一世。后来有些人虽着意步趋他的词作,终使人感觉浮浅无力,是因缺乏辛稼轩的诸种主客观因素之故。 徐汉明先生编录的这部《辛弃疾全集》,是辛弃疾艺术风格和辛弃疾全人格的展现。古人曾提出“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这对研究辛稼轩极为重要。因为辛弃疾的作品与其生平及所处时代关系极为重要密切。前面所说的主客观因素,都存在于稼轩的其人其世中。只有全面了解稼轩的作品,全面了解稼轩的生平,其中包括其家庭教育、性格志气、书卷修养与所处时代社会政治诸方面,才能深人理解稼轩作品的情思及艺术境界,也才能真正领会其艺术价值所在。徐汉明先生编纂的《辛弃疾全集》,能帮助人们全面地研究和了解辛稼轩,在这方面他为读者作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部《辛弃疾全集》可以说是集中了古今收集、整理、研究稼轩作品的成果。 这部《辛弃疾全集》把辛稼轩的诗、词、文集纳一起,可使研读者使用起来更为顺手。稼轩的词,是其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所在,艺术地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感情和高旷胸襟,如参读他的诗文,则可对其词中的情思理解得更深刻。而且稼轩的诗文,也都是值得细心赏读的,从其《美芹十论》及《九议》等篇,可见其经纶济世的才略。至于其《祭陈同父文》及《跋绍兴辛巳亲征诏草》,其辞气之慷慨,读际直当击碎唾壶。本书除了从《宋史》收录了《辛弃疾传》外,徐汉明先生还编写了《辛弃疾生平大事记》,这对具体探索辛词的时代背景当可更为详切。至于辛词的版本简介,更给从事辛词的研究者提供了较详备的资料,这些都是编纂者多年来辛勤搜集审酌,对辛词研究工作的可贵贡献。 后记 辛弃疾(1140一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济南市)人。他的一生是在宋金对峙、民族矛盾尖锐的南宋度过的,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词人。 辛弃疾的一生,是奋发激昂抗战爱国的一生,也是郁郁不得志的一生。南渡以来,他“不为众人所容”,受压抑排斥,不被朝廷重用,报国之心无处施展,满腹经纶无用武之地。他以诗词抒发他爱国忧民之情,给后人留下了辉煌而丰富的文学遗产。他的词“大声鞺鞯,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他的词既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气概,也有伤春感暮,怀人念远的婉约之情。他的词刚柔并蓄,有人的真性情。在中国文学史上,辛弃疾的词创作有突出贡献,自成一家,他与苏东坡并称为“苏辛”,是“豪放派”的代表。他的议论文章,笔势浩荡,英伟磊落,表现了他经国济世之才。辛弃疾能文能武,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人物,世人追慕他人品之豪、文墨之美,八百年来他的作品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我在读大学时,就开始喜爱辛弃疾写作的词,并由喜爱辛词进而喜爱他的气质和人品,开始广泛搜集辛弃疾的作品及其有关研究资料,只要是有关辛弃疾的资料,哪怕是蛛丝马迹、只言片语都尽行抄录,做了大量的卡片,并建立了辛弃疾各年活动经历档案。后来根据这些积累的资料编写成了《辛弃疾生平大事记》和《辛弃疾著作版本研究》两篇文章。 随着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国民经济逐步发展,学术研究之风大兴,研究辛弃疾的人越来越多,由个体研究发展到学术团体研究。1987年5月,在辛弃疾的家乡山东济南举行了全国首次辛弃疾学术讨论会,我也被邀请参加,这使我有机会接触到全国各地研究辛弃疾的专家和学者,了解到各地研究辛弃疾的情况。近年来,各地出版了不少古代名人作品集,但还未见有辛弃疾作品全集出版。要想全面研究辛弃疾,首先得要有比较全面的辛弃疾的作品资料,这是一些研究工作者和广大读者的愿望,因此我便产生了编《辛弃疾全集》的想法。我的这一想法,得到了一些专家和学者的支持。全国首次辛弃疾学术讨论会回来之后,我便开始进行这一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辛弃疾全集》编成,经几位学者专家审阅后,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后来终于有出版社同意出版。本书成功出版,得到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肯定和好评。著名的古代文学专家胡国瑞先生,在世时曾为本书作序;武汉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词学研究专家王兆鹏教授发表专评,说本书突出的特点是将辛弃疾的诗、词、文作品及有关研究辛弃疾的资料集纳一起,是“辛弃疾全人格的展现”。 在《辛弃疾全集》成书与出版过程中,除了上面提到的胡国瑞、王兆鹏两教授外,山东大学辛弃疾研究专家刘乃昌教授,曾审读过《辛弃疾著作版本研究》及《辛弃疾生平大事记》两篇文章;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与中文系资料室为本书提供了珍贵的照片及资料;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曾祖荫教授对本书的编排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提供了家藏的难得资料;还有武汉大学苏者聪教授、海南大学唐玲玲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阮忠教授等都对我给予不少帮助和支持;辛弃疾族人辛乾林先生,为我提供辛氏族谱资料;崇文书局李尔钢编审,热情地支持本书的出版,并提出了很宝贵的意见,在此对以上诸学者专家表示感谢!对于本书我只是做了一些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由于水平有限,不当之处,希望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