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闾编著的《辽海春深》所取题材,遍及辽宁十四个市。按照内容分为上下两部分,一为历史,一为现实;或者说,一为背景,一为前景。旨在通过社会风情、人文景观、山川方物。托举出一个形象的、立体的、多方位、多侧面的辽宁。在写作手法上,通过文学语言、形象刻画、场面描写,来写人、叙事、状物、抒情;但它又是史笔与实录,作为现实与历史的真实镜像,绝无任何虚构与悬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辽海春深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充闾 |
出版社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充闾编著的《辽海春深》所取题材,遍及辽宁十四个市。按照内容分为上下两部分,一为历史,一为现实;或者说,一为背景,一为前景。旨在通过社会风情、人文景观、山川方物。托举出一个形象的、立体的、多方位、多侧面的辽宁。在写作手法上,通过文学语言、形象刻画、场面描写,来写人、叙事、状物、抒情;但它又是史笔与实录,作为现实与历史的真实镜像,绝无任何虚构与悬揣。 内容推荐 辽宁,在散文家的笔下,虽历尽沧桑迭变、荣辱悲欢,却依然能以千娇百媚、多彩多姿的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它的云,它的海,它的柳荫,它的清气,它的灼灼红叶,它的关关鸟语,甚至它的荻花、豆荚,泥土、细沙……都成为作者记忆中一幅幅鲜活灵动的风情画,一曲曲古老而温馨的歌谣。作者漫步在这片深爱的土地上,引领着读者在现实与历史的真实镜像中来往穿梭,一览辽宁全境的人文风貌与世路民情。《辽海春深》不仅仅是一部优美的散文作品,就其丰富的蕴涵来说,同时又是一部社会风情录、文化大观园、山川方物志与时代的发展史。 《辽海春深》由王充闾编著。 目录 自序 上编 家山 鱼·鸟·人 空山鸟语 石上精灵 童年的风景 青灯有味忆儿时 “子弟书”下酒 成功的失败者 西厢里的房客 沙山趣话 吊客 “胡三太爷” 押会 大荒风色 寻觅 土尔扈特部东归本事 书院钩沉 害怕过年 从浔阳到辽阳 国宝 送穷 故园心眼 薏苡的悲喜剧 鸬鹚的苦境 捕蟹者说 始觉源头意味长 山城的静中消息 乡音 辽海春深 还乡 我的第一个老师 下编 龙首寻秋 民心 柳荫絮语 乾坤清气得来难 神话的失踪 登高 绿净不可唾 似曾相识的白云 喧腾的辽河口 在这桃花盛开的时节 天华山诗话 醉叶吟 神圣的泥土 挽住芳菲 前程向海 城市的灵魂 书缘 联想 老窑工的喜悦 红叶晚萧萧 东风染绿三千顷 我的四代书橱 一“网”情深 泛泛水中凫 情长在水西流 家住陵西 买豆腐 眼前道路多经纬 山不在高 二一九公园记 洞府云迷 试读章节 家 山 踏遍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 ——龚自珍 盛夏的一天,我同三位文友聚坐在北京地坛的一间小亭子里。一番豪雨过去,松林里的空气格外凉爽、清鲜。大家谈论的话题,是退休后到哪里觅个舒适的住所。诗人G女士说,烟台最为理想,碧树隐红楼,一枕清幽,春季繁花簇簇,夏天浓荫翳日,冬日又比较暖和。D兄是写电视剧的,来自云贵高原,他的首选是春城昆明。散文作家V先生则主张在地坛附近赁屋小住,风晨月夕,伴着虫吟鸟噪,到这里来信步闲游。但马上遭到了质疑,都说他是受了史铁生的影响。地坛确已成为史氏生命的组成部分,可说是注入了全部情感和意蕴;但其他人则未必受得住那份苍凉与落寞。 大家谈笑风生,颇有一种孔门四子“各言尔志”的意趣。见三人的目光转向了我,便说,我要返回东北,卜居医巫闾山之下。 我出生在闾山近旁,可是,故乡影像在我少年橙色的梦里,却并不是很清晰、很确切的,一切兰因絮果毕落于苍茫之中,只觉得家就是山,山就是家。记得小时候,只要推开屋舍的后门,闾山的清泠泠、水洇洇的翠影,伴着天涯云树,便赫然闪现在眼前,当然,最好是在久雨新晴的夏日,或者气爽天高的初秋。天穹蔚蓝而高远,雪白的云朵,像羊群、棉絮一般,舒卷着,游荡着,转盼间就变换一个新样。山峦、陵谷间饱绽着新鲜,充满了泼辣的生意。 我第一次亲近闾山,正逢梨花开得正闹的时节。山坡上,原野里,到处泛滥着浩荡的春潮,浮荡起连天的雪浪。我们乘坐的马车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土路穿行于花树丛中,像是闯进了茫无际涯的香雪海,又好似粉白翠绿的万顷花云浮荡在头顶上。马车跑着跑着,顺着一道斜坡疾速驶下,那花海花潮涌起的冲天雪浪,仿佛立刻要把整驾马车吞没了;而当马车再次爬回到坡岗上,那梨花的潮涌,拥着一团团、一簇簇的雪浪花,又像是顷刻间齐刷刷地退落到地平线以下。 几十年间,这个景象始终定格在我的记忆之窗上,只要一闭上眼睛,便立刻浮现在眼前,特别是当我听到那首名歌《喀秋莎》的时候。年轻时,我喜欢独自哼唱这首苏联名歌。只要“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溜出了唇边,一种轻纱薄雾般的温馨感,便仿佛导引我返回医巫间山脚下的故乡。 早在先秦典籍《周礼》中,即有关于全国名山“五岳五镇”,东北为幽州,其山镇为医巫闾的记载。“医巫闾”系东胡语音译,意为“大山”,在东北三大名山中尤负盛誉,风景绝佳,历代文人骚客登临寄兴,述志抒怀,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 本来,较之于水,山更切近禅关,远于人境,望之辄有潇洒出尘之想。而此间瘦劲的奇松,幽峭的危岩,以及恍惚迷离、颠倒众生的神话传说,更饶有一种清寒入骨的丰神和超然远引的意蕴。 山在人类生活中,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是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还是铁器时代,先民们每前进一步,都会感到山是和人一道存活着的。特别是在那类开天神话中,山,更被赋予了新的精魂,具有一种人格化的、超自然的蕴涵。说到不周山,人们会联想起那个天崩地坼中的英雄共工;而庄周笔下的藐姑射山,则是超然世外、无已无功的哲学的物化。 由于大山高插云霄,上接穹宇,常被认为是上达天神的最佳阶梯;而从它的巨大体量和坚劲的线条中,则能读出对于人的藐小与软弱的嘲弄。因此,自古即有“大山崇拜”的习俗。最典型的当数泰山,其次,恐怕就是医巫间山了。隋唐以降,历代帝王对它都有封爵,唐代封为广宁公,金代、元代晋封王位,明、清两代诏封神号。自北魏文成帝开始,历朝凡遇大典,都要由皇帝亲临或委派官员登山致祭。单是清代,包括康熙、乾隆在内,竟有五位皇帝多次朝觐过闾山。 当我们翻检史册时,一定会注意到,历朝历代中,同医巫闾山关系最密切的应该算是辽王朝了。对于这座名山,契丹人似乎葆有一种先验的特殊的情感。公元十世纪之初,医巫闾山即已显现其鲜明的区位优势,它是经略东北、联结漠边、沟通海外、雄视中原的战略要地。加之物产丰富,文化发达,辽王朝视之为挥师南进、与北宋王朝争衡的可靠后方和理想跳板。至今,在间山上下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内,仍然遍布着许多辽王朝的历史文化遗存。就中以埋葬耶律倍的显陵最为重要。 耶律倍是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长子。公元916年,阿保机立国称帝,是为辽太祖。册封耶律倍为太子,确立了阿保机一族世袭皇权的统治。公元925年,辽太祖率兵亲征渤海国,皇后、太子随驾东征。次年攻占王城上京,国王投降,渤海国改为东丹国。耶律倍被封为东丹王,主其国事。所有制度,悉用汉法。P1-3 序言 在上海世博会上,丹麦人说,安徒生就是他们的名片,美人鱼就是他们的形象。这种说法是切合实际的。世界各地人士到过丹麦的未必很多,但是,通过安徒生的童话和美人鱼形象,却可以认知丹麦,解读丹麦,向往丹麦。这原本是一个普通的道理,可是,过去我们在认识上往往陷入误区,觉得这些都是“空对空”,没用处;除去那些研究人文学科的,其他人用不着过问这些。于是,在涉及到省外、域外的交往活动中,每逢介绍情况时,往往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就经济谈经济,就项目谈项目,难免印象肤浅,枯燥无味;而于人文环境、社会风情、地域景观、历史沿革等等,则统付阙如。应该承认,这是一个不小的缺失。只要同江南地区相对照,同域外人士经常接触,我们就会觉察到这方面的巨大差距。 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建立在技术上,其余的依赖于人文工程。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何尝不是如此。在现代化进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绝非仅仅是人力资源、技术设备、交通货运和资金保证等物质条件,所在城市的民众素质、文化氛围、历史积淀、社会风习等人文环境,同样不可忽视。 也许是有鉴于此吧,辽宁人民出版社而有是书之编选。 书中五十六篇文章,写作时间从上世纪80年代初直到最近两年,历时达三十载。但综观其内容,与上面所说的设想、要求,基本上是吻合的。所取题材,遍及辽宁十四个市。按照内容分为上下两部分,一为历史,一为现实;或者说,一为背景,一为前景。旨在通过社会风情、人文景观、山川方物。托举出一个形象的、立体的、多方位、多侧面的辽宁。在写作手法上,通过文学语言、形象刻画、场面描写,来写人、叙事、状物、抒情;但它又是史笔与实录,作为现实与历史的真实镜像,绝无任何虚构与悬揣。举凡当下与过往的有价值、有意蕴、有趣味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景象,多以典型、具象的情态展现在纸面上。一编在手,可以尽览辽海全境人文风貌与世路人情。论者认为,“它是一部社会风情录、文化大观园、山川方物志、时代发展史”,容或未臻其境,但庶几近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