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论
1.1 本书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基本内容、研究方法、创新
1.2.1 基本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创新
2.农业产业化与农地流转:一个文献综述
2.1 农业产业化与农地流转的关系研究
2.1.1 农地流转是农业产业化产生和发展的必然前提
2.1.2 商品契约、要素契约和农地流转
2.1.3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其他问题
2.2 农地流转的现状和问题
2.2.1 农地流转的现状
2.2.2 影响农地流转的因素及问题
2.3 对已有研究的总结
3.农业产业化、契约安排和农地流转: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3.1 农业产业化与垂直协调
3.1.1 垂直协调:农业产业化的本质
3.1.2 垂直协调的必要性
3.2 垂直协调契约安排决定主体的确定
3.2.1 对已有研究的回顾
3.2.2 垂直协调契约安排决定主体的确定:信息、规模及相互作用
3.2.3 小结
3.3 农业产业化垂直协调体系中的契约安排分析
3.3.1 对已有研究的回顾
3.3.2 农业产业化垂直协调的契约安排:一个分析框架
3.3.3 小结
3.4 农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垂直协调的契约安排
3.4.1 新中国成立后农地制度的变迁
3.4.2 农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垂直协调的契约安排
3.4.3 农业产业化之于农地流转:目标实现途径和润滑剂
3.4.4 小结
4.农地入股与股份制合作社的实践
4.1 案例介绍:南王山谷葡萄生产合作社
4.1.1 合作社的组织结构
4.1.2 合作社的运作和分配
4.2 基于烟台南王山谷葡萄生产合作社的理论分析
4.2.1 高端葡萄酒项目的交易行为特征
4.2.2 农地流转问题对要素契约安排的制约
4.3.3 破解之道:农地股份制和合作社
4.3 总结性评述
5.乡村精英、产业选择、国家规则与农地返租
5.1 案例介绍
5.2 胡桥方式的理论分析
5.2.1 契约形式选择:规模经济和交易成本
5.2.2 农地“返租”:国家规则、乡村精英与利益分配
5.3 结论性评述
6.规模连片经营与土地使用权的集中
6.1 案例分析
6.1.1 行业背景
6.1.2 粮源公司运作机制
6.2 粮源方式的理论分析
6.2.1 种子行业产业化交易行为特征
6.2.2 契约选择:中间人制度和农地流转
6.6.3 绩效评价
6.3 结论性评述
7.对宁夏平罗土地信用合作社实践的思考
7.1 土地信用合作社案例介绍
7.1.1 土地信用合作社基本情况
7.1.2 土地信用合作社的特点
7.2 农业产业化和土地信用合作社之间的关系
7.2.1 以贷定存
7.2.2 以存促贷
7.2.3 存贷互赢共进
7.3 结论性评述
8.重庆北碚区在农业产业化和农地流转方面的实践
8.1 案例介绍
8.1.1 大地渔村:农民自主型
8.1.2 重庆农谷:政府主导型
8.1.3.多彩园艺:企业主导型
8.2 三个典型案例的理论分析
8.2.1 大地渔村:农户主导型农地流转与协会运作
8.2.2 重庆农谷: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
8.2.3 多彩园艺:要素契约与中介组织介入型农地流转
8.3 结论性评述
9.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结论
9.1.1 理论篇的总结
9.1.2 案例篇的总结
9.2 政策建议
9.2.1 中央政府采取的对策
9.2.2 地方政府采取的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