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消除我们的担心
你说,美式制度不是最好的,
而是最不坏的。同样,我也可说,
我们今天的现状不是最好的.但至少是最不坏的。
说到美式制度,除了一些声称甘愿给美军带路的狂热分子以外,大多数自由派人士都很清醒,他们一般这样表述:美式制度并不是最好的,而是迄今为止人类所能设计出来的最不坏的制度。
也就是说,经历过种种失败的社会实验之后,我们已经认识到,不管是君子国还是乌托邦,不管是桃花源还是美丽新世界,那种完美社会,根本不存在。美式制度在美国,也只是最不坏而已。那么,在菲律宾,是不是最不坏呢?在刚果,在科特迪瓦,以及在拉丁美洲各国,又怎么样呢?当我们透过电视新闻心碎地目睹菲律宾警察向我被劫持的香港同胞开枪时,我不知道各位心里怎么想,也不知道自由派人士还怎样用“最不坏”来为这种制度横移造成的恶果辩护。
也许,你可以说,菲律宾这种国家,虽然实行了美式制度,但两极分化严重,腐败大面积横行,社会周期性动荡,那是因为它与美国历史传统不同、文化构成不同、民众素质不同,等等。总之,你的结论是,菲律宾之恶,并不是制度的责任。那么,我就要问~句了:中国与美国,同样有历史与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如果我们实行了美式制度,会不会出现菲律宾之恶呢?
堪称谦谦君子的贺卫方先生说过:“民主常呈现某种混乱,伴随着小规模的动荡,各种杂音令人有丝竹乱耳之感,小报哗众取宠,以揭露官员和名人隐私博眼球。但是所有这些比起专制统治所带来的灾难都是可以忍受的。你不可能只享受民主的好处,不承受民主的某些缺陷。”
贺先生是明白人,肯说老实话。民主与混乱有某种关联,这是我们的共识。但历史经验以及多国实践告诉我们,制度改换带来的动荡,往往不会像贺先生好心好意规定的那么“小规模”,更不会有贺先生所说的“丝竹乱耳”那么浪漫和温馨。尤其在我们这里,它很可能是大规模的,是长期的,甚至是血腥的,残暴的。
是的,只要眼睛不盲,谁都知道今天我们过得并不如意。一会儿三聚氰胺,一会儿瘦肉精,一会儿股级干部贪污上亿,一会儿厅长包养140多个女人,一会儿动车追尾死伤惨重,一会儿强拆强建引发自焚……如果你长时间沉浸在这类负面新闻里,比如你是个微博控,那么一定会觉得这块土地上简直是恶人当道、不法横行,你会常常义愤难平,甚至恍惚觉得坐在了火药桶上,仿佛一场动摇社会根本的大动乱就在眼前。
有人开玩笑说,上三天微博,最好看一天新闻联播消消毒,否则会了无生趣。我的体会是,新闻联播没有那么大的药效,还不如你走出门去看看。没有沙尘的日子,天空湛蓝,白云散淡,花朵如期绽放,街市平静依然,人们行色匆匆,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忙。你说人心思乱,为什么我的感觉与你不同?
我看到的是,即使大多数人过得并不那么富足,有时还会遭遇明显的社会不公,但他们却宁可选择就事论事式的抗争,并尽可能以现有的法律为武器。他们并不强烈盼望社会动大手术,因此对政府基本持默认或支持态度。
你可以不喜欢这种局面,但你却无法否认这是事实,对吧?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就是因为,人们普遍有一种担心,担心骤然的改变,连眼前的温饱和安定也保不住,从而像民国初年一样混乱,像菲律宾一样混乱,这是我们绝不愿接受的。
从大的方面讲,我们没有成熟的外在监控机制,亦缺少内心的敬畏自律。道德说教没有力量,利益诱惑却无人能敌。一旦自由选举,贿选必然大面积发生。我不相信现在的任何精英,无论他自己声称偏左还是偏右。随后,选举结果不获承认,失败方必然群起抗争,而且是无休无止的抗争。久拖不决之下,矛盾激化,一个偶发事件,就足以引发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像“文革”的武斗一样)。泰国、乌克兰、科特迪瓦,都是如此。你指望我们的政客能像美国的前副总统戈尔一样,身陷巨大争议却肯体面地认输吗?对此,我没有信心。
从小的方面讲,政府的任何一项日常决策,都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群体的欲求,那么,不满的群体就会起而反对,你等着吧,街头示威活动将在各个城市每天上演。其结果,是政府瘫痪,社会秩序混乱,经济停滞,人民生活质量下降。而且,还有民族分裂问题,还有像菲律宾一样的制度性腐败问题,行政官员被收买,民意代表被收买,司法人员被收买,新闻媒体被收买……到那时,我们想哭都找不到庙头。
我知道,对此,有人会说:制度改换与否,是第一个问题,之后出现的麻烦怎样解决,是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不解决,第二个问题连出现的可能性都没有。更不能因为第二个问题可能出现,干脆不去解决第一个问题!就相当于我们还挨着饿呢,却在提前忧虑未来怎么减肥了,这不是很可笑吗?
这种质问很有力量。我承认,门都没打开呢,提前讨论开门后可能的动荡,的确是纸上谈兵。可是请别忘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下棋还要想出三步开外呢,涉及家国天下,涉及个人财产性命的体制变动,你不允许我们要一个关于未来的明确保证?太幼稚了吧。如果我们不早做打算,冒冒失失地一脚踏进泥潭,最后没顶的只有我们自己,岸边不会有人搭救的。
P3-5
为什么对美国说不
我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但我不狭隘,不偏激,也不极端。
我知道,除了生存权之外,免于恐惧,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同样是我们的天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
我知道,个人选择,个人负责,才能最终成就个人幸福,仅想依靠民族复兴来提升个人自豪感,难免会沦于空幻。
但经验告诉我,国家与民族的富强,是个人幸福的有力支撑。在海外生活过的人,在异族人群中挣扎过,会更真切地体会到,祖国,意味着什么。它可以让美国人无需签证走遍世界,也可以让阿拉伯人在众多机场领受格外严格的安检,而有多少中国人,想去英国做苦力,就只能藏在闷罐车内偷渡,分分秒秒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因此,至少在我,爱民族,希望祖国强大,是出于利益驱动,而不是基于理念执迷,更不是洗脑的结果。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是触手可及的以及未来可预期的好处,让我对所寄身的这片土地与人民,产生了无可替代的信靠感。
我亲近中医中药,因此不喜欢听人说三道四。我信守家庭价值,推崇爱与忍耐,反对性自由过度。我理解同性恋,支持同性恋者争取生存空间的努力,但我坚持,我个人对同性性行为的生理反感不至于遭到横加指责。只要能过上好日子,哪怕成为殖民地也心甘情愿,这是无耻的言论。因为我们并非猪狗,除了物欲之外,同样看重荣誉与尊严。维护多民族统一国家,不是执政者的好大喜功,而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普遍热望,这是一个事实,不容无视,不容歪曲。
说到底,这个世界,是价值多元的。我充分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与选择,但我要求,我所在民族的利益与选择,同样不受任何侵害与侮辱。
尤其是美国,应该稍许收敛狂傲之心,约束自己的“救世主”冲动,不要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像推销可乐一样,强制推行他们的政治理念、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
试想,如果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包括鸟类都发出驴子一样的叫声,这个世界该有多么单调乏味。比喻当然是蹩脚的,但全世界都在吃麦当劳,全世界都在看好莱坞,全世界都在使用“伟哥”,全世界都在买美国国债,全世界都在吃美元贬值的苦头……够了!
我了解美国人的幸福与不幸,我也清楚中国人的不足与渴望,因此我坚持,美国的方式,最适合美国。如果有人基于理念上的美感,一定要把美国式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横移到中国来,我会审慎地说不。
对美国说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利益冲突。我一贯欣赏美国人的坦诚,他们从来都声称:美国利益优先。那么,我们又何必遮遮掩掩?有时候,中国利益与美国利益在大方向上一致,那么我们就可以做事实上的伙伴。可是当双方的利益发生严重冲突时,怎么办?
世界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苏醒了,连续30年以10%的经济增长速度挤进了原有的世界体系。这个体系一直是由美国主导的,它还没有做好准备迎接这样一个身高体壮的新成员。世界秩序、贸易格局、能源分配、环境承受力,在所有这些领域,都存在着重新洗牌的可能性。 这就相当于说,村子里来了个新人,有力气,肯苦吃苦作,因此口袋里有钱,仓房里有粮;心眼不坏,但嗓门大,显得有些粗鲁;对村里原有的规矩,还不太熟悉。涉及村务,新人要求有发言权,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可尽管老村长欠了新人一屁股债,却总在想尽办法剥夺新人说话的机会。这样,时间久了,怎么可能不发生冲突呢?
请记住,这种冲突,与制度无关,与意识形态无关,只是赤裸裸的利益之争。无论谁是中国的执政者,无论中国的执政者以什么方式产生,都无法避免这种矛盾与冲突。也可以说,这种矛盾与冲突,是民族国家现状与经济民族主义的必然结果。
但我同时承认,美国人坚持国家利益优先,并不影响他们拥有一种国际情怀,他们有当世界警察的冲动。
我也承认,如果这个世界缺少了警察,有时还真要乱成一团糟。但是,按照美国人的观念,绝对的权力绝对会导致腐败。美国在地球上“执法”,同样需要监督,需要有人对它提出反对意见。否则,它完全可能滥用权力,做出不当举动,给世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小布什政府依靠虚假证据,绕过联合国,攻打伊拉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恶例。
因此,在国际事务上,即使没有发生重大利益冲突,美国也需要“忠诚的反对者”。这个反对者,有可能是俄罗斯,有可能是印度,当然,更有可能是中国。
由此,对美国说不,就具备了世界意义。
仅仅因为美国人用庚子赔款建了清华学校,就责备我们不肯对美国感恩戴德,这只是一种文学煽情。在抗日战争中,美国对中国的帮助是巨大的,这一点我们不会忘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过去曾有过共同的敌人,今天就不会成为对手。
你率先不以美国为敌,美国就将自动不以你为敌,这种期待很幼稚。美国人很清楚地表述过,中美双方在根本利益上的冲突,可能缓解,可能妥协,但绝不会消失。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双方将一直保持博弈状态,其良好或糟糕的后果,会塑造世界未来的面貌。
对美国说不,不等于要妖魔化美国。我们反对任何人妖魔化中国,同样,我们也不同意其他国家被妖魔化。如果你曾在美国长期滞留,就会知道,美国普通人的生活质量是我们无法相比的,收入高,治安好,司法公正,食物安全,山青水绿,天蓝云白。在美国很多小城,你看不到多少工业污染和商业嘈杂,你只会看到古朴优雅的街道和建筑、富足而有教养的居民、充满创意的科技和设计、井然有序的社区生活……这些,足以令我们羡慕。
对美国说不,不等于在发生了“9·11”恐怖袭击时,我们就可以欢呼。我们必须明确,那种欢呼是极端残忍的,是彻底反人类的。只要你还自认为是个人,就不该那么做。因为死去的,是无辜者,是你我的同类,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为他们的死而难过,这叫“恻隐之心”,是我们古已有之的情怀,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本来就无需任何人来教导我们。
对美国说不,不等于马上就把美国人开发的电脑丢到窗外去。美国人的创造力,是全人类的财富,我们对此深怀感激。但请不要忘记,我们并没有白白享用他们的创造力。他们贡献了智慧,我们提供了市场。我们用成车皮的衬衫和玩具换来微软的光盘和苹果的手机,他们动用了大脑,我们流了汗,二者同样是沉甸甸的。在此意义上,我们对美国没有亏欠。而且,文明总是在交流中创新,进步并未就此而终止,谁敢说明天的我们,依旧会两手空空?
同时,我还认为,对美国说不,并不一定要在美国推出中国人权报告时,我们也针锋相对地拿出一份美国人权报告来,以证明美国如何罪恶。我们早已知道美国不是天堂。况且,说实话,每天推开门,我们都要面对一堆乱事难事,美国人权状况的好与坏,我们并不那么关心。
对美国说不,含意复杂。我不希望被解读为仇美。我不仇美。仇美,是一种极端的弱者心态,我不允许自己有这样的心态。对美国说不,只是强调不以美国为唯一标准。我们有理由担心,美国在文化上表现出来的横扫一切的强势,足以对世界文明多样性构成伤害,就像当年他们将印第安文明在地球上彻底抹去了一样。
二百多年来,众多美国人写下了无数本批判美国的书籍,我们千万不要顺竿爬上去,以为他们在招供自己有多么恶劣。不是这样的。他们的自我批判,是在时刻保持警醒,时刻准备应对任何挑战。当没有敌人的时候,他们自己给自己挑刺。这一点,体现了他们的深刻自省和博大胸襟,这也是他们的力量之源。他们绝不盲目自大,绝不洋洋自得,这是很可怕的,也是值得我们格外留意的。
因此,批评美国,并不是本书的重点。对美国说不,绝不是要张扬偏见,或宣泄仇恨,更不是要煽动民族情绪,渲染对抗与战争。说到底,对美国说不,是自我身份认同的需要。我们要以美国为镜,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挺直脊梁,清理自轻自贱,从而达到自信自强,找到自己要走的方向与步骤,步伐与速度。
我们要做的,是基于事实,认同常识,严守逻辑,进行一次冷静客观理智的剖析。
最终,建立一种健康的民族主义价值观。
对美国说不,不是简单的否定,其蕴涵丰富:有一种隐忍,有一种承认,更有一种清醒。
面对越来越多的自由,我们的心乱了。美式制度在美国是不坏,但横移到中国是否合适?我们擅长于引进,但为什么又频频走样?闻道所著的《对美国说不(一种健康的民族主义价值观)》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对中国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了层层剖析,涉及民主、司法独立、腐败、死刑存废、精英作用、拉动内需、房价高企、石油危机、两性关系等话题。文笔犀利干净,痛快好看。
《对美国说不(一种健康的民族主义价值观)》的主旨是要阐明,中国人要想活得有尊严,国家有地位,不能靠空喊什么口号,不能削足适履,也不要纠缠于国民性问题,更不要机械复制美式民主那一套,而应建立一种基于共同文化的健康的民族主义价值观。我们应以开放心态正视差距,管好自己,埋头苦干,创造财富,提升品格,做个理想的中国人,从而迎接某一天也有人对我们说不。
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中国的未来。
世界永远没有末日,现在是新时代的开始。
你真的想对美国说不吗?照搬美国模式就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吗?
畅销书《民主的细节》中的许多观点在闻道所著的《对美国说不(一种健康的民族主义价值观)》里细化和升华。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开放社会最常见的问题,没有秘密,也不需要高深的理论。
你说,美式制度不是最好的,而是最不坏的。同样,我也可以说,我们今天的现状不是最好的,但至少也是最不坏的。
今天存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权利意识猛醒了,但公民责任意识却远远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