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同编著的《如何找对另一半》内容简介:我的佳偶在女子中,好像百合花在荆棘内。我的良人在男子中,如同苹果树在树林中。现在,青年男女如此开放、大胆,接触的机会如此之多,沟通的方式如此之丰富,婚介机构、电视征婚、速配节目比比皆是,为何人们找对象却越来越难呢?袁大同老师不仅带给你择偶的眼光,更让你学会如何预备自己,成为美好的“另一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如何找对另一半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袁大同 |
出版社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袁大同编著的《如何找对另一半》内容简介:我的佳偶在女子中,好像百合花在荆棘内。我的良人在男子中,如同苹果树在树林中。现在,青年男女如此开放、大胆,接触的机会如此之多,沟通的方式如此之丰富,婚介机构、电视征婚、速配节目比比皆是,为何人们找对象却越来越难呢?袁大同老师不仅带给你择偶的眼光,更让你学会如何预备自己,成为美好的“另一半”。 内容推荐 袁大同编著的《如何找对另一半》是中国婚恋辅导资深专家十年磨一剑。帮助年轻人做出一生无悔婚恋选择,为什么心中的白马王子、白雪公主迟迟没有出现?为什么热恋之后,婚姻却成了爱情的坟墓?谈婚论嫁前,你要在哪些方面预备好自己?选择配偶时,哪些因素是可包容的,哪些是不容忽视? 在《如何找对另一半》中,婚恋专家袁大同老师为您打开幸福婚恋的密码。让清心等候的人不再虚度青春,培养属神的品格性格魅力;让陷入感情迷雾的人清醒抉择,找到和神心意的人生伴侣! 目录 第一章 品格和找对象的关系 一、学徒的故事 二、素质的核心是品格 三、品格与能力的关系 第二章 找对象,什么能让你放心 一、司马光的“才德理念” 二、三种不同的价值观 第三章 我的素质,他的素质 一、我的人生目标 二、睁大眼睛选配偶 三、智慧之言 第四章 认识彼此,全然接纳 一、什么是接纳 二、爱需要付出和舍己 三、全然的接纳 第五章 珍爱自己,尊重对方 一、男人的圣洁 二、女人的圣洁 三、失败者的盼望 四、二次守节的原则 五、帮助自己等待 六、学习战胜诱惑 七、试婚及多个性伙伴的弊病 第六章 婚姻中的秩序 一、人生的第一、第二关系 二、男女在婚姻中的角色 三、夫妻秩序混乱的后果 第七章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一、信仰一致的婚姻 二、结婚之前 三、婚礼的庄严与神圣 结束语 试读章节 中国有句俗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是每一个人的终身大事,恋爱是人们进入婚姻的必经途径。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要面临这样的重要决定:与谁结婚?何时结婚?那么,什么才是我们做出决定的标准?决定我们的婚姻是否幸福的因素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些人注重对方的票子、车子、房子,一些人注重对方漂亮的脸蛋、窈窕的身材。在看到这些外在条件时,我们有没有看到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心灵是否美善?在说“我愿意”之前,你是否慎重而周密地考虑过对方的人品?对方的人品又如何考察? 有些信仰基督教的年轻朋友说:“只要我俩有共同的信仰,而且从相处到结婚内心都有平安,那就说明我们是上帝配合的了。”那么,是不是只要两个人有共同的信仰,就会拥有幸福的婚姻?如果真是这样,那些曾经在上帝和众人面前宣誓立约而后又离婚的人,他们的问题又出在哪里?婚姻幸福与否,难道真的是命中注定吗?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我们该如何避免或尽量减少婚姻的破裂呢? 关于这些问题,我想先从“学徒的故事”讲起。 一、学徒的故事 这个学徒的故事是我小时候听父亲讲的。 父亲出生在辽宁省一个偏远穷苦的小山村。当时,那里的经济条件非常落后,村子里最有钱的“大户人家”也只能把孩子送到县城或者省城读书,读到高中之后就再没有钱继续供养孩子深造了,有高中学历的人,在当时就已经算是大知识分子了。对于广大穷苦家庭的孩子来讲,上学简直就是一种梦想。我父亲家里很穷。他说,那时穷人家孩子最大的盼望,就是能够到村里的一个杂货铺当学徒。我小的时候还看到过那种小杂货铺,就是一个很小的房子,摆着糕点、糖果、文具以及日用百货等等,总之什么都卖,有点像现在的小超市。或许你会问:为什么孩子们都梦寐以求地要做学徒呢?因为做学徒就要盘点货物和算账,这是穷孩子们能够有机会学习认字和算术的唯一渠道。 杂货铺的老板(当时叫做“掌柜”)在村子里可算是绝无仅有的知识分子,穷孩子都期望着能跟着他来改变自家几代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况且做学徒还可以为家里节约一个人的口粮。这对当时小Il J村的穷孩子来说真可谓“一步登天”的美事。所以,有的家长会走门路、托朋友、请客送礼,千方百计把孩子送进铺子。做学徒的孩子深知机会得来不易,所以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的懈怠。但奇怪的是,这些孩子往往在学徒将要期满的时候,就被掌柜的炒了“鱿鱼”。家长问:“我儿子犯什么错误了?”掌柜的说:“你回去问自己儿子吧。”于是,家长回家问儿子。儿子说:“我也不知道。”村里的人们都好生奇怪。 父亲告诉我,“谜底”后来被揭穿了。原来,每当一个徒弟的学徒期快满的时候,掌柜的就会把徒弟叫到自己跟前,说:“徒弟,你学得差不多了,可以独当一面了。师傅明天要到城里进货,你好好看管铺子。”当时农村根本没有汽车,到县城、省城进货只能赶着胶皮轮马车。这样一来,师傅常常要一两个礼拜不在铺子里。师傅跟徒弟说:“我离开这一两个礼拜,铺子里的事情由你全权负责。但是要记住:铺子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属于铺子的,不是你的,你要忠于职守。”徒弟说:“师傅放心,我一定尽心,您就瞧好吧。”于是,师傅进货去了。 在师傅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学徒一般都会努力做事情:按时开门,按时卖货,按时打烊……总要趁着师傅不在好好表现一下。打扫房间卫生时也会比师傅在的时候更加彻底一点,有些平日从来没有打扫到的地方也要打扫打扫。这样,有一天他就会在箱柜底下或地砖缝隙中发现一个布满灰尘的银元…… 故事讲到这里,你们可能已经猜到结果了。师傅回来后,第一天没有什么动静,师傅什么话都没说。第二天师傅会问学徒:“我出门在外的这几天铺子里没有什么事情吗?”“什么事情都没有,一切正常!”师傅点点头,还是什么话都没说。到了第三天,师傅说:“好了,伙计,把你的父母请来,你的学徒期满了。” 银元是怎么回事?——对,是师傅故意放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学徒委以重任之前,师傅要考察一下他的“心”。学徒看到银元上布满了灰尘,就以为一定是谁不小心把钱掉在那里,上面厚厚的尘土显然说明它落在那里已经好长时间,无人知晓。于是,便有了前面的故事。P2-4 序言 寻觅知音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我刚好小学毕业,接着就是每天在学校“搞运动”的中学生活,三年时光转眼而逝,学业毫无收获。1969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浪一下子把我推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接踵而来的是艰苦而单调的北大荒“屯垦戍边”生活。那时,除了下地干活外,就是没完没了的政治学习;业余生活除了“侃大山”还是“侃大山”……我那有限的男女两性知识,都是从当地老乡在田间地头所讲的粗俗故事和宿舍内知青们信口开河的话语中获得的。那时,人们的精神生活空虚,无聊得很。男生们在一起时,谈论最多的除了女人还是女人;年纪稍大或早熟一些的知青都在风风火火地谈恋爱。晚上睡觉前,常常听他们一个接一个兴奋地交流各自的“经验”——如何捕捉“目标”,如何套牢“目标”等等。 我当时正值青春发育期,强烈地感觉到身体里面的冲动,然而,“出身不好”的自卑感使我一直不敢直面异性,我的内心充满了困惑与烦躁。而且,当时也没有人能解答我的种种疑问。那时,我心里真是复杂:既渴望能有女人来爱我,又不甘心在农村安家落户,一心想着有朝一日回到大城市。于是暗暗发誓:如果不能返回北京工作生活,就一辈子不结婚。 1975年,我终于在“文化大革命”末期开放的知青政策下回到了北京。然而大批的下乡青年返城,给城市就业造成很大的压力。父亲几经周折,才为我在一家街道小诊所谋求了一个职位,尽管工作、收入和社会地位都不怎么样,但毕竟摘掉了“待业青年”这个不光彩的帽子。 眼看自己年龄不小了,又有了一份基本稳定的工作,“找老婆”的事也就自然进入我的“议事日程”。其实,当时周围也有不少姑娘向我暗示过爱慕之情。那时的姑娘,不像现在的姑娘那么火辣,一般都比较矜持,尽管如此,这方面有点愚钝的我还是能觉察出来,可那时我打定主意:不找则已,要找,就找一个漂亮姑娘。然而,对于我这样一个小诊所里的小人物来说,这谈何容易? 我找到了意中人 两年后,我有机会到一家医院进修学习。一天,一个女大夫神秘地跟我说:“嘿,病房住进一个漂亮姑娘。我看你俩挺般配的,要不要我帮你撮合撮合?”我只当是一句玩笑,没太往心里去。后来她又来告诉我:“你知道吗?主任查房时都说:这么漂亮的姑娘,有谁能配得上?我看也就是大同吧!”——我年轻那会儿也算得上是个帅哥。虽然当时还没有看到这姑娘,可我一听到这话,心弦仿佛被拨动了。从那一刻起,我就有一种感觉:这姑娘非我莫属,老天为我准备的老婆来了。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外部进攻”和“内部策应”,我终于得到了姑娘的芳心。 学历的挑战 爱情正在顺利发展之际,问题又来了:我这个没读过多少书的返城知青,很是不讨未来老丈人的欢心——身为某名牌大学的教授,他一心想着给自己的宝贝女儿找个大学生。这也在情理之中。那时,“文化大革命”剐刚结束,大学生叫做“工农兵学员”,只有出身“红五类”的年轻人才有机会被推荐读大学,像我这样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返城知青,能找到一份工作就已经很不错了,想进大学读书,简直是白日做梦。 正当我感慨生不逢时的时候,改革开放开始了,大学的大门重新对全社会开放,许多找不到工作的知青将这看成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都打算做最后一搏。我感到自己学习基础太差,被录取的机会几乎为零,打算放弃这希望渺茫的机会。可是,未来岳父的态度时时威胁着我们的爱情。被逼无奈之下,我只好硬着头皮重新拿起书本,开始了起早贪黑向大学进军的艰苦历程。 大学已经十年没有招生了。高考制度刚恢复,一下子,全国过去十年间毕业的初、高中生同时参加高考——那景象,真是地地道道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要我这个刚刚完成小学教育就遇到“文化大革命”的人去参加大学考试,谈何容易!然而,爱情的力量真是伟大!经过极其艰苦的努力,我终于幸运地在26岁“高龄”时被大学录取了。 从幸福家庭走向冷战 大学期间,我们开始了马拉松式的恋爱——除了假期以外,我们每周只能见一次面。当时大学生谈恋爱还不是很普遍,即使谈,也不是很公开的,所以同学们都羡慕地说我“学习、恋爱两不耽误”。 大学一毕业,我们就结了婚。周围人都说我们是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对儿,我们也觉得自己很幸福。一年后,儿子出生了。当时,北京电视台正在放映一个日本动画片,主人公“一休”聪明善良,由于我们儿子长得特别招人喜爱,周围的邻居就都叫他“一休哥”。 《天方夜谭》中有一句话:“从此,王子和公主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的家庭当时就是如此幸福。但就是这个让周围人都投以羡慕目光的近乎完美的婚姻,几年之后,也像中国大多数家庭一样,从最初经常性的矛盾冲突开始,几度冷战之后,甚至走到濒于破裂的境地。我们夫妻都非常苦恼,不知道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再看看周围的家庭,没有几个和谐的。对这种现象,我们似乎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过日子”吧。凑合着“过”吧!这样,我们不知不觉地“过”了十多年。 枯木逢春 十年浩劫之后,中国人都穷怕了,“多挣钱,改善家庭生活”成了一对对夫妻的当务之急,婚姻中即使有了矛盾冲突,也没有时间解决——人们都在得过且过。挣钱吃饱肚子,再添置一些当时看来是奢侈品的电器才是最重要的——人们对感情似乎都已经麻木了。我们夫妻也是如此。正当备感绝望的时候,我们认识了上帝和他的儿子主基督耶稣,获悉了十字架的真理。 我们的心从此发生了改变,用“枯木逢春”这句成语来描述,真是一点都不过分。从那时起,我们就知道圣经里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和真理。我们夫妻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圣经。从圣经中,我们懂得了什么是人的原罪,它又是如何控制着我们的。正是与生俱来的原罪使人都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而忽视了其他人的需求,尤其是自己配偶的需要。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是不可能有真爱的。 最初几年里,虽然我们头脑中明白了许多圣经道理,但是不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婚姻状况没有太大的改变。 神圣的使命 后来,我们开始解决自己婚姻中存在着的严重问题。我想:如果我们的信仰连自己的婚姻都不能指导,那我们所信的又有什么意义?我们既然坚信圣经所说的是绝对真理,这样的真理就应该能够指导我们的婚姻,让我们的夫妻关系更加和谐,生活更加有意义。如果我们这些有基督信仰的人不能幸福而充实地生活。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不是自己的信仰出了问题,就是自己没搞明白真理、没按照真理去做。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弄清上帝在圣经里对我们的婚姻有什么启示。 从那以后,我和妻子同心协力,不断钻研圣经,向长者请教,以求得到答案。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时有争吵。甚至有大的冲突,但我们的夫妻关系在不断改善着。后来,我们俩有幸到北美参加了几次“婚姻与家庭建造”的课程及讲员培训。一天,我清楚地感受到上帝对我们夫妇的呼召:他要我们在“婚姻家庭的建造”上终生侍奉他。 1999年5月1日是我们结婚16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我们在自己家里为一对新人举办了婚礼,并在婚礼上第一次做了“圣经中的婚姻原则”这一主题的讲演,从此一发即不可收。在用所学的原则和知识指导自己婚姻生活的同时,我们夫妻不断向周围人讲述圣经中的婚姻原则,以及婚姻中夫妻互动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在多年的磕磕绊绊中,我们夫妻之间的关系、与儿子的关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虽然不时还有摩擦,但我们总有一种重新谈恋爱的感觉,而且儿子在各方面也非常蒙受祝福。 九年多来,我们被邀请到二十多个省、数十个地区做婚姻和亲子教育讲座。我们的讲座和“幸福家庭小组建造”活动使许多夫妻回心转意,挽救了很多濒临破裂的家庭。在婚姻辅导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许多婚姻的破裂都是因为人们对婚姻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做好准备就盲目进入婚姻。故此,我们认为婚前辅导甚至比婚姻辅导更重要、更紧迫。于是,我们根据多年做婚姻讲座的经验,以及我们在婚姻辅导中遇到的诸多真实案例,开始着手专门为适龄青年开发婚姻预备课程。 每次我讲完课,总有人向我索取讲义。于是。在众多弟兄姐妹的鼓励下,我不揣冒昧地将近几年做婚姻讲座的内容编写成书。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准备进入婚姻的青年男女正确理解婚姻的意义,为他们将来的婚姻和家庭带去祝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