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武王伐纣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毛颖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武王伐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是商衰周兴的转折点。在《尚书·牧誓》中,对这次大战的经过曾作了简略的记载,是我们了解这次大战的最早文献。毛颖编著的《武王伐纣》是一部经过深度思辨的颠覆之作。它向以助纣为虐为代表的传统概念发出了挑战。

内容推荐

毛颖编著的《武王伐纣》是一部经过深度思辨的颠覆之作。它向以助纣为虐为代表的传统概念发出了挑战。雄武超迈的殷商末帝子辛,接手了危机四伏的帝国。他有眼光有智慧,识轻重明进退,养晦韬光,大略雄才构成了他丰满立体的人格主色调。他情感的丰富、细腻,也在与少女妲已的复杂关系中淋漓尽致地铺展开来。周文王、姜子牙、周武王、微子启、比干、箕子等,被传扬了几千年的人物,在小说中性格鲜明,有声有色。他们终于剥离了概念,穿越了历史尘埃……《武王伐纣》是一部殷商帝国及其君主的悲剧,对于民族几千年来的惯性认知,也是一个冲击。

目录

仰望天空和俯瞰大地(代自序)

第一卷 天命

 第一章 “象山”奇遇

 第二章 乍起心结

 第三章 疑窦与危局

 第四章 天意难违

 第五章 截刑

 第六章 小杀止大戮

第二卷 人愿

 第七章 西岐的玄机

 第八章 雒邑之会

 第九章 沫邑大舞台

 第十章 “立储”阴影

 第十一章 第三起疑案

 第十二章 惊世之变

第三卷 荆棘

 第十三章 失算

 第十四章 “难题”试“奇才”

 第十五章 暗流

 第十六章 人诡神谲

 第十七章 风云大作

 第十八章 以变应变

第四卷 激荡

 第十九章 怅失旧梦遇新颜

 第二十章 九侯夺棺

 第二十一章 妲己封妃

 第二十二章 伯邑考之谜

 第二十三章 创造错误

 第二十四章 无墙大都

第五卷 较量

 第二十五章 鹿台之苦

 第二十六章 两个阵营

 第二十七章 放还姬昌

 第二十八章 分庭抗礼

 第二十九章 箕子之亡

 第三十章 内外交困

第六卷 抉择

 第三十一章 问己莫问天

 第三十二章 女福女祸

 第三十三章 陷

 第三十四章 阴谋论与阴谋家

 第三十五章 攻守易势

 第三十六章 最后的倾覆

试读章节

很久很久以前(周武王十二年,相对公元纪年说法不一,比较多的人认为是公元前1046年),周历二月初。黄昏。

牧野(今河南汲县北),距殷都朝歌(今河南淇县一带)大约七十里。

残雪斑斑,灰冷无垠。落日映着红色的周军阵营,犹如平地燃起了烈火。一架牛车,由朝歌方向不紧不慢驶来。

牛车很小,大概只能容一两人乘坐。牛车出奇的白——洁白的轿棚,洁白的辕架,一身洁白的车夫,还有通体洁白的牛。远看去,似一片洁白的羽毛,轻轻飘向炽烈的火海。

车夫显然看见了周营,当然,周营的值卫也肯定看见了牛车。车夫勒住牛,利索地跳下车,冲车轿叉手单跪,行了殷商的君臣大礼,起身轻道:“周营将至。”

车内先没有反应,过了一阵,传出个清朗甜润的女声:“多远?”车夫答:“五箭。”女声道:“知道了。”话音未落,轿帘掀动,一身洁白男装的女人钻出来,拿裘冠遮住了如云的乌发,问低着头的车夫:“你还是,不看我吗?”车夫把头更低下,不言语。

女人从他腰里抽走鞭子,说:“看一眼吧。就一眼。”把鞭子掂在手里,转头眺望周军阵营,若有若无道:“此时不看,恐再难见了。”

车夫忽而又行大礼,头埋到胸口,颤声:“回……回吧……”

女人抿嘴微笑,呼出的白白雾气轻轻萦向娇美的丝鬓:“你回吧。”

车夫一听大惊,下意识抬头盯住女人,顿时浑身冰冷,旋即火热,而后,便似各处灼烧起来。

这是他第一次真正看清这个女人的脸,虽还不算正对面,可也足以瞬间把他融化。女人刚说的“你回吧”三个字,虽轻松悦耳,却出乎了他所有的意料,超出了他所有的承受。

他觉得浑身马上就要爆裂开来,剧烈地喷洒向这茫茫寒野。他感到魂魄深处无法抗拒的无名力量,正推着他去做想都没想过,想都不敢想的事——冲上去,抱住她,塞进车轿,不,搂在怀里,死死搂住,掉头扬鞭,回朝歌,或者去随便哪里,反正,远远离开这个地方,远远离开“五箭”之外火红的周军。

他真的做了,真的一跃而起,伸出双臂,扑向女人。他听见一声清脆的鞭响,接着是牛儿的闷哼和车子启动的吱呀声。扑过去的双臂只抱住辕杠。他死死搂住,脚下紧跟,大张开嘴,却发不出半点声音。

车越行越快,脚步不及。他索性提足悬身,试图翻上去。嘴里还是出不来声,滚热的、极其陌生的泪水飞洒而出。

“回去!”女人头也不回地喊。“放手!!”一声比一声高。

“啪”的一鞭,抽到他手背上。生疼。他咬牙,缓缓劲儿,刚再发力,又是“啪”的一鞭,接着“啪啪啪”三鞭,准准地都抽在同一个地方。石头硬的汉子,实在难忍,稍一松劲,又遭两鞭。

鲜血飞进到脸上,手麻木了,不争气地松开了。石头硬的汉子跌落了,绝望地望着远去的牛车,浑身瘫软,匍匐在地。牛车卷起的漫漫尘埃中,传出汉子的嘶号,犹如被锥穿了心的嘶号。

同时,周军帅帐。

自称“太子”的周军首领姬发,一反平素太阳般的颜面,一脸阴沉,眼睛并不看两厢静坐注视着自己的“六辅”,只反复扫视那份稍早时拿到的帛卷。

因为曾卷在细细的铜管内,帛卷皱得厉害,但上面的字迹很清晰,显然是用心、新近写就的。所书,用现在话讲,大意是:

朝歌城现只有近军数千,可一日内调动的精兵不过两三万,但囤有大量兵器,足以武装城内外十几万工奴。罪帝大概知道你们的进程,未必确知兵力,也没有明显动静……但恶来已被召进宫……

帛卷一半摊在帅案上,一半摊在姬发手里。姬发捋着淡淡的短须,头也不抬地问:“尚父,军力可确查?”

下手右方首座的白须老者闻言起立,躬身颔首:“周本部步、车共计四万五千,四万布于中军,闳夭、太颠领五千于前军;虞、芮并鬼方余部盟军计一万六千,置左翼;鬻熊领族军一万二千,并鄂方余部六千,共一万八千,置右翼;庸、蜀、羌、雾、微携族部及所邻三百余诸侯共六万四千余,置后军;鲈、彭、濮等族部及属国三百余诸侯五万八千,三万汇于中军,二万八千赴前军;共逾二十万。另悉,邳侯祖伊亲率邳、挚精锐及属国联军十二万,已不过两三日路程……”

话没说完,只见姬发猛抬头,冲左方首座的文装男子问:“旦,邳侯何以如此兴众?”

被问话的白面男子拱手施礼,并不起身,回:“臣弟以为,祖伊来势不祥,我王须慎思。以臣弟之见,不如不等。”

“我王我王!”姬发嘟囔,示意被打断话头的“尚父”平身回座,“说了多次了,大事未成,不可称王,只呼‘太子’。”转而对“尚父”及其后面的两个戎装男人:“旦所言甚是,不如不等邳侯。若此信不虚,而今战力足矣。然……”

P3-4

序言

老早前,有个叫“筒狄”的姑娘,据说是远古帝王喾的次妃。啥叫“次妃”,说不清。反正是她,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她跟另两个姑娘在山野泉池洗澡,天上飞过燕子,途中下了个蛋,简狄接住蛋吃了,就怀孕了。生下个儿子,取名契。这个“契”,就是殷商部族的始祖。而那个简狄,则可谓殷商部族的“始母”。

差不多同期,帝喾的元妃,是个叫做“姜螈”的女人。一天,她到山野去做什么,在地上发现十分巨大的脚印。可能实在闷得难受,就踩着大脚印玩,忽然就有了怀孕时才会有的生理反应,她当然很害怕,忙跑回家。不料真怀孕了,生下个男孩。天哪!丈夫不在家,怀孕了,生儿子了,哪儿说理去?她当然恨这孩子,就把他扔了。不想,男婴被遗弃,居然冻饿不死!走兽见到他,还绕着走,飞鸟竟落下来,铺展羽翼呵护他。姜螈觉得孩子不凡,又抱回来,取名“弃”,用以标榜孩子曾经被抛弃。这个“弃”,后来有了子孙,发展出自己的部族,再慢慢变成一个国家,就是“周”。姜螈,也就可以称为周部族的“始母”。

以上取材于《史记》,显然带有神话色彩,说是“历史”,实在勉强,只能称之为两个部族的“起源传说”。可同是传说,却又有很大不同。简单归纳,最重大区别大概有两处:

一、殷商起源传说,简单,直接,充满快乐——三个女子结伴洗浴,肯定欢声笑语。燕子飞过,大概天气不错。燕子下蛋,坠落下来,接住了,二话不说就吃,率真。生了儿子,没什么奇怪的,养活着呗。也似乎不在乎丈夫“喾”是否介意,就这么养活下来了。而周的故事就阴暗、凄凉、复杂、无情了许多——作为元妃的姜螈,显然比“次妃”简狄要孤单——人家有玩伴,她没有。闷得发慌,于是,见到巨大脚印都能玩半天——好玩的事儿实在太少!忽然就受孕了,反射出“被动”的潜意识。怕“不祥”,怕别的什么,反正比简狄多了许多顾虑,以至于竟遗弃了亲生骨肉。后来又是怕——怕孩子是什么神的化身,就抱回来养……孤独、不能自主、害怕,让我们很同情周族的始母,也为他们的老祖能活下来而庆幸。

二、从简狄和姜螈受孕的最初动因看,她们的行为习惯有明显不同——飞翔着的燕子如果能下蛋,还能被接住,接的人一定是看到下蛋了。燕子在飞翔,地上的人,须仰视才得见。巨人的脚印在地上,走路的人要是也仰视,肯定看不见。平视,能不能看清也存疑。多半是低着头才能清楚看到。也就是说,姜螈,十有八九是在俯瞰大地时,发现那个要命的巨人脚印的。而接住飞翔的燕子下的蛋的简狄,更可能正仰望着天空。

这种“视角”的区别,从构思这个故事的开始,就深深缠绕在脑海里。直到写完最后一笔,仍挥之不去。于是就有了这个命题——仰望天空和俯瞰大地。本来,想作为故事的后记。可编辑老师却提议放在前面。于是,就壮着胆子“自序”一把——

先简单说说这篇故事。

故事讲的是远古的“周”如何战胜更远古的“商”(或称“殷”、“殷商”)。准确点儿说,是讲周的武王怎样战胜商的末世君主纣。因年代太过遥远,实在搞不清当时的人们,也就是故事中的人物们,如何讲话。也不知道,倘使真弄明白、写出来,看故事的人,也就是您,亲爱的读者,会不会觉得生涩难懂。索性就用比较现代的语言表现人物对话——无论如何,一部小说,还是该有人物对话。这样一来,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就多少脱离了“背景时代”,恳请谅解!

其实这种语言时代特征的“移植”并不稀奇。我们古代的文学作品,大概也多半做了类似处理。包括跟这篇故事有点儿沾边的《封神演义》,也十有八九是采用了作者所在时代的语言。

一部《封神演义》,似乎让人人都知道了那时的情形。可只要还有一点点清醒的唯物意识,就会明白,《封神演义》讲的是依托那个时代的神话故事。其“基础”,大概包含早先关于那个时代的一些历史文献,比如,记录了前述两个部族起源传说的那部巨著《史记》。

作为今人,我们不仅比《封神演义》作者更有条件去采集、去分析,也更多肩负诠释“人性”或说“人”(而不是神)、清理先民的作为(而不是臆想)的使命。何况,本选题的性质是具有严肃性的历史小说。所以,构思时,就努力去忘掉了《封神演义》,还以自认为较为理性、客观和满认真的态度,研读了能找到的相关史料,包括古人的和今人的,包括基于传统“印象”的和相对“非传统”和“反传统”的,并试着把它们分别归纳成两大“门派”:

一派是基于传统的、相对权威的——林林总总,包括《史记》这样的“经典”。暂且称为“经典派”。

另一派是“非传统”和“反传统”的。也着实不少!其中不乏古今名人大家的言论。暂称“颠覆派”。

对这些资料审度、分析、品味,再审度、再分析、再品味,磨蹭了差不多一年,弄到头皮拍破!较什么劲呢?就是想尽可能捋出一个清晰、连贯、有逻辑的轮廓。外带受“谁也不得罪”的私心驱使,也想把两派观点适当“兼容”、“中和”。结果惨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