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欢喜(冬吴相对论心时代文集)(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梁冬//吴伯凡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梁冬、吴伯凡所著的《欢喜(冬吴相对论心时代文集)(精)》以“欢喜”的心法为主题,撷取“冬吴相对论”中听众最有共鸣的25期节目,改写对话体,连缀成文章,结集而成。梁冬的机智幽默、吴伯凡的博学多识,在书中完整呈现。在跟随两位老师“把常识变成哲理,又把哲理变成笑话”的快乐神游中,我们心中的欢喜之门也悄然开启。

内容推荐

梁冬、吴伯凡所著的《欢喜(冬吴相对论心时代文集)(精)》内容简介:欢喜是一种状态,它是幸福自在的标志,也是充盈人生的基础。

人们之所以会痛苦、郁闷、焦虑、沮丧、恐惧,之所以有怨、恨、恼、怒、烦,是因为受困于自己的心;心灵被禁锢,心智模式错误,自然无法发射和接收幸福的信号。

《欢喜(冬吴相对论心时代文集)(精)》的两位作者,吴伯凡博学多识,梁冬机智豁达,他们融合东西方智慧,在故事和幽默中明说事理,在轻松写意之中播种心性改变的种子。用梁冬老师的话说,就是“让我们能快乐地把常识变成哲理,又把哲理变成笑话”。

为什么说寻求公正是一种心理疾病?“抱怨”病毒的危害何在?人生为什么要养喜神去杀机?搞好了定位,就能成功吗?非典型性雄辩症患者是如何赢得辩论输掉世界?是什么决定一个人的财商……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扇门,它是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是人生的另一幅图景,它通往快乐、幸福、充实、成就,但只有用欢喜才能打开它。

目录

序言 欢喜的秘密

寻求公正是一种心理病

每个人都活在套子里

高效率的无效果

量子学中的智慧

积极的沉默

抱怨这种病毒

有毒的瘾头

养喜神,去杀机

钝感力

心理的留级生

定位的误区

寻找定见

从内心微笑

非典型性雄辩症

用心体验世界

爱的技艺

信念的力量

植物的智慧

解题和解风情

官人、商人和情人(上)

官人、商人和情人(下)

幸福的开关

道歉是情感止损

我们都是吓大的(上)

我们都是吓大的(下)

试读章节

寻求公正是一种心理病

有网友来信说:你们不能老讲心法、愿力这些东西,在那儿单方面地乐观和想象,应该面对现实,从浪漫主义回到现实主义。我当时就有一个感触,一个人寻求公平的时候,一定是遭遇了不公平,或是看到了很多不公平的现象,才会产生这样的感叹和要求。

我们想澄清一下,这里讲的不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不是无视周围那些不如意甚至是让自己很痛苦的东西,然后在心里头给自己放松和减压。我们所讲的愿力和心法,即使它看起来是不作为,也是一种积极的不作为。尤其是对那些负面环境有积极的作用,这才能体现愿力和心法的正向价值。

比尔?盖茨给年轻人提出过11条忠告。盖茨是一个比较现实的人,甚至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非常乏味的有钱人。他的乏味其实就是骨子里的现实主义,他有自己的逻辑,因为无趣的人一定有他的理由。

盖茨的第一个忠告是,世界充满不公平,你不要想着去改造它,而是要去适应它。他还有一个忠告: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到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没有取得成就之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己的尊严,因为尊严来自于实力。

盖茨的第一句话很值得玩味。一上来就告诉你,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你千万不要整天去抱怨它,而要去适应它。公平不是相等、相同,这个“平”也是有差异的,是一种平衡状态。如果一个人的眼里只有不公平、不公正、谁不遵守规则,他所看到的就是不公平和不公正,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不公正的。而且,当人的念头总被那些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所纠缠的时候,他的状态就会非常糟糕,因为寻求公正是一种心理病。

一个人心有不平,他就会抱怨、评判,就会以一个完美的准则来评判周围的事物,尤其是评判周围与他相关的一些事情,这样他满目所及可能都是不公平。这不是说真有那么多不公平现象,而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意识雷达”,一旦产生了“这对我不公平”的念头,他就只能看到不公平的事情,而不会注意那些公平、美好的事情。这就像说一个人的老婆怀孕了,他就会看到街上的孕妇多起来了。其实并不是这段时间里增加了很多孕妇,只是他以前没有注意到而已。

一个人的“意识雷达”里如果有不公平、不公正的念头,就往往什么都不做,他并没有去改变现状,而只是在抱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把抱怨当成了改变现实的一种手段。在生活中有些人就是这样,一见面就开始抱怨,老板、同事、配偶甚至天气都是他抱怨的对象,但他从没想过怎么去改变它。一个月之后再见面,他又在抱怨类似的东西。所谓抱怨,就是对当下现实的不接受和抵触,不愿意直面现实,不愿意想积极的办法去改变它,所以抱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惰性。我们说寻求公正是一种心理病,实际上它就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惰性。通过发泄不满、找到不公平,为自己的不努力、不作为而寻找各种借口和托词——这事儿怨不得我,怨谁呢?怨别人。

一个人陷入这种状态以后,他就会既不满又等待,但等到什么时候、等什么东西他又都不知道,也没有真的想过,就像《等待戈多》的主人公一样。他的批评和抱怨并不意味着他有实质性的见解,也没有表明他有一种要改变现状的意向。

不抱怨并不是闭上嘴不说话,不是逆来顺受,更不是要容忍不公正、丑恶的现象和坏人坏事,甚至去为虎作伥。关键是要直面现实,要想着怎么去解决问题,对于要做些什么,心里要有数,这叫作管理。抱怨不是管理,它只是抱怨而已,所以批评家和评论家往往是不受欢迎的。在一个组织乃至一个社会里,批评家往往也是不受欢迎的。比如,影评家挣的钱远不如导演挣的钱多,股评家挣的钱远不如基金经理挣得多。因为在这些领域里,前者不如后者对社会的贡献大。《快公司》杂志的一篇题为“如何面对公司里的批评家”的文章说,英国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埋葬的诸多英国历史名人中,没有一个是评论家。P1-3

序言

欢喜的秘密

梁冬

我小时候特喜欢一个以沧桑为主打的歌手,如果用统计合并的方法研究他的歌词,排名靠前的包括:孤独!寂寞!冷!

我当时是相信苦逼美学的,再小的时候,我们还被洗脑:学海无涯苦作舟,癞蛤蟆就别吃天鹅肉,不要自取其辱……

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以悲催作为一种人生潜台词和底层代码,它就像一种原始病毒,一旦我面临新的人生际遇,它就又会轮回变异。例如:在高考选择学校的时候,我北大清华都不敢报,觉得自己是在小地方广州参加高考的,结果那一年我们班成绩比我低50分的都上了清华,尽管他是自费——那个年代,自费也就是一年多交两三千块钱。后来,大学追女孩,稍微漂亮点的我都不敢放马过去,要不是人家女生下最后通牒,可能还一直是大学光棍一枚。工作时被安排做个娱乐节目主持人,和那些动不动就和国际政要讨论地球未来的同事一起吃饭,我简直无地自容,最后只能辞职跑掉。后来好不容易进一家互联网公司管品牌,才发现自己连QQ都不会用……和搞技术产品的人一讨论,他们一句“你不懂”,我立马就落荒而逃。

是什么让我这样在旁人看来混得还可以的人,却在内心里充满了焦虑和自卑呢?我问自己这个问题,但始终想不出答案。

直到有一天,我参加了一个所谓的成功人士的私人聚会,有些人带了原配去参加,我才被吓到了。他们的老婆居然那么难看,言行也不太得体,品位还不如我家的那位……我感到五雷轰顶。原来那些在媒体里被描绘得如此有思想、有影响力、有财富的人们,也活在不能事事如意的人生里。

我于是认真、持续地观察了他们,发现他们都很坦然承认和接受这一切,然后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尽可能享受能反复带给自己快乐的工作,或是赚钱,或是演讲,或是创作。于是他们开始很有自信了。

我有点明白了。

其实欢喜的第一要务就是承认和接受现状,所谓“如来”二字,于我而言,就是“如”实承认我现在面临的一切都是必然和活该“来”的。然后,在接受现状的态度下放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承认自己现在孤独寂寞冷,那就开始“穿上衣服滚”,在床上滚一百下就很热了;承认自己不是高富帅,还特喜欢白富美,那也放马去追,大部分的白富美卸了妆以后也是女丝一枚;喜欢讨论国际风云就去订份《参考消息》,一年以后你也可以看出基辛格的《论中国》有点矫情……

我常和朋友们说:连雷军都敢做乔布斯第二,你有什么好自卑的。

今天,在“冬吴相对论”结集出版的时候,我为这本书起了个名字叫《欢喜》,因为我居然发现了欢喜的秘密,那就是承认现实如来,然后立马去改!

当然,还有一些关于欢喜的秘密,都在这本书里展开了,那却是吴伯凡老师对此的多维度哲学加持,感谢吴老师的渊博教诲,让我们能快乐地把常识变成哲理,又把哲理变成笑话。

人笑多了,就成了个欢喜的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6:5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