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伊然所著的《南海考古资料整理与述评》适合文物考古与历史学者、海洋学者及航海、造船、港口等工程专业学者,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其他文史、考古、航海、潜水、探险、鉴赏等爱好者阅读参考。本书集自秦汉以来的历史文献,从秦汉以来的正史、专书、地方志、历史舆图等资料中查找关于南海诸岛的历史沿革、称谓及归属变化、航路记载等历史信息;收集近现代相关档案材料,从近现代的档案材料中,查找南海诸岛的相关争端、归属及其有关国家行动的文件、档案等;收集南海诸岛的相关考古发现与调查成果;系统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一方面收集关于南海诸岛的气候、水文、潮汐、地理;贸易、交通史等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收集国内外南海及其周边海域的沉船资料,也包括部分中外陶瓷研究和出水文物保护的成果;对上述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和建档,在此基础上为下一步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工作设想和相关建议,并通过对以往工作的评估为国家关于南海的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资料支撑。
中国南海疆域辽阔,不仅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拥有十分丰富的人文资源。目前南海文化遗存方面的研究工作相对滞后,有关历史、人文以及自然地理等相关资料极其匮乏、零散。在这一背景下,范伊然所著的《南海考古资料整理与述评》搜集了南海诸岛的历史文献及相关档案、考古发现与调查、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并初步整理分析、述评,为下一步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南海考古资料整理与述评》适合于从事考古、海洋、历史、人类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学者和师生阅读。
序言
第一章 南海诸岛简史
第一节 南海诸岛的发现与命名
第二节 南海诸岛的开发和经营
第三节 南海诸岛的行政管辖
第二章 南海诸岛考古发现与研究
第一节 西沙群岛考古发现
一 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
二 考古工作
(一)20世纪20-50年代:零星发现和局部收集阶段
(二)20世纪70-90年代中期:科学调查与发掘阶段
(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水下考古阶段
第二节 东沙群岛考古发现
一 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
二 考古发现
第三节 南沙群岛考古发现
一 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
二 考古发现
第四节 南海诸岛考古学研究综述
一 文物专题研究回顾
二 《更路簿》研究
三 出水文物保护研究
四 水下考古工作方法探索
五 公众考古研究
第五节 相关认识
第三章 南海诸岛文物遗存
第一节 西沙群岛文物遗存
一 遗物点
(一)岛洲文物点
(二)水下遗物点
(三)沉船遗址
(四)珊瑚石古庙
(五)石碑
二 遗物
(一)陶器
(二)瓷器
(三)铜钱
(四)石制品
(五)金属器
(六)有机质文物
第二节 东沙群岛文物遗存
一 遗物点
二 遗物
(一)陶器
(二)瓷器
(三)铜钱
(四)铁器
(五)方解石
第三节 南沙群岛文物遗存
一 遗物点
二 遗物
(一)陶器
(二)瓷器
(三)铜钱
第四节 相关认识
一 南海诸岛文物的分布情况
二 南海诸岛文物的保存状况
第四章 南海航路和古代沉船
第一节 南海航路简要回顾
一 秦汉时期的南海航路
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航路
三 隋唐时期的航路
四 宋元时期的航路
五 明清时期的航路
第二节 其他国家在南海诸岛及周边海域发掘的古代沉船
一 越南相关海域发掘的古代沉船
二 马来西亚海域发掘的古代沉船
三 印度尼西亚发掘的古代沉船
四 泰国湾发现的古代沉船
五 菲律宾发现的古代沉船
第五章 南海诸岛舆地考释
第一节 西沙群岛地名考释
一 群岛志要
二 群岛考释
第二节 东沙群岛地名考释
一 群岛志要
二 群岛考释
第三节 南沙群岛地名考释
一 群岛志要
二 群岛考释
第四节 中沙群岛地名考释
一 群岛志要
二 群岛考释
结语
一 南海诸岛文物考古90年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二 南海诸岛文物考古存在的不足
三 思考与建议
附录 1974~1975年西沙群岛文物调查综述
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