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前4年仅仅从时间上来说占了大约整个童年的1,4。成长经历却是他整个成长阶段的至少一半。婴儿和儿童成长的速度惊人。他们呱呱坠地时还是无助的小生命,几乎不会动,和外界仅有极少的交流,对这个世界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到5岁时他们却已经拥有不同的或大或小的活动能力,掌握了日常语言。他们有能力和他们的伙伴打交道,拥有像逻辑、空间、时间等不同领域里的知识。
小孩的发育特征通过共性和个性同时表现出来。成长过程是统一的:所有孩子不同的发育阶段有着同样的顺序。例如学说话,小孩刚开始是一个音节接着一个音节地往外吐,然后会说单词,再后开始组织句子,涉足构词和组织句子的语法,最后,孩子在4~5岁的时候能够用准确的句子进行表达。
但是,如果我们关注不同孩子的行为特征及其在不同发育阶段中的表现就会发现,每个孩子的成长发育是多么的不同。每个新生儿的体重和身高就不一样,有的出生时,体重不足3千克,有的在4千克以上。另外,每个新生儿的面部表情、运动方式和啼哭声也不一样。随着不断地生长发育,孩子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1周岁的时候,有的孩子体重只有8千克,有的达13千克之重;有的孩子8个月的时候就会走路了,而大多数是在12~16个月之间,但也有的18个月的时候才会走路;有的孩子1周岁时就会说话了,而大多数孩子是在15~24个月之间,但也有的3岁了才开始说话。没有一种行为是所有孩子在同年龄中所同样表现出来的。
不仅仅不同孩子之间的发育各不相同,就是同一个孩子的发育阶段也不一样,也就是说,一些发育阶段,比如说话和运动,并不总是同等水平地发展。所以,一个孩子可能在12个月的时候就会走路了,但他到24个月的时候才会说话。
共性和个性如何相互影响,在下面这些图的认识行为中会展示出来。每个孩子首先用嘴来认识事物,然后用手,最后用眼睛。一个孩子在几岁的时候开始出现某一种认识行为,以哪种强度,持续多久,这因孩子而异。
不同的孩子,其发育阶段和行为方式会在不同的年龄段中表现出来,而且各不相同,但任何一个孩子的这种发育阶段和行为方式只有一次。那么作为父母,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孩子的个性需求做好准备呢?
很多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事,并不是他们有意识、有计划地去做的。他们大多是凭直觉来判断他们抚养孩子的行为是否正确。当母亲将她的婴儿从床上抱起,搂在怀里摇晃时,她觉得这样对孩子很合适。她在感受抱孩子应该掌握什么样的速度,什么姿势使孩子最舒服,怎样最容易使孩子安静。若没有这种天生的理解孩子的行为以及对此做出有意识的反应的本领,父母根本不可能抚养他们的婴儿。
除了直觉之外,父母本身儿时的经验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儿时的感觉以及当时是怎样和他们的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影响着他们抚养孩子的方式。最后,孩子越大,父母就越来越多地想用继承过来的基本方式以及规范标准来对待孩子。对于后者,父母大都是从和亲戚朋友的交谈中或者媒体中获知的。例如,父母认为,3个月的孩子在晚上睡觉时应该会一觉到天亮了,孩子1岁时应该会走路了,2岁时应该会说话了等等。但是,实际上,这样的标准只适合少数的孩子,因为孩子的发育是各不相同的。规范标准成了错误的期待。与其说它们有帮助,倒不如说它们给父母带来了不安。比如说,父母希望一个1周岁的孩子每晚有12个小时的睡眠。确实有一些小孩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更多的孩子做不到。有的孩子睡得长一点,甚至达15个小时;有的睡得少一点,甚至只有9~10个小时。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只能睡10个小时,但他的父母每到晚上7点的时候就让孩子上床睡觉,并希望他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7点钟起床,那会导致什么结果呢?孩子晚上不能入睡;深夜里一次或多次地醒来;或者一大早就醒了。最糟糕的是这三种情况都发生。一个晚上只能睡10个小时的孩子如果硬要让他在床上躺12个小时,这并不有利于孩子的发育。
那么,父母怎样才能不用理睬那些规范标准、继承来的基本方式以及一些忠告呢?他们如何才能成功地根据孩子的发育现状以及个性的需求来抚养他们的孩子呢?对此,有两点是非常有帮助的:具有一定的有关孩子发育过程和多样性的知识;及时关注孩子的行为并适时进行调整。如果父母了解到孩子的睡眠时间差别很大的话,他们就不会再根据什么标准行事了,而会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孩子究竟需要多少睡眠时间。当他们确定,孩子晚上的睡眠时间只需要10个小时,而这又是正常的时候,他们就可以调整孩子的睡眠时间以便适应孩子以及他们本身的要求。
我们孩子的哪些特征是遗传而来的,哪些是教育所决定的?他的行为是本性的表达,还是我们对待他的方式方法的产物?当孩子给父母造成难题或当父母作为教育者深感不安时,他们迟早会提出上面的问题。
相对而言,遗传因素与教育因素的影响哪一个作用更大呢?父母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来对他们的孩子采取各不相同的教育方式。如果他们认为,孩子所有未来的个性和能力都是遗传的,那么他们便成为了宿命论者。天性天资决定孩子的未来,作为教育者他们是无足轻重的。而如果他们认为,只有孩子成长的环境决定孩子的行为和发展,那么他们便过分承担了责任,孩子成了他们纯粹训导的产品。大部分父母有理由认为,对于孩子的成长发育来说,遗传和环境同样重要。那么,它们是如何互相作用的呢?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