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连云编著的《泥脚印儿》是一部有着浓郁的泥土芳香和真实的乡村生活气息的散文作品集,文笔质朴淳厚,感情真挚,思想深刻,富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在散文创作艺术方面表现出可贵的探索和创新。本书散发的气息,那么清新,那么浓郁,升腾在上个世纪后半叶的乡村,化作美丽的云,在天空上飘逸、荡漾……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泥脚印儿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徐连云 |
出版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徐连云编著的《泥脚印儿》是一部有着浓郁的泥土芳香和真实的乡村生活气息的散文作品集,文笔质朴淳厚,感情真挚,思想深刻,富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在散文创作艺术方面表现出可贵的探索和创新。本书散发的气息,那么清新,那么浓郁,升腾在上个世纪后半叶的乡村,化作美丽的云,在天空上飘逸、荡漾…… 内容推荐 徐连云编著的《泥脚印儿》是上世纪60后一代人关于成长经历的记忆书写。 《泥脚印儿》内容介绍:挚朴的情感穿透现实的尘雾化作有质量的文字。留在乡村的泥脚印儿,在梦中清晰浮现,连接着生命追寻的精神家园……我们怎样咀嚼和回味过去,喻示着如何面对现实、思考人生和未来。 目录 乡村路,带他回家(代序) 第一辑 成长印记 泥脚印儿 忆童年 我从哪里来? 烟民自述 整鱼 冬捕 冰雪体验 编炕席 傻子 □□ 游泳 寄生虫 草爬子 修梯田 穷人的日子 觉迷 恐高 滚地包 大当家的之死 钓鱼之乐 传销 十年前的惊魂之旅 人生必须承受之痛 第二辑 好友亲朋 奶奶的梳子 姥爷 妈妈的智慧 舅舅骗婚 老爹有钱的经历 姐姐 二哥 小琴 喜凤 狗剩子 “欧”老 师 李老师 苑老师 张老师 石老师的幽默 珍儿姐 我家有女未长成 老地主 病床上的妈妈 和妈妈的距离 第三辑 求学之路 读大书 买字典 抄书 住宿 扎刺儿 小路 妈妈的两次流泪 饿 乱局 拉磨 书痴 第四辑 人生感悟 妈妈 端午节 无奈的烟 幸福是心底里涌出来的感觉 要和陌生人说话 人与酒 三人行都是我师 女儿的烦恼 放松心情 望子成龙 离婚一点儿不好玩儿 两个人的饭 范曾来了 从麦克尔·杰克逊说开去 说说于丹 生命有限幸福无限 尊重自己是高贵的品格 首尔餐厅里的中国服务员 第五辑 村落传奇 狐狸精的故事 小芬儿 小哑巴 生活的滋味 大臣子 耗子 同桌的妈妈 试读章节 泥脚印儿 大学入学的时候第一次去北京,故宫的大墙把我惊得目瞪口呆:这家伙竟然比我家的房子要厚上好几倍呢! 这一比较,颠覆了我固有的大与小的概念,也在心中揣摸出了农村与文明和财富的距离。 在此之前,我行动的半径只在家与县城之间,欣赏到的最大文明成果就是县城里唯一的一栋4层的居民楼,但那也是需要烧坑取暖的土楼。 没有比较的生活是困苦的—— 每天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一旦遇到大米饭炖大豆腐,会撑得好半天弯不下腰。 经常体会衣不遮体的窘困,几年换件新衣裤,要乐得手脚不知往哪里放。 没有比较的生活是快乐的—— 鞋掉底儿了,拿根麻绳缝上,继续和小伙伴玩打仗游戏;衣服湿了,脱下来拧干,仍然背起书包去上学。 如果永远没有比较的机会,我会前仆后继地为改变困苦的生活而仍然趴在垄沟里找豆包;如果永远没有比较的机会,我能按部就班地向喝大酒耍小牌的日子寻求快乐。 但一切都在比较中颠了个儿,一切都在努力中变了样儿。生活常常是快乐的,精神有的时候是困苦的。 我去过全国所有的省份,算得上是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到过世界的几大洲,说得上是欣赏了地球上不同的文明。但闲暇的时候,我仍然喜欢回头望去,看看身后属于自己独有的生活经历,看看值得自己玩味的泥脚印儿。 泥脚印儿,是昨天对今天的诉说,是今天对昨天的回望…… 忆童年 我记事儿的时候,社员还都能以生产队为家,每个劳力挣的工分基本上能换回全家一年的吃穿,日子清苦中充满欢乐,村子里的人丁也就自然兴旺。 每当听说哪家新生了孩子,我就缠着爹妈追问孩子是从哪里来的。刚开始的时候,大人们还打岔,想把这个答案含糊过去;后来见我实在难缠,就告诉我说,孩子是刨粪堆的时候刨出来的,谁拣着归谁。得到这个回答,我就在当年开春备耕的时候,坚持跟着大人到队里的粪场,细心地看社员们有没有刨出孩子来。我的举动引来所有社员新奇的目光和开心的笑声。 白天去找小孩,晚上就去队里的会场凑热闹。 那时候生产队每天晚上都开会,开会的主题也只有一个,批判历史反革命、土匪刘兴月。别看刘兴月现在是个毕恭毕敬、见人就笑的老头儿,但年轻时可是远近闻名的土匪;听说他每只手拿支匣子枪,能同时打掉树上的两只鸟。 批斗的程序也是一样的,刘兴月胸前戴个大牌子,在台上低头认罪,屁股撅起的高度要超过头才算合格。之后队长开始念毛主席语录,中问社员要喊口号。刘兴月只能一个姿势一动不动,直到批斗会结束。 有一天,队长正在讲话,台上的刘兴月突然忍不住了,“咣”的一声放了一个很响的大屁,整个会场里都听得清清楚楚。大家立马哄堂大笑起来,连队长也乐得腰弯得和刘兴月一样了。接下来,队长在大伙的笑声中宣布,由于刘兴月积极配合改造,从即日起摘下历史反革命的帽子。刘兴月激动得直接跪在地上给队长磕头,给大伙磕头。 虽然不用挨斗了,但刘兴月的身体被折腾垮了。没两个月他一病不起,只是躺在炕上说胡话。但他的胡话一点儿都不反革命,只是说好啊,好啊,好啊。挨批斗的时间太久,他已经把不许乱说乱动的概念带进潜意识里了。没几天,熬不住的刘兴月去世了。 孩子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还没有弄清楚,我又真切地面对人之生死了。 看到刘兴月的死和他的家人悲伤的样子,我突然想到,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也会死去?如果他们死了,我该怎么办呢?这回没有去问父母,只是有的时候想着想着就会悄悄地哭泣,即使父母发现了追问,我也坚持不告诉他们原因。 由于年龄太小,身心还经不起生与死这个重大课题的叠压冲撞。 背负着这个沉重的问题,自己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P3-6 序言 乡村路,带他回家(代序) 赵培光 作为连云的朋友,我比一般读者幸运。换言之,除了他自己以及二三至交,再没有什么人比我更完整、更系统地翻看《泥脚印儿》的书稿了。所谓幸运,不是指优先,而是指缘分。譬如:去超市采购,早进入未必得意,晚进入未必失意,重要的是买没买到中意的商品。 好书之人垂涎于佳作,是无止境的。我逛书店或书摊,常常被撩得心慌,不掏钱则属于清醒了。连云的文章,我编发过一些,当时不觉着怎么稀奇;这回,他把文章汇集在一起,让我有了突发性的眼馋心热,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和观赏欲,只能乖乖地一睹为快。 果然,一睹……为快! 接收书稿的当口,出于兄弟真诚,我曾经向连云建言献策,至少换一个稍稍时尚的书名。直至我把书稿读懂弄通,我忽然意识到,我犯了许多人习惯于犯的错误——以貌取人。他说得多么透亮,又多么坚定:泥脚印儿,是昨天对今天的诉说,是今天对昨天的回望…… 粗略算起来,连云在城市的生活已经超出了他在乡村的生活,时间流转,空间变幻,却始终没法更新他的生存与生命价值。难解难分,是岁月饶过了他,还是他绕过了岁月?那片乡土、那些乡亲、那刮不尽的乡风、那下不完的乡雨,塑造了怎样一个顽皮、顽强乃至顽固的男孩与男人,即便隔去了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依旧不渝的志趣,依然不老的情怀! 是谁说过的呢?城市是相似的,而乡村却各有各的不同。南开大学毕业后,连云主动放弃进京机会,选择了离家最近的省会长春。在电视台做记者,终究是特权阶层,虽未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该走的地方走了,该享的福分享了,爱恋的乡村与乡亲,永永远远。在他的笔底,尽是些整鱼、冬捕、编炕席、玩爬犁的少年记事,尽是些姥爷、奶奶、姐姐、二哥、狗剩子、老地主的少年回忆。任何一件事,任何一个人,只要在他的心上电影一般放映着,就会不断涌出苦乐。哦,我不免生疑,这个可谓资深的新型城市人,怎么会视巨楼林立、川流不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现代文明而不见,专门去打捞乡村往事的碎片呢? 我曾经做过三年知青,对三十年前的乡村和风里土里的大人、孩子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读《泥脚印儿》时,我情不自禁地在记忆中寻找对应的“喜凤”、“珍儿姐”、“小哑巴”、“大臣子”等等。还有“读大书”、“买字典”、“住宿”、“拉磨”所有的事情,历历如在眼前。我喜欢这些乡村人物,时常想去见见他们;我喜欢这些乡村琐事,甚至想停薪留职去那里教书。想到如此痴迷的程度,便不顾及夜深给可能正在酣睡的连云打手机,他居然接听了,居然告诉我刚刚从乡下的姐姐家出门。我有些兴奋,说又去姐姐家吃李子啦,那边说改天带你一起来。两个人之间的话,只有两个人之间听得明白,一定是喜不自胜或者接近喜不自胜了吧? 与连云交往相对频繁之后,我私下里断定,连云的理性与沉静适合做学问,他的博士论文《梁启超的文学活动及外来影响》就很让我钦佩。《泥脚印儿》从另外的角度袭击了我,使我不得不返过身来刮目相看。不是吗?许多作家,在叙写旧事的时候,往往跳出了角色,从“蓦然回首”的高度搜寻与打量,实际上已经“物是人非”或“昨是今非”了。连云不,他写旧事就是旧事,不蔓不枝,不云不月。这一点,在包装与美饰泛滥的当今时代,何其珍贵。有意思的情形是,妈妈住院期间,他把自己那些回忆性的文章打印出来,请姐姐和弟弟一篇篇地念给她老人家听。有出入的地方,妈妈及时叫停,纠正或者辩解。能用文章帮妈妈回忆,善莫大焉! 除去“人生感悟”这个单元,连云用四分之三的笔墨写的全是乡村,至少与乡村有关。尽心尽力,尽情尽意。如此倾情于东北乡村的作家,现实中为数不多,我只是联想到早期的萧红。同样写乡村风貌风俗,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气息。对,《泥脚印儿》散发的气息,那么清新,那么浓郁,升腾在上个世纪后半叶的乡村,化作美丽的云,在天空上飘逸、荡漾…… “一缕清风,一丝魂”,城市里的连云,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我不免暗中视他为榜样。却原来,春花秋月,虚名浮利,并没有淹没他的生命追寻。一串串芬芳的泥脚印,远在乡村,近在心头。 乡村路,带他回家! 2012年5月1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