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9年《鲁滨孙漂流记》首次发表时,笛福未署真名,读者都以为是历险者的自述。小说一问世,就引起轰动,可谓家喻户晓。
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一位航海家发现了他,让他参加了自己的船队,他被救回英国。这则奇闻在社会上轰动一时,也引起笛福很大兴趣,于是他就以塞尔柯克的遭遇为小说的基础,经过精心地艺术加工,创作了这部闻名世界的杰作《鲁滨孙漂流记》。塞尔柯克在荒岛上并没有做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物,成了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
《鲁滨孙漂流记》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鲁滨孙离家出走后的三次航海经历以及在巴西购买种植园的情况;第二部分是荒岛经历;第三部分是返回大陆后的事情。第二部分为小说的主体、全书的精华,鲁滨孙的性格特征在这一部分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笛福被称为英国小说和报刊文学之父。其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可谓家喻户晓。主人公鲁滨孙聪明机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冒险实干的形象给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本书精选英文原版《鲁滨孙漂流记》中40个精彩片段。由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正栓教授担纲主编,按照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英语“读”的能力的要求,翻译并做注释赏析,满足学生双语阅读的需要,提高双语水平。
About the author认识作者/1
About Robinson Crusoe关于《鲁滨孙漂流记》/4
List of Characters in Robinson Crusoe《鲁滨孙漂流记》人物表/9
Appreciation ofmaster episodes精彩片断赏新
Episode 1 A Warning谆谆告诫/12
Episode 2 The Storm暴风骤雨/18
Episode 3 My First Success初试成功/24
Episode 4 Escape from Slavery逃出樊笼/30
Episode 5 Help from Natives雪中送炭/34
Episode 6 Repaying Natives知恩报德/3B
Episode 7 Captain's Kindness恩深似海/42
Episode 8 Plantation in Brazil巴西安居/48
Episode 9 Shipwreck触礁搁浅/52
Episode 10 A Survivor死里逃生/56
Episode 11 No Tears泪水擦干/60
Episode 12 Money视金如土/64
Episode 13 No Melancholy振作精神/70
Epesode 14 Calculation精打细算/74
Episode 15 Hunting Pleasure苦中求乐/76
Episode 16 New Discoveries意外发现/80
Episode 17 Illiness病在危笃/84
Episode 18 The Country House构筑别墅/90
Episode 19 Exploring the island四处察勘/g4
Episode 20 Taming Animals养禽驯兽/98
Episode 21 The Parrot Poll鹦鹉学舌/102
Episode 22 Making Pots烧陶制嚣/104
Episode 23 Reflections思前想后/108
Episode 24 A Voice Calling Me忽闻人语/J12
Episode 25 Family Members阖家大小/116
Episode 26 Appearance在下尊容/120
Episode 27 Footprint神秘足迹/124
Episode 28 Seeing the Goat触景生情/132
Episode 29 A Straqg Desire深深渴望/134
Episode 30 A Dream梦寐以求/138
Episode 31 Saving a Savage救人撤彻/142
Episode 32 Talking Each Other倾心交谈/154
Episode 33 Further Understanding真相大白/158
Episode 34 Father and Son亲子之爱/162
Episode 35 English Prisoners生擒活捉/166
Episode 36 Wise Leadership锦囊妙计/170
Episode 37 Ship Recaptured收复大船/176
Episode 38 Good—bye to the Island辞别起程/180
Episode 39 Back to England重返故里/184
Episode 40 A Wish for Wandering again本性难移/186
Questions and answers思考与提示/195
谆谆告诫
故事导读 在本节中,小说的主人公兼叙述者鲁滨孙介绍了自己的家庭背景,讲了他是如何违背父愿,决意出海的。
译文
我在家里排行第三,并没有学过什么行业。从幼小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便充满了遨游四海的念头。我那年迈的父亲叫我受到相当程度的教育,除了家庭教育之外,又叫我上过乡村义务小学。父亲的计划是要我学法律,可是我却一心一意要到海外去,其他什么事情都不能使我满意。……
我父亲是一个明智而庄重的人,他看出了我的计划的危险性,向我提出了不少严肃而精辟的忠告。……他告诉我,那些到海外去冒险,去创业,去以非常的事业显身扬名的人,一般都是穷无立锥之地的人,再不然就是富于野心和资财的人。可是这两种情况对我来说不是过高,就是过低。他说我的社会地位就在这两者之间。……他告诉我,有—件事可以证明这种生活地位是幸福的,那就是,所有的人都羡慕这种生活,许多帝王都常常慨叹他们的高贵出身的不幸后果恨不得自己出生于贵贱两种人之间;……
赏析
自1719年这部小说出版以来,鲁滨孙的故事就为一代又一代各国读者所喜爱。究其原因,除了有曲折惊险的情节,或许主要就是小说中的“我”——鲁滨孙是一个通达的懂得生活常识并富有进取精神的人,他的所作所为能够为读者理解,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故事的开始介绍了鲁滨孙和他的中产阶级家庭背景。年轻的鲁滨孙满脑子是遨游四海的念头(rarnbling thououghts of going to sea),而年迈的父亲却坚持让自己目前惟一的儿子从事法律,他不愿看到小儿子步其哥哥的后尘(鲁滨孙有两个哥哥,一个在战争中阵亡,一个离家后下落不明)。在鲁滨孙的父亲看来,中产阶级的生活是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既不必像穷人那样受尽千辛万苦,也不像上层人那样为野心和骄奢所烦恼。在这一点上,历代中产阶级的父母与鲁滨孙父亲的观点是一致的。他们都期待着子女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守在自己身边,过着安逸的生活。而充满了理想的年轻人则更倾向于鲁滨孙,像他一样幻想海阔天空,勇往而无畏。
因此,表面看来,鲁滨孙的故事是一个年轻人离家出走、寻求冒险的故事。鲁滨孙与父亲的冲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代沟问题。一方面,鲁滨孙的父亲作为过来人,完全有理由忠告儿子,而鲁滨孙对父亲的苦口婆心视若罔闻则暴露出他的自我中心意识;另一方面,鲁滨孙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执着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也是合情合理的。生命就是体验。生活的真实只揭示于寻求生命意义的人。假如鲁滨孙听从父言,放弃梦想,谁敢断言他一定幸福呢?
从深层来看,鲁滨孙的故事是早期西方殖民者的开拓史诗的一个缩影。在十八世纪的英国,去海外,发大财,在大英帝国版图的扩展中扮演一个角色是英国青年的梦想。鲁滨孙不屑守成,倾心开拓,独立自主,意志顽强,终于做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从广泛意义来看,鲁滨孙的故事表达了只要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就一定能够成功的进步思想。鲁滨孙是一个超越时代的英雄。这就是《鲁滨孙漂流记》至今还没有失去,而且永不会失去它的光彩的原因。
P12-17
孟子曾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如果能选取独特的角度,另辟蹊径,兼得“鱼”和“熊掌”未必不可能。我们编写本套丛书的初衷即是从另一视角出发,力图达到“鱼”和“熊掌”兼得的目的。
国家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读”的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要从三级的4万词以上一直扩大到八级的36万词以上,阅读范围要涉及不同的文体,并能进行简单的欣赏。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中文阅读总量,并列出了数十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要求广大中小学生阅读。
缘于上述要求,我们这套《新课标世界文学名著双语精选》丛书就力图把英语新《课程标准》和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阅读的规定结合起来,我们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推荐书目中选取了6本英文经典名著,包括《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欧·亨利短篇小说选》、《哈姆莱特》、《匹克威克外传》和《泰戈尔诗选》,按照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英文水平的要求,选取这些英文原著的精彩片断进行注释赏析。学生通过使用本套丛书,不但可以阅读鉴赏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推荐书目,又可满足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提高其英语水平。
本套丛书主要有以下独特之处:
1.在选择精彩片断和进行注释赏析时,我们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阅读兴趣,为扫除学生在阅读时的障碍,对原著中的语法点、难点进行了详尽的注释解析;
2.指出英文原著中的名句和需要背诵的要点,以点线标明;
3.对中文译文进行了必要的艺术特点分析,以期提高学生的中文鉴赏水平;
4.我们还设置了一些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读内容;
5.为保证故事的完整性,我们对各个精彩片断之间省略的部分以故事导读的形式进行交代;
6.每本书之前我们还对作者及其作品进行了深入浅出地介绍,以便读者对作品有一个整体印象,保证读者读选段而知全部。
本套丛书除供中学生使用以外,也可满足广大英语爱好者学习英语的需要。
把英语和语文的《课程标准》结合在一起考虑学生的学习问题并编写此类图书在全国仍属尝试。囿于学识和经验,本套丛书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所难免,我们诚挚地盼望专家、同行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使我们不断改进、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