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汉长歌(3楚汉相争)(精)/历史小说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周坤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汉长歌(3楚汉相争)(精)》通过对诸多独特细节的描写,以细节推动情节的发展。在每一章里,通过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法律、习俗、礼仪、天文、地理等诸多细节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了秦末汉初这个特定历史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增加了小说的文化含量。

《大汉长歌(3楚汉相争)(精)》的作者是周坤。

内容推荐

《大汉长歌(3楚汉相争)(精)》内容介绍:项羽设下鸿门宴,刘邦随机应变,胜利脱困而回。项羽强行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刘邦被分封为汉王。刘邦在新拜大将韩信的运筹帷幄下,兵出汉中,平定三秦,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楚汉争霸历史。项羽虽然在军事上是个天才,百战百胜,但政治上却相当不成熟,最终没能逃脱失败的命运。韩信统一指挥各路大军,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项羽突围而出,在乌江自刎。

《大汉长歌(3楚汉相争)(精)》的作者是周坤。

目录

第一章 项籍鸿门设宴 刘邦机变脱身

第二章 项王分封天下 沛公焚栈就国

第三章 萧何夜追国士 刘邦筑坛拜将

第四章 论兵折服众将 韩信议取天下

第五章 韩信暗渡陈仓 刘邦兵定三秦

第六章 汉王恸吊义帝 项羽计袭彭城

第七章 汉刘邦幸戚姬 张子房授大计

第八章 随郦逞才使辩 沛公优遇陈平

第九章 罂缶渡临晋关 背水斩莽陈余

第十章 沛公计驭悍王 陈平离间亚父

第十一章 荥阳周苛死节 修武刘邦夺军

第十二章 醉郦生坦赴死 阴陈平激曹咎

第十三章 龙且潍水殒命 蒯彻再说齐王

试读章节

听说让龙且率季布、钟离昧、项庄、周殷四人,做攻打函谷关的先锋,西征途中属下士卒被坑杀、一夕数惊的章邯、章平、司马欣、董翳等秦国降将也跃跃欲试,直未参战的英布早等得急不可耐了。巨鹿之战中,英布受伤,很长时间未能痊愈,但项羽率诸侯军西征中,英布坚持要做先锋。面对强悍的英布,诸将不敢反对。这次攻打险峻的函谷关,项羽意欲让他歌一歇,却激起了他的傲气。英布看了看手下的士卒,大吼一声,一马当先冲向前去,军吏士卒紧紧跟上。龙且等人看得一愣。霎时明白过来,“嗷”地放声大叫,瞬间向前窜去,章邯、曹咎、郑昌、吴芮、共敖及项佗、项襄、项冠、项悍等紧随其后。只有人称吴中奇士的桓楚和一向不甘人后的蒲将军蒲修,两人互相看了一眼,脚步逐渐慢了下来,渐渐落在了最后。

英布第一个登上函谷关的城头,他手起剑落,如砍瓜切菜一般,杀散守关的士卒。他身后吏卒也紧紧地跟了上去。守军见来攻的是项羽和诸侯军,并不拼死固守,因此函谷关一攻便破。项羽看到函谷关大门洞开,火红的“刘”字大旗被拦腰斩断,扔在了关下,他心里的气恨才慢慢消去了。黑漆漆的脸上渐渐露出了笑意。他甚至早已看出,把守函谷关的军吏士卒根本没想和来攻的大军交战,甚至是躲着英布军。英布一跃上城头,城楼上的士卒便远远地逃散了。英布在城楼上逞强使狠,大肆杀戮,桓楚、蒲修二人看得直摇头。

范增眯着眼看了看城楼,说道:“刘季其志不小。在刚起事的时候,被拥立为沛公,也就是一个区区的县令,却杀牛、羊、猪三牲作牺牲…以衅旗鼓,祭祀黄帝和蚩尤。用牛、羊、猪祭祀,三牲齐备,此为太牢之礼,是帝王才能用的。诸侯只能用羊、猪二牲,为少牢之礼。刘季为一县令,比诸侯还羞得很远,只能用一牲,刘季难道不懂?刘季的志向进人咸阳后更加显露出来。降王子婴甚得民望,刘季为收买人心,故意不杀子婴。以彰显自己的宽厚仁慈。刘季他还去除了秦朝苛法,搞了什么‘约法三章’。‘约法三章’不是刘季的首创,最早墨子的‘墨者之法’中有‘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刘季不过略加改造进行施行。此法一出,咸阳平稳如镜,秩序井然,秦国不管是官吏,还是黎民百姓,都感激刘季的恩德,刘季声望如日中天。刘季是什么人?他在关东的时候,整天无所事事,贪财好色,人关以后什么财物都不取,一个美姬也不要,太反常了。刘季是胸有大志,分明把关中和秦王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仅仅如此也就罢了,老夫让占气的术士望过气,刘季所在的上空一气冲天,上面五种颜色合在一起,色彩斑斓,呈现出龙虎蛇云之状,此等祥瑞可是天子之气啊!能和上将军争夺天下的,只有刘季一人。所以,刘季留不得!上将军应亲提四十万大军,全力进击刘季,决不能错失良机!”遂项羽率六十万大军西征,行至新安,新降的原秦国士卒与关东诸国军队发生小规模的争斗。夜半时分,项羽命英布带领诸侯军,把秦国二十万降卒全部坑杀在新安城南,只留下章邯、章平、司马欣、董翳、曹咎等数人。

项羽面带不屑,半信半疑,“刘季想做秦王是正常的。不仅刘季,很多人都想,但刘季这个酒色之徒,能有什么天子之气!”范增满脸焦急,花白胡子一撅一撅,正要说话,负责接待礼仪、传递讯息的军吏上前禀道:“刘邦军中左司马曹无伤,遣人求见上将军。”“不见!”项羽随口道。“曹无伤,曹无伤遣人来?”范增掂须沉吟,“传他进来!”

来人是一个精瘦的汉子,向项羽、范增依次行礼:“左司马让臣禀告上将军,刘季久有在关中称王之意,为笼络人心,所以不杀降王子婴。另外,刘季早在西征之前,就和怀王勾结在一起,怀王是用刘季牵制上将军,刘季也倚仗着怀王,以抗衡上将军。所以,为防止诸侯人关,刘季在函谷关部署重兵,以拒上将军,实是欲与上将军分庭抗礼,进而图霸天下。”项羽质问道:“你道是曹无伤所遣,何以为证?”“左司马之印。”来人说着掏出一方核桃大小的银印。

“上将军……”范增颇有难色地面向项羽。

项羽勃然大怒,叫道:“准备酒食,犒劳士卒。传令所有军士,明天一早进军霸上,一举击破刘季!”

刘邦正为项羽攻破函谷关心急如焚,张良匆匆进来道:

“沛公,项羽正在大飨士卒,准备明天一早,以英布为先锋,从驻地鸿门全力进攻霸上,务必要将您和您的十万人马一举荡平!”

如晴空霹雳突然从耳旁炸响,刘邦闻此手足无措,连连搓手:“这……这……这如何是好?子房,这如何是好!”好一会儿,刘邦才镇定下来:“这消息从何而来?我与项羽昔日曾约为兄弟,相处得还不错,并无冤仇,他为何要置我于死地?”P2-5

序言

《大汉长歌》系列小说是从秦始皇写到汉武帝,其中包括汉高祖、吕后等重要历史人物,书中历史人物历久而弥新,小说也力争达到迄今同类题材的较高水准,希望做到雅俗共赏。笔者十二年磨一剑,其中搜集的历史资料上千万字,造就了这部作品。

《大汉长歌》计划十部,第一至四部,从秦始皇第五次巡行到汉高祖还乡;第五至六部内容为吕后、文景时期;第七到十部主要为汉武帝时代。

本历史系列小说以《史记》《汉书》中主要历史事实和进程为依据,总体设想为一部历史文化小说。

解读——解读秦始皇到汉武帝这段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希望是真正原汁原味的。

补遗——史料有一定的空缺、矛盾,希望把缺失合理地连缀、贯通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

再现——本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法律、艺术、礼仪、习俗、衣饰、饮食、建筑、天文、地理、历数、乐舞、百戏、地域文化等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在每一方面的描写都力求有独到之处。

信息——传递给大家的信息,应是量大,且是秦汉时代独有的。进而把全景式的秦汉历史,把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文化——社会转型之际,价值迷失,浮躁、萎靡、矫揉、低俗、平庸、虚假、功利、速成等现象甚嚣尘上,文化市场缺乏生机和活力,内涵和创造,在新时代的“恶之花”盛开的时候,希望《大汉长歌》有一种文化的力量。希望它是清新刚健的、质感的、厚重的,像那个时代,像那段历史。

上述五个方面,第一至第三是内容,第四方面通过前三个方面表现出来,最后的文化方面是全书的精神和内涵,也是作者最高的追求。

当然,《大汉长歌》首先是一部小说,笔者希望它写得耐看。

本书写作的主要依据是《史记》和《汉书》,七实三虚,但这部小说并不是对史书的简单解读和演绎,而是对史书中矛盾和缺失的地方,进行了合理的补充和贯通,使之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

本书对秦末汉初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主要的历史人物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和评价,特别是主要历史人物。主要历史人物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没有争议的,二是有争议的,三是没引起充分重视的。笔者对这些主要历史人物都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评价。

对历史和历史人物重新审视、评价和认识,不是别出心裁地作翻案文章,为翻案而翻案,故作惊人语,而是对史料深度发掘的必然结果。对读者很熟悉的和对国人影响很大的这段历史以及历史人物,笔者力求写出新意。

本书塑造了一批鲜活的历史人物。小说中所涉及的人物有二百多人,其中包含十几个主要历史人物,他们都不是平面和一览无余的,而是生动形象、活灵活现的。对其他一些次要人物,笔者也力争写出每个人的特点。在《大汉长歌》中,笔者对秦末汉初的古代战争进行了全新的展现和诠释。对每场战争均有不同的写法,力争通过突出不同的重点,显示出这些战争的独一无二的个性,使得项羽、韩信等的军事才能得以充分展现。通过对秦末和楚汉战争的深度发掘,力图拂去历史的浮尘,消除传统的误解,还项羽一个卓越军事家的本来面目。

本书通过对诸多独特细节的描写,以细节推动情节的发展。在每一章里,通过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法律、习俗、礼仪、天文、地理等诸多细节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了秦末汉初这个特定历史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增加了小说的文化含量。

为了使小说更好看、耐读,人物形象更丰满,笔者还增加了一些正史中没有记载的人物和事件。这些人物和事件绝不同于戏说,而是基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作出的合理解释和想象,这些不仅不与历史的真实相悖,或许还能够达到更高层次上的真实。这些人物和事件参考了一定数量的野史掌故和民间传说。这一切都控制在读者认可的范围内。

本书为历史小说,更定位为文化小说。作为文学作品载体,在语言上追求典雅、厚重、含蓄、顺畅、优美;作为历史小说,反映的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既要保持那个时代的原貌,增加小说的历史感、厚重感,又不能破坏作品的完整性,造成阅读的中断等障碍。在写作过程中,我力求自己的笔触与两千年前的历史和文化状况相吻合,因此,本文在一些地方适当加入注释,希望能方便读者阅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