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定创、蔡秉哲所著的《印钱消费——成为财富强国的现实选择》应用《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中所确立的货币理论与相应的分析方法,从当代中国最简单的、每日接触即可感知到的现实开始,通过对当代国际垄断金融资本的运行、中美之间复杂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当今中国大量头痛而难解的困境的分析,演绎与揭示了当代国际经济中的“印钱消费”、“货币放大”的秘密。
不仅如此,本书还进一步论述了实现我国的国民收入倍增,仅有传统理论中的一次分配与二次分配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应用四次分配的理论模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印钱消费--成为财富强国的现实选择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蔡定创//蔡秉哲 |
出版社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蔡定创、蔡秉哲所著的《印钱消费——成为财富强国的现实选择》应用《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中所确立的货币理论与相应的分析方法,从当代中国最简单的、每日接触即可感知到的现实开始,通过对当代国际垄断金融资本的运行、中美之间复杂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当今中国大量头痛而难解的困境的分析,演绎与揭示了当代国际经济中的“印钱消费”、“货币放大”的秘密。 不仅如此,本书还进一步论述了实现我国的国民收入倍增,仅有传统理论中的一次分配与二次分配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应用四次分配的理论模式。 内容推荐 蔡定创、蔡秉哲所著的《印钱消费——成为财富强国的现实选择》通过对当前经济热点、我国“两难”境遇的分析,及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方面的经验教训总结,演绎了当代经济中的“印钱消费”、“货币放大”规律的作用过程,揭示了当代国际垄断金融资本的运行秘密及“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内在机制,进一步提出了四次分配理论,为我国实现国民收入倍增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印钱消费——成为财富强国的现实选择》将复杂的经济问题通过现实图解通俗化,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经济观察视角和研究经济问题的新思路。 目录 序言/1 引论:呼唤中国经济学/1 第一编 中国经济困局与出路 一、未来30年,房地产仍然是主战场/3 1.房地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问题/3 2.房地产业不适合完全的市场调节/4 3.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5 二、人民币升值利与弊/5 1.国际汇率环境变化/6 2.人民币升值的必然性/7 3.人民币升值之利/11 4.人民币升值之弊/1 5.人民币升值的替代途径/12 三、当代通胀发生机制/13 1.传统货币理论解决不了今天的问题/13 2.当代经济运行的时代特征/15 3.货币运行机制发生的新变化/18 4.“资产价格”与通胀的关系/20 四、中国紧缩货币与美国“印钱消费”/22 1.紧缩货币不能解决当前通胀问题/22 2.紧缩货币有助美国的“印钱消费”/25 3.如何评估美国压迫人民币升值的所谓“货币战争”/27 4.美国真的对中国发起了压人民币升值的“货币战争”吗/28 5.人民币升值其实是美国不能承受之痛/29 6.美国“印钱消费”只为应对低汇率产业战/30 五、货币超发说、池子论辨析/31 1.“货币超发”概念的是与非/31 2.通胀不是一种货币现象/33 3.货币的供给控制与需求控制/36 4.当期货币政策的松紧评估/37 5.把“热钱”引入股市/38 第二编 宏观调控的得与失 一、紧缩货币的论战与教训/45 1.引发2008年通胀的原因分析/46 2.开放市场引起通胀原因发生变化/49 3.2010年以来通胀新来源/50 4.发展速度、货币松紧与通胀的关联/51 5.输入性通胀无需治,发展才是硬道理/53 6.经济危机时货币要放松而不是紧缩/55 7.紧缩货币制造的危机/57 二、当代资本运行新特点/59 1.什么叫虚拟经济/59 2.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59 3.当代经济新特征/62 4.紧缩货币错在形而上学/63 三、“两难”困境下的宏观调控/65 1.宏观调控目标的重新定位/66 2.可用的宏观调控资源/67 3.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71 4.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必然产生通胀/71 5.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失衡才是主要矛盾/73 6.宏观调控应用模型/74 7.房地产价格调控原理/78 第三编 “印钱消费”解谜团 一、什么叫“印钱消费”/85 1.“印钱消费”的通俗解释/85 2.“印钱消费”能解决什么/87 3.“印钱消费”的理论来源/87 二、“印钱消费”的关键点/92 1.“印钱消费”的适用与现实条件/92 2.“印钱消费”规律的隐蔽性与需要能动性/93 3.“印钱消费”规律的理论贡献/94 4.“印钱消费”量与过剩资本/95 5.过剩资本的出路/97 三、“印钱消费”与美国国债/100 1.美国“印钱”中的货币循环/100 2.中、美“印钱消费”中的各自货币流向/102 3.美国国债成不了武器/103 4.美国为何欠债几十万亿而不破产/105 5.希腊债务危机与欧元区困境/107 第四编 国民收入倍增与四种分配 一、社会传统分配/111 1.市场经济矛盾的本质是分配问题/111 2.一次分配:中国具独特劣势/114 3.二次分配:中国有明显优势/115 二、看不见的财富创造与分配/117 1.更新观念可以产生财富/117 2.股市“货币放大”对经济的正负影响/118 3.第三种财富分配/122 4.“印钱消费”所产生的过剩财富/124 5.第四种财富分配/125 第五编 金融博弈的态势与应对 一、当代中美金融博弈实录/131 1.自入美元圈套/132 2.低汇率政策得失/133 3.美国应对次贷危机的组合拳/136 4.国际金融巨头齐集炒油/138 5.中国受损知多少/139 6.中美应对策略比较/140 7.跟踪美国救市方案/141 8.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思考/142 二、中国经济的艰难转型/144 1.美国“印钱消费”,中国怎么办/144 2.以中国内需引领世界经济发展/146 3.如何评价四万亿的投资刺激方案/149 4.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型起点/151 5.外汇储备的当务之急/152 三、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三评/154 1.银行业混业经营是争论的焦点/154 2.新自由主义在美国国会的失败/157 3.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借鉴意义/160 四、流行忽悠说法之批判/162 1.阴谋论/162 2.印钱通胀论/165 3.股市泡沫论/166 4.泡沫论辨析/167 5.6+1理论/170 6.反热钱之说/171 后记/174 试读章节 1.国际汇率环境变化 其实,就汇率理论来说,内容已经十分丰富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均衡汇率理论”、“汇率变动改变贸易收支理论”、“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这些理论都在过去的岁月里指导着各国的汇率实践,其贡献不可谓不大,但为何在美国、在我国还会出现置疑的声音呢?其实质除了利益之争外,更主要的是当代世界经济已经与过去不同了,多数人对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经济阶段不自知,他们还在应用着老的理论思考问题并试图解决现实问题,即使是目标利益者自己也是如此。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与过去比到底有些什么不同的特质呢?上文中,我已用“国际垄断金融资本主义”这个概念来描述当前的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国际经济的现实。 过去通常用“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这个词来描述当代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在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后,世界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确实经历过一个“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但是,这个阶段已经从1999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签署《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1933年银行法》,美国银行业重新混业经营后结束了。在当代国际金融财团已经积累巨额金融资本,他们的触角已经遍及全世界的各个角落的情况下,克林顿废除《1933年银行法》,重开银行业混业经营,使得像高盛这样极少数国际金融财团,不再仅仅是垄断产业,而且也开始了垄断金融业本身。 首先说明:我这里所使用的“垄断金融”与“金融垄断”(或过去有时也未加区别的混用的“垄断金融”),是根本不同的两个概念。这里所使用的“金融垄断”是指金融行业对金融业以外的产业的垄断;而“垄断金融”则是国际金融财团通过其美元地位垄断着世界金融业的,包括储蓄信贷银行、投资银行、期货公司、证券公司、信托与经纪公司、评级机构等金融业的各个方面。 “垄断金融”是建立在“金融垄断”基础之上的垄断,也就是说,“金融垄断”仍然是存在的,“垄断金融”是更高一级别的垄断,也就是说,其对金融业本身也实现了垄断。因此,它是垄断发展的一个更新的阶段,其对实体产业的关系与传统经济学在定义上也有本质的区别。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关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概念是对“新帝国主义”阶段概念的否定。我们都知道,“帝国主义”是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一书中所定义的,特指主要用战争手段来扩大资本主义市场和获得资源。但是,资本主义的这一个发展阶段早已成为过去。眼见的事实是,当代资本主义已经不需要传统的市场了,而获取资源与市场的手段也不再是传统的战争手段,或者主要不是战争手段,而是依靠垄断金融的手段来掠夺财富。 “国际垄断金融”使当代经济发生的一个首要变化就是,在“国际垄断金融”环境条件下,国际垄断财团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品市场和巨大的货币流,人为地控制大宗商品的价格和对金融产品(包括股市价格)进行定价,原来与汇价、币值、成本相联系的国际商品供求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已经不再起主要的调节作用了。在没有资本项限制的情况下,巨大的货币流往往与商品流并没有关联性。这种新情况的发生,就使得“汇率自动均衡理论”、“汇率变动改变贸易收支理论”这些在自由资本时代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失灵。 其次,通过金融衍生品市场所实现的短期货币价格决定与国际投资货币有针对性的、有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跨国流动,使得“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也基本失灵。甚至,使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汇率的定价权也可以作为输出通货膨胀的工具来使用。 因此,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现实地讨论汇率问题,而不拘泥于以往传统的汇率理论。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下,人民币是否升值,应服从于我国的发展战略,适当地做出利益的取舍,而不是死套原有的理论。 2.人民币升值的必然性 经常有人问,人民币在国内不是一直处于贬值状态吗,怎么在国际上却要升值?这的确是一个很矛盾而且让人们感到费解的事。 一国货币发生升贬值,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比如贸易平衡、国际资本流动、货币政策、外币币值与利率的变化等等因素。但这些一般来说都属于短期变化的因素。起主导作用的、决定汇率的长期因素,则是汇价反映着各国劳动力的价格差。 发展中国家在未发达之前,劳动力价格十分低下,包括土地等资源的价格也是同样。当国家的基础设施改进,社会教科文水平,交通、运输、金融与信息服务水平等都大幅提高后,其人力资源、土地资源的价格就会必然提高。例如,在深山老林中的土地是不值钱的,但当通上公路、铁路,实行“三通一平”后,同样是这块土地立即成十倍、成百倍地涨价。当在中国上海的一个同等级的生产人员,与在美国纽约的同等级生产人员能干同样的事、具有同等的劳动生产率时,理论上他们应该有相近的劳动力价格。但是,后发展国家的劳动者工资增长,却往往不如国家整体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快。当落差十分大的时候,如果长期不相应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就会通过汇率的形式反映出来,产生本币币值的升高。贸易出超通常也是这种劳动者工资落差的反映。因为相对比较低的工资,会获得比较低的价格,而消费水平也低于发达国家,这就是比较优势理论。但当一国贸易出超后,汇率自由均衡的原理(汇率自由均衡并不是完全的失效)就会通过汇率的调节,例如提高本币的汇价,从而整体地提高本国劳动者的工资水平,降低外国劳动者的实际购买力水平,获得社会总体的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者工资在国际范围里的均衡。 这里要注意的是,引起一国货币本币升值的背后,终极因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不是指单个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是指社会整体的,其中也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基础设置,如交通运输、通讯、信息、金融服务等,它是一种综合效应。 而国内物价的上涨,虽然其中也有货币币值的变化因素.(此与上述的劳动者工资提高引起的币值变化有交集,币值变化影响实际工资水平),但更主要的是商品供求不平衡所引起。如果社会总工资的增长赶不上货币因物价上涨而引起的货币贬值,造成劳动者实际购买力降低,与国际同等劳动者的工资差价反而扩大,这时就会发生货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矛盾现象。 当然,汇率所受到的实际影响因素远比上面所说的还要复杂。 P6-8 序言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思想大变革,即货币思想与理念的大变革。客观现实世界已经在向我们大声宣告:一个“印钱消费”的时代已经来临。 过去的年代,由于主导的货币理论与观念的种种失误,我们做了很多帮着他人数钱的傻事。例如,当代美国“印钱消费”中国产品的模式,就是我们自己造成的。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愈演愈烈,给处于“两难”中的中国经济带来挥之不去的通货膨胀。如此持续下去,中国经济根本无法完成转型;拉美化的前景若隐若现,好像就在眼前。 然而,大多数人总是被经济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懂得宏观经济由于人们的博弈关系,现象与本质并不一致,有时候甚至完全相反。近几年来,我国在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股市与房市的调控、货币政策的紧缩与宽松等方面,充斥着一些谬误或值得商榷的地方。一些人,只会躺在以直观简单思维为特征的西方货币主义的温床上,不断地哼哼着“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货币现象”的陈辞滥调而不知所然。 经济理论的错误,常常使人们看不见自己的利益所在。即使原来正确的理论,也会因为发展、环境条件变化而发生新的变化。必须要清醒的是,西方货币主义是金本位时代的产物,其所归属的是新自由主义理论体系,是服务于垄断金融资本利益和需要的,是实现对欠发达国家金融垄断需要的理论。继续鼓吹这一理论,不仅仅会麻痹了国人的思想,更重要的危害是使人们看不清中国的现实与自己的利益所在。当前,我国社会上充斥着一些错误的思潮与陈旧观念:如阴谋论、金本位复辟论、热钱论、印钱通胀论、股市泡沫论、人民币升值危险论等等,已经严重干扰了政府制定正确的政策与执行。理清错误的货币理论、观念和认识,已经成为当下解决“两难”的头等大事。 其实,世界进入信用货币时代后,货币的运行规律不仅在货币的发行、流通方面,也在货币的价值传导机制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印钱消费”、“货币放大”已经成为当代过剩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运行的新规律、社会财富分配的新手段。所有这些,处在西方传统货币理论的思维框架内都是无法理解的。 美国作为货币主义的发源地,一直以来并没有像中国的一些货币主义的门徒那样迷信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从格林斯潘开始,就已经发现了赤字财政、发行国债在财富涌流中的无限风光与奥妙。在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伯南克更是将货币主义当作危险的垃圾一样抛得远远的,甩开膀子“开着直升机撒钱”。在中国,货币主义理论不光是使中国在货币政策的不断紧缩与宽松之间不断的切换,而且已经演变成为美国对中国“印钱消费”的掩护。 因为,根据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货币现象”的理论逻辑,美国并没有因为“印钱”而发生通胀,反而出现一定程度上的通缩。因此,美国印多少钱都是合理的,而因美国对中国“印钱消费”引起中国的通货膨胀。同样根据“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货币现象”的理论逻辑,中国需要在国内紧缩货币来应对。但是,如果中国由此而紧缩货币,恰恰是客观上创造条件来帮助美国印更多的钱消费更多的中国产品,而且帮助了美国平抑了物价,更加不会发生通胀。而中国由此所产生的通胀更加严重。这真是史无前例的历史大笑话:美国人发神经病,却由中国人民吃安定药!荒谬吗?这就是由西方货币主义理论带给中国人民的每天在反复发生的现实! 现实是十分纷繁复杂的,任何一种理论观点都能从现实中找到佐证。但在宏观经济领域里,事物的本质往往深藏在纷繁的现象背后,有时现象与事物的本质可能完全相反。这是因为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某种意义上是相互博弈的关系。作为一种宏观经济理论,它不应是个体的、个别群体的、片断的历史过程中的行为描述,而应是一个整体的漫长历史过程中的行为规律。因此,宏观经济理论往往都是由一些极抽象的概念所组成,其正确与否取决于这个概念或理论所抽象的范围、历史的长度。例如,当今流行的主流货币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它所抽象的范围是美国,抽象的历史长度是美国一百年来的货币史。这期间的货币是一种金本位制的货币,因此,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理论,如果是一种正确的理论抽象,最多也只能适用于金本位制货币时代的情况,而无法应用于当今信用货币时代。当代的经济环境与金本位制货币时代的情况比,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大体上有:一是过去的资本不足,已经变成了资本过剩;二是国际金融垄断、垄断金融已经形成并主宰着世界经济;三是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常态。在这种变化了的环境条件下,货币的运行条件与运行方式都与过去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还继续用这种金本位时期美国的货币理论,来分析套用当今已经完全变化了的现实,并指导当今在国际上有金融垄断资本的“印钱消费”,在国内有“双轮经济”构架条件下的“货币放大”,这种完全变化了的情况下的货币运行,如何不错误百出? 因此,正确的货币理论与概念的抽象,必须来自历史演变的全过程,而不是片断的或单一的国家局部。经济学中的各种概念,有对有错,但不管对与错,都能找到根据与理由。这是因为,每个人所使用的经济学概念,有的来自正确的理论抽象,有的来自不正确的理论抽象。不正确的理论抽象一般或是来自小范围的、局部的理论抽象,或者虽然是全局的、历史过程的抽象,但抽象的方法不正确。宏观经济学、货币理论纷繁复杂,容易发生错误的原因也就在于此。只有使用正确的概念与正确的观察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才能抓住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本质,正确地指导你的行动。 本书应用《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中所确立的货币理论与相应的分析方法,从当代中国最简单的、每日接触即可感知到的现实开始,通过对当代国际垄断金融资本的运行、中美之间复杂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当今中国大量头痛而难解的困境的分析,演绎与揭示了当代国际经济中的“印钱消费”、“货币放大”的秘密。 不仅如此,本书还进一步论述了实现我国的国民收入倍增,仅有传统理论中的一次分配与二次分配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应用四次分配的理论模式。 四次分配理论的提出,将使中国经济学研究获得一个崭新的视野,中国或将由此而崛起,世界或许也将由此而走出经济危机的魔瓶。当然,人们更期望的按需分配,也或许能在这里找到实现的途径。中国的思想者们,共同努力! 后记 本书是应用当代信用货币理论的分析方法,对中国经济的现实热点、焦点、“两难”问题做出的分析,同时对当代国际垄断金融资本运行过程与“印钱消费”也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出版本书意在:一方面,在美国“印钱消费”的作用下,我国当前明显已经深陷“两难”,而受一些错误理论与观念的影响,多数人越来越看不清自己的利益所在,思想上及早正本清源,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运与前途;另一方面,众多网友包括部分美籍华人在收集我的网文。我个人认为其中有些文章涉及经济发展战略与大国之间的博弈,谁先从理论上获得认识,谁就可能获得发展的先机。所以,及早推出本书,为广大经济爱好者和国家经济发展早日步入高速之路提供参考。 本书第三编第三章节中的第五小节“希腊债务危机与欧元区困境”由唐伟先生所写,孔令功先生参与了本书的编校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