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对现代中国的发展更有足资借鉴的意义。整理与研究历代科举文献,一方面是传承文化、传承文明,让这份丰厚的遗产充分发挥塑造民族精神的作用;另一方面去粗取精,古为今用,让它在现实的中国社会重放异彩,成为当下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智力资源。这是陈文新、余来明编纂出版《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第八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的初衷。
祝愿科举文化研究走向繁荣昌盛
——在“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第八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致贤用才科举先声
——葛洪的人才观与考试观辨析
唐代试律诗辑考
唐代武举研究简述
再谈历史上惟一的状元驸马——郑颢
宋人登科年代考
文韵、欣韵同用考
辽朝科举考试生源述论
金代科举制度考述
论元代科考特点的文化根源
《经世大典序录》官学资料辨析
——兼论元朝科举对官学教育的影响
明代科场案与明代政治
——以《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为中心
《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所见“御用文人”
明代八股文与思想文化
——以《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为中心的讨论
八股文的“有用”与“无用”
——写在《明代八股文编年史》前面
明代古文与八股时文关系新论
明代会试考官初探
——以会试录为中心
担任乡试考官的进士教职
科举与李贽
万历四十四年科场弊案始末考
从科举的视角考察张溥及其八股文选本
日用应酬尺牍选集中的科举文献
——以明末《如面谈》、《如面谭二集》为例
顾炎武《日知录》中科举说初探
“反科举”话语与历史的实际情景
——以黄宗羲、顾炎武等关于科举的言论为例
试论地方志中科举资料的不足
——以明清江西方志为例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刊误述论
——仅限清代文进士省级籍贯
清代进士资料考辨
清初学界对《大学》、《中庸》非孔孟之书的批判性考辨举证
朱卷与《清代朱卷集成》的文献价值
《国朝贡举年表》的版本及价值述略
清代科举宾兴文献综论
清代童试中的“异地借考”问题
——兼论当今高考“借考”政策
清代武科举考试法规文献研究
——以《钦定武场条例》为例
康熙十八年博学鸿词科与清朝文学的起步
《儒林外史》的叙事策略与情感基调
——兼谈《儒林外史》研究者对科举的误读
王步青八股文批评述略
宁波清代状元章鋆散论
论科举废止前后张之洞对国粹的保存与拯救
晚清科举革废与士的转型
——论晚清小说《学究新谈》
科举魁星崇拜初探
千年科考惨淡隐退的“台前幕后”
——基于文本社会学方法的叙事学研究
借鉴科举阅卷方法,控制主观题评分误差
近百年以来八股文研究综述
近十年国内关于科举与文学的研究综述
再谈天一阁博物馆所藏科举录之保护利用
朝鲜科诗选集《近艺隽选》研究
越南的儒教科举与儒学科举文献
进士题名碑及越南中代儒学科举制度之教育政策
科举文献中的考试须知:从《贡举条式》到《三场程式》(摘要)
明代解元群体构成考述(摘要)
精英流动与中国引入近代教育的首次尝试(摘要)
民国高等教育
——评估废科举是否适时、成功的关键(概述)
《春秋胡传》和宋元明科举(摘要)
论明代科举发展与选官世袭制的终结(摘要)
明代科举与通俗小说中的“冒籍”(摘要)
清代朝考之始及类别探讨(摘要)
科举正途官员与杂途官员
——通过同乡会馆的建立看清末官僚社会的变革(摘要)
其他提交会议论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