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说官衙门道(衙门上班族职场指要)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完颜绍元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说官衙门道(衙门上班族职场指要)》共由近三十篇读书札记组成,大致囊括了古代官场生活各种话题,如古代衙署官舍的修建、机关食堂,又如古代的公务接待、政务采购、行政效率,又如官吏间的行话、官场称谓,等等。作者完颜绍元读史颇丰,从二十四史到稗官野史、文人笔记皆有涉猎引证,视野宽广,故着眼点较新且细。全书上溯先秦下迄晚清,巨细靡遗。即通过史料碎片缀织拼接的作业方式,复原些许相关风貌和细节。加之作者写作风格以有趣可读为准线,故书稿深入浅出,知识趣味兼具,具有十分的可读性。

内容推荐

“衙门上班族职场指要”丛书以宏富史料和精彩案例,从入仕门径、履历填写、见习试职、值班考勤、在职进修、任期考核、选拔推荐、升迁路线,以及住房乘车、食堂公宴、医疗退休、家属待遇、公务出差、节日休假、行话套语、问责惩戒等一系列独特视点,将古代官吏仕宦生涯的多彩风貌一一生动呈现,全景展示了衙门上班族职场博弈中的酸甜苫辣、轶事秘辛。完颜绍元编著的这本《说官衙门道(衙门上班族职场指要)》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共分二十九章,内容涉及衙署的厅壁文化、古代机关食堂、公务接待、一波三折的秘书制度等。

目录

第一章 衙署的厅壁文化

 规章制度写墙上

 不拘一格写壁记

 自古就有光荣榜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壁上多风雅

第二章 为何当官不修衙

 制度从“手松”到“手紧”

 “擦边球”法门多

 明代修衙有看点

 “官不修衙”为哪般

 规避对策年年有

第三章 “机关内参”誊报天下

 经久不易的抄报制

 邸报多花絮

 报纸出版周期多变

 日见丰富的抄报

 坚持手抄背后的乾坤

 环环相扣的利益链

 “内参”难免外泄

第四章 地平天成的押字

 封泥式微,花字日兴

 押字“三化”终成制度

 花押好祛邪

 押字相人心

 公章不敌手令

 禁而不绝的伪押字

第五章 漫话古代机关食堂

 工作餐自理有隐患

 建食堂不只为吃饭

 公厨档次多

 按级分配还是吃大锅饭?

 食堂里的利益输送

 油水猫腻代代有

第六章 公务接待最难办

 公务接待有定规

 具体细则亦纷繁

 制度好订执行难

 县长成了接待员

 “勒索供应”逼死人

 “取之于民,用之于官”

第七章 正官与副职之间多微妙

 班子搭配变化多

 一把手拧不过二把手

 正副相处玄妙

 “首长制”多有牵绊

 副职编派成痼疾

第八章 一波三折的秘书制度

 专业文秘身价见涨

 称职秘书要求高

 寒族参政的方便法门

 自主招聘改由中央任命

 聘任制度时紧时松

 自己掏钱聘“师爷”

第九章 群僚之上的办公室主任

 主官主簿的双赢关系

 “中层干部”好安排

 小官也须皇帝管

 央办主任权倾一时

 小主书竟能赶走宰相

 中央借调地方干部

 国有制改私有制

 “小圈子”的涟漪效应

第十章 做官不忘读书

 官员读书为哪般

 宋代长官好读书

 所读之书从何来

 仕而学实难

 官场必备书目

 日记里的县长读书

第十一章 一本正经办公祭

 公祭与否要看对象

 官祀讲求目的正确

 规格、主体有讲究

 一个萝卜一个坑

 祝祷各有定期节奏

 祭礼严苛须小心

 礼重未必开销多

第十二章 衙门出版有利图

 公家出版实惠多

 编校、印刷质量难抓

 制度松好摸鱼

 明代多兴“内部赠阅”

 公费出版有窍门

 清时刊印不可妄为

第十三章 政府采购的历史曝光

 国家支出名目多

 政府采购不用现金

 专场、招标,一个不能少

 强买豪夺是平常

 黑吃白拿,小鬼多怪

 指名要物不给钱

 任意瓜分大蛋糕

第十四章 “跑部钱进”求关通

 各部“钱”途大不同

 跑进部中各有神通

 拴在一根赃绳上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人尽皆知的潜规则

 “吏弊”根子在“官弊”

第十五章 舌尖上的公费宴请

 公宴吃喝有理有章

 吃喝名目数不尽

 日常化的官场吃公宴

 推动餐饮市场化

 化公为私行乐图

 律令常设,吃喝照旧

第十六章 漫说衙署“小金库”

 封套、粪肥皆外快

 “润笔”滋润穷翰林

 升职请客陈规在

 地方小金库受限多

 小钱积聚兴大狱

第十七章 灰色收入的历史解读

 有位便可坐享

 假公家名义,肥自家口袋

 变着花儿地收费创收

 上下一气,利益均沾

 官缺误作老字号

 灰色收入实属无奈?

第十八章 古代官场称谓大观

 直呼职名魏晋风

 荣衔虚职见中唐

 官场称谓“泡沫”多

 谀称泛滥,谄上黩下

第十九章 职官名录全息图

 职官名录多琐细

 荣宝斋的第一桶金

 使信息公开透明的利器

 造册有“三同”

 小名录大关系

第二十章 官场行话索解

 拿腔捏调好推诿

 千错万错,马屁不错

 现成模板多好用

 虚语浮辞,睁眼瞎话

 顺话活套只为交差

 说得对还要说得好

第二十一章 略说古代官场作秀

 得官不拜,必先饰让

 廉政宣誓,官场通例

 上任文告,先声夺人

 门厅藻饰,冠冕堂皇

 宣诰讲谕,诲人不倦

 为人表率,千姿百态

 口碑载道,名利双收

第二十二章 “官场红包”学问大

 各色红包名目多

 不跑不送,原地不动

 礼顺人情非贿赂

 送礼三十六计

第二十三章 官场迷信面面观

 物久变精,屋老生怪

 衙署内的“烧香路线”

 办公室风水是重头

 翰林院四大禁忌

 择吉选凶名堂大

第二十四章 色字头上一把刀

 从严禁奸邪到竭尽声色

 首创官妓陪酒制度

 吃花酒有底线

 风流罪过遭弹劾

 权色交易依旧

 官吏宿娼,终身不齿

 恃权猎艳形色多

第二十五章 立碑颂官纵横谈

 绅民立碑要报批

 别有用心应防范

 立碑之外的配套法式

 德政牌万民伞脱官靴

第二十六章 简政务实求效率

 大中小事皆要限内结绝

 效率高低,说法不一

 衙门习气是“怠玩”

 你攻我防“打乒乓”

 遇事推诿踢皮球

第二十七章 自古省官简政难

 机构膨胀,人冗事废

 膨胀原因需玩味

 财政窘迫倒逼精简

 抽刀难破“官系网”

 裁官更比裁吏难

 反弹无可避免

第二十八章 倡俭黜奢的历史片断

 成由勤俭破由奢

 政风衰颓贪风起

 抑奢崇俭,振刷风气

 不尚虚文行实政

 表率天下树典范

第二十九章 接地气的微服询访

 “小太宗”善作社会调查

 了解真相不容易

 明代巡按“务须密访”

 “公家人”直陈密访见闻

 乾隆南巡勘查纠过

 亲民全在体恤民隐

试读章节

翰林院四大禁忌

不过官场上像李吉甫这等敢作敢为者,毕竟不多,因而总体上看,还是“俗言拘忌”占有上风。略举清代现象。《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记,纪昀称京师翰林院四大禁忌:院堂不开中门,开则掌院学士不利;门前沙堤有土凝结成丸,不能碎裂,碎折必损翰林;翰林学士有父母者,不可在大院内原心亭西南隅设坐,坐则必克父母;大院左角门久闭不启,启则司事者必遭谴谪。以上文字,写于乾隆年间。到光绪年问,又有在京仕宦十年的陈康祺著《郎潜纪闻》,其中说到翰林院的禁忌,居然还是这么四条。

这种传承百年、宁信其有的禁忌,其他部院也有,如礼部衙门的甬道屏门,不可以装配“搭渡”(一种用两方木头夹装在门槛里外,可使车辆从槛外入内的桥状装置,近似现代建筑物门前方便残疾人轮椅通行的无障碍车道),否则对堂官(正副部长)不利。刑部向有“直隶不直,奉天无缝”之说。“直隶不直”是说该部直隶司的门户必欹斜不正,方能保该司太平无事;“奉天无缝”就是该部奉天司的中门终年关闭(另有边门供出入),其门户中缝以纸贴住,每隔一两个月还要油一遍髹漆,务必不使有任何空隙漏出,否则该司吏员必获处分。刑部大堂名“白云亭”,亭前影壁上有一方孔,每天早晚,必由该部司务(机关庶务管理)亲自扫除,不使稍留纤尘,否则不利于堂官。再如内阁大堂的办公桌上有一方泥砚,相传为前明内阁首辅严嵩的遗物,胥役等人搬弄无妨,唯官员切忌入手,否则必惹灾祸,凡新到内阁供职的官员,都会受到这一条“特别提醒”,等等。

地方衙署的建筑,多依国家规定之统一标准兴造,但不少地方也有个性化禁忌存在。以清代成都为例:藩署之大堂中门不可开;华阳县署之二堂中门不可开,县台公案上之惊堂木不能拍,已经用钉钉住;成绵道道台放堰转身,归途飞舆不准停歇,并不准宿郫县,等等。

道光间担任抚州府知府的文海,曾写过一部自述当官心得的《文静涵太守自历言》,其中写道:“衙门以大堂、厨房、官之居舍三项为要。余每见大堂暖阁上或左或右开门,即宜闭之。厨房宜在震方,不宜东北方。二堂公案,左右不宜对冲,如有犯者宜改之。”这些道道,很可能是彼时官场上普遍认同的宜忌。

走笔到此,忽然想起文太守这样的官场风水家,上海也有,就是从光绪十三年(1887年)至十六年任上海知县的裴大中。稗史称其人术通青乌,爱好堪舆,而且不是光顾办公室风水,还把他的相地技术应用于实事工程。据说当时新北门内时遭火灾,一年中必有数起,商民被祸,损失惨重。新到任的裴知县听说后,屡次亲往实地勘查,最后选中一地,教民在此挖一口“七星井”,围以铁栏,说是可压火。老百姓照办,果然祝融氏鲜再光临了。还有小南门外,也是火患多发之地,居民甚至一夕数惊,夜不安寝。裴知县谕附近居民集资建造一座水神阁以作厌胜,再以余力置办救火器材以备不虞,并遴选该社区身家最大的姜衍泽药材号老板负责经办。理论上是“取坎水克制离火”,其实也可看作是设置了一个社区消防站。

按照洪迈的讲法,地方衙署门楣上的牌额(其功能相当于后世政府机关大门一侧的挂牌),也有不得轻为改易的禁忌。如严州分水县衙署门上的牌额,一向是连笔的草书体。后来有个县令自作聪明,说政府的牌额不宜用草书,旋改为真书。分水县之分字用真书写法,就是“八刀”。换牌当年,县里发生多起持刀杀人的恶性案件。再如徽州,山水清远,素无火灾。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新委添差通判卢到任,下令将州内所有官署的牌额改为隶书体。大家私下担忧:隶书字多燥笔,写在州牌上尤其不宜;果然,次年四月,圈在州署大院内的仓库起火,“经一日两夕乃止,官舍、民庐一空”(《容斋续笔》卷十四)。

P295-296

序言

这套“衙门上班族职场指要”,实为古代官场生态学。这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的大课题,涉及政治制度、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与社会心理、教育文化、民情风俗等诸多领域,极具中国特色。

对于这一领域,学界虽然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多系从某一朝代或某一方面所作的具体研究,从整体上对其进行综合性、贯通性研究的成果则不多见。完颜绍元先生多年沉潜于这一领域,孜孜砣砣,日积月累,发表了数量可观的文章,出版了一批著作,诸如《封建衙门探秘》、《中国古代帝王百态》、《趣说古代官场生态》等。最近,他对以往成果进行修订汇总,或充实,或改写,或删削,裒为这套丛书。书分《走官界仕途》、《说官衙门道》、《做官样文章》与《看官场生态》四辑,举凡官员的出身、入仕、培训、升迁、权利与义务、官府结构、官衙布置、官场显规则与潜规则、禁忌与迷信、为官箴言、不同层次官员之间的关系、官场行文格式、文书传递、保密制度、官员经济待遇、正常收入与灰色收入、官员各种开支、日常生活及各色应酬,应有尽有,蔚为大观,堪称古代官场百科全书。

所谓官场,即官吏职场,官吏行使职务活动的社会空间。中国自秦至清,实行的都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两千多年间,尽管不同朝代的官场,或同一朝代不同时期的官场,往往差异很大,但综合而言,还是有诸多历代相承、事殊理一的内容与规则存在。粗分起来,大致涉及以下十类关系:

一是君臣关系。尽管不同朝代、不同时期君主专制程度并不完全一样,君臣关系不可同一而论,例如宋代与明清两代就差异很大,但是,君为臣纲则一,君权不可侵犯、不可分割、不可转让则一。这是官场最大规则。

二是上下关系。君臣关系也属一种上下关系,但那是一种特别的上下关系。除此之外,表现最为普遍的上下关系是上下级关系,即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的关系,上级官员与下级官员的关系。官民关系也是一种上下关系,官虽负管民之责,但民声、民意对官场亦有影响。

三是主宫与辅官、正官与副官关系。主官、正官权大,辅官、副官权小,但辅官、副官并非聋子的耳朵,往往兼具朝廷耳目与监督主官、正官的功能。

四是官吏关系。官地位高,吏地位低;官流动性大,吏流动性小。但官对于底层实情之了解往往不及吏,官在行使权力时要驱使吏、监督吏,又不得不依赖吏。故主官与辅官、正官与副官、官与吏也可称一定意义上的上下关系。

五是内外关系。具体而言,就是京师与地方、京官与地方官关系。京官离权力核心近,升迁机会多,风险也大;地方官离权力核心远,升迁机会少,但风险也小,权力寻租机会多。京官欲办地方事,或分地方利,不能不重视与地方官的关系;地方官如欲升迁,亦需结纳京官。

六是行政官与监察官关系。历代御史、宋代通判、明代巡按,均实施对中央或地方官员的监察。行政与监察,监察者复被监察,成为皇权统治的重要环节。

七是平级政府或平级官员关系。中央六部之间、地方省与省、县与县,均存在这类关系,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联系。同一官位的前任与后任,也是一种平级关系。

八是官员的亲友关系。亲戚、同年、师生、同乡都是官员要面对与处理的关系,也是会对官员仕途产生一定影响的关系。

九是官位的重轻肥瘦关系。中央各部或管人或管事或管钱,或清闲或繁剧,地方幅员广阔,地区差异很大,于是,官位有显赫、清贵、繁难、闲散、肥缺与瘦缺之分,地区有冲、繁、疲、难之别。同一级别官员,在不同位置、不同地区,其地位、待遇可能差别很大。

十是官场的显规则与潜规则关系。官场有些规则是有明文规定的,有些则没有,成文规则未必真实行,不成文规则未必不重要。潜规则在哪里,怎么实施?皇上没说过,上峰不会教,大多要靠官员自己去揣测、琢磨,属于默会知识一类。

这十大关系,是官员通常会遇到的各种关系中的荦荦大者。其中有物质性的、制度性的,也有精神性的;有刚性的,也有柔性的;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物质性、制度性、刚性、显性的内容,在传统的史书、志书、类书中,多有记载,而精神性、柔性、隐性的内容,则多散见于笔记、札记、书信或文艺作品中。要研究官场生态,除了要了解前者,还必须了解其精神性、柔性、隐性的内容,必须了解各类官员在各种关系中的实际表现。这是一般制度史所短而这一书系所长的地方,也是完颜兄的功力所在。单看下面这些关键词,就可以看出这部书多么独特有味了:官场称谓、官场行话、微服询访、衙署营造与修建、衙署厅壁文化、通讯录、官吏画押、政府采购、官场红包、官场公宴、公务接待、机关食堂、公务人员读书、衙门出版物、正官和副职、机关秘书、行政效率、机构膨胀与精简、立碑颂官、官服、官邸、选拔与推荐、见习与试职、官场教材、升迁路线、俸禄折实、官员医疗、节日与休假、做官年龄、官德考核、官太太封诰、官二代荫叙等。

传统官场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场所,它不同于农场、工场,也不同于商场,但是,又与农、工、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兼具其某些特点,有农之春播秋收,工之精雕细琢,商之尔虞我诈。传统中国高度集权,政府在国家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官场统率农场、工场、商场。与此相应,士农工商,士为百业之首,万业瞩目。传统官场是以权力为核心的巨大引力场,是了解传统社会的最好窗口。  ……

其四,读书得间,新见纷呈。作者阅读广博,慧眼识珠,不少寻常资料,经他解读,便成为极有价值的社会经济史料。书中讨论古代城市的房屋动迁问题,能从违章搭建中,看出商品经济发展对坊市制度的冲击。唐代坊市制度,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居民住宅建造在用墙垣围起来的“坊”内,出入须通过晨启昏闭的坊门,除三品以上高官,其他官民禁止临街启户开窗或接檐起楼。从事商品交易的“市”,也用墙垣围拢,早开晚闭。作者从《南史》记载梁朝一官员居住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看出彼时已出现民居与商肆邻接甚至混杂的现象。他还从唐代中后期迭次下令拆除临街破墙开设的违章商店,且屡禁屡犯,说明其时商品经济来势汹涌。到了北宋,坊市隔离的布局终被冲破,《清明上河图》中的商店,几乎都是朝街而开。作者指出,违章建筑有不同类型,或侵街,或侵河,或违反礼制,违章者有的是位高权重的官员,有的是啼饥号寒的贫民。历代对于违章建筑多有禁令,或杖笞示惩,或枷号示众,并将其建筑或拆或卖或改作他用。处理违章建筑的官员,有的雷厉风行,铁面无私;有的体恤民情,变通处理。作者对于古代城市动拆迁过程中如何动员、如何估价、如何补偿、如何处理钉子户、如何照顾小民利益,均有具体论述。这些真知灼见,都是作者从众多笔记、奏章中,披沙淘会所得。

其五,当下意识,有现实感。任何史论,都有论者对其所处时代的关切,都有现实的影子。本书这一特点极为明显。作者论官员铨选与监督、送礼文化之繁盛,说的是历史,但读者都能从当下社会中找到类似的现象。书中介绍古代公务接待,包括接待地点、接待礼仪与供应规格、接待费用,说到各种具体规定,诸如不许出界迎接、不许滥给供应、不许铺张设宴、不许馈送财礼。汉代就已确立地方长官非奉敕不得出界迎接的规定,后来逐渐形成由主簿(相当于办公室主任)代表长官出界迎送的习惯。宋明两朝都规定,凡中央派往各地专使,不得骚动州县,不得举行迎送供馈筵会等,并规定凡饮食供帐,只宜从俭。唐律宋制明确规定,官员出使接受财礼赠送,一概计赃治罪。明清律令更严,不但不许送礼,连土特产也禁限,规定朝使所至之处,除公务外,不得问此地出产何物,以防索贿。读者目击至此,自然会联想到眼下的八项规定。

其六,文字鲜活,引人入胜。此一特点,全书俯拾即是,毋庸赘述,读者开卷即能体会。

总之,这是一部论旨鲜明、视角独特、取材丰富、新见纷呈、雅俗共赏、引人入胜的好书,可以箴官,可以淑世,亦可娱情。

好友出书,先睹为快,特草此心得,以为推介。

2014年7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2:3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