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制度变革与国家转型(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研究)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于秋兰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于秋兰编著的这本《制度变革与国家转型(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研究)》以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发生、发展和失败为视角,透视以制度变革为模式推动传统中国国家转型的合理性与可能性,为中国走向现代国家提供一种思考。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提出概念并梳理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探索。第二章分析国民党和共产党对于国家转型的政治意识、制度构建及具体实践。第三章分析抗战末期宪政民主思潮的兴起和第三方力量的成长,前者加强了政协会议召开的政治文化基础,后者则是政协会议的政治主体之一。第四章着重梳理了促使政协会议召开的另一关键因素:政治主体的政治角力。第五章分析了政协会议的人选、议题、过程和决议。第六章分析了政协会议对于国家转型的制度设计、实现路径。

内容推荐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是近代中国国家转型史上的重要节点。于秋兰编著的这本《制度变革与国家转型(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研究)》回顾和梳理了近代以来国家转型的探索与实践,以制度变革与社会革命这两大路径选择为视角,对政协会议的发生与发展进行了研究。政协会议以政党协商、和平转型为原则,讨论了宪法、政府、国(民大)会、军队等构建现代国家的基本问题,在制度创设方面体现了极高水准。当时情况下,政协会议本可以成为中国的“制宪会议”,但最终由于国民党的反复及时局变化而不了了之。它的失败说明,在多元政治结构没有形成、变革方案没有经过充分博弈之前,制度变革推动国家转型很难成功。同时它也深刻影响了以后的政治进程,从《中华民国宪法》到1949年新政协,国家构建只有遵循它的精神才是合法的,是符合人民意愿的。

目录

序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引言

一、研究对象: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

二、历史视野下的政协会议

三、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国家转型与制度变革

 第一节 概念

一、何谓国家转型

二、国家转型的启动

三、国家转型的路径

四、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几个研究视角

 第二节 转型危机与国家转型的早期探索

一、王朝国家:中国传统政治

二、转型危机:紧迫性与复杂性

三、晚清五十年的制度变革

四、民国早期的革命与变革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共两党国家转型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政党与国家转型

一、政党:主导国家转型的重心

二、民国早期的政党生态

三、党治国家:孙中山的理论

四、无产阶级专政与国家转型

 第二节 国民党的实践:党国?军国?

一、党国早期(1924 1928)的政治制度

二、南京国民政府:党国到军国

 第三节 延安道路:共产党的转型实践

一、苏维埃时代:1924—1934

二、“延安道路”:共产党的“党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前奏:第三方力量与宪政逻辑的回归

 第一节 国民党的困境

一、以党治国的主体:“主义治国”还是“党员治国”

二、党治的阶级基础:国民党代表谁的利益

三、国民党:以苏俄建党模式改组的政党

 第二节 宪政民主与制度变革:第三方力量的国家想象

一、第三方力量的形成

二、抗战时期第一次宪政运动

三、民主政团同盟成立与第三方力量的政治主张

四、美国的影响与战时第二次宪政运动

 第三节 “联合政府”口号的三方解读

一、“联合政府”口号的提出

二、国民党:还政于民而非还政于党

三、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视野下的党派联合

四、第三方力量:现实与理想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协会议的发起:政治角力的平衡

 第一节 背景与政协会议的雏形

一、政协会议召开的三大背景:历史、主体和文化

二、联合政府与党派会议:中共的关键词

 第二节 国共两党的政治博弈

一、赫尔利调处下的国共两党

二、短暂的共识:政治咨询会议

三、国共各自部署第二套方案

 第三节 重庆谈判:确定召开政协会议

一、中苏条约的政治意义

二、重庆谈判:国共重回协商轨道

 第四节 马歇尔使华与政协召开前的政治生态

一、杜鲁门声明:美国的中国转型方案

二、后重庆谈判时期的国共两党与第三方力量

三、政协会议召开前的政治生态——以国民党为重点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协会议的召开:制度变革推动国家转型

 第一节 政协会议的性质:制宪会议

一、人选:多元政治力量的表现

二、议题:构建国家的基本内容

三、政协会议是什么

 第二节 协商与博弈:政协会议的过程

一、政府改组:一党训政到多党联合

二、施政纲领:专政向民主的过渡

三、军队问题:军党分离与军政分离

四、国民大会:旧代表与新格局

五、宪法草案:总统制到内阁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政协决议的落空:重回武力逻辑

 第一节 政协会议对国家转型的制度设计

一、协议体现的制度目标

二、协议达成的转型程序

三、政协会议后的社会评价

 第二节 “和平民主新阶段”的稍纵即逝

一、国民党的反弹:六届二中全会

二、短暂的“和平民主新阶段”

三、政协决议流产

 第三节 政协会议失败的原因

一、统治集团与既得利益

二、政治结构:两极而非多元

三、零和博弈的政治文化

四、外力与内在的紧张

 本章小结

结论: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政治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