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陕西精神(勤劳质朴的陕西人)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高建群
出版社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高建群主编的《陕西精神(勤劳质朴的陕西人)》讲述了,陕西精神积淀地域基因、凝聚价值认同,展示陕西人的形象和美德,彰显陕西人的追求和坚守,在历史长河中渐行渐进、历久弥新,在时代大潮中奏响强音、引领前行。本书以故事的形式、通俗的语言表达,展现人物事迹,并注重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挖掘。

内容推荐

高建群主编的《陕西精神(勤劳质朴的陕西人)》选取从古到今在教育、科学技术方面勤劳质朴、成就斐然的陕西人,用通俗活泼的语言,表现他们的精神风貌。本书语言平实中带有激情,叙述中夹杂议论。尽力彰显人物爱国守信的高尚品质,为宣扬当代陕西人积极向上的昂扬精神风貌的一本好书。

目录

古代部分

 程邈——隶书鼻祖

 班固——泣血著《汉书》

 马钧——机械发明家

 阎立本——划时代的绘画大师

 挛淳风——历算奇才

 孙思邈——济世药王

 杜佑——首创典志

 王焘——苦心孤诣的医学家

 柳公权——心正笔正

 吕大防——为政为学皆精彩

 杨山山——蚕桑学家

 李芳桂——戏曲艺术家

近现代部分

 杨松轩——杰出的教育家

 范紫东——“东方莎士比亚”

 高培支——秦腔剧作家

 李仪祉——“一代水圣”

 李敷仁——报业奇人

 黄竹斋——贯通中西的医学家

 赵国宾——“业满西陲”的地质学家

当代部分

 李有源——编唱《东方红》的“人民歌手”

 周尧——昆虫学泰斗

 路遥——“玩命”的文学巨匠

 李立科——呕心沥血的旱农专家

 于素梅——服务战线的一面旗帜

 牛玉琴——大漠巾帼的壮丽人生

 刘传品——人民的好警察

 巨晓林——农民工的楷模

 郭随宝——用生命捍卫纯净的蓝天

 陈建华——让理想在蓝天上翱翔

 呼秀珍——用大爱滋润学生的心田

后记

试读章节

狱中亦努力献字可赎罪

程邈,原是秦朝一名县狱吏小官,主要负责文书抄写之类的差事,尤其擅长大篆,喜欢研究文字。一次,程邈因性情耿直而惹怒了秦始皇,结果被关进了云阳(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监狱中,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他想,我不能就这样白白浪费时间,生活在永无出头之日的监狱中,只要自己努力干出一番事业,得到赏识。就有可能赎罪,获得出狱的机会。可是,身陷牢狱,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干出一番有影响的事业呢?

秦始皇建国之初,大兴戍役和徭役,刑法严酷,稍有不合法、不遵法者,就会被关入监狱,致使秦朝的监狱关满了犯人。当时正值秦始皇推行小篆,经过一番仔细考虑,程邈萌发了一种想法,利用自己对文字有研究的专长,创造出一种既容易辨认又容易书写的字体,解决当务之急。有了明确的目标后,程邈开始在监狱中一心一意钻研字体结构,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倾注在对文字的改革中。他利用一切机会,广泛搜集民间流传的各种字体。他发现,秦朝官方文字小篆由于过于复杂,书写起来很不方便,已不能适应实际的需要:而民间在文字使用中多求易、求简、求快,敢于打破文字使用的成规,冲破文字模式的束缚,书写时潦草多变,使得原有的篆体字形结构和书写方式都在逐步发生着变化,从而形成了大量的俗体字。在研究的过程中,程邈的思路日益清晰:对文字进行整理和加工,实现书写的快捷方便,并使之走向统一和规范化。

程邈在监狱中潜心研究,精心琢磨,编创并举,一个字一个字加以推敲和改进,把原来大篆、小篆的圆转改变为方折。同时删繁就简,去粗取精,每一个字他都用不同字体写上数百个,然后从中选取最满意的一个。经过十年的精思苦索和加工整理,终于创编、整理出比小篆字体结构简单、书写方便,又易于辨认的三千多个美观、实用的隶字。程邈所整理出来的这批隶字,比较接近篆书形迹,后人称为“古隶”或“秦隶”。因此,程邈被称为“隶书之祖”。

完工后,程邈立即将这一成果呈献给秦始皇。秦始皇在位期间一直勤政敬业,天下大小之事多由他亲自处理,每次批示的文书都是竹简,以石(一百二十斤)为单位,不批完一石,他绝不会休息。文字的不统一和难以辨认,是他在批阅文书时颇为头疼的一件事。当秦始皇看到程邈整理的文字时,非常惊喜,对他的行为非常赞赏,不仅免了他的罪,还将他提升为御史,并将程邈整理出来的隶书发交各地官府,在牢狱中广泛运用。

由于程邈地位卑微,属于“隶人”(即犯罪的人),起初,这一种字体也是专供牢狱隶役使用的,所以人们就把他编纂、整理的字体叫做“隶书”。隶书的出现和推行,极大地方便了政府政令的及时传达和处理,也方便了百姓的生活。  自从隶书推行后,它便逐渐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字体。郭沫若先生对秦始皇文字改革的措施十分肯定,他说:“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在采用了隶书。”

隶书勤中得造福于后世

隶书的出现。绝不是程邈一个人闭门造车的结果,它是许多人日积月累共同创造的成果。但程邈勤于收集、整理、加工的努力,则是促成“隶书”整体昭示于世人并得到公认的直接原因。

从考古发掘的一些先秦金文、帛书和简册遗物看,隶书在周朝已经出现了萌芽。如西周孝王时代的《小克鼎铭》等作品,在其笔法上就已初露隶书的端倪。到战国时期,中国的文字开始了由篆向隶的转变。这一点,从一些出土的战国中期的帛书和木简文字上,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如1980年在四川省青川县郝家坪发掘了一处战国墓葬群,在众多的出土遗物中有两件木牍,一件残损严重,另一件却保存较为完好,而且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辨。青川战国木牍比云梦秦简约早八十年,它的字体和秦简上的秦隶极为相似。这是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隶书。这说明,秦朝时既有篆书这样的官方规范字体,也有像隶书这样的非官方字体,只不过民间的篆书写得更为随意草率。

程邈顺应时代的需求,针对当时已经存在的这些隶字,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收集和系统的整理加工,“去杂取精”,使其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化。也就是说,程邈的功劳主要应为编纂、整理和加工,而非传说的“创始”之功。即便如此,他的功绩也是伟大的,无愧于“隶书之祖”这样的称誉!

程邈当初在整理这些隶字时,主要是取决于实用,并没有从书法审美的角度来理解。当时,隶书是难登大雅之堂的,甚至到了汉代初年,一些保守者还不承认它,因为“隶书”本身就带有贬义。在西汉,重要文献、官书仍旧要用篆书来写,而免夺三公官爵的策书才用隶书书写。程邈死后一百多年,直到汉宣帝时,隶书才成为日常正式使用文字。随着历史的发展,隶书在汉代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也更趋于工整和精巧,“汉隶”成为后人学习隶书书法的最高典范。秦汉时期隶书的审美价值,由一开始的被人们轻视到逐渐被人们认可,这恰恰是中国书法艺术开端的表现。

可惜的是,很长时间一直难以见到秦隶真迹。直到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出土了1100余枚竹简,上面有保存比较完整的秦隶,湮没了两千多年的秦隶墨迹,终于重现于世。《睡虎地秦简》上的秦隶,字形工整端秀,笔画浑厚而灵动,说明了隶书的笔法正在日趋成熟。

隶书的产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文字史乃至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有着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此,我国文字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启了今文字,在形体上发生了某种质的变化: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约;在造字原则上则从表形、表意到形声,字体结构也不再有古文字那种象形的含义,而完全符号化了。直到今天,隶书仍然是一种常用的字体,并作为一种书法艺术而延存,深受群众的喜爱。在这一点上来说,程邈功不可没。

程邈一生十分坎坷,身陷牢狱十多年,是“囚”,是“隶”,但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从逆境中奋起,矢志不移,忍辱负重,呕心沥血,整理、加工、编纂出隶书,成就了一番伟业。他身上体现出的这种勤劳质朴、务实创新的精神,在当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P3-6

序言

去年10月,省委宣传部向社会征集新时期陕西精神表述语,经过梳理、分析和研究,形成了“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20字,并写进今年5月召开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这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成果,是全省人民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自觉和自信的集中体现。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这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三秦儿女自强不息、辛勤耕耘,创造了灿烂辉煌、举世瞩目的文明成果,熔铸了血脉相承、品质独特的陕西精神。陕西精神积淀地域基因、凝聚价值认同,展示陕西人的形象和美德,彰显陕西人的追求和坚守,在历史长河中渐行渐进、历久弥新,在时代大潮中奏响强音、引领前行。

当前,陕西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走在上升通道,全面建设西部强省其势已成、其时已至。我们要与时俱进弘扬陕西精神,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用改革方法破解难题,用开放举措推动工作,敢闯善干、敢为人先,重诺守信、真朴简约,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培育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将心比心、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建设包容和谐文明的精神家园。

省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陕西精神》系列图书,是一套值得阅读的好书。希望大家从中获得教益和启迪,在践行陕西精神中推动科学发展、富裕三秦百姓、全面建设西部强省。

2012年7月

后记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陕西人为中华文明的创立、发展谱写了重要的篇章。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四个朝代在此建都,相当长的时期内,陕西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一代又一代陕西人在广阔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历史活剧。

近现代,中国积弱积贫,外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欺凌,内有军阀连年混战,致使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救亡图存,奋起抗争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三秦大地多少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祖国复兴奔走呼号,前仆后继,终于迎来了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崭新时代。

新时代的陕西人,秉承祖辈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以鲜明的时代精神,积极进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陕西的发展进步、人民的富足幸福不懈奋斗,涌现出大批杰出的时代英模。

从灿烂的古代文明到近现代救亡图存的社会变革,再到新时期蓬蓬勃勃的建设大潮,陕西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风范。

经过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讨论,陕西精神被确立为: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陕西精神》系列图书的编写出版旨在广泛宣传这一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以推进我省的精神文明建设。

丛书共分五册,分别为《爱国守信的陕西人》《勤劳质朴的陕西人》《宽厚包容的陕西人》《尚德重礼的陕西人》《务实进取的陕西人》。每册选取古代、近现代、当代陕西的杰出人物,以故事的形式、通俗的语言表达,展现人物事迹,并注重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挖掘。需要说明的是,在有文字记载的三千多年历史中,陕西的杰出人物灿若星辰,数不胜数,其璀璨的光芒共同辉耀了陕西历史的天空。由于资料和见识所限,我们只能撷取星星点点,从不同的方面演绎并诠释体现在人物身上的精神内涵,使其精神之光温暖、明亮我们的心灵。

在人物选取上,编委会及我省部分专家学者共同组成评审小组,确立入选人物的标准,并按标准对每一位人物进行论证,将人选的人物和主要事迹在西部网公示。令人欣慰的是,网络公示活动得到了全省广大网友的积极支持和踊跃参与,他们或热心推荐人物、上传素材,或致电联系、提出建议,还有人亲自来到评选办公室送来一份份珍贵的资料。网友的热心参与扩展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丛书的内容。最终有150位先贤英杰、仁人志士、时代楷模作为彰显陕西精神的代表人物人选其中。

限于篇幅,仍有许许多多值得彪炳的杰出人物未能收入,确是一件憾事。可以告慰的是,关于陕西精神的宣传、出版,仅仅只是一个开端,而体现陕西精神的动人故事则每天都在发生着。

感谢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于百忙之中为该书作序,感谢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助,感谢社会各界人士对丛书的编写出版给予的大力支持,是大家的共同努力促成了本系列图书的顺利编写出版。

《陕西精神》系列图书编委会

2012年8月

书评(媒体评论)

书中的这些人,他们都“编”进了我们的历史,“编”进了我们的心里,给我们以抹不掉的记忆和取不竭的营养,让我们与这群人为伴。——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

当读到这些人物时,当与这些人物四目相对时,我相信每个人都会由衷而生发出一分自豪感一作为一个陕西人的自豪感!都会在瞬间产生一种“见贤思齐”的想法。——著名作家,高建群

向古见贤思齐,向今教化育人。——著名作家,叶广芩

撷取陕西精英们的精髓,传递三秦文化的薪火。——著名学者,黄留珠

为陕西精英们的高尚与豁达所震撼,为陕西精英们的执著与创造而感动。——军队知名教授,侯宝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5: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