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主编的这本书是根据电影《小兵张嘎》改编。故事发生在1943年,抗日战争最残酷的时期,冀中平原的白洋淀长期被曰寇侵占。鬼不灵村的张嘎,是个机灵勇敢而又顽皮淘气的小男孩。他和奶奶救助了我八路军侦察连钟连长。鬼子进村搜捕时,钟连长为保护群众,挺身而出被捕,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曰本鬼子杀害。张嘎为了给奶奶报仇,参加了八路军。在部队领导的培养和教育下,张嘎进步很快。他与侦察员罗金保化装侦察,活捉了胖翻译;多次随队参加战斗,缴获敌人武器。他在养伤回队途中被捕,在据点里配合游击队拔掉敌人炮楼,救出了钟连长。经过多场战斗的磨炼,张嘎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八路军小侦察员。
赵刚主编的《小兵张嘎》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排长罗金保执行任务时,表现得勇敢、机智。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的一把手枪,偷偷把枪藏起来,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伤未痊愈,就偷偷离开养伤的老乡家,在归队的途中被捕。当敌人拷问时,他英勇反抗,坚强不屈。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发挥了很好的配合作用,最终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着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交公,队长则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嘎子心满意足,便将自己珍爱的木制小手枪送给了好朋友胖墩。
故事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最残酷的1943年,距离日本鬼子对冀中人民发动的“五一大扫荡”过去也就是一年光景。人们已从“无村不戴孝,户户闻哭声”的年月,转入“出门必过路,夜观岗楼灯”的阶段了。敌寇则依靠三里一堡、五里一碉的据点林,配上封锁沟和汽车路织成的网,仍在进行着频繁的“清剿”,气焰十分嚣张。
在冀中平原有一个叫白洋淀的地方。白洋淀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这里,水产资源丰富,河淀相通,田园交错,水村掩映。素有华北明珠之称、亦有“北国江南、北地西湖”之誉。白洋淀边上坐落着一个个小水庄子。其中一个庄子有个古怪的名字,叫做鬼不灵。
本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生活在这个村子,在这个鬼不灵村子里有个机灵而又顽皮的小男孩,今年12岁,名字叫张嘎,小名叫做“嘎子”。
张嘎的家在鬼不灵村的西北角上,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一带短墙围起个小院子,坐北朝南的两间草房,栅栏门朝着西边开着,左右栽着四五棵杨柳树。从门往西三十米左右,便是白洋淀的一个浅湾。浅湾里有一片葱茏茂密的芦苇,直从那碧琉璃似的淀水里蔓延到岸上来。风儿一吹,芦苇起伏摇荡,发出一阵沙沙的喧笑声。若不是苇塘尽头矗立着一个鬼子的岗楼,若不是从那儿凛凛然逼来一股肃杀之气,单看小院这一角,不就是一幅美妙秀丽的田园画儿吗?
这一天,天还没有大亮,嘎子就早早地起了床,他每天都是这样,时间长了,到了早晨的那个点他就自然地醒了,根本也不用人叫他。嘎子早晨起来就独自划船来到河中抓囱了。
嘎子现在和奶奶相依为命,嘎子的爸爸在早几年被鬼子给打死了,而嘎子的妈妈也在嘎子五岁的那年病死了。嘎子还真是个苦难的孩子啊!但是嘎子的奶奶视嘎子为掌上明珠,老奶奶只有这个孙子,孙子也只有这个奶奶了。奶奶已是年近七十的年纪,就靠着半坑苇子一双手,织些席,纺点线,把自己的残年当作一把土,一心只要培育这棵小苗苗长大。
不过嘎子这孩子不但吃得苦,耐得寒,而且伶俐懂事,性情活泼,生得来一副宽亮心肠,成日除了帮着奶奶刷锅洗碗,拾柴火,破眉子,还蹦蹦跳跳,嘻嘻哈哈,伺候老奶奶开心逗乐。奶奶纵有千种愁肠,万般苦闷,也给他闹散了,赶光了,直把个孤苦冷清的门户儿,翻做个火炉般温暖的小家庭。
嘎子划着小船正在水中慢慢地划着,忽然,远处传来阵阵枪声和狗叫声。嘎子连忙抬眼望去,因为天还不是太亮,只是灰蒙蒙的一片,只见一个黑影急速跑到河岸边。只见那个黑影先向身后扔出了一颗手榴弹,然后在爆炸浓烟的掩护下跳入水中。
尾随而至的伪军们站在岸边,不停地向水中打枪。鬼子的打枪声引来了村子里农户家养的狗的大叫声,还有很多人没有起床,大家被这一阵阵的枪声给惊醒了,不知道又发生了什么事。
但是,在划着小船的嘎子对这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嘎子的心里想着既然这么多的伪军在追他,那跳入水中的这个人肯定是个好人,肯定是和伪军不是一伙的。
P3-6
曾经,拾起过草地上被吹落的发黄的银杏叶,夹在了日记里,再打开时,记住了那个秋天里青春的憧憬;
曾经,哼起过电台里被播放的欢快的流行曲,抄在了笔记上,再打开时,记住了那段岁月里相伴的愉悦;
曾经,流连过影院里被放映的精彩的故事片,存在了脑海中,再打开时,记住了那些回味里温暖的片段;
我们的曾经,是记忆的积累,留不住岁月,却留住了记忆。翻开日记时,银杏的纹络依然清晰,打开笔记时,歌词的墨迹仍然青涩。那些往事都留住了,只是在某个时刻,突然想起了那部电影,多少却有些浅忘,因为我们的笔记本里承载不了那么多的信息,只能记在脑海里,在岁月的洗涤中淡却了一些章节。
我们一直致力于电影连环画在读者中的普及,十年间制作了数百本电影连环画,发行量近百万册,在读者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并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今天,我们将那些存在我们记忆深处的经典电影以图文版的形式制作成册,让我们重新回味那脍炙人口的故事,再度拾起从前那观看电影的快乐时光。
抬一把凳子,再也找不到露天电影;下一段视频,却没有充裕的时间观看;那么,就躺在床上,翻开这一本本图文本,将故事延续到梦里——记得那时年少,记得那时年轻,记得那时……
枕边,这一册册的电影图文本,还有一摞摞的日记和笔记本,都是我们记忆中的音符,目光触及时,在心里流淌成歌,相伴过的曾经,把美好的记忆延续到永远。
赵刚
2014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