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敢上台演讲,不是他不具备演讲的能力,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他担心自己讲不好,会被人笑话,担心出丑,这些担心最终成为他不能上台的“元凶”。
萧伯纳不仅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演讲家。有趣的是,他学演讲的过程也颇具“戏剧性”:他曾经是一个不敢登台的“胆小鬼”。
年轻时,萧伯纳还是一个不爱讲话的人。20岁那年,他来到大城市伦敦寻找发展的机会。
初来乍到,萧伯纳胆子非常小,总是放不开自己,害怕在别人面前出丑。一次,别人请他去作客,他在河堤上走来走去,足足磨蹭了半个小时.才壮起胆子走到主人家门前。到了门前,他还是情绪慌乱,不敢去敲人家的门。他心里想:“如果在他们家出丑该怎么办啊!”
还有一次,朋友邀请萧伯纳去参加一个学术辩论会。轮到他发言时.他小.心翼翼地站起来,结结巴巴地不知所云,因此受到别人的讥笑,有人甚至说他是傻瓜。这些话伤了他的自尊,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小丑一样。
对于年轻时的胆小和恐惧,后来萧伯纳坦然承认:“很少有人像我这样,因为怕出丑而痛苦,或者感到极度羞耻的。”
当萧伯纳意识到自己怕出丑,不敢大胆讲话这个缺点后,就发愤练习演讲,决。要把自己的缺点变成优点。他联想到自己初学溜冰时也很恐惧,但后来终于在一次次狼狈不堪的摔倒中,逐渐熟练掌握了溜冰的技巧。他认为,不怕出丑,就会有进步。同样的道理,如果怕出丑,自己就很难真正学会演讲。萧伯纳为自己制定了一个训练计划,决I心克服恐惧。理.以学溜冰的方法练习演讲。
有了计划以后,萧伯纳不放过任何一个开口说话的机会。他不怕出丑了,也不怕别人嘲笑。正因为这样,胆怯才会渐渐地远离萧伯纳,否则.萧伯纳永远都只是个胆小鬼。
他先是勇敢地报名加入伦敦的一个辩论学会,每星期都坚持当众演讲。刚开始,别人都把他当成一个“小丑”,取笑他,甚至轰他下台,但他始终坚持演讲完毕再下台。他一次又一次地向自己挑战,内心里总是一遍遍地高喊:“我不怕出丑!我不怕出丑!”
经过磨练,萧伯纳的胆子变大了,演讲的信心也足了。萧伯纳从中尝到了甜头,他开始寻找更多的锻炼机会。每逢有公众讨论的聚会,不管是在教堂、学校,还是在公园、码头、市场;不管是在拥挤噪杂的大厅,还是在人流穿梭的大街上,萧伯纳都积极参加。他还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运动中,到全国各地去演讲。有人曾做过统计,在此后12年中,他的演讲次数到达了1000多次,几乎整个英国都出现过他的身影。
萧伯纳成功了,他虽饱尝了怯懦、恐惧的煎熬,以及别人讥笑的折磨,却始终未曾退缩,而是以强大的毅力坚持下来。就这样,他从一个胆小怯懦的青年,变成了19世纪最出色的一名演讲家。
有人曾问萧伯纳:“你是怎样学会不动声色地当众演讲的?”他笑着说:“我固执地、一个劲儿地让自己出丑,直到娴熟为止!”
萧伯纳不怕出丑学演讲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生活中有很多人不敢当众演讲,一开口就语无伦次,其实这都是一种心理在作怪——生怕出丑,丢面子。勇敢是演讲的前提,自信是成功的秘诀。我们应从萧伯纳的成功中吸取经验,不怕挫折,不懈进取,在追求卓越表达能力的道路上,由渺小变得伟大,由平庸化为神奇。
各位读者一定要敢于突破自己,不怕出丑,抓住生活中能够得到的机会锻炼自己,以便早日让自己滔滔不绝地面对大众。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专家在接受实验者的皮肤上贴一片湿纸,并告诉他这是一种有特殊功能的纸,它能使皮肤局部发热,要求被贴的人用心感受那块皮肤的温度变化。几十分钟过后,将纸取下,这时被贴的皮肤果然发红,并且摸上去感到发热。其实,那只是一张普通的湿纸,只不过是心理暗示使皮肤局部的温度发生了变化。
由此看来,暗示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演讲中,我们要善于发挥暗示的力量,一定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亲吻你的脸颊时,你对自己说的第一句话应该是:“今天我是最棒的,我是最优秀的……”说完之后,你会感到自己信心倍增,无所畏惧,心情舒畅,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玛丽是一个从小就惠脑性瘫痪的女孩儿。她形象不佳,没有肢体平衡感,缺乏发声能力,基本不会说话。由于长期疾病困扰,玛丽的举止也十分怪异:她有时会挥舞她的双手;有时会扬着头,脖子伸得很长很长.与她尖尖的下巴连成一条直线……
这样的女孩,大家都认为她一定很自卑。但谁能想到,在这种情况下。她依然保持着一颗自信的心。玛丽时常进行自我0理暗示,告诉自己一点儿都不比别人差,自己是最优秀的。经过努力,她后来获得了美国加州大学艺术系博士学位。
有一次,有一位学生小声问她:“请问玛丽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你怎么看自己?你没有埋怨过吗?”
听后,玛丽用粉笔在黑板上轻快地写下了这样几个字:我怎么看自己?然后停下来,歪着头,回头看了看那位发问的同学,然后轻轻一笑.回过头来,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了以下内容。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