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收入差距改革的阻力有多大
贫富分化孕育巨大危险
最近30年,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的奇迹。
一个全世界人口最多的经济体,成功对接了全球化带来的制造业转移的历史契机,一跃成为地球上另一个“超级大国”。如今的中国,不论从经济总量、科研能力、基础设施各个方面看,都与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相匹配。
然而,如果我们把“改革”“开放”仅仅看作是表述一种经济政策取向的中性词,而不是另一种顶礼膜拜的意识形态的话,那么在肯定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效率,而忽略公平的价值取向,让中国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贫富差距过度拉大。
过度拉大的贫富差距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已然显现,一方面消解了人们对改革开放正当性的理解,一方面减弱了人们对生活水平巨大提升的满足感,同时为中国经济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设置了障碍。
就中国目前的状况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收入水平已经由一个相对平均的状态转变为一个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的状态。尤其是最近几年,贫富差距的程度已经超过了“中等不平等”的国家。这种变化继续发酵,势必为将来的发展埋下诸多隐患,因此引发了有识之士的担忧。
在过去的30多年里,从发展轨迹上看,中国基本效仿了日本的经济成长模式:在高效而强有力的政府主导和推动下,经济高速发展。但从国民财富分配的结果上看,却产生了如巴西、墨西哥等国走过的所谓“拉美化”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美和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亚国家都曾经经历过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只有日本、韩国等少许几个经济体成功越过“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到高收入或准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而大部分国家都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陷入长期的停顿状态。
从这些国家的发展过程来看,哪个国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没有快速拉大,这个国家就能越过“中等收入陷阱”;反之,哪个国家在快速发展阶段贫富差距快速拉大,那么,这个国家必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无一例外。
也就是说,较小的贫富差距是不跌落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前提条件。而中国目前的发展状态恰好处于两者之间。
中国众多的人口、贫乏的资源、错综复杂的矛盾,都将导致中国可能永远失去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机会。贫富差距的问题解决不好,改革开放就等于全面失败。这绝非危言耸听。
著名经济学者布拉姆巴特指出:“高度的不平等有可能会阻碍增长,因为无法获得信贷的穷人也许不能利用投资机会,也有可能成为政局和社会不稳的根源,阻碍投资和增长。”
卢梭在《论不平等》中说过:“社会经济不平等给予共同体中有些人过分强大的影响法律制定的力量,把共同体分裂成充满敌意的帮派,都不愿意为了整体利益而牺牲小团体利益。”放在200多年后的当下中国,这话精准得令人毛骨悚然。
先贤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贫富差距这种经济不平等所引发的严重后果,即通过隐秘手段暴富的群体会干预立法、司法、行政,并结成特殊利益集团,吞噬经济发展的硕果。他还说,巨大的贫富差距将造成公民间的相互仇恨、对公共利益的冷漠。贫富差距是真正民主的障碍。
保护穷人免受富人的暴政是所有政府的最重要的责任,社会一旦出现非常富有和非常贫穷的人,再来采取措施就往往为时已晚。最好的做法是从最开始就防止财富极端不平等的情况出现,通过管理社会,保证没有特别贫穷的人。在卢梭看来,缩小贫富差距,进行收入制度改革,是社会免于陷入混乱和无序的重要措施和必要措施。
对中国来说,现在亡羊补牢,的确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在2003年之后,中央的政策已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缩小贫富差距的走势。一系列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出台,包括农业税的减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医改的推进、保障房的大规模建设,等等。但突发的金融危机打乱了这一进程。4万亿巨额投资在缺少监管的环境下迅速投放,一方面抑制了经济的下滑,保证了就业;另一方面,巨额投资中的贪腐现象和巨大货币发行推高的资产泡沫,也导致财富迅速向富人集中。中央几年来缩小贫富差距的努力几近付之东流。P1-4
《十问中国梦:给梦想多一点时间》是由中央电视台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戈老师领衔主笔,与政经畅销书作家舒泰峰、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及财经畅销书作家雷思海四位合著而成。
刘戈先生是国内著名的财经评论员,他对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环境与人口问题等领域有着持续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因而主笔民生与国民经济改革的第一章、产业革命与企业进步的第三章及人口与环境的第八章,并为本书作序;舒泰峰先生的擅长则重在时政观察,对道德、法制及群体冲突问题投入了极大的关注,所以有关城镇化中群体冲突的第五章、有关道德与心灵的第六章及有关法制建设的第七章由其主笔;王文先生则将眼光投向国际舞台,写出了分别涉及战争主题与中外交往主题的第九章、第十章;雷思海先生一直从事财经时评工作,故而欣然主笔第二章和第四章,分别讨论了金融创新和提升民族创造力的一些话题。
四位作者是影响力正在迅速上升的中青年思想家,本次合作,将他们各自的影响力聚合到一起,应该会产生更大的效力。
本书触及中国当下最受关注的主题,涉及经济、社会等广泛的领域和众多热门的话题,或将释放巨大的传播能量,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于能对中国的进步产生些许推动作用。若如此,则是中国之幸,也是四位作者之幸、本书策划编辑之幸。
梦想如果不能照进现实,那么梦想就是空想。经过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遇到了新的挑战,社会矛盾也在不断积累。中国梦之于中国人,从未像现在这样既触手可及又面临艰难险阻。
中国梦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化传承和百余年近代悲惨遭际的历史土壤,成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繁荣和贫富差距加大并存的当下现实,必将盛开在人民生活富足、国家实力强大、社会公平公正、政府廉洁高效的可以预见的未来。
回顾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百余年的屈辱。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民族复兴成了中国人的梦想。也可以说,从那一刻起,中国梦就此萌芽,民族复兴的历程也拉开了序幕。
1894年,中山先生最先在《兴中会章程》中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为之努力一生。之后,经历了一百多年、几代人不懈的探寻和努力,才终于让我们看到了梦想成真的可能。“十八大报告”讲建党100年的目标时强调,现阶段我们的任务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阶段性目标。
中华民族在追求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已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正在一步一步地接近我们的宏伟目标。
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老百姓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中国道路最终都要落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中国梦。
但是,没有人相信在接下来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将不会遭遇艰难险阻。
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虽然是全国人民的共识,但对于朝哪个方向改则具有非常大的分歧。而目前中国社会的核心矛盾是贫富分化,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风险,稍有闪失就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让中国梦悬在半空。而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动既得利益集团的“奶酪”,必将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力阻挠。改革的对错之争变成了利益之争。这些既得利益集团虽然有着看起来分歧巨大的政治观点,但其实质都是维护和巩固自身的利益。
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然接近尾声,中国的环境为了经济发展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还有居高不下的房价、僵化的土地制度,等等,不继续推进改革,尤其是降低贫富差距的改革,中国梦无异于空中楼阁。
此外,经济层面上,中国梦还需要坚挺的人民币的支持。如何打赢跟美、日尤其是美国的货币战争,关系着中国梦的前途;中国的企业继续转型,中国制造要转变为中国创造;中国的教育问题令人忧心,创新成了当下流行的口号,但真正的创新能力却令人汗颜……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人的道德境界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逐利无度,漠视苦难,社会纽带的涣散,拜物教的流行,这些全都成为中国梦的不祥的伴奏。
还有业已形成的权贵,他们利用手中的权钱,设租寻租,法治成为柔弱不堪的监管者,收拾不了特权这只猛虎,当一个社会盛行权力崇拜的时候,公平和正义都会被尘霾遮盖。
乡土的消失,战争的威胁,中国人在海外的利益……
总之,在通向中国梦的道路上,荆棘满途,举步维艰。书中十问,直指实现中国梦最亟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是能否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中国问题之复杂,中国内外环境之变幻无测,都增加了实现中国梦的难度。因此,请给我们共同的梦想多留一点时间。唯有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对阻碍中国梦的各种力量大加讨伐和清除,才能真的实现中国梦,让中国梦照耀世界。
中国梦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梦,中国梦要将我们带往何方?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刘戈等编著的《十问中国梦(给梦想多一点时间)》围绕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分别从民生、金融、经济、教育、城镇化、公众道德、法制、人口、战争、中外关系等十个方面,探讨中国施政得失与改革路向,对什么是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作出了一种试探性的解答。《十问中国梦——给梦想多一点时间》在痛贬时弊的同时,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是一部观察当下中国、畅想中国未来的思考之书。
《十问中国梦(给梦想多一点时间)》对全面了解当下国情、深刻思考改革方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
中国梦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能不能落到实地?每个人都有权利弄明白,有权利进行质询。
第一次发出尖锐的理性质问:谁先富了起来?谁该为高房价负责?为什么存钱却成了替人抢劫自己?怎么打好中国制造的下半场?教育过度产业化危害何在?谁造出空城和鬼城?如何坚持对良心的信仰?权力崇拜何时休?中国要如何防止战争?……
《十问中国梦(给梦想多一点时间)》四位作者(刘戈、舒泰峰、王文、雷思海)是影响力迅速上升的中青年思想家、意见领袖,他们不仅提出了问题,还就自己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建设性的解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