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古玩指南--铜器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作者 赵汝珍
出版社 辽宁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赵汝珍编著的《古玩指南--铜器》内容介绍:铜器原为古代国家重器,有非常重要的考古价值。早期的铜器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也都是通过铜器的铭文得以流传。今天能够见到的铜器也大多是重要的出土器物。而宣炉由于历史原因而少有存世,对其研究的资料也比较少见。铜镜则是古代较常见的日用品。

内容推荐

《古玩指南--铜器》选编了赵汝珍《古玩指南》系列中的《铜器》、《占铜鉴定辨》、《宣炉》、《宣德考证辨》、《古铜镜》和《古镜考证辨》的部分内容。

《古玩指南--铜器》对有关铜器的内容进行了详细梳理,集中展示了作者对铜器本身及相关历史文化的研究和认识。全书对爱好者了解铜器的工艺、源流、作伪、鉴别以及评价有全面的帮助,对宜炉和铜镜的专题论述则以很强的针对性突出了收藏者关注较多的问题。

目录

《古玩指南》再版自序

《古玩指南续编》自序

《古董辨疑》自序

第一章 铜器

 第一节 铜器源流

 第二节 古铜器名释略

 第三节 古铜器之仿制

 第四节 古铜器之伪制

 第五节 古铜器之鉴别

 第六节 铜器之评价

第二章 古铜鉴定辨

第三章 宣炉

 第一节 宣炉概述

 第二节 宣炉何以必炼

 第三节 宣炉之仿制

 第四节 宣炉之伪制

 第五节 宣炉之鉴别及价值

第四章 宣德炉谱辨

第五章 古铜镜

 第一节 铜镜概述

 第二节 古铜镜之伪制

 第三节 古铜镜之鉴别

第六章 古镜考证辨

后记

试读章节

吾人所使用之祭祀、享燕、饮食、烹调及日用诸器皿,为数至多,为质极繁。但在古代各种质料尚未发明之时,其一般平民之惟一用具即系陶器,而帝王及上层社会为表示优异则均用铜器。盖古代铜器均系原铜,原铜之产生永远与金银混合。古时分金之术未精,所有铜质仍均包含原产之金银在内。故虽名日铜,其实乃铜与金银之化合物。在当日未有纯金之时,一般人之视铜亦犹吾人今日之视金,固人人认为惟一无二之贵重品也。非国家最重要之典器不能用铜,非上层社会之人亦无力用铜。铜器之重要亦犹今日之金器,于用途之制作自必加意经营,此所以古代铜器能若斯之精妙也。

考铜器之肇始并无正确之记载,故确实启用年代亦不可考,惟一般之断定均谓起自黄帝。据《子华子》载,黄帝之治天下,百神受职于明堂之庭,帝乃采铜于首山,作大炉铸神鼎于山上。是虽未说明铜器由此作始,但在此前并无铸铜之记录,是铜器之始于黄帝固极合理者。惟仍有主张铜器之发端远在黄帝以前者,盖由今日出土之铜器,其质地、花纹、颜色均与黄帝以前之遗迹相合。为此说者固亦有相当之理由,惟中国任何器物均系渐近改良之成于最后之式态,并非如西洋之重大发明于期前期后均截然划一显明区分也。即或黄帝以前确有铜器,其用途亦不重要,其质地及做工亦必不甚精良,与中国之铜器史无多大关系,即舍而不论亦无不可,故断自黄帝自属当然也。查自黄帝铸鼎之后,始引起国人重视铜器之心理。嗣后二三千年,国家之重要典器,社会之最上用具,无一而不用铜。惟自黄帝以迄唐虞,礼制未备,用器不繁益,以当时文字未兴,史书不详,国家均铸何器,社会常用何器,书无记载,只凭后人根据出土之器作成臆说,究之多不正确。且人各异词,殊鲜一致之论断,复以出土之器亦系全貌之一斑,终不能据之以作有系统之说明,只可以器论,不可以时代言也。但据今所见者,此时期之器,其花纹皆浅而糙,器铭皆系刀刻阳文,字体与今日出土之牛骨、龟甲文字完全相同。各器之用途及制意多不能推寻,且流传至今为数极少,并亦破碎不完,于考古及鉴赏上均不能作为有意义之样本。故研究铜器者,均以三代之物为起点。盖中国之文明虽始于黄帝,但一切典章文物降及三代始底于大成。三代之时,一切重要使用器物几完全为铜器,铜器之重要较前尤盛,铜器之制作较前尤工。禹铸九鼎象九州,每鼎各刻以州名,日兖、日冀、日青、日徐、日豫、日荆、日扬、曰雍、日梁,此九鼎也,一般公认为社稷之代表,国家定为传国之宝器,器物之重要以此为极。至其他以祭、以享、以钦、以宴,无一而非铜器。用具之高尚未有逾于铜器者,国家经营之努力未有逾于治作铜器者。故其做工之精良、式样之美观、尺寸之合度、花纹之秀丽,直同鬼斧神工,佳妙至极。

惟三代之器,其名称、式样、心度、花纹、字体及款识,亦属有变易,各代不同。夏初只有阳文古字,尚无大段花纹。各器有款有识,盖款居内而凹,识居外而凸,其款系凹入者,字体为鸟迹篆,亦有以花纹为款者,亦有无款无识者。盖古人制器慎重,一切用心重要之器则有款,事实必要则有款,钟鼎祭器称功颂德则有识,盘盂寓戒则均朴直精审,中规中矩。商器则花纹较夏精细,惟仍不深入字体,纯系象形即虫鱼篆也,字画虽浅,但较前稍宽。及商代中年之器,其花纹虽仍如前,但其字画则变为深而宽矣,然仍无粗花压细花之做法,各器多无款而只有识。且商尚质,故其器多质素无文,花纹繁密、款识满器者盖甚少也。及周初始有粗花压细花之做法,为窄而深矣。及东周之初,字体则纯系大篆,不复见有象形之字界乎其问,花纹多粗草,反不如以前之精细。P1-4

序言

近人赵汝珍因酷爱古玩,又精于考古,在北京开了一家“萃珍斋”,专门经营古瓷、古字画等。他根据自己在古玩行业内多年积累的经验,针对古玩业内一些常见的问题,于1942年出版了《古玩指南》一书,在当时获得了古玩业内极大的关注。此后,赵氏又根据需求连续出版了《续编》和《古董辨疑》。这些著述出版之初便得到了广大古玩收藏爱好者的好评,多次印刷。一代又一代的古玩收藏爱好者受到它的影响。

这几本著述在古玩基础、鉴别、辨伪等方面的知识,是其他古玩书籍所无法替代的。首先,是其系统性,几乎从当时古玩所涉及的各个领域都进行了阐述,所以初学者可以之为线进行相应的学习;其次,赵汝珍对考据的一些观点值得人们学习,如古人考据之不皆可信等;再则,赵氏总结了许多前人在一些问题上的认识,对全面了解历史上的各种认识有一定的资料性;加之赵汝珍个人对古玩行业全面的修养和良好的传统文化,使得本书几乎成了古玩行业入行者必读之书,今天许多论者仍将《古玩指南》中所载的一些文字反复引用,奉为圭臬。甚至有论者说:在中国收藏古董,有两本必读的书,那就是董其昌的《骨董十三说》和赵汝珍的《古玩指南》,可见赵汝珍的《古玩指南》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当然,时代发展到今天,古玩行业有了很多新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的作伪手段的层出不穷,给辨伪增加了更多的困难,赵氏在《古玩指南》中所述的方法也就实在难以将各种新的情况一一涵盖了。我们将本书再版,也并非想要为古玩行业的入门者提供什么教材,而是希望让这些有趣的文字给赏玩增加一些情趣,同时,赵氏的一些基础性见解对实践还能够有所帮助,对于我们了解古玩行业在当时的总体状况是一个,参照,此外,书中所记载的一些轶事和作者。对问题的认识方法等都不失为颇有价值的资料。

赵氏的三本著述近年来也有结集出版,虽深受读者喜爱,曾经数次再版印刷,在出版形式上却显得有些陈旧,不便于今人阅读。万卷出版公司本次将《古玩指南》再度推出,充分考虑到读者的实际需求,将《古玩指南》、《续编》、《古董辨疑》三本图书中同类的部分分册编辑出版,并配以相应的图片,旨在使对某类别比较喜欢的读者翻阅方便。我们期待自己的工作能为古玩行业乃至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们日常的阅读提供一些有益的东西。

本编选择的内容为铜器、古铜鉴定辨、宣炉、宣德考证辨、古铜镜和古镜考证辨。全书对爱好者了解古代铜器的工艺、源流、作伪、鉴别以及评价有全面的帮助。对宣炉和铜镜的专题论述则以很强的针对性突出了关注较多的问题。

后记

《古玩指南》正式出版时,赵汝珍称之为“编述”之作,表明总结并继承了业内人士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优秀的成果。所谓的“不略古人之美”之意。今天,在我们重新整理这部凝聚了前人大量智慧的著述时,也希望最大程度上传承这些成果。全书的整理正是秉承7这种思路。坚持“述而不作”的原则,尽量将原汁原味的《古玩指南》呈现给读者。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古玩指南》、《古玩指南续编》及《古董辩疑》的重新整理工作。这是一个趣味和痛苦交织的过程,赵氏提供的大量系统知识本身就很有意思,他的行文又时时夹杂着个人的表情,完全像一个行业的痴迷者坐在你的对面讲话,所以充满了趣味;另一方面,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文言正在向白话过渡,赵氏无疑也受到各种语言方式的影响,加之全书的专业性较强,对其进行合理的标点颇费工夫,而选取合适的图片进行说明更是对我们的一种考验,努力揣测原作意图来确定具体的结构编排和选取图片标准,实在可以算得上是反复斟酌取舍的痛苦过程了。不过,当整理完毕的图文版书稿放在案头时,一切都变成了惬意的回味。当然,还有一丝等待读者检验的惶恐。

需要提到的是,在本书的编辑整理过程中,本社的李英健总编和许大庆老师提出了整个系列图书的策划方案并给予了很多具体的支持。此外,我们也参考并使用了部分出版物的图片资料。这些都是本书能够顺利出版的必要条件,在此,应该向所有付出工作的人们表示感谢。

虽然新版的《古玩指南》对最新的鉴定和行业发展提供的原创性成果有限。但我们深信,没有“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过程,也就永远没有“述而作”的创新。

希望读者能够喜欢这本“亦新亦古”的小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