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看懂三国的第三本书》(作者三国才子)不只是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和风云人物,它还涉及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各方面的知识,让读者在享受阅读快感的同时,轻松了解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史学读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看懂三国的第三本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三国才子 |
出版社 | 广东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部《看懂三国的第三本书》(作者三国才子)不只是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和风云人物,它还涉及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各方面的知识,让读者在享受阅读快感的同时,轻松了解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史学读本。 内容推荐 《看懂三国的第三本书》内容介绍:在两位极品皇帝——汉桓帝和汉灵帝的不懈“努力”下,东汉终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公元184年,张角扯起反抗的大旗,带领黄巾军打响了推翻东汉王朝的“第一枪”。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如董卓、吕布、袁绍、公孙瓒等人在风光一时之后,纷纷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曹操在经历了屡战屡败的人生低谷之后,最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地盘——兖州,成功地将汉献帝抓在了自己手中,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备也在经历了四处为他人打工的命运后,成功获得了徐州刺史陶谦的青睐,成为徐州的新主人,从此踏上了扩张领地的征程。一时间,各路军阀趁机招兵买马,自立门户,一场争夺天下、逐鹿中原的大戏开场了…… 《看懂三国的第三本书 》的作者是三国才子。 目录 第1章 张角,东汉的掘墓人 第2章 曹操,乱世出枭雄 第3章 刘备,一切从零开始 第4章 将腐败进行到底 第5章 东汉后宫也疯狂 第6章 决斗,最后的决斗 第7章 野心家董卓来了 第8章 酸枣,会盟还是作秀 第9章 曹操,自古英雄多寂寞 第10章 “猛虎”孙坚来了 第11章 枭雄董卓之死 第12章 犯长安,王允之死 第13章 李、郭汜,没事狗咬狗 第14章 汉献帝流浪记 第15章 袁绍空手夺冀州 第16章 幽州,志在必得 第17章 东郡,第一块根据地 第18章 陶谦临终让徐州 第19章 兖州,祸起萧墙 第20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国大事年表(184-280) 试读章节 真实的历史往往比文字更精彩。 东汉的灭亡之路是从两个极品皇帝——汉桓帝和汉灵帝开始的。汉桓帝刘志在位期间,好事没干几件,工作基本都在梦游,但坏事却做了一火车——宠信宦官、搞政治运动打击士人(即著名的“党锢之祸”),穷奢极欲、五毒俱全,搞得民怨沸腾,真的很极品。 在他驾崩后(167年),又一位比他更混蛋、更极品的皇帝闪亮登场了,他就是汉灵帝刘宏。所有的极品皇帝都是相似的,汉桓帝干过的那些破事儿,比如娱乐、斗争、搞政治运动,他基本都干过,而且因为他干得更荒唐、更无耻、更流氓,所以他的名气也更大,可谓是极品中的极品,千年一遇。 东汉的政治势力一共分为三派:宦官、外戚和士人。严格地说,宦官属于皇帝一派,由于他们常常帮助皇帝夺权,因此,在皇帝大人眼里,他们是同志加兄弟。所以,斗争的结果通常是宦官、皇帝获胜,外戚完蛋,士人靠边站。比如汉桓帝联合“五侯”(五个极品宦官),先是斗垮了外戚梁冀,然后斗垮了士人,最终自己掌权。 有文化的人被晾在一边了,那就让没文化的人上,于是宦官上台了。 汉末除了皇帝带头乱搞外,还有宦官。汉桓帝宠信宦官,汉灵帝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这家伙打破中常侍一般只有四人的常规编制,一口气突击提拔了十二个宦官,号称“十常侍”。 所谓的常侍,就是中常侍,通俗地讲,就是皇帝的秘书。可别小看这些人,他们不仅管皇帝的生活,还管国家大事。由于皇帝不大理事,这个职位的实权大体相当于丞相,很牛气的,其中的两只领头羊张让和赵忠更是不得了,一个混成了皇帝他爹,一个混成了皇帝他娘。 严格地说,汉末掌权的宦官已经不是人,而是“人妖”。所谓“人妖”,似人似妖,在皇帝面前是人,在皇帝背后是妖,而是妖怪就要吃人的。这么说吧,这些直起了腰杆的“人妖”除了自己掌权,还安排亲友团成员到各地做官,一起祸害国家。 一个妖怪已经够受的了,十二个妖怪一起兴风作浪,还让不让人活?都乱套了,可更乱的还在后面。 汉末以后的年份是比较诡异的,除了宦官爱折腾外,老天爷也爱时不时出来凑热闹,什么地震、水灾、旱灾、蝗灾、瘟疫、冰雹……怕什么,来什么,品种齐全、花样繁多,数都数不过来。比如史书记载豫州灾后的情况是“饥民死者四五”,而冀州的情况只比豫州多两个字——尤甚。 尤甚,尤甚,真是要命。天灾加人祸,双重打击一块儿上,谁受得了? 老百姓活不下去,怎么办? 造反! 一切改变从184年开始。 184年,那个能让汉灵帝做噩梦的人出现了,叫张角。 对于许多人来说,张角是一个神秘人物。之所以神秘,是因为他以前没名气,而且从事的是特殊工作——传教。以前没名气,没关系:搞出动静来,自然就有名气了。 其实,张角出道已经有好多年了,早在汉灵帝建宁年间(168—172),张角就和两个弟弟张梁、张宝一起开始了传教活动。他获得道士于吉传授的《太平清领书》(《太平经》),自己琢磨了一番,终于开发出了拥有独家知识产权的宗教新品种——太平道。 张角具体的活动区域是冀州(今河北衡水)一带。之所以选择冀州,是因为那里是重灾区,拉人头容易。咱们中国人平时不信神,但遇到躲不过去的大灾大难,往往不问青红皂白,什么都信,包括像牛鬼蛇神一类的冒牌货,也能大行其道。也难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神仙总是没错的。 张角是个多面手,不仅会理论研究、宣传策划(传道),还会一点儿医术。其实,道家本身也是把行医作为第二产业在搞,因为他们追求长生不老,期望最后能羽化成仙。 张角的医术怎么样不好说,但他的名号足够响亮——大贤良师。后来举事时,他的名号更加生猛,号称“天公将军”,而他的两个弟弟张宝、张梁则分别号称“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听上去实在很威风。当然,这些荣誉称号都是他们自己封的,不用花钱买。 我是天公将军,皇帝不过是天子,谁大?!由此看来,要办大事,面子很重要。 张角治病的方法的确别具一格。治病之前,他先对病人进行心理辅导,叫病人坦白一点儿个人隐私,比如自己以前都干过什么对不起政府、对不起人民之类的坏事,然后再施展法术,嘴里念出一大堆只有外星人听得懂的咒语为患者消灾除难。这就是传说中的心理疗法,玩的就是神秘。除此之外,还有药物疗法。不过,张角开出的药方既简单又神秘,就是符水(神水)。据说不少群众饮用过后,感觉还相当不错(应该是心理作用)。不开刀、不住院、不用送红包,喝一碗符水就能药到病除,真是太神奇了。 创造奇迹的就是神医,不,是活神仙,事实上,张角一直被当做活神仙崇拜的。这样好的组织,就是挤破头也得加入啊。 除了传播教义,张角还组织群众搞政治理论学习。其实,张角成立太平道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弘扬什么宗教文化,而是为了政治。行医也罢,传道也罢,都是假的,一个幌子而已,因为搞地下工作,披一件合法的外衣很重要。 很快太平道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由于加盟的人太多,许多人抛弃财产,也要追随“大贤良师”,由此也造成了两大严重后果:一是交通堵塞(流移奔赴,填塞道路);二是安全事故频发。据史书记载,还没见到心目中的偶像,病死的人居然就有一万余人(未致病死者亦有万数)。都说现在的“粉丝”疯狂,可和古代的那些“追星族”相比,那热情可是小巫见大巫,“大贤良师”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十余年间,张角苦心经营的太平道影响力一下子席卷大半个中国。这样说吧,东汉只有13个州,它就占据了8个州,信徒高达数十万之众,外围“粉丝”更是不计其数。 为了方便工作的开展,张角开始对组织实行规范化管理,他把信徒按地区分为36个方(片区),小方有六七千人,大方有一万余人,分别派出片区经理(渠帅)进行管理。 做得如此有板有眼,就是傻瓜也明白张角想干什么。但奇怪的是,张角出道那么多年,事业做得风风火火,却没人说它是邪教组织,也没见人来找他的麻烦,真是相当的怪异。 张角的确是一个狠角色,不光理论宣传做得好,统战工作也做得相当到位。太平道中除了一般的信教群众,不少政府公务员都被他挖了过去,成为秘密会员。更让人叫绝的是,他不光发展一般的地方官,连中央也有人,而且是重量级选手,他们是中常侍封谓、徐奉。呵呵,也就是说,皇帝的秘书被发展成卧底了,也不知道张角给人家灌了什么迷魂汤。不管怎样,这两位算是跳上“贼船”了。走上那条路,就不能回头了。不管红道、黑道,只能一直往前走了!P1-3 序言 许多人写书喜欢找知名专家作序,但我始终认为,如果书写不好,作序者名气再大也是枉然,再美妙的序言也是扯淡。但有朋友告诉我,在故事开始之前,总得向读者交代一下自己写书的初衷。我觉得有理,但想来想去,序言如果写成广告软文实在没意思,不如把自己与一位读者朋友的谈话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姑且算作序言吧。 问:怎么想到写三国的,市面上三国的书籍那么多! 答:你说得不错,现在三国类书籍虽然很多,但读者期待出现的精品不多。许多读者迫切想了解整个三国历史,但遗憾的是,市面上从头至尾写三国的书似乎还没有,可阅读《三国志》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所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填补这个空白,力争为大家贡献一部完整的、好看的三国历史。 三国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百看不厌,即使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但还是想了解更多细节,所以我希望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为大家展现三国这百来年波澜壮阔的历史。 问:你写它一共花了多长时间? 答:前期准备工作大概有两年,正式动笔也有一年多了。 问:需要那么长时间? 答:写书码字看似是件很容易的事,但要写好、写出特色是很不容易的。我对历史向来有一种敬畏之心。我始终认为,历史书可以写得很好看、很幽默,很轻松,但创作时的态度应该非常严肃,否则就有哗众取宠之嫌。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积淀,才可能写出比较像样的文字。所以,我每天只写一点儿,不多,但我希望尽量做到最好。 问:这本书计划写多长? 答:三国的历史虽然很短,但内容很丰富,写得太短不能完全展现其精华,所以,我认为写几十万字比较合适。 问:你目前最困惑的是什么? 答:既要写得好看,又要有一定的深度,这是我感到最困难的一件事。 问:现在许多三国类书籍也是打着写实历史的旗号,但杜撰的成分居多,你的这本书有没有虚构的成分? 答:本书的主要资料来源于《三国志》、《资治通鉴》和《后汉书》,其余的来自一些野史。我认为,真实是历史的生命力所在,因此本书所有的故事、人物都来自于史书,我不会为了让故事好看而凭空杜撰。当然,在不影响整体真实性的前提下,一些细节处理会适当艺术化一点。 问:你怎样看待忠于历史和作者自由发挥的关系,二者似乎很矛盾啊。 答:如果作者过度发挥,就将影响历史的真实性;如果没有自己的观点,完全照搬史籍,那历史就如同白开水一样无味,读者还不如去读史籍的翻译本。二者之间的分寸,全靠自己把握。 问:现在市面上专家写的有关三国史的书不少,你怎么抓住读者的眼球? 答:历史的话语权在专家手里,那是不容置疑的:但专家并非神仙,他们的观点固然有精彩之处,但并非全部是真理。老百姓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历史,通过自己的心灵感受历史,通过自己的笔写出精彩的历史。 问:你怎样把握三国人物,尤其是那些著名人物,比方说曹操? 答:我始终认为客观、公正才是写史的灵魂。因此,最大程度忠于历史,最大程度探寻历史真相就是我希望做到的。受传统文化影响,在国人包括某些专家眼中,人物都是平面的,非黑即白;但在我的眼里,人物是立体的,我会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全面地写好这个人,既写他的优点,也会写他的缺点,不会根据个人的喜好刻意隐瞒什么,从而使读者真正立体地认识这个人物。比如曹操,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老百姓认为他是白脸的奸臣,对他口诛笔伐,认为他罪该万死;而现代的某些专家有替他翻案的趋势,认为他是英雄,还有人认为他很可爱。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观察历史的方法。在我的笔下,曹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他既是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权谋家、厚黑学高手;他既爱惜人才,也是个杀人屠夫,总之,他亦正亦邪。我认为这就是历史的真相,也是历史的本质。 问:那诸葛亮呢? 答:人们对诸葛亮的评价向来也是走极端。《三国演义》将他神话,但某些专家却刻意将他丑化,说他是个虚伪的人、野心家等。在我的笔下,诸葛亮是个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但他不是一个超一流的军事家,所以他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问:除了写战争,你好像还写了其他一些东西? 答:我认为,一本书如果是虚构的,读者肯定希望故事精彩;如果是纪实的,读者就希望了解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因此,写三国,除了写权谋、战争,我尽量把我所知道的三国文化、制度、风俗、经济等知识介绍给大家。事实上,三国时代有着非常光辉灿烂的文化,比如建安七子、魏晋风骨,医学成就,等等。一句话,权谋和战争是三国的主旋律,但不是三国的全部。 问:听说你有个观点是三国没有英雄人物? 答:纠正一点,不是三国没有英雄人物,而是三国没有特别突出的、超一流的英雄人物。如果我们把人物分为超一流、一流、二流、三流的话,你可以发现,三国缺的就是超一流的人物。在我看来,超一流的人物是能改变历史走向的,因为三国中没有这样的人物,所以会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谁也吃不掉谁。 问:那么,在你的笔下,没有超一流英雄人物的三国故事是不是不精彩了? 答:当然不是,恰恰相反,三国虽然没有超一流的人物,但也是人才辈出、灿若星辰。正因为大家都不是平庸之辈且旗鼓相当,斗起来才更加紧张、激烈、悬念不断,这也是三国的魅力所在。 问:对刘备、孙权等人你有什么不同的观点? 答:当然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现在还是留一点儿悬念吧。 问:最后你想说什么? 答:历史本身是很精彩的,如果通过我的努力能让大家觉得这本书物有所值从而喜欢三国,喜欢历史,那就是我最高兴的事情了。 书评(媒体评论) 三国历史家喻户晓,对于作家来说,重新演绎这段历史是一件极为冒险的事情,但三国才子不但写得精彩,而且写得透彻,让我们一睹这段历史背后的真相。 ——官场小说《省委班子》《拿下》作者 许开祯这部书不像一般的书只描述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和风云人物,它还涉及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各方面的知识,让读者在享受阅读快感的同时,轻松了解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史学读本。 ——电视剧《中国兄弟连》改编者 周瑟瑟 三国才子的这本书既写史又写人、既写实又写心,别开生面,令人眼前一亮、爱不释手。 ——《辛亥:国运1911》作者 龙成武 一百个观众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理,一百个作者笔下必然会有一百种三国,而这部书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 ——《史上最强日本史》作者 樱雷丸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