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宏观审慎视角的流动性管理研究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宏观审慎视角的流动性管理研究》编著者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

本书利用Bankscope我国64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对我国流动性管理政策效果进行了面板数据分析,得出了流动性管理政策对银行信贷资产配置具有明显影响,能够通过影响银行信贷资产配置实现管理宏观流动性的目标。研究还表明,全国性银行和地区性银行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为实施差异化的流动性管理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四是对国外流动性管理措施进行了归纳,并提出完善我国宏观审慎视角下流动性管理的政策建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理论和决策层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各国也纷纷改进流动性管理措施,在总结各主要国家流动性管理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宏观审慎政策视角下流动性管理的建议。

目录

内容提要

第1章 引言

 1.1 全球金融危机与宏观审慎政策

 1.2 宏观审慎视角下的流动性内涵

 1.2.1 流动性的定义

 1.2.2 宏观审慎政策与宏观流动性

 1.2.3 宏观审慎视角下的流动性管理内涵

 1.3 宏观审慎视角下流动性管理的意义

第2章 宏观审慎政策理论及其进展

 2.1 宏观审慎政策的演进

 2.2 宏观审慎政策背景与理论内涵

 2.2.1 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显著放大了市场波动

 2.2.2 金融创新和高度杠杆化增加了系统性风险

 2.2.3 激励扭曲鼓励了过度风险承担,金融市场同质发展削弱了抗风险能力

 2.3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2.3.1 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监管的关系

 2.3.2 宏观审慎政策与传统货币政策的关系

 2.3.3 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政策中发挥主导性作用

第3章 宏观审慎政策实践:管理工具及操作措施

 3.1 逆周期系统性风险防范工具的理论与国际实践

 3.1.1 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

 3.1.2 动态和前瞻性拨备制度

 3.1.3 会计准则及公允价值会计方法改革

 3.1.4 逆周期激励监管机制

 3.1.5 逆周期杠杆率调节措施

 3.1.6 风险预警及压力测试

 3.2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措施

 3.2.1 基于指标的衡量方法(Indicator—13ase(1 Measurement Approachl 

 3.2.2 监管判断(Supervisory Judgement) 

 3.2.3 确定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

 3.2.4 运用分档法(BucketingApproach)确定G—SIBS附加资本要求

 3.2.5 定期审查和完善

 3.2.6 实施进度安排

 3.3 《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资本监管措施

 3.3.1 提高银行资本基础的质量、一致性和透明度

 3.3.2 扩大资本框架的风险覆盖面

 3.3.3 引入杠杆率,补充风险资本要求

 3.3.4 建立全球流动性指标,降低流动性风险

第4章 宏观流动性管理与社会福利:宏观审慎的视角

 4.1 有关流动性的理论分析

 4.1.1 流动性偏好理论

 4.1.2 流动性过剩理论

 4.1.3 流动性黑洞理论

 4.2 宏观流动性、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4.2.1 变量和指标选取

 4.2.2 平稳性检验

 4.2.3 协整关系检验及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检验

 4.2.4 Gmnger因果检验

 4.2.5 宏观流动性波动与经济波动

 4.3 宏观审慎视角下的流动性管理与社会福利

 4.3.1 宏观审慎政策的基础理论模型

 4.3.2 宏观审慎政策福利改善条件与政策空间

 4.3.3 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4.3.4 与现有研究结果的比较

 4.3.5 小结

第5章 我国宏观流动性管理效果的实证分析

 5.1 我国宏观流动性的特征及其治理

 5.1.1 我国流动性的概况及特征

 5.1.2 我国金融改革对流动性的影响

 5.1.3 我国流动性管理手段的探索和不足

 5.1.4 我国流动性管理面临的难题与挑战

 5.2 金融政策对银行信贷和净利差影响的理论分析

 5.2.1 传统流动性管理措施

 5.2.2 金融政策与银行信贷资产配置

 5.2.3 金融政策与银行净利差

 5.3 宏观流动性管理效果的实证分析

 5.3.1 指标选取和数据说明

 5.3.2 对银行信贷资产配置分析

 5.3.3 对银行净利差的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6.1 实施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政策

 6.1.1 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政策实施的背景

 6.1.2 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的起源及内涵

 6.1.3 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

 6.2 逐步确立以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调控中间目标

 6.2.1 社会融资总量的定义及构成

 6.2.2 关注社会融资总量规模的原因

 6.2.3 社会融资规模是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相关性更显著的中间目标

 6.2.4 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调控目标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6.3 加强银行资本监管

 6.3.1 2008年金融危机前监管措施

 6.3.2 《巴塞尔资本协议Ⅲ》资本要求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第7章 宏观流动性管理的国际经验

 7.1 宏观流动性过剩的原因

 7.1.1 弹性较低的汇率机制下,外汇储备过度积累

 7.1.2 为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或应对金融危机冲击而采取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

 7.1.3 金融创新过度,监管标准松懈,致使流动性泛滥

 7.2 流动性治理的国际经验

 7.2.1 货币政策方面的国际经验

 7.2.2 金融监管方面的国际经验

 7.3 宏观流动性管理的其他经验

 7.3.1 资本短期管制,对国际资本流入征收“托宾税”

 7.3.2 成立对外投资公司

 7.3.3 边际存款准备金制度

 7.3.4 发行央行票据,并与财政政策相配合

 7.4 宏观流动性治理的几点启示

 7.4.1 稳健的货币政策始终是应对流动性过剩最主要的前提

 7.4.2 货币政策应以价格稳定为主要目标,并采取规则操作,加强价格工具的引导作用

 7.4.3 适时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通过金融要素国内和国际价格的完全市场化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

 7.4.4 根据宏观审慎监管的要求,加强金融监管

 7.4.5 通过配套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国内改革来缓解流动性过剩

第8章 宏观审慎视角下流动性管理的政策建议

 8.1 加快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进一步发挥中央银行在流动性管理中的作用

 8.2 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监测,探索构建逆周期操作框架,并以物价稳定为主要目标

 8.3 实施动态化、差异化管理,平滑流动性波动

 8.4 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对冲境外资金对流动性的影响

 8.5 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完善社会融资总量的统计

 8.6 通过配套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国内改革来缓解流动性过剩

附录1 中国的“影子银行”运行模式研究——基于银信合作视角

附录2 我国货币市场流动性管理的解析与展望——参与者视角的分析

附录3 中国的跨境套利资金流动研究

参考文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1: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