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者、近代辩证法体系完成者和宏大哲学叙事代表人物,黑格尔也许是中国学术界了解最多、最全面的西方哲学家,是决定性地影响现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西方哲学家。即使在今天,黑格尔仍然是最受中国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思想家之一。
《黑格尔》是阐释黑格尔的又一次尝试。本书第一部分试图阐释黑格尔思想的中心线索。在第二部分,着重阐释了《精神现象学》。在第三部分,作者查尔斯·泰勒阐释了《逻辑学》。这是本书中最冗长而晦涩的部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黑格尔/人文与社会译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作者 | (加拿大)查尔斯·泰勒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为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者、近代辩证法体系完成者和宏大哲学叙事代表人物,黑格尔也许是中国学术界了解最多、最全面的西方哲学家,是决定性地影响现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西方哲学家。即使在今天,黑格尔仍然是最受中国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思想家之一。 《黑格尔》是阐释黑格尔的又一次尝试。本书第一部分试图阐释黑格尔思想的中心线索。在第二部分,着重阐释了《精神现象学》。在第三部分,作者查尔斯·泰勒阐释了《逻辑学》。这是本书中最冗长而晦涩的部分。 内容推荐 《黑格尔》是当代英美哲学中研究黑格尔哲学的鸿篇巨制。作者查尔斯·泰勒对黑格尔哲学进行了全面、细致且富有创建的探讨。作者认为,虽然黑格尔哲学一再遭到拒斥,但是其普遍性话语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我们现在依然生活在黑格尔哲学所揭示的时代中。黑格尔哲学是整个现代性方案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黑格尔》篇幅宏大,论述平实而详尽,涉及黑格尔哲学的广泛领域,为我们勾画了一个充满现代性的黑格尔形象。 目录 前言与致谢 第一部分 思辨理性的主张 第1章 新纪元的目标 第2章 黑格尔的旅程 第3章 自我设定的精神 第二部分 现象学 第4章 意识辩证法 第5章 自我意识 第6章 精神的形成 第7章 通往实证宗教之途 第8章 作为解释性辩证法的现象学 第三部分 逻辑学 第9章 概念辩证法 第10章 存在 第11章 本质 第12章 概念 第13章 自然中的理念 第四部分 历史与政治学 第14章 伦理实体 第15章 理性和历史 第16章 得到实现的国家 第五部分 绝对精神 第17章 艺术 第18章 宗教 第19章 哲学 第六部分 结论 第20章 今日黑格尔 附录1 黑格尔小传 附录2 参考书目 附录3 主要术语索引 附录4 主要话题索引 附录5 人名对照索引 译后记 试读章节 这个更加充分的主观表现模式是以我在此称作表现主义理论的东西为基础的。假如我们把我们的生命看做对于某个本质或形式的实现,那么这将不仅意味着这个形式在现实中的具体化,而且意味着以一种决定性方式去规定这个形式为何物。它以另一种方式显示了表现主义模式和亚里士多德传统之间的重要差异:对前者来说,人所实现的理念不是完全事先决定的;它只有在被完成过程中才得到了完全的确定。因此,赫德尔的如下理念:我的人性是独一无二的,而不是均等于你的人性的;这种独一无二性只有通过我的生命自身才能得到揭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尺度,正如每个人各自都有特别适合于自己的情感一样。”这个理念不只表明了人是不同的;因为这种说法几乎没有什么新意;它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差异规定了我们每个人都要求给予去实现的这种独一无二的形式。这些差异包含着道德含义;因此,人们第一次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某种给定的生命形式是否是某些个体或某个民族的本真表现。这是由某个自我实现理论加上去的一个新维度。 这样,作为表现的人的生命观念不仅把它看做意图的实现,而且把它看做对这些意图的明晰。它不仅是生命的圆满,而且是意义的明晰。在如此得体的生存过程中,自我不仅完成了自我的人性,而且澄清了自我的人性所涉及的意义。作为这样一个澄清活动,自我的生命形式不仅是意图的实现,而且是意义的具体化、理念的表现。这种表现主义理论放弃了在意义和存在之间的启蒙二分法,至少在涉及人的生命领域的那种启蒙二分法。人的生命既是事实,又是意义的表现;它的存在表现并不归结为与某个他物相关的一种主观关系,它表现了它实现的理念。 它对作为理性动物、作为其本质是理性意识之存在的传统的人的观念作出了新的解释。现在,这个理念形成于自我意识的一个新概念中。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在澄清我们是什么的意义上,我们的生命也被看做自我表现。这个澄清过程期待着得到主体的承认,如艺术家或作家认为他的作品完全得体地表达出了他想要表达的意图而达到了他的目标那样,当他认识到他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是对他潜在之在的真实表现的时候,作为有意识的存在,达到了他的最高点。在诸如此类的情况下,在它得到表现之前,那“玄机”是无法为人所知的。在表现主义那里,传统观点获得了新形式:人通过表现他的所是并因此澄清他的所是以及在这种表现中承认自身而逐渐了解了自身。通过表现,人的生命的这个特殊属性将在自我意识中达到顶峰。 因此,表现主义人类学旗帜鲜明地放弃了现代科学对自然的对象化运动,至少在人性领域是如此(我们将在后面看到它是如何跨越这一步的)。在把人的生命看做表现的过程中,它反对意义和存在的二分法;它再次引入了亚里士多德的终极原因和整体论概念。但是在另一方面,它是典型地现代的;因为它融入了某个自我规定的主体性理念。它的本质的实现是主体的自我实现;因此它不是根据同某个彼岸理念秩序的关系来规定自身,而是根据从它自身中展示出来的某物来规定自身,它是它自身的实现,是在那个实现过程中第一次重大的创造。这是为18世纪末革命奠定基础的关键理念之一。但是它还远不止如此;它是从那以后成长起来的文明的根本理念之一。在不同形式里,它是改变了当今世界的重要观念力量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所蕴含的内容作进一步探讨。 显然,这种理论不得不放弃启蒙运动对语言和意义的考虑。它需要这样的意义理论,那种意义理论不仅唯一地关注语言学意义,而且不把有意义性限制于针对某个主体而言的简单推论关系之中。对于作为这场革命继承者的我们来说,清楚的一点似乎是:艺术为我们提供了必需的范式,因为我们知道,艺术对象被理解为某些事物的表现,那些对象除了自身之外并不必然地有所推论。 但是在18世纪,这种对艺术的理解还有待于得到规定。占主导地位的艺术观是根据亚里士多德模仿说作出的:艺术主要被理解为对现实的模仿或模写。像发生在思想中所有深刻的变化一样,关于人的表现主义观点不得不创造出自己的范式。它需要一种作为表现的艺术理论,一种意义理论,在其中,语言的意义和符号的意义脱离了意义的其他形式便无法得到明确的指示。与之相对应,它同表现的艺术意义具有连续性。不过,它之所以需要对语言学表现和艺术表现具有这种新的理解,不仅是为了使作为表现的人的生命的新模式获得理解;问题不仅在于把生命看做一个艺术作品,尽管这毫无疑问是这一阶段的重要遗产之一。假如人的生命之所以将在如下意义上得到表现,即它既是意图的实现又是意义的澄清,那么,这是因为人不仅仅是一个生命的存在,而且是一个具有表现活动能力的存在。使人具有表现能力的东西是语言和艺术。因此,语言和艺术不仅为作为表现的人的生命提供了模式,它们还是一些特许的中介,通过它们表现才得以实现。P22-24 序言 本书是阐释黑格尔的又一次尝试。在我看来,倘若我从一开始就竭力证明这种阐释的合理性,那么这种证明不仅多此一举,而且可能事与愿违。不过,我在此仍有必要扼要地解释一下摆在所有这些尝试面前的困难。 阐释黑格尔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本项工作将因如下错误中的任何一个而失败。其一是,阐释者以曲解甚至阉割黑格尔为代价来获得极其清晰的、听起来颇有道理的解释。其二是,为了让读者理解某种阐释且最终能够轻松地领会黑格尔的原著,阐释者的阐释虽然忠实于黑格尔,但没有吃透黑格尔。 本书读者必定能判断出我是否成功地避免了这两个容易犯的错误。我愿对本人所作的尝试作些说明。本书第一部分试图阐释黑格尔思想的中心线索,不过我的论述没有拘泥于黑格尔本人的观念。我承认这样做有很大风险。但我希望,把黑格尔哲学概况与其同时代人的主要渴望联系起来的做法并没有背离黑格尔的旨意。黑格尔的哲学见解以自身的独特方式与其同时代人的主要渴望融合到了一起。 所以,第1章致力于描述18世纪90年代青年浪漫派一代的渴望。黑格尔既源自于浪漫派,又把自己规定为反浪漫派。在第2章里,我扼要地介绍了黑格尔思想的发展脉络;在第3章里,我着力展示了黑格尔中心思想的大致轮廓。 在本书其余部分,通过阐释黑格尔工作的诸重要方面,我充实了这种提纲挈领式的描述。在第二部分,我着重阐释了《精神现象学》。在第三部分,我试着阐释了《逻辑学》。这是本书中最冗长而晦涩的部分。对于那些不怎么关心黑格尔论证细节的人来说,这是本书中最得不偿失的部分。那些只对黑格尔思想大致情况感兴趣的读者,尤其是那些对黑格尔政治理论、历史哲学或现代’文化观念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跳过这一部分。不过,倘若人们想要理解黑格尔哲学如何以黑格尔本人的方式得到了论证,倘若人们真正想要理解在黑格尔看来这种哲学与其论证方式是如何地密不可分的,那么逻辑学这部分便非渎不可。 在第四部分,我解析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政治哲学,并且透过我的眼光探讨了黑格尔对现代社会两难境况的见解。在第五部分,我简要考察了黑格尔的艺术哲学、宗教哲学和哲学史观。在结论性的一章里,我力图证明,黑格尔哲学以什么样的方式仍然构成了诸多阐释之基本冲突的实质性方面。通过那些阐释,我们试图把黑格尔哲学理解成一种文化。 我首先感谢以赛亚·伯林、斯图尔特·汉普希尔和A.J.艾耶尔。多年以前,是他们促使我下决心继续这项复杂的研究工作。在我从事这项研究工作过程中,他们给予我的帮助不胜枚举。我非常感谢以赛亚·伯林,他审阅了本书部分手稿,他的渊博学识,他对黑格尔得以产生出来的整个德意志思想和感伤情怀的理解,使我受益良多。 我也要感谢伯纳德·威廉斯。他对本书提出过一些宝贵的修改意见,尽管我未能完全采纳那些意见。因他们对本书手稿的某些部分作出了点评之故,我还要感谢赫尔曼·伯森斯坦教授、哈罗德·萨斯教授和杰弗里·钱伯斯教授。 后记 在一个日益功利化的时代里,非功利的纯学术似乎越来越无可奈何地被逼迫到了漂浮无根状态。而“漂浮在语言中”似乎也成了我近几年的基本生存状态。在做了数件译事之后,本欲做他事的我终于挡不住查尔斯·泰勒《黑格尔》的诱惑,把读书时代最为推崇也研读最多的这位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的思想以译介的形式重新清理了一遍。 虽然反黑格尔哲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倾向,“形而上学”、“基础主义”、“本质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国家至上的整体主义”、“对理性的过分倚重”、“绝对主义”、“历史主义”、“折衷主义”、“保守主义”等等构成了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罪过,但是加拿大政治哲学家、社群主义代表人物查尔斯·泰勒力主黑格尔哲学仍然具有顽强的思想生命力。在《黑格尔》中,泰勒对黑格尔哲学进行了全面、细致而富于创见的探讨,对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合理性作了有力辩护。《黑格尔》篇幅宏大,论述平实而详尽,涉及了黑格尔哲学的广泛领域。泰勒把现代哲学中的分析方法和黑格尔的历史方法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且处处据理力争,试图还黑格尔哲学以本来面目,实际上是给出了一个现代性十足的黑格尔。因此,在泰勒眼里,黑格尔是屹立在与现代性哲学话语相关的哲学大厦之巅的守护神。无论我们是否赞成泰勒的见解,《黑格尔》是我们进入黑格尔哲学以至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入口。 朱进东博士原是我在厦门大学哲学系师从张澄清教授攻读德国古典哲学方向研究生时的同门学兄。他去年9月份刚从美国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进修回来便愉快接受了参与本译事的邀请。进东兄完成了本书第3部分(第9-13章)的翻译工作。其余部分由我完成。我从去年夏天开始本项翻译工作,到今年6月初完成,为期约一年。在翻译时,凡涉及黑格尔原著之处,我们尽量找到并注明国内已有译本(以商务印书馆译本为主)出处,以便读者查阅和对照。为便于中文读者阅读,凡正文原注一律改为脚注,并在必要之处作了译注;我还根据原著附录制作了必要的索引。全书最后由我进行统校。虽说文责自负,但作为本书主要译者,我对译文负主要责任。不当之处,望学界批评指正。 张国清 杭州,浙江大学法学院 2001年7月15日一稿 2001年11月25日二稿 书评(媒体评论) 泰勒教授是一个令人振奋而又清楚明晰的向导……对于任何想要理解现代思想之起源与内涵的人.他的书都极其值得推荐。 ——《经济学家》 本书对黑格尔的评述令人敬佩地结合了涤入细致的批评和对所涉主题的熟习。 ——斯图尔特·汉普希尔 本书为阐释一位极其丰富和广博的哲学家做出了重要的、富有想象力的贡献。 ——帕特里克·加迪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