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读书,主要是为汲取知识。人类的进步也就是知识的累积。社会越发展,直接经验所占的比重越少,间接的知识所占的比重越大。读书也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间接知识,辅之以思考,以为个人的成长之用。那时,常常为书中所展现的无比丰富的知识和无限广阔的天地而兴奋、而激动,对书更加崇拜,读来更加如饥似渴。《思考的快乐》是思想论集。集中了作者李升泉近年来工作、学习、读书的思索与心得,积少成多,收录成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思考的快乐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李升泉 |
出版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年少时读书,主要是为汲取知识。人类的进步也就是知识的累积。社会越发展,直接经验所占的比重越少,间接的知识所占的比重越大。读书也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间接知识,辅之以思考,以为个人的成长之用。那时,常常为书中所展现的无比丰富的知识和无限广阔的天地而兴奋、而激动,对书更加崇拜,读来更加如饥似渴。《思考的快乐》是思想论集。集中了作者李升泉近年来工作、学习、读书的思索与心得,积少成多,收录成集。 内容推荐 《思考的快乐》是思想论集。集中了作者李升泉近年来工作、学习、读书的思索与心得,积少成多,收录成集。 《思考的快乐》全书约20万字,分为四个专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索理论创新、历史发展、党的建设、社会热点等问题。具体题目如:做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若干思考,把理论创新转化为实践创新,正确理解创新科学进行创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关于克服形式主义的哲学随想,深刻认识和努力把握战略机遇期,对腐败问题的社会文化思考,“三农问题”,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不可低估封建主义的思想影响,论政府处理突发事件对媒体宣传的运用,思想政治工作中“情”与“理”的运用等。 目录 读书与思考:人生之乐(代前言) 第一辑 对党在新形势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若干思考 把理论创新转化为实践创新 正确理解创新科学进行创新 ——关于创新的几点思考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 关于克服形式主义的哲学随想 深刻认识和努力把握战略机遇期 风雨过尽满眼春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夕阳仍照旧宫阙 ——谈谈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 无边草木著新色 ——谈谈如何认识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把握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科学体系 全面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时代视野 论我军的纪律建设 第二辑 从历史的反思中寻求改革的动力 关于民主及其发展问题 对腐败现象的社会文化思考 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关键是体制创新 “三农问题”,中国的历史与现实 不能低估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 必须重视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需要关注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 对星相热的思考 第三辑 斯大林社会主义思想与苏联模式 对自然界辩证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 ——读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社会文化环境对科学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论政府处理突发事件对媒体宣传的运用 战争题材影片散论 网络创作与文学传播 第四辑 关于典型效应弱化的思考 论战士自主意识增强对政治教育的影响 思想政治工作中“情”与“理”的运用 学习,是领导干部的责任 理论之树常绿生命之流常新 自学,提高个人素质的有效形式 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能丢 试读章节 党要完成在新世纪的庄严使命,必须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要完成这一重大使命,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坚定不移地进行党的理论创新,坚持不懈地将理论创新转化为实践创新。这是因为,首先,我们所从事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前无古人的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开辟道路,积累经验,创新理论,发展实践。其次,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世界。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的解体,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经济、新时代、新的世界大潮,迫切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新的实践探索,新的理论概括和总结,为实践创新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指导。再次,我们需要解决的是新的课题。新的世界局势,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创造空间,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带来的社会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多样化的国内环境,也使改革和发展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也紧迫地要求我们用创新的理论来指导创造性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和时代课题进行实践的科学结晶,只有以这一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而自觉地将这一创新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创新,我们才能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 把理论创新转化为实践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改革旧体制、调整既得利益的过程,必须要有大无畏的勇气。创新是需要付出艰辛和代价的,我们党的历史上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经过艰苦而漫长的探索,有的甚至是以无数生命的牺牲和革命事业的巨大挫折为代价的,所以理论的创新非常不易。这一点,已经为大多数人所认识。但要将理论的创新转化为实践的创新甚至更为艰难,这种艰难,由于表现的形式不同,不是亲身经历者、不是直接从事这种转化的实践者是难以体会得到或者是体会不深的。因为理论创新转化为实践创新要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而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一重阻力。如果说推进理论创新必须破除束缚人们思想的传统观念,那么,理论创新转化为实践创新就不仅仅是要破除人们头脑中的过时的认识和观念,还必须破除一些旧的体制和做法;实践创新是对现有的正在进行的实践的适度超越,是对现有的利益格局的勇敢突破和对利益关系的调整,虽然从根本上说,创新所涉及的利益调整,是有利于大多数人、有利于全局的,但由于在旧的利益格局中居于有利地位的总是原来体制中的强势群体,因此要将创新进行到底,就必然会遭遇到旧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和习惯势力的抵制。弄得不好,一种创新的理论在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就会或者胎死腹中,或者被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束之高阁,或者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被磨灭创新的锋芒甚至被扭曲创新的指向。所以,把创新的理论转化为创新的实践,必须要有坚持真理的大无畏勇气,要有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要有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和承受压力的心理素质,敢于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承担一切风险;决不坐而论道,议而不决,徘徊观望,畏首畏尾。特别是在当前,我们必须要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感、以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感,以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来推进和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千秋伟业。 把理论创新转化为实践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工作的过程,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作风。要克服把理论创新转化为实践创新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作风来保证。有了科学的创新的理论,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作风,我们的创造性实践就会缺乏力度,就不可能持久,就会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甚至使我们的实践变形走样。一个好的作风,首先就是要干、要行动。邓小平同志说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所以,关键就是按照江泽民同志要求的:落实,落实,再落实。无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还是文化创新,都需要我们拿出具体的目标和行动,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当前,特别要注意克服那种光说不做,拿创新当作标签,随意张贴的现象;要防止那种因循守旧,怕担风险,并对别人的创新之举说三道四的行为。其次,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造性实践活动是由一系列具体环节构成的,如果我们进行的是实践创新,而具体的工作环节则一切照旧,那就只能空有实践创新之名而无创新之实,那就只会败坏创新的声誉,挫伤人们的创造热情,从而收不到创新的效果。做到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很重要的就是要克服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思想;克服怕担风险、图保险的思想;克服不从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出发、照搬照抄的思想。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因循旧例,照本宣科最省事,最稳妥;而要创造性地工作,要革故鼎新却很不容易,有时还要承担风险,因此具体工作的创造性很为可贵和十分紧要。再次,要破除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深入实际,学习群众。创造性实践不是一厢情愿的凭空想象,更不是脱离实际的异想天开。如果不与实际接触,闭门造车,主观臆断,任何实践都不可能成功。创新的实践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是群众的实践,所以,它一刻也离不开实际,一刻也离不开群众。这就要求我们要带着深厚的感情、真诚的意愿,深入实际,深人群众。真正符合群众意愿的创造性工作必须从实际中来;同时也只有从实际中得来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才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才能使实践创新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P13-15 序言 年少时读书,主要是为汲取知识。人类的进步也就是知识的累积。社会越发展,直接经验所占的比重越少,间接的知识所占的比重越大。读书也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间接知识,辅之以思考,以为个人的成长之用。那时,常常为书中所展现的无比丰富的知识和无限广阔的天地而兴奋、而激动,对书更加崇拜,读来更加如饥似渴。 以后年龄渐长,生活的阅历多了,生活中的问题、难题也多了;生活和人生中的困惑,大至对世界和社会的看法,小至对身边人和事的认识,也就更多了。所以,这时的读书有了更多的思考,除了汲取知识,也是体味人生,汲取人生和生存的智慧。 待到工作多年,千篇一律的循环往复,精神在庸碌中不知不觉地变得委顿、琐屑,意识和情感淡漠。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价值和意义,这些至少在自我感觉和认定上,是以对生活的热情、对人生和社会的激情来衡量的。在接下来的思考中,便有了一种生命日渐暗淡下去的危机感。于是,便通过书本,在思想的天地里,去拥有更加浩瀚的时空中的一片光明。这时的读书与思考,主要的是去获取感动,获取激情,获取使心灵震颤、使情绪和感情鼓荡起来的力量。这种力量有的来自哲学的睿思,有的来自文学的激发,无论是思想的深刻还是人物命运的感动.都经常使我热泪盈眶,使我从椅凳上站起来疾步地走动,继而陷入深深的思考,觉得这人生一世,还有很多的事要做,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思考,还有许多的人需要关心,还有许多的力量和智慧需要发挥出来——一次这样的经历,会使我一连数日感到精力旺盛,感到一些原来整日为之心烦的事,是那样的不值得,原来的一些心思和想法是如此的屑小和卑污。这时的读书思考,更多的是一种对世俗和污浊的洗刷,是在逃避和寻找中获得心灵的净化,以保持人格的高贵和人性的尊严。 任何时候都不要认为个人的精神生活是无用的,实际上,这是一个人灵魂的归依和栖息之地。这样一个精神家园,不是昂贵的物质可以垒起来的,它需要知识的土壤,需要智慧的围栏,只有高尚的情感才能使这片土地绿草成茵,永远普照着“善”的阳光。所以,读书,只要会读,少些功利,不要净想着在书中去寻找“黄金屋、颜如玉和千钟粟”;少些浮躁,不要使珍贵的大脑成为意识形态的跑马场,这样,就会使心灵净化,灵魂升华,感情激荡,血脉贲张。因此,无论社会价值观如何变化,我始终对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怀着深深的尊敬,也为自己的“成家”情结无法实现而深深地遗憾。 这时我想起一句话:帝王将相的影响只有一百年,而文章的影响是一万年。诚哉斯言! 是为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