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本书编委会编著的《中国海外志愿者》,李泓霖、冯艾、徐本禹……16张充满阳光自信的笑脸、16个奉献在他乡的身影再次浮现在我们的面前。读罢他们的故事,如同他们在异国对素不相识的人们伸出温暖的双手,使我们在寒冬中倍感温暖。他们是众多在海外服务的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杰出代表,更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海外志愿者/中国人系列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本书编委会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翻开本书编委会编著的《中国海外志愿者》,李泓霖、冯艾、徐本禹……16张充满阳光自信的笑脸、16个奉献在他乡的身影再次浮现在我们的面前。读罢他们的故事,如同他们在异国对素不相识的人们伸出温暖的双手,使我们在寒冬中倍感温暖。他们是众多在海外服务的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杰出代表,更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内容推荐 伟大的诗人歌德曾对青年朋友们说:“做一番伟大的事业,总得从青年时代开始。”《中国海外志愿者》记录了16位近年来中国赴海外国家从事志愿服务的青年人的活动轨迹和爱心故事,他们是普通的教师、医生、学者、律师、舞蹈家、程序员、小提琴手…… 这些故事凸显了一群年轻生命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爱心世界,见证了当代中国人扶危济困、乐于奉献的人道主义情怀。透过这些写实的青春历程,可以窥见一颗颗年轻、热情、纯净、充满爱的心灵,感受到他们那一段段刻骨铭心的快乐与困惑、光荣与梦想…… 《中国海外志愿者》由本书编委会编著。 目录 写在前面 他被系上吉祥的“芭西” ——记中国赴老挝志愿者李泓霖 我为大使当“家教” ——记中国赴埃塞俄比亚志愿者冯艾 “非洲屋脊”上的中国天使 ——记中国赴埃塞俄比亚志愿者夏淑文 付出是双倍的幸福 ——记中国赴老挝志愿者顾晨洁 让生命在大爱中飞扬 ——记中国赴津巴布韦志愿者徐本禹 赠与的力量 ——记中国赴塞舌尔志愿者林道轩 天使在北非 ——记中国赴突尼斯志愿者彭学艳 一颗闪耀的“非洲之星” ——记中国赴利比里亚志愿者王刚 北纬6度有了“中国通” ——记中国赴加纳志愿者陈碧红 在大西洋沿岸享受足球的快乐 ——记中国赴贝宁志愿者李源盛 留下一抹甜 ——记中国赴厄立特里亚志愿者吴绪刚 离上帝最近的人 ——记中国赴马拉维志愿者范东东 弗里敦半岛上的梦想之路 ——记中国赴塞拉利昂志愿者刘爽 穿旗袍的“Miss China(中国小姐)” ——记中国赴塞舌尔志愿者谭晓睿 总统办的中国志愿者 ——记中国赴圭亚那志愿者崔勇 一路向北,志愿随行 ——记中国赴毛里求斯志愿者周婉 试读章节 随着到中国赴任日期的临近,冯艾为格塞塞先生教授的中文课变成了中国文化课,讨论的话题也涉及宗教、历史、社会、经济等方面。格塞塞先生经常问冯艾“中国人了解埃塞吗”、“在中国人眼中埃塞什么样”、“如何改变中国人对非洲、对埃塞旧有的观念和印象”等问题。 “你可以到大学搞活动、做演讲、举办埃塞文化展览,比如图片展,直观、简单、成本低,还可以在各个高校之间巡回。”冯艾的建议让格塞塞先生非常兴奋,拍着手不停地说:“You are right!Very good!(你说得很正确!非常好!)” 在埃塞俄比亚,冯艾除了在大学教中文外,还肩负着为当地公司培训中文和为各国大使馆大使及家属培训中文的任务,这包括韩国、土耳其、意大利、朝鲜、瑞典、丹麦、印度和美国等各国的大使和他们的家属。“我所教过的大使,简直就是一个‘联合国’。”冯艾开玩笑地说。 坐小巴的中国老师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有个“艾滋孤儿村”,那里收留的孩子或是被患艾滋病的父母遗弃,或是父母均已死于艾滋病,村中有9个孩子本身就是HIV病毒携带者。对于这些因艾滋病而远离亲人的孩子而言,他们最缺乏的就是人们的关怀与支持。偏见使他们无法享受常人所应有的权利,很多孩子甚至连一个温馨的拥抱都得不到。在得知这些孩子的境遇后,冯艾的心里泛起了苦涩和酸楚,为这些孩子在本该享有快乐的年龄却承受着如此巨大的苦难而感到悲伤。她召集了同在首都的6位志愿者,一起去看望这些孤儿。他们用自己的生活费购买了书籍、运动鞋、玩具、糖果,送给那里的孩子们。他们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把快乐的笑声带给了这些正经历着严酷人生考验的孩子们。同时,冯艾还慷慨地资助了一名即将上初中的女童。 当时,冯艾每月的生活费是200美元,为了省下更多的钱来资助学生,她开始了自己精打细算的生活。他们出国前,都认为埃塞俄比亚的东西会很便宜,后来发现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大部分日常用品都特别贵,只有土豆、洋葱很便宜,当地人一堆一堆地去买,一堆一块钱。吃肉,就是比较奢侈的想法了。当地只有少数的几个地方可以买到猪肉,而且限定供应量,比如星期二晚上某家商店进了猪肉,星期三才可以买,星期四就没了。因此,一到买猪肉的时候,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就像打仗一样争先恐后,而且猪肉价格被不断抬高。一公斤猪肉有时候会高到将近50块钱,一般来说也要30块钱。所以,很多志愿者都不舍得买肉。 作为志愿者,如果只是维持日常生活,200美元其实是足够的。但是冯艾还会有一些额外的支出。她在大学上课的资料全部是自己准备的,因为全班只有一本书,学生家庭条件大都不好,冯艾要给学生复印资料,这个钱是不好意思让学生出的。这样的话,冯艾等于自己付钱给每个学生复印了一本书。 为了节约每一笔支出,冯艾每天都乘坐当地的小巴上下班。在这个过程中,她学会了一些简单的问候语,还有各种简单的地名,全都是阿姆哈拉语。这样,坐小巴的时候,才能知道从哪儿坐到哪儿。周围人都说:“冯艾是我们见过的唯一一个坐小巴的中国人。” 笑着面对生活 冯艾有过在中国农村2年的锻炼经历,来到埃塞俄比亚后,她认为生活上的各种困难,自己都能很快习惯。尽管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埃塞俄比亚的生活还是显得很有挑战性。坐上当地的小巴,冯艾常常惊觉身上突然间多了很多包,脸上也潮乎乎的,一摸,原来是虫子。睡觉的时候,也会突然有东西在自己脸上爬,一摸,还是虫子。后来有朋友跟冯艾说,可以拿麝香虎骨膏塞在褥子底下、床底下,虫子就不会来了。因为本身带的麝香虎骨膏不多,冯艾舍不得,只放了几片在枕头底下。朋友问她,有效果吗?她说,枕头一掀开,还是5个虫子。 在埃塞俄比亚的日子里,健康和安全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大家对被虫咬或身体任何部位出现流血的情况都会特别小心。蚊虫叮咬会传播疟疾,一旦到疟疾高发区,回来后就要被观察20天,发烧后第一件事就是去验血。还要随身携带创可贴,身上哪个部位破了,赶紧贴上一张。 冯艾在埃塞俄比亚也曾经生过病。有一段时间,她持续头疼了半个月,埃塞俄比亚有疟疾、脑炎等疾病,大家都把头疼说得特别可怕。冯艾想去医院拍片子,可是连当地最好的医院都没有可用的机器,想拍片子也不行。在那个时候,同胞的情谊就显得弥足珍贵。大家送来各种各样的药,能用的都用上了。冯艾从来没扎过针灸,第一次扎针灸就是在埃塞俄比亚,随同的中国医生亲自“操针”,按摩、刮痧、拔火罐,这些神奇的中医手法在这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不过,与更加落后的地方相比,冯艾服务的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通讯状况还算不错,有固定电话,还有手机。这一点上,作为中国人,都会感到无比自豪,因为是中国的公司在埃塞俄比亚铺设了网络。所以,埃塞俄比亚人都说是中国人把手机带到了埃塞俄比亚。但是,出了亚的斯亚贝巴,通讯就会变得很困难,比如有的志愿者所在的农业学校就像一片大森林,学校里还养着骆驼。在那个学校里,能够找到手机信号的地方大概只有一平方米左右,所以志愿者需要拿着手机四处找信号,只有幸运地找到这难寻的一平方米,才能与远方的朋友、亲人通话。而且整个学校可能只有一部固定电话,还很难打通,电话费更是堪称“天价”。 P13-15 序言 寒冬腊月,安徽文艺出版社送来了《中国海外志愿者》样书。翻开此书,李泓霖、冯艾、徐本禹……16张充满阳光自信的笑脸、16个奉献在他乡的身影再次浮现在我们的面前。读罢他们的故事,如同他们在异国对素不相识的人们伸出温暖的双手,使我们在寒冬中倍感温暖。他们是众多在海外服务的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杰出代表,更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汇聚华夏情,播撒无疆爱。自2002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实施以来,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同商务部先后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21个国家派遣了600多名青年志愿者。特别是2006年,胡锦涛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三年内向非洲派遣300名青年志愿者”,并将此项工作列为中国政府对非援助的八项举措之一。这次光荣的任务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的深入实施搭建了历史性的新平台,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从那以后的3年间,团中央、商务部协调北京、广东、重庆、贵州等10多个省级团组织,广泛宣传动员、协调优惠政策,如期完成了300名援非青年志愿者的选派任务。 国家的事业需要青年一代担当,国家的事业需要青年一代继承。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胡锦涛主席在老挝接见第六批中国青年志愿者赴老挝服务队时指出:“青年志愿者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我们适应形势发展,为增进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友谊、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一生中有青年志愿者的工作经历是很有益的,这会对同志们今后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中央领导的重视,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也为那些追逐“海外志愿服务之梦”的青年朋友们提供了强大的感召力,更为那些爱心跨越国界的中国青年志愿者们始终胸怀祖国、不畏艰难、扎实工作、无私奉献提供了强大的持久力。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是赴海外的中国青年志愿者们的崇高选择,也是他们的青春宣言。在海外志愿服务这个舞台上,中国青年志愿者演绎了一幕幕鲜活的青春诗剧,奏响了一曲曲动人的青春华章。在他们的耐心辅导下,受援国的孩子们已能够用中文流利地对话;在他们的精心治疗下,无数患者的脸上绽开多年未见的笑容;在他们的悉心栽培下,农作物的新品种一茬又一茬地在受援国的土地上结出累累硕果……在湄公河畔,在“非洲之脊”,在“火焰之国”……处处镌刻着中国青年志愿者们辛勤的印记,处处闪烁着中国青年志愿者们飞扬的青春。事实证明: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不仅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中外友好、提升国家软实力、传播建设和谐世界理念的重要载体,也为培养优秀青年人才,扩大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影响力开辟了新途径。 在本书付梓之际,又一批中国青年志愿者即将踏上奔赴海外服务的征途。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在追逐梦想、播撒爱心的同时,也可以给我们带来温暖。我们期待着,也祝福他们! 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 2012年1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