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伦理的设想——基于中国现代文学史阈的研究》由杜素娟著,作者尝试使用伦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想体系参照,对中国现代文学中所包含的伦理思想进行梳理和总结。在研究中,我发现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至少可以总结出五种影响巨大的现代伦理设想的思路。比如,受西方影响而产生的进化论伦理、“五四”个体伦理、“左翼”文学时期的制度伦理、京派文学展开的对于民间德性伦理的重建思考以及沦陷区市民文学的功利主义伦理倾向,等等。
《现代性伦理的设想——基于中国现代文学史阈的研究》由杜素娟著,主要是从伦理学的角度,对中国现代文学(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中所包含的、围绕“如何建设现代伦理”问题产生的各种伦理设想思路和社会道德建设策略展开研究。按其发展阶段及具体内容的不同,本书共总结出进化论伦理、“五四”文学主张的个体伦理、“左翼”文学所包含的制度伦理、乡土文学创作中所透露的民间德性伦理重建思路、沦陷区市民文学所体现出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等五种不同的伦理设想和道德建设策略。《现代性伦理的设想——基于中国现代文学史阈的研究》将分五章对这些伦理思路和道德建设策略进行逐一挖掘、整理和分析,并对其内涵、中西思想资源、理论贡献、社会价值以及思想误区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
引言
第一章 道德思维与时间意识:进化论伦理
第一节 中国传统道德思维中时间意识的缺失
第二节 现代性伦理的初步探索:道德思维的时间意识
第三节 道德思维依据之变:从“天理”到“人性”
第四节 进化论伦理误读之一:“发展”理解的功利化与实用化
第五节 进化论伦理误读之二:“新旧”二元伦理价值论
第六节 进化论伦理几个未曾展开的命题
第二章 “个人”概念的重新界定:“五四”个体伦理
第一节 作为全新伦理概念提出的“个人”
第二节 从“德性”到“利益”:道德基础的改变
第三节 从“血缘”到“契约”:伦理关系建构的转变
第四节 局限与误区之一:“个人”阐释的浅层化
第五节 局限与误区之二:伦理行为与评价机制的冲突
第六节 关于“五四”个体伦理思想的若干个案分析
第三章 制度的善恶之辨:“左嚣”叙事中的制度伦理
第一节 从“个人道德”重塑到“制度伦理”设想
第二节 从“无产阶级”到“大众”:制度伦理的主体确立
第三节 物质权利与制度正义:制度伦理善恶标准的探问
第四节 制度正义原则下的“平等”和“自由”
第五节 局限与不足:对于“无产阶级道德”的理解偏失
第四章 传统伦理的民间反思:民间德性伦理的重建
第一节 对于“西化”模式的质疑与反思
第二节 从“家国社会”到“乡民社会”:民间伦理空间的发现
第三节 “过熟”与“阉宦”:传统伦理的民间批判
第四节 “和谐”与“正义”:传统伦理的民间价值
第五节 局限与不足:“德性”与“人性”的认识偏失
第五章 利己的合理性讨论:“功利主义”伦理
第一节 “利他”与“利己”:行为原则的讨论
第二节 “道义”与“幸福”:道德目的的讨论
第三节 “个人”与“社会”关系:个人利益合理性的讨论
第四节 “情欲”与“物欲”:个人利益内容的讨论
第五节 局限与误区:“个人幸福”与“多数人幸福”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