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波编著的《中华英烈传(5上1945年-1949年)》内容介绍: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自由、民主、幸福而英勇献身的中华儿女,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楷模。他们的精神应当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要永远战斗在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里。忘记就意味着背叛,忘记就意味着裹足不前。当前,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正在继往开来,团结奋进。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去克服,还有许多难关需要去攻克。因此,学习和发扬先烈革命精神,继承先烈的优秀品质,是我国人民责无旁贷的义务,更是我国广大青少年不可缺少的课题。
陈立波编著的《中华英烈传(5上1945年-1949年)》内容介绍: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大型丛书《中华英烈传》,我认为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这部丛书以其浩瀚的篇幅,丰富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自1840年以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幸福而英勇献身的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这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具体体现,是对革命先烈最有意义的纪念,是我们学习先烈的丰富教材。因此,我希望各级青少年组织以及教师们,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带领广大青少年认真学习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永垂不朽的精神财富!《中华英烈传(5上1945年-1949年)》是该系列之一。
1955年,辽宁省灯塔县张台子镇大三界坝村农民郭玉珍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给她的复信,信中说:“去年12月,你致毛主席的信已收悉。关于寻找你爱人李靖宇同志的下落问题,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并询访了当时与你爱人在一起工作的抗联领导人之一冯仲云同志,确悉靖宇同志已经牺牲了……”
是的,李靖宇同志和千千万万个抗联战士一样,捐躯赴国难了。他虽然牺牲了。但他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救国的英雄事迹却永垂青史,光照千古!
李靖宇1908年农历9月19日生于辽宁灯塔县张台子镇大三界坝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父亲李瑶早年在辽阳城里开了一个小杂货铺,因军阀连年混战,父亲的杂货铺很快就倒闭了,不得不回乡务农。但军阀混战的灾火同样也烧到乡下,农民更是穷不聊生。父亲由于劳累过度致重病,因无钱医治而刚进中年便离开了人世。父亲去世时,靖宇只有12岁,正在读高小。由于母亲多病,靖宇是长子,弟弟妹妹都年幼,靖宇不得不含泪辍学,早早地参加了繁重的农业劳动,承担起家庭的全部负担。
靖宇从小就富有正义感,敢于同邪恶斗争。
一天中午,他扛着锄头,顶着炎炎的烈日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从不远的河套那边传来呼救声,他拎着锄头飞奔过去,眼前的情景使他愤怒了:两个邻村阔少正殴打本村一个放羊娃,说是羊过河弄脏了河水,他们无法在河里洗澡,非打死放羊娃不可。靖宇冲着阔少大喝一声:“住手,不许打人!”他的一声怒喝,如疾雷贯耳,两个阔少吓了一跳,一齐住了手,他们看看靖宇手中紧握的大锄,圆瞪着的大眼,彼此使了个眼色,就像兔子似的逃了。
靖宇从小心地善良,乐于助人。邻居苍家老人病故无钱下葬,又正赶年关,他便慷慨地倾其所有——预备过年的几十元钱,全部送给苍家,帮助苍家安葬了老人。
靖宇对母亲,是个孝子,他从不惹母亲生气,并能为母亲分忧解愁;对弟弟妹妹,是个好兄长,他不但从不向弟弟妹妹发脾气,而且还利用晚上空余时间教无钱上学的弟弟妹妹识字、读书。
村里人都夸靖宇是个又懂事又能干的好孩子。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东北大地,日寇到处进行烧杀掠抢,妄图灭我中华,亡我国人。在这国破家亡的关键时刻,我东北民众不甘“亡国”“灭种”,揭竿而起,纷纷组织义军,抗日救国。当时,24岁的李靖宇告别了家乡,告别了母亲、妻子、弟弟妹妹,怀着满腔热血,一腔仇恨,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北满抗日游击区,参加了大青川抗日救国军。靖宇扛起了枪,与日寇逐鹿于林海雪原。由于靖宇足智多谋,英勇善战,而且又有文化,不久就被推选为大青川抗日救国军总指挥部参谋长。靖宇当上参谋长以后,一面率部与日寇进行战斗,一面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抗日救国。他还经常到附近几个县的山林中宣传、动员山林队、大刀会、红枪会等群众抗日武装参加抗日救国军。凭借他的宣传才能和组织能力,不久就收编了大量散在的群众抗日武装,扩大了大青川抗日救国军的队伍,加强了抗日力量。P1-2
当英雄的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当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宣告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就在宽阔壮观的天安门广场建造了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金光灿灿,深情缅怀革命先烈的八个大字。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国人民为反抗国内外敌人,英勇不屈、前仆后继的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纪念碑,是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用真理与正义、用永垂不朽的民族之魂凝结的一座历史的丰碑!
自1840年至新中国成立的一个多世纪里,广阔富饶的神州大地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榨下,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一向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成了有气不能喘、有腰不能直的奴隶。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是国内外敌人的枪炮、刺刀、镣铐与监狱;等待中国人民的是屈辱、折磨、饥饿与死亡……
但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英雄的中华儿女为了反抗国内外敌人残酷的统治,血腥的压榨,惨无人道的屠杀,为了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尊严,为了中国人民子孙后代的自由与幸福,面对着国内外敌人的枪炮、刺刀、镣铐与监狱,面对着这些敌人残酷的统治、血腥的压榨、惨无人道的屠杀,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他们或是战斗在枪弹呼啸、血肉横飞的疆场上,或是战斗在随时都有可能被逮捕杀头的敌人营垒里,或是战斗在艰难困苦的后方,总之,他们是以中华民族优秀的品格,以正气凛然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向一切黑暗腐朽的反动势力,向一切阻挠中国人民走向独立,走向自由,走向幸福的绊脚石发起了义无反顾的挑战,进行了坚韧不拔的斗争。当屠刀搁在脖子上的时候,他们呼喊着响彻云霄的革命口号;当子弹即将射进胸膛的时候,他们面不改色心不跳;当死亡即将夺走他们的生命时,他们对自己能为真理而献身感到由衷的自豪。他们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他们高尚的灵魂就是炎黄子孙的民族之魂!
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自由、民主、幸福而英勇献身的中华儿女,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楷模。他们的精神应当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要永远战斗在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里。忘记就意味着背叛,忘记就意味着裹足不前。当前,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正在继往开来,团结奋进。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去克服,还有许多难关需要去攻克。因此,学习和发扬先烈革命精神,继承先烈的优秀品质,是我国人民责无旁贷的义务,更是我国广大青少年不可缺少的课题。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大型丛书《中华英烈传》,我认为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这部丛书以其浩瀚的篇幅,丰富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自1840年以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幸福而英勇献身的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这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具体体现,是对革命先烈最有意义的纪念,是我们学习先烈的丰富教材。因此,我希望各级青少年组织以及教师们,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带领广大青少年认真学习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永垂不朽的精神财富!
民族之魂,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