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金灿荣:中国是未来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发源地
毛基业:管理学科与人文社科的“走出去”
杜鹏:让“走出去”由形式提升为实质
沈卫荣:本土化研究如何进行国际交流
贺耀敏:以规范的学术研究推动“走出去”
詹福瑞:让中国文化参与世界文化的重构
温铁军:“走出去”应更多地面向第三世界
罗伯特,罗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走出去”的挑战与对策
王正绪:中国学术期待自我特色
祝建华:“走出去”要大力提升基础研究水平
黄伟:以影响力为中心的“走出去”才是真正“走出去”
丹尼尔·威廉姆斯:希望中国更好地“走出去”
成中英:“走出去”是中西方文化的双向沟通和平等对话
洪瀚:谈经济学研究“走出去”
杨慧林:人文学科如何“走出去”
蓝志勇:从体制机制上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
骆思典:谈中国政治学研究“走出去”
陈雨露:期待一个中西方文明并立的新时代
刘新:要从学术创新和思想贡献上“走出去”
李纾:“走出去”要关注跨文化心理因素
张隆溪:文化“走出去”要讲究策略
薛澜:普适性研究才能造就史大的国际影响力
项贤明:创新是人文社会科学“走出去”的核心
库珀、陈晋:以有价值、有特色的学术成果吸引世界关注
杨大利:要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走出去”
俞国良:国际化研究视野,中国化研究问题
谢宇:学者一定要有自身独特的价值
朱景文:“走出去”的时候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葛剑雄:定位清晰、机制合理是“走出去”的前提
汤一介、乐黛云:在平等交流中求同存异,在理解对话中追求创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