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献(4)(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毛泽东同志指出:“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这本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写的《文献(4)(精)》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红军长征·文献》在《红军长征》编审委员会领导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和中央档案馆合作编辑。在编辑过程中,解放军档案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协助提供了部分史料。

这本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写的《文献(4)(精)》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其中一册。

目录

七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主力胜利结束长征,革命大本

营奠基西北

(一)陕甘支队北上抵达陕甘苏区,中共中央及红一方面军主力

结束长征

中共中央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

(1935年9月10日)

彭德怀、李富春关于红三军及军委纵队宿营问题致林彪、聂荣臻电

(1935年9月10日)

林彪、聂荣臻关于占领黑朵寺、腊子口等地的行动部署致红一、二师电

(1935年9月14日)

毛泽东关于各纵队向黑拉行动情况及部署致彭德怀电

(1935年9月15日)

林彪、聂荣臻关于建议红三军及军委纵队向黑朵寺、腊子口行动

致彭德怀电(1935年9月16日)

林彪、聂荣臻关于红二师攻占大草滩等地部署致陈光、萧华电

(1935年9月16日)

毛泽东、林彪、聂荣臻关于必须消灭腊子口之国民党军致彭德怀电

(1935年9月16日)

毛泽东、林彪、聂荣臻关于腊子口已得手即照原计划前进致彭德怀等电

(1935年9月17日)

毛泽东关于后续部队行动部署及严整纪律问题致彭德怀等电

(1935年9月18日)

毛泽东关于占领哈达铺战况致彭德怀电

(1935年9月18日)

发展着的陕甘苏维埃革命运动

(1935年9月22日)

陕西苏维埃运动的发展与我们支队的任务

(1935年9月28日)

林彪等关于红军北进情况及甘南国民党军情况致朱德等电

(1935年10月1日)

彭德怀、毛泽东关于各纵队宿营位置及向固原转进部署致林彪等电

(1935年10月2日)

彭德怀、毛泽东关于各纵队的行动部署致林彪等电

(1935年10月3日)

彭德怀关于国民党军毛炳文部穷追红军及红军打击国民党军部署

致毛泽东、林彪、聂荣臻电(1935年10月5日)

毛泽东、林彪、聂荣臻关于红军向环县方向转进的部署致彭德怀等电

(1935年10月6日)

彭德怀关于第二、三纵队诱歼追击的国民党军的部署意见

致毛泽东、林彪、聂荣臻电(1935年10月6日)

毛泽东关于两三日内无求战之必要复彭德怀电

(1935年10月6日)

林彪、聂荣臻关于青石咀战况及红军八日行动计划致李英华、黄廷电

(1935年10月7日)

毛泽东关于以急行军通过镇原、固原间大道致彭雪枫等电

(1935年10月7日)

彭德怀、毛泽东关于当面国民党军情况及红军拟经环县西北地区转进

致彭雪枫、李富春电(1935年10月11日)

毛泽东关于环县国民党军情况及红军通过洪德城、环县之线的部署

致彭德怀电(1935年10月13日)

彭德怀关于第二、三纵队情况及红军向陕北前进的路线致毛泽东电

(1935年10月13日)

毛泽东关于第二、三纵队须乘夜通过洪德城、环县之线的部署

致彭德怀电(1935年10月14日)

毛泽东关于红军争取在吴起镇、金汤镇地区稍作休整的问题

致彭德怀电(1935年10月16日)

毛泽东关于在铁边城以东回击国民党军追击的部署致彭德怀电

(1935年10月17日)

彭德怀关于引诱国民党军骑兵接近苏区再作战之意见致毛泽东电

(1935年10月18日)I

毛泽东关于第一、二、三纵队进到吴起镇及其附近宿营的部署

致彭德怀电(1935年10月19日)。

林彪、聂荣臻关于第一纵队击溃国民党军骑兵情况及部队宿营位置

致彭德怀、毛泽东电(1935年10月21日)

彭德怀、毛泽东关于准备消灭毛炳文先遣部队部署致各纵队电

(1935年10月21日)

林彪、聂荣臻关于第一纵队在以吴起镇为中心分驻整训的部署

致左权电(1935年10月22日)

庆祝我们进入陕北苏区的第一个大胜利

(1935年10月22日)

陕甘支队政治部关于最近半月政治工作要点的指示

(1935年10月23日)

(二)粉碎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革命大本营

奠基西北

陕北省苏维埃政府为粉碎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阀三次“围剿”的

紧急动员令(1935年10月lO日)

中共陕甘晋省委关于庆祝劳山大捷及夺取瓦窑堡空前胜利的紧急通知

(1935年10月)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全体指战员给红二十五、二十六军全体

指战员的信(1935年10月)

彭德怀、毛泽东关于同红十五军团会合的准备工作等问题致各纵队电

(1935年11月2日)

程子华关于行动部署之意见致彭德怀、毛泽东电

(1935年11月3日)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毛泽东等组成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通令

(1935年11月3日)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委任彭德怀、毛泽东等为红一方面军

领导人的命令(1935年11月3日)

彭德怀、毛泽东关于消灭国民党军董英斌等部继续南进的部署

致林彪等电(1935年11月4日)

彭德怀、毛泽东关于消灭张村驿团匪及调查直罗镇南北地形等

致徐海东电(1935年11月6日)

林彪、聂荣臻关于由秋林子到直罗镇里程等调查情况致彭德怀、

毛泽东电(1935年11月7日)

林彪、聂荣臻关于部队改编情况等问题致彭德怀、毛泽东电

(1935年11月7日)

彭德怀、毛泽东关于国民党军动向及红军九日行动部署致林彪等电

(1935年11月8日)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委任军委各部首长的命令

(1935年11月8H)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关于委任司令部各科处首长的命令

(1935年11月8日)

彭德怀、毛泽东关于红军十日行动部署致林彪等电

(1935年11月9日)

毛泽东关于召开军委会议及讨论事项致林彪等电

(1935年11月13日)

彭德怀、毛泽东关于准备与国民党军作战致林彪、聂荣臻电

(1935年11月19日)

林彪、聂荣臻关于对黑水寺国民党军情况的侦察情况及判断

致彭德怀f毛泽东电(1935年11月19日)

彭德怀、毛泽东关于消灭直罗镇一带之国民党军的部署

致林彪、聂荣臻电(1935年11月20日)

毛泽东关于进人直罗镇之国民党军兵力部署及红一军团作战情况致

彭德怀电(1935年11月21日)

毛泽东等关于直罗镇歼灭国民党军情况的捷报致洛甫及中央各同志电

(1935年11月21日)

毛泽东关于接收俘虏速编补充师致叶剑英、杨尚昆电

(1935年11月21日)

毛泽东关于监视安家寨之国民党军及阻止国民党军增援意见

致彭德怀电(1935年11月22日)

毛泽东关于消灭增援国民党军的部署致彭德怀电

(1935年11月22日)

毛泽东关于包围黑水寺整个解决董英斌部的作战部署致彭德怀、

周恩来电(1935年11月23日)

毛泽东关于红十五军团主力速向太白镇、和尚塬一带截击黑水寺

撤退之国民党军致周恩来、彭德怀电(1935年11月23日)

毛泽东关于国民党军情况已变红十五军团应原地不动解决直罗镇

之国民党军致彭德怀电(1935年11月23日)

彭德怀关于搜捕直罗镇突围之国民党军师长牛元峰等致林彪、

聂荣臻、叶剑英电(1935年11月24日)

毛泽东、林彪关于追击国民党军董英斌部的部署致聂荣臻电

(1935年11月24日)

彭德怀关于直罗镇突围之国民党军已全部消灭及红军准备向郝州

之国民党军作战的部署(1935年11月24日)

彭德怀关于国民党军情况及红军各部二十五日仍原地集结待命

致红一、十五军团电(1935年11月24日)

聂荣臻关于消灭国民党军第一。六师一个团及太白镇国民党军情况

致毛泽东等电(1935年11月25日)

彭德怀、毛泽东关于与沈克交涉及乘机夺取太白镇问题致聂荣臻

并林彪电(1935年11月25日)

彭德怀、毛泽东关于争取国民党军第一。六师的基本方针等问题

致聂荣臻并林彪电(1935年11月26日)

毛泽东、彭德怀关于直罗镇战役战报致洛甫、周恩来电

(1935年12月2日)

直罗战役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

(1935年11月30日)

八张国焘南下方针失败,中共中央为实现全党全军团结

统一而斗争

(一)张国焘南下方针失败,红四方面军转进西康地区

为争取南下每一战役的全部胜利而斗争!

(1935年9月10日)

大举南进政治保障计划

(1935年9月15日)

朱德、张国焘关于南下部署致余天云、王维舟电

(1935年9月17日)

朱德、张国焘关于南下打开绥靖、崇化、丹巴的前进道路

致余天云、王维舟电(1935年9月18日)

绥丹崇懋战役计划

(1935年10月7日)

张国焘关于阿坝地区后方部队南进部署致阿坝警备区电

(1935年lO月19日)

朱德、陈昌浩、徐向前关于相机消灭达维、日隆关之国民党军

致陈海松电(1935年lO月20日)

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计划

(1935年10月22日)

朱德等关于绥丹崇懋战役歼国民党军等情况致林彪等电

(1935年10月26日)

朱德、徐向前、陈昌浩关于消灭杨森部向芦山前进致王树声电

(1935年10月28日)

朱德、徐向前、陈昌浩关于消灭金汤之国民党军和截击郭勋祺部

之部署致倪志亮电(1935年10月28日)

朱德、陈昌浩、徐向前关于部队行动情况致张国焘电

(1935年10月31日)

张国焘关于南下受阻后退人西康致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电

(1935年10月31日)

朱德、陈昌浩、徐向前关于目前战略致王树声、李先念电

(1935年11月2日)

朱德、陈昌浩、徐向前关于攻占宝兴后的行动致倪志亮电

(1935年11月2日)

朱德、陈昌浩、徐向前关于攻取天全的部署致倪志亮、许世友、

王建安电(1935年11月5日)

朱德、陈昌浩、徐向前关于夺取泸定、天全部署致倪志亮等电

(1935年11月7日)

朱德、陈昌浩、徐向前关于不同意马上进军西康复张国焘电

(1935年11月7日)

朱德、陈昌浩、徐向前关于固守横山岗等地部署致陈海松电

(1935年11月9日)

朱德、陈昌浩、徐向前关于部队在灵关、天全地区行动部署

致倪志亮电(1935年11月10日)

朱德、陈昌浩、徐向前关于占领天全、芦山后的作战方针

致张国焘电(1935年11月13日)

朱德、陈昌浩、徐向前关于攻击名山作战原则致王树声、李先念电

(1935年11月14日)

朱德、徐向前关于决心歼灭郭勋祺等部打到岷江西岸致张国焘电

(1935年11月16日)

徐向前关于改变作战方针的建议致张国焘、朱德、陈昌浩电

(1935年11月21日)

张国焘关于南出荥经、汉源巩固原有阵地致朱德、陈昌浩、

徐向前电(1935年11月25日)

朱德、陈昌浩、徐向前关于红三十三军与红五军合编事项

致罗南辉、董振堂、杨克敏电(1935年11月)

朱德、陈昌浩、徐向前关于集结兵力固守阵地打击国民党军

致李先念、程世才电(1935年12月8日)

康道炉战役计划

(1936年2月上旬)

张国焘关于决取康定为向西北发展作准备致邵式平电

(1936年3月2日)

康道炉战役补充计划

(1936年3月)

张国焘第二“中央”对于目前红四方面军行动任务的指示

(1936年4月1日)

朱德、张国焘关于会合红二、六军团完成北上准备工作致陈昌浩电

(1936年4月12日)

(二)张国焘另立第二“中央”,中共中央为实现全党全军团结

统一而斗争

张国焘关于成立第二“中央”的组织决议(节录)

(1935年10月5日于卓木碉)

张闻天等关于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红一、三军北上到达陕北苏区

的情况致朱德等电(1935年10月27日)

朱德、张国焘关于攻占天全、芦山情况致林彪等并转毛泽东等电

(1935年11月12日)

中共中央关于红一、三军与陕北地区红军会合后情况及对

红四方面军行动的指示致朱德等电(1935年11月12日)

张国焘第二“中央”致彭德怀、毛泽东等电

(1935年12月5日)

林育英关于维护党内团结、一致反对敌人等问题致张国焘电

(1935年12月22日)

朱德关于与红一、三军密切联系互通情报致毛泽东等并转林育英电

(1935年12月30日)

毛泽东关于目前的形势致朱德电

(1936年1月1日)

张闻天关于别立“中央”妨碍统一望自动取消致张国焘电

(1936年1月13日)-

林育英关于国际委派解决红一、四方面军关系问题致张国焘电

(1936年1月16日)

张国焘坚持要中共中央取消中央名义致林育英电

(1936年1月2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张国焘同志成立第二“中央”的决定

(1936年1月22日)

林育英关于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共中央的路线致张国焘、朱德电

(1936年1月24日)

张闻天关于党内统一问题复朱德电

(1936年1月24日)

张国焘关于原则上同意中央政治决议,主张以国际代表团暂代

中央致林育英、张闻天电(1936年1月27日)

朱德、张国焘关于国民党军情况及统一战略方针问题致林育英转

国际代表团电(1936年1月28日)

林育英关于吸取肃反扩大化的历史教训,保全J寥承志、曾中生生命

致张国焘、朱德电(1936年2月8日)

张闻天关于对中央政治决议的增修意见复张国焘等电

(1936年2月9日)

林育英、张闻天关于国际指示要点、战略方针等问题致朱德、

张国焘电(1936年2月14日)

朱德等关于准备攻取康定策应红二、六军团致林育英电

(1936年3月31日)

林育英等关于当前策略与国内外情况致朱德等电

(1936年5月20日)

林育英等关于目前形势及战略方针致朱德等电

(1936年5月25日)

张国焘坚持以国际代表团代表中央和将中央改称北方局致林育英电

(1936年5月30日)

朱德等关于军委、总部等组织仍恢复红一、四方面军会合时旧制

致各军首长电(1936年6月3日)

张国焘宣布取消第二“中央”

(1936年6月6日)

九辇累器骛蓄茬警霪薯盟龚轰兰警篙努鲁室刍匕笙一方面

军东征与西征,准备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

抗日救国宣言(1935年11月28日)

中共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瓦窑堡会议)

(1935年一12月23日政治局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瓦窑堡会议)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1935年12月25日通过)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命令

(1936年1月19日)

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

(1936年1月25日)

红一方面军关于东征渡河战役之作战命令

(1936年2月18日于袁家沟)

彭德怀、毛泽东关于粉碎国民党军阎锡山部进攻及争取在山西

发展抗日根据地的训令(1936年2月24日)

彭德怀、毛泽东关于红军渡河战役战果致周恩来、博古电

(1936年3月1日)

彭德怀、毛泽东关于陕北晋国民党军东调,红军应乘势扩大胜利

致周恩来等电(1936年3月1日)

彭德怀、毛泽东关于关上、水头胜利后的形势与红军任务致林彪

等电(1936年3月1日)

彭德怀、毛泽东关于粉碎国民党军阎锡山部围攻的部署

致红一、十五军团电(1936年3月5日)

张闻天等关于红军与东北军王以哲部订立口头协定内容致林彪等电

(1936年3月5日)

彭德怀、毛泽东关于打破国民党军阎锡山部总进攻,创造山西苏区

的部署致红一、十五军团电(1936年3月11日)

彭德怀、毛泽东关于红军东出汾河流域的行动部署致徐海东、

程子华电(1936年3月15日)

彭德怀、毛泽东对红十五军团创造晋西北苏区的行动方针训令

(1936年3月22日)

彭德怀、毛泽东关于右路军的行动方针致林彪、聂荣臻电

(1936年3月25日)

彭德怀、毛泽东关于中央政治局晋西会议情况的通报

(1936年3月28日)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第一方面军改编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

先锋军及其方针、任务的决定(1936年4月1日)

彭德怀、毛泽东关于红军左右两路军向中间靠拢的行动部署

致周恩来电(1936年4月3日)

为反对卖国贼蒋介石阎锡山拦阻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下

抗日捣乱抗日后方宣言(1936年4月5日)

彭德怀、毛泽东关于与张学良会商问题致王以哲并转张学良电

(1936年4月6日)

彭德怀、毛泽东关于红一方面军西渡黄河扩大陕甘苏区的决定

致周恩来等电(1936年4月28日)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人民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

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1936年5月5日)

西北军委关于西征战役的行动命令

(1936年5月18日)

彭德怀关于国民党军分布情况致红一、十五军团电

(1936年5月21日)

毛泽东关于同红四方面军的关系及陕甘国民党军情况和红一方面军

的任务致彭德怀并告刘晓等电(1936年5月29日)

彭德怀关于野战军巩固与发展西征第一步作战胜利的行动部署

致红一、十五军团电(1936年6月5日)

毛泽东、周恩来关于巩固西方根据地及攻下安边、定边的部署

致彭德怀电(1936年6月3Et)

西方野战军关于夺取安边、定边的命令

(1936年6月10日于宁条梁)

中共中央关于东北军工作的指导原则

(1936年6月20日于瓦窑堡)

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二中全会书

——提议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6年6月20日)

毛泽东关于西方军野战军行动方针和任务致彭德怀电

(1936年7月1日)

毛泽东等关于野战军今后任务致彭德怀等电

(1936年7月27日)

毛泽东关于野战军休整问题致彭德怀电

(1936年8月1日)

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

(1936年8月25日)

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1936年9月1日)

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

(1936年9月1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通过)

附:代月、日、时电码表

后记

试读章节

昨日(廿一日)我军在杨城子、吴起镇附近回击追敌,敌人张学良骑兵第六师的两个团、骑兵第三师一个团,和马鸿宾卅五师的骑兵团,共骑兵四团完全被我军击溃,四散逃窜,我军打死敌骑兵数百,俘护(虏]敌人官兵二百余人,战马二百余匹,缴获轻重机枪、迫击炮甚多。

在我们取得这个胜利的不久以前,廿五、廿六军在延安以南打了口个大胜仗②,完全消灭敌人东北军一个师,活捉师长何立中和一个团长,打死一个团长,俘护[虏]官兵二千多人;缴枪二千多枝,无线电两架,迫击炮八门,重机关枪卅架,轻机关枪一百廿余挺,战马百余匹。

我们这一次的胜仗有什么意义呢?

(一)这是我们进入陕北苏区的第一个胜仗,配合了廿五军、廿六军在延安的胜利。

(二)这一胜利粉碎了敌人的追击计划。

(三)使我们能在陕北站定脚跟,配合红十五军团(即廿五、廿六、廿七军)粉碎敌人新的“围剿”,开展苏维埃在西北的大局面。

这次战斗中,我们全支队的指战员都表示出无上的英勇气概,为苏维埃的事业而奋斗到底的决心,特别值得表扬的是我们光荣的十大队。十大队全体指战员,在这次战斗中,表现了无上的坚决顽强,无论如何要完成上级命令的决心;他们在最艰难的环境之下,作最残酷的斗争,使我们整个的支队能够顺利击溃敌人。十大队队长黄珍同志,在这次战斗中光荣的为苏维埃流了最后一粒[滴]血,这是最值得我们追悼的。我们要继续黄珍同志的遗志而奋斗!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苏区,立即要与十五军团会合了。我们绝对不可因此次胜利而骄傲,要更加努力学习打骑兵的军事技术,继续和发扬这次光荣的胜利的精神,大大整顿扩大和加强自己的部队,准备在粉碎新的“围剿”的战斗中,发扬我一方面军模范的百战百胜的光荣历史,为开展苏维埃运动在西北的大局面,为争取中国的独立解放,为保卫苏联和外蒙人民共和国而斗争。

根据本部十月十八日训令,依照前我陕甘支队所处的环境,本部特拟定最近半月的政治工作要点,各纵队政治机关必须立即讨论执行。

为保障本要点的全部实现,各纵队政治机关必须将执行的程度每五天作一次检查,并将具体情形随时报告本部。 第一,关于政治动员: (1)向全体指战员解释,由于我们已经进入苏区,和二十一日在吴起川附近击溃追敌骑兵四团的胜利,结束了敌人的“追剿”。从前我们是处在无后方的游击战争中,今后我们就有了后方,有了依托,这样来提高指战员的坚决和勇气。

(2)解释目前新的环境和新的任务,使每个指战员均下定决心为着粉碎敌人新的“围剿”,为着巩固和发展与扩大陕甘苏区而斗争。  (3)提高部队的战斗情绪和加紧实际的战斗准备,保证司令机关军事教育计划全部的实现。使指战员都了解:只有消灭敌人,粉碎敌人的进攻,我们才能在陕北站稳脚跟,创造西北的苏维埃根据地。这样来提高干部的责任心和发动战斗员的热忱。

(4)加紧对于干部和战士的基本教育。

(5)反对政治上的疲劳现象,以为可以放下责任,苟且偷安等坏的倾向。 第二,动员方式: (1)在干部中必须分别的动员(营、团、连以下),使各级干部都了解自己的责任,以干部会,干部同乐会,干部课,干部讨论会等实施之。

(2)除必要的政治课外,连队应多用课外工作的方式(游戏、唱歌、同乐晚会等)深入这一动员。

(3)应尽可能做到各大队与地方政权机关、赤卫军、游击队等联欢会。

(4)列宁室必须环绕到上述中心来布置自己的工作。

(5)在云、贵、川来的新战士和俘虏来的战士中,各大队必须依照实况进行补充的教育。

(6)对杂务人员(炊事员、运输员、饲养员等)应有单独的会议。

(7)对战斗员、指挥员均须举行一次测验,以便实际了解动员的程度。

第三,关于整理和巩固部队:

(1)纪律的整顿,必须再一次的动员。各级政治机关应着重严格的检查,加紧对于纪律的基本教育(材料由支队政治部供给)。

(2)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必须绝对执行。

(3)注意清洁整理内容,整齐服装,政治机关应保证司令部关于服装补充计划的实现。

(4)治愈现有轻病、轻伤,减少疾病现象,发扬对伤病同志的阶级友爱和物质的慰劳。

第四,关于地方工作:

(1)严格执行本部关于筹粮、打土豪等的命令、训令。

(2)在各纵队现驻地内的地方群众工作,即由各纵队负责进行。

(3)已有革命委员会的地方,必须帮助他们动员粮食,扩大红军组织,扩大和训练游击队与赤卫军等工作,并尽可能做到开工农兵代表会议,成立苏维埃。在没有政权组织的地方,必须将革委【会]建立起来,成立游击队和游击小组。

(4)肃清地主武装,打土围子,分发地主财物、粮食、农具,发动群众斗争,准备进行分山、分田。

(5)发展党团的组织并给以训练。P47-50

序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毛泽东同志指出:“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我东北三省,虎视眈眈地窥视整个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艰难困苦中奋力为改变中国的面貌和中华民族的命运而斗争。但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向革命根据地接连发动大规模“围剿”,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考验的紧急关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25军先后进行了长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层层封锁,粉碎了国民党上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克服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错误,纵横十余省,最远的行程二万五千里,胜利前进到陕甘宁地区,实现了红军主力的大会师,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伟大的红军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正确解决了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全局性问题,从思想上确保了红军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精神,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具有更深远意义的是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革命成熟的坚强领导核心,为中国共产党从挫折走向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红军长征胜利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波澜壮阔的伟大长征,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编辑出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丛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战争观,全面系统完整地汇集了红军长征的重要战役战斗、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历史资料,史实权威准确、史料价值珍贵。既是加强长征历史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支撑,也是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这套丛书的出版,对于全面反映红军长征历史,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和民族精神,充分展示我党我军的辉煌历程、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凝聚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强大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是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红军长征》为基础调整、修订而成,吸收了近年来红军长征研究的最新成果。丛书由综述、文献、大事记、回忆史料、图片、表册、参考资料等部件构成,共15册。收录了长征重要文献、已故将帅回忆文章、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口述历史等。史料主要来源于中央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有关省市区档案馆等部门。

丛书编辑中难免有不当和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二○一六年八月

后记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文献》,是在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红军长征·文献》的基础上调整、修订而来。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红军长征·文献》在《红军长征》编审委员会领导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和中央档案馆合作编辑。在编辑过程中,解放军档案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协助提供了部分史料。上述部门以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的有关专家、学者和《红军长征》其他分册的编辑组长,审阅了书稿;福建、广西、四川、云南、甘肃、陕西、河南等省区地图出版部门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提供了部分地图资料。《红军长征》编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仲兆良对编辑工作给予了指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办公室、解放军出版社有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参加了书稿的审查。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文献》调整、修订过程中,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办公室李平编审牵头,军事科学院徐占权、康月田,军委联合参谋部办公厅李艳梅,军委政治工作部办公厅蔡向东等专家参加了审稿工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3: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