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网络领导/中国领导科学前沿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雷强
出版社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顺应网络社会的崛起之势,网络领导者准确把握网络特征,树立公共、公益和公平三大网络精神,锻炼Web 1.0,Web 2.0,Web 3.0网络思维,全面提升网络素养和网络智慧。提升网络领导能力,网络领导者需要把网络公共空间建设成为“网络公共领域”,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共同建设和谐的网络社会。◇一、把握网络特征

诸如互联网和人类大脑等复杂网络,是由众多互相联系、彼此影响的众多节点联系而成的具有生命力的系统。面对全球化、分权化的网络社会,网络领导者需要深谙互联网分布并行、开放兼容、效益递增和共同演进四大特征,遵循网络社会的基本规律,积极和网民互动,吸引和包容更多的网民,互相影响,共同进步,不断提升网络社会领导力。

(一)复杂网络

什么是网络(Network)?今天,人们谈论网络时一般是指互联网(或者称为因特网)。随着三网融合、新三网融合等日益普及,人们谈论网络时是指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从信息网络技术角度出发,卡斯特认为:“网络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节点构成。”

什么是节点?节点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它依赖于具体的网络系统。具体来说,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计算机,还可以是其他事物。如果节点是人,网络就是人联网;具体到每个人,人联网就是我们常说的人际关系网络(简称“关系网”);如果节点是计算机,网络就是互联……

P85

后记

研究“网络领导”,是我的人生中的幸福历程。

2010年年初,我幸运地加入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这个卓越团队,加入国家行政学院领导研究中心这个卓越团队。

在刘峰主任的指导下,我选择了“e.1eadship”这个专题作为新的研究领域,开始了新的知识探险之旅。万事开头难,我所收集到的资料是比较少的,研究似乎陷入困境。

2010年暑假,在大别山的一个小山村里,曼纽尔·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的崛起》、《认同的力量》和《千禧终结》成为我2010年夏天的“热”爱,帮助我“打通了研究思路”:可以尝试使用“网络领导”这个新概念,从信息网络技术革命角度展开研究。

2010年10月9日,在国家行政学院第23期厅局级公务员任职班,我以“提高网络社会领导力”为题进行了第一次案例教学。这次课程的成功,给我一个良好的开端。尽管如此,对我来说,网络领导依然是一个错综复杂高深莫测的研究课题。

在皎京敏老师的帮助下,人民网刘红副总编、地方部杨佳副主任成为我研究网络领导的引路人。而且,我多次到奥一网调研并参加活动,向任天阳总经理、蓝云总编辑请教网络问政发展方向和趋势。经过刘如森仁兄的引见,拜访了南方民间智库的部分朋友,进一步深化了对网络问政的认识。

2011年暑假,在大别山的一个小山村里,凯文·凯利《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迪伊·霍克的《隐形VISA:面向未来的混序组织》成为我的“热”爱,帮助我“打开了研究视野”:互联网是分布式网络,而分布式网络是具有生命力的复杂网络。

2011年8月18日,我参加了由人民网、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共同主办的“2011年全国网民留言办理工作研讨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多位政界、学界人士沟通交流,从总体上认识了中国网络问政的发展。在这次会议上,我有幸成为首批“网络问政人民观察员”。

会议结束后,我和四川广元市互联网中心主任向志纯主任从西安市“穿越”秦岭蜀山的众多隧道。在“穿越”过程中,向主任详细向我讲述了汶川地震之后广元网络问政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很多生动的案例和鲜活的经验。今天看来,广元市不仅实现了政务公开,而且实现了政府开放,真正做到了“网来网去”,“为人人服务”。

围绕“网络领导”这个主题,在课堂讨论、调查研究、经典阅读的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2010年课题“提升地方政府的领导力与执行力”、学院科研部2011年课题《互联网时代的领导力与公民参与研究》和决策咨询部2012年课题“提高政府网络社会领导力问题研究”的研究。

2012年暑假,在大别山的一个小山村里,我集中精力撰写《网络领导》这本书。在写作过程中,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祝华新秘书长等人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国网络传播协会杜骏飞等人撰写的《政府网络危机》成为我的“热”爱,为我“打下了研究基础”:网络领导是多元领导主体基于网络平台的协同共治,是超越危机的制度建设和社会创新。

在本书中,我希望把领导理论和网络科学结合起来。一方面,我系统梳理了多年来积累的领导科学的理论,阐述了愿景领导、变革领导、卓越领导、灵巧领导和共享领导理论;另一方面,我努力把握网络社会的特征,正式提出网络领导的概念,提出媒介领导力、开放领导力、微众领导力和超越领导力四个新概念。

2012年9月19日和20日,我参加了中组部党建研究所在浙江义乌市举行的“网络虚拟社会对组织工作的影响研究”课题中期交流会,虚心向来自全国各地组织部门的研究室主任和同行学习,进一步感悟了网络话语权,感悟了浙江省委组织部蔡奇部长“阳光组工”的魅力,感悟了重庆市巴南区党建红云和大渡口区分布式党建的活力。

虽然抓住机会到全国各地考察,广交朋友,虽然反复阅读各种经典著作,神交“大师”,但是我更多的时间是“宅”在办公室里,“h01d”在计算机前,访问各种网站,知名微博,收集数据,加工信息,观察网络事件,感受网民情绪,分析网络政治光谱。

2012年11月5日到14日期间,我参加了由中央组织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行政学院主办的“省部级领导干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与网络管理研讨班”,全程跟班学习,并担任结构化研讨的催化师,最后还共同讨论了“网络领导”。这次学习和授课,既是对我三年研究的肯定,也为我未来的研究指明方向,使我进一步厘清了“接着讲”、“朝前讲”和“比照讲”的思路。

在刘峰老师和团队其他成员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我最终完成了书稿。当然,对于研究网络领导这样复杂的问题,我觉得力不从心,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所以,我衷心希望各位朋友多包涵,多批评,多提宝贵意见!

撰写《网络领导》,有痛苦,也有幸福;有困境,也有超越;有收获,也有遗憾!在繁忙而紧张的研究过程中,我觉得人生的幸福在于“爱岗敬业”,人生的快乐在于“安居乐业”,人生的意义在于“进德修业”。我衷心希望,能够和各位读者朋友共同研究网络领导,深入研究信息化社会主义!

最后,衷心感谢我亲爱的父亲雷泽宪、我亲爱的导师朱立言、我亲爱的家人和亲朋好友!

目录

绪论 网络与领导

一、网络社会的崛起

(一)全新的观念

(二)时代的挑战

(三)抓住领导机遇

二、领导科学的发现

(一)愿景领导

(二)变革领导

(三)卓越领导

(四)灵巧领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范式的变迁

(二)多学科研究

(三)网络研究法

第一章 网络领导观

(二)复杂状态

(三)风险社会

二、新领导模式

(一)网络领导

(二)共享权力

(三)共建愿景

(四)共同治理

(五)共享幸福

三、新领导使命

(一)共同富裕:坚持和发展基本路线

(二)来去自如:坚持和创新群众路线

(三)共赢博弈:坚持和创新统一战线

第二章 网络领导者

一、把握网络特征

(一)复杂网络

(二)分布并行

(三)开放兼容

(四)效益递增

(五)共同进化

二、树立网络精神

(一)公共精神:建设网络公共领域

(二)公益精神:“人人”都来做公益

(三)公平精神:“人人”享有网络权利

三、锻炼网络思维

(一)理解Web 1.0思维

(二)树立Web 2.O思维

(三)培养Web 3.0思维

四、提升网络素养

(一)调整思维模式

(二)保持积极心态

(三)掌握基本技能

(四)熟悉网言网语

(五)善于网络学习

第三章 媒介领导力

一、传播革命与媒体博弈

(一)第五媒体

(二)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三)在全媒体格局中的博弈

二、网络话语权和舆论引导

(一)网络舆论力量

(二)打通两个舆论场

(三)网络舆情分析

(四)网络舆论引导

(五)政府网络发言人

三、领导网络形象与网络魅力

(一)领导形象要素

(二)网络印象模型

(三)领导网络魅力

第四章 开放领导力

一、开放的王道

(一)开放的世界

(二)开放的平台

(三)开放的决策

二、网络化政府

(一)电子政务2.0

(二)引领网络问政

(三)发展政务微博

三、信息网络安全

(一)网络战:保护国家主权

(二)情报战、系统战和心理战

(三)多元主体共保网络安全

第五章 微众领导力

一、微领导

(一)从群众到微众

(二)从微权利到微动力

(三)从意见领袖到微领袖

二、微创新

(一)非传统创新:从技术创新到体验创新

(二)非战略创新:从战略设计到随机创新

(三)非专业创新:从专家智慧到微众智慧

(四)非线性变革:从微创新到微杀手

三、网络治理

(一)以法治网

(二)网络行业自律

(三)治理网络谣言

第六章 超越领导力

一、网络事件

(一)网络最优选择策略

(二)网络集群心理行为

(三)网络群体性事件

二、超越危机

(一)网络危机的概念

(二)网络危机应对流程

(三)从应对危机到领导变革

三、网络认同

(一)理解抗拒性认同

(二)增强合法性认同

(三)建构规划性认同

结语 网络为王

一、世界大同:坚信未来更美好

二、技术元素:无法估量的力量

三、微柔变革:走出一条网路来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网络领导,网络执政

近两年,国家行政学院雷强博士多次来奥一网调查研究,带来诸多真知灼见,是我的良师益友。近日拜读新著《网络领导》,观点新锐,论证严密,文风激昂,实为领导学领域的领先之作。《网络领导》给我的最大启示,是网络问政的先发地区,已向网络参政过渡,最终将达到网络执政,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即网络领导。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要“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执政能力与网络发展的融合,使“网络就是领导”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必然。在这个关键问题上,雷强博士的《网络领导》和奥一网首倡的“网络问政”,不仅不谋而合,而且与中央精神高度契合。

从2006年至今,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建设性的网络民主平台在广东已经初步建成,形成了党政一把手率先垂范、各级官员积极响应介入、主流媒体搭建互动平台、各地网民踊跃参与、民间智库穿针引线的一个大格局,渐成上下呼应、左右竞合、线上线下浑然一体、长效机制有效运作的常态机制。其主要特点:一是网络互动作为硬性执政要素,省委书记省长一年一会网民,一封拜年信,已成“例牌”;二是网络技能列入必备执政素质。各地书记市长都要通过网络应用技能考核;三是网络问策成为常态执政思维。“不上网、不善于用网的干部,不是好干部”的观念已经普及;四是网络参与改变原有参政方式;五是网络问政降低社会治理成本。凡是网络沟通开展得好的地方,上访率都大幅下降。

对形成这一局面,奥一网起了推动作用,被公认为广东网络问政的核心推动者。这首先得益于广东掀起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得益于广东领导者的国际视野和政治远见,得益于广东的政治清明。奥一网在国内率先建成Web 2.O网络问政平台,后升级为“民意畅通大平台”,40多位各地市、省直机关网络发言人上网“值班”,50多万条原汁原味的问政帖子,从中产生“龙剑血帖”等典型事例,解决一批民生问题;组织三届中国网络问政研讨会、首届华人网络论坛、广东网民论坛、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群众论坛等线下活动;注册成立广东首个民间智囊组织——南方民间智库,为网络问政提供智力支持。奥一网获得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即对推动网络问政的有力注脚。雷强教授所言“奥一网持续不断的微创新,最终引发了网络问政的‘非线性’风暴,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的发展”,则是对奥一网新的鞭策。

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写进了两处有关网络问政的表述。一处是“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积极开展网络问政”,一处是“推进网络参政问政制度化”。这表明网络问政在广东已进入决策的新层面,尤其是首次提出“网络参政”概念,为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务,提供了政策上的“名分”。“参政”与“问政”相比,一字之差,但意味着在力度、深度、广度、维度上都有拓展。广东网络问政参政的方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方向:网络必将成为执政能力的要素,衡量执政能力的标尺。网络问政硕果累累,网络参政如火如荼,网络执政蓝图已就。网络问政、参政、执政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渐次推进,互有包容,就像从Web 1.0到Web 3.0共存的当下。

所以,《网络领导》既是对现实的梳理,更是对前景的展望,全书要义可概括为四个字“依网执政”。相比依法执政,它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更考验公权力机关领导者的智慧。全书既有理念上的创新,如新领导生态、新领导模式和新领导使命,也有操作上的总结,如锻炼网络思维、提升网络素养和应对网络危机。作为一名媒体人和媒体管理者,我尤其关注书中对媒体的论述。书中论及Web 3.0思维、媒治、传播革命与全媒体博弈、网络话语权与舆论引导,均令人豁然开朗。对微博这一最新的传播手段,书中有详细介绍,非常“解渴”,进而提出“微众”概念——“是基于网络平台的相互影响的独立主体,即使微不足道,但是通过信息网络工具,微众迅速组成小众、大众,直到巨众,爆发出无所不能的微动力”,并衍生出“微领导”、“微权利”、“微动力”、“微杀手”。读至此处,有醍醐灌顶之感。

如何打通“两个舆论场”?如何消除”塔西陀陷阱”?这是党政机关和媒体面临的共同命题。《网络领导》给出了答案:具有媒体和社交双重属性的网络,正在成为多元领导主体共建认同的“网络公共领域”。信息网络技术,倒逼我们形成新的媒体观、新的领导观、新的执政观、新的变革观。归根到底,网络改变的是人;归根结底,舆论争取的是人心。

是为序。

任天阳

奥一网创始人

凯迪网副董事长

南方民间智库秘书长

2012年11月28日

内容推荐

信息网络技术革命,要求党政领导干部把握网络特征,树立网络精神,锻炼网络思维,坚持和创新基本路线、群众路线和统一战线,超越命令一控制领导模式,创新协商一共享领导模式,协同工商企业家、公益组织领导者和微领袖等多元主体,提升媒介领导力、开放领导力、微众领导力、超越领导力,解决复杂问题,制定公共政策,完善机制体制。雷强专著的《网络领导》便是讲解这方面的书籍。

《网络领导》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网络聚变,网聚信息,网聚智慧,网聚人气,网聚资金,网聚权力,网聚荣誉;另一方面是共享领导,共建愿景,共建意义,共同建设,共同治理,共享幸福,共享快乐。精通网络的人,必将提升现实影响力;擅长领导的人,必将提升网络聚变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网络领导者自然顺势而为,必然脱颖而出。引领时代发展!

编辑推荐

如何打通“两个舆论场”?如何消除”塔西陀陷阱”?这是党政机关和媒体面临的共同命题。雷强专著的《网络领导》给出了答案:具有媒体和社交双重属性的网络,正在成为多元领导主体共建认同的“网络公共领域”。信息网络技术,倒逼我们形成新的媒体观、新的领导观、新的执政观、新的变革观。归根到底,网络改变的是人;归根结底,舆论争取的是人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