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确认研究》以会计确认的内涵分析为出发点,系统探讨了会计确认基础、会计确认标准和各类会计要素的具体确认等问题。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共7章,主要内容和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探讨与会计确认相关的概念问题,第二部分探讨会计确认的基础和标准,第三部分探讨具体要素项目的确认问题。
本书以会计确认的内涵分析为出发点,系统探讨了会计确认基础、会计确认标准和各类会计要素的具体确认问题。本书视角开阔,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密切结合会计实践,对实践有较高的参看价值。作者吴江涛提出的应立足“会计要素中心论”角度定义会计确认等一系列观点,都有不同程度的理沦创新,可以看出是潜心研究后得到的。本书结构安排合理,论点正确,论述清楚,逻辑性强,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法科学,语言文字流畅。
会计核算过程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基本环节,其中确认、计量和记录构建会计数据库,会计报告将会计数据库中的数据加工后输出。在这一过程中,会计确认处在第一环节。它决定了纳入会计数据库的数据内容、类别和数据容量,也限制了会计报告的输出内容、加工方式和输出信息的容量。可以说,会计确认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瓶颈”,它同时限制了会计输入和输出信息的最大容量以及内容,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与会计计量、会计报告等问题相比较,会计研究对会计确认的关注度却不够,与它相关的许多现实问题没有获得理论上的解释。在当前社会中,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会计确认常常是会计造假的切入点。虚增或虚减资产、提前确认收入、少计费用和隐瞒应计负债等常见盈余操纵手段,都与会计确认紧密相关。会计确认之所以为盈余管理、会计造假所凭借,与其内蕴的不确定性及其相关研究的滞后有很大关系。诸如此类的因素显示,探究会计确认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吴江涛编著的《会计确认研究》以会计确认的内涵分析为出发点,系统探讨了会计确认基础、会计确认标准和各类会计要素的具体确认等问题。《会计确认研究》分为三大部分,共7章,主要内容和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探讨与会计确认相关的概念问题,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主要界定会计确认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项工作通过两种方式来完成:一是通过概念的定义来认识会计确认;二是通过分析会计确认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在会计概念结构中所处的层次,进一步明确会计确认概念。第二章探讨作为会计确认理论基础的相关概念。本章对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基本原则、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的性质及内容进行了分析。
第二部分探讨会计确认的基础和标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三章主要讨论会计确认基础,重点对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流动制进行了回顾和探讨。第四章主要讨论会计确认标准。本章首先比较和评析了一些主要准则制定机构和我国学者提出的会计确认标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会计确认应遵循的一般标准。
第三部分探讨具体要素项目的确认问题,包括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第五章探讨了资产的确认问题,讨论内容主要包括资产确认的一般标准、债权确认、有形资产确认、无形资产确认、股权确认、金融资产确认以及或有资产确认等;第六章探讨了权益的确认问题,主要讨论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确认的一般标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确认的一般时点、或有负债与或有所有者权益确认、所得税负债确认、发行股份结算之义务的确认和库藏股票确认等问题;第七章探讨收益确认问题,主要讨论了收益概念的内涵、收益确认的两种基本模式、实现与赚取过程法下的收益确认原则和标准、资产-负债法下的收益确认原则和标准、复合交易收益确认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