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能源产业,对于保障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以及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电力产业的自然垄断特性和基础性战略地位,世界各国一直将电力产业的价格规制作为政府经济性规制的核心内容。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电力产业正在进行以放松规制和引入竞争为主题的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化改革。在这场改革过程中,作为电力体制变迁和电力市场化模式重构的关键环节——电价规制的改革更加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有效的电价规制机制对于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促进竞争性电力市场的形成,保障社会分配的公平性,保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以及促进企业提高效率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含春、李孟刚编著的《我国电力产业价格规制改革研究》从最基础的政府规制以及价格规制理论出发,通过对自然垄断产业政府规制理论的演进历程、最新发展进行有所取舍的综述和对价格规制的内涵、目标以及模式的深入分析,为全书研究的展开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电力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能源产业,对于保障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以及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电力产业的自然垄断特性和基础性战略地位,世界各国一直将电力产业的价格规制作为政府经济性规制的核心内容。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电力产业正在进行以放松规制和引入竞争为主题的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化改革。在这场改革过程中,作为电力体制变迁和电力市场化模式重构的关键环节——电价规制的改革更加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有效的电价规制机制对于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促进竞争性电力市场的形成,保障社会分配的公平性,保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以及促进企业提高效率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世界电力产业规制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价规制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改革措施,目前已基本形成以社会平均成本为基础的成本加成定价模式。然而,从国外发达国家电价规制改革的经验来看,我国电价规制改革相当滞后,竞争性领域的价格形成缺乏市场化基础,自然垄断领域的价格规制也缺乏有效的手段,距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以及激励性价格规制模式的建立都具有相当大的距离。现行的电价规制机制远不能满足我国电力产业发展和电力市场化建设的需要,因此,亟须进一步改革。基于上述背景,王含春、李孟刚编著的《我国电力产业价格规制改革研究》选择我国电力产业的价格规制改革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能够对我国电力产业价格规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电力产业价格规制改革研究》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政府规制理论以及价格规制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奠定全书研究的理论基础。本书从最基础的政府规制以及价格规制理论出发,通过对自然垄断产业政府规制理论的演进历程、最新发展进行有所取舍的综述和对价格规制的内涵、目标以及模式的深入分析,为全书研究的展一开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对我国电价规制改革的历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以确定我国电力产业价格规制改革的现实环境。本书从严格规制时期、规制改革起步时期、基于成本的电价规制形成时期、电价规制改革调整时期以及电价规制改革深化时期等五个阶段全面回顾了我国电价规制改革的历程;从电价规制主体和电价规制客体两个方面解析了我国现行的电价规制结构,从电价水平规制和电价结构规制两个角度剖析了我国现行的电价规制模式;最后,基于上述规制现状,对我国电价规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识别。
第三,总结了国外电力产业价格规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并分别提出了我国竞争性发、售电领域以及自然垄断性输、配电领域的价格规制改革路径。特别地,基于影响价格规制改革模式选择的制度性以及产业特征等方面的因素分析,提出了我国输、配电价格规制应该采取的渐进式改革思路,也即在改革初期,建立回报率价格规制模式;在改革的中远期,再逐步引入具有激励性的价格规制模式。
第四,对政府的主要规制对象——我国输配电企业在回报率规制模式下的有效投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基于A—J效应和输配电企业投资实践提出了“有效投资”的概念;其次,基于输配电企业与规制者之间的单次合约关系以及无限次重复合约关系,分别建立了回报率规制模式下的单次非合作动态博弈模型以及无限次重复博弈模型。并基于两种情况下的模型,分别推导出基于博弈均衡实现企业有效投资水平需要满足的条件;最后,对如何促进我国输配电企业进行有效投资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第五,对政府的主要规制对象——我国输配电企业在回报率规制模式下准许投资回报率水平的确定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对准许投资回报率的内涵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法下输配电企业各参数的确定进行了分析;其次,深入研究了我国输配电企业准许权益资本成本的确定。通过对权益资本成本各种计算方法的分析和比较,并基于国外输配电企业权益资本成本测算实践以及我国资本市场实际,提出适用于我国资本市场电力产业上市公司的准许权益资本成本计算方法——剩余收益折现模型法;分别基于净资产收益率评价标准和剩余收益折现模型对我国输配电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进行测算。特别是通过选取我国电力产业3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首次采用“三阶段”剩余收益折现模型对我国电力产业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进行了测算;最后,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法估算出了回报率规制模式下我国输配电企业的准许投资回报率水平。
第六,对我国输配电企业价格规制的远期改革模式——激励性价格规制改革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首先,在对激励性规制产生的现实环境以及激励性价格规制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对完全信息条件下和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抽租和效率的权衡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基于此提出不同价格规制模式的成本补偿规则、激励强度及其选择建议;其次,分别将公共资金的高成本、低效的成本审计制度以及较高的规制收买风险等引入激励性价格规制模型中,剖析了我国上述转轨经济特征对激励性价格规制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我国输配电企业激励性价格规制的渐进式改革道路相应的价格规制改革模式以及相关建议。
最后,本书提出了我国电力产业价格规制改革应该采取的相关配套措施。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范围界定
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三、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一、政府规制相关理论综述
(一)公共利益规制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二)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三)激励性规制理论——规制理论的新发展
二、价格规制理论
(一)价格规制的内涵
(二)价格规制的目标
(三) 自然垄断产业的价格规制模式
三、我国电力产业价格规制改革的文献综述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电力产业价格规制改革现状及问题识别
一、我国电力产业价格规制改革历程
(一)计划经济下的严格规制时期(1949-1979年)
(二) 电价规制改革起步时期(1980-1984年)
(三)基于成本的电价规制形成时期(1985-1995年)
(四) 电价规制改革调整时期(1996-2001年)
(五) 电价规制改革深化时期(2002年以后)
二、我国电力产业价格规制结构与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现行的电价体系
(二)我国电力产业的价格规制结构
(三)我国电力产业的价格规制模式
三、我国电力产业价格规制的问题识别
(一)发、售电领域的价格形成缺乏市场化基础
(二)现行规制定价模式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利润基数的形成缺乏合理的衡量标准
(四)利润率的确定缺乏科学的计算方法
(五)缺乏对企业提高效率和改善经营绩效的激励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外电价规制改革经验及我国电价规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国外发达国家电价规制改革的经验借鉴
(一)英国的电价规制及其改革
(二)美国的电价规制及其改革
(三)日本的电价规制及其改革
(四)国外发达国家电价规制改革的经验借鉴
二、我国电力产业价格规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发、售电领域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
(二)逐步实现输、配电领域的激励性价格规制改革
(三)小结
三、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回报率规制模式下我国输配电企业的有效投资问题研究
一、A—J效应及分析
二、输配电企业投资实践和“有效投资”概念
(一)输配电企业的投资实践
(二)“有效投资”的概念
三、回报率规制模式下我国输配电企业投资的单次博弈分析
(一)单次博弈基本模型构建
(二)单次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三)结论及建议
四、回报率规制模式下我国输配电企业投资的无限次重复博弈分析
(一)无限次重复博弈基本模型构建
(二)无约束条件下输配电企业投资的无限次重复博弈分析
(三)有约束条件下输配电企业投资的无限次重复博弈分析
(四)结论及建议
五、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输配电企业准许投资回报率水平的研究和测算
一、准许投资回报率的内涵分析及计算方法
二、我国输配电企业准许资产负债率分析
三、我国输配电企业准许债务资本成本分析
四、我国输配电企业准许权益资本成本分析和计算方法选择
(一)我国输配电企业准许权益资本成本分析
(二)权益资本成本计算方法的分析和比较
(三)国外输配电企业常用权益资本成本计算方法的分析和启示
(四)我国输配电企业准许权益资本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
五、我国输配电企业准许投资回报率水平测算
(一)准许资产负债率的测算
(二)准许债务资本成本的测算
(三)准许权益资本成本的测算
(四)我国输配电企业准许投资回报率水平的测算
(五)小结
六、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输配电企业的激励性价格规制改革研究
一、价格规制中的不对称信息和多重委托—代理关系
(一)价格规制中的不对称信息问题
(二)价格规制中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
二、激励性价格规制——抽租和效率的基本权衡
(一)激励性价格规制的基本模型
(二)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抽租和效率问题
(三)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抽租和效率的权衡
(四)不同规制模式的成本补偿规则、激励强度及其选择分析
三、我国的转轨经济特征及其对激励性价格规制的影响分析
(一)公共资金高成本及其对激励性规制的影响分析
(二)低效的成本审计制度对激励性规制的影响及解决途径
(三)存在规制收买条件下的激励性规制及相应策略
四、我国输配电企业激励性价格规制的渐进式改革之路
(一)激励性规制改革初期我国输配电企业价格规制模式选择
(二)激励性规制改革中远期我国输配电企业价格规制模式选择
五、本章小结
第八章 我国电力产业价格规制改革的配套措施
一、推进电力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竞争性电力市场体系
二、推进电力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电力监管体系,加快建立现代监管制度
四、制定科学的成本核算规则,建立和完善成本监督约束机制
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电力法律法规体系
六、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
一、基本观点与研究结论
二、主要贡献与创新点
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A 我国电力产业各上市公司全年平均股票价格
附录B 我国电力产业各上市公司的股息支付率
附录C 我国电力产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MORE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