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退到光绪三十四年十月(1908年11月)的一个傍晚,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3岁的溥仪被一群皇宫里来的人吓得大哭,随后他被这群人抱走。接下来两天之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病逝,小溥仪在哭声中继承了皇位,他的父亲醇亲王载沣(光绪的亲弟弟)则作为了监国摄政王,代替儿皇帝执掌天下大权。
醇王府连续出了两个皇帝、一个摄政王,一时间,京城到处流传着醇王府“两代潜龙、一朝摄政”各种版本的神奇故事,这是多么荣耀的事情啊!
然而,事情恰恰相反。有些时候,被荣耀笼罩了的人,往往感觉不到荣耀。醇王府里面的人不仅感觉不到荣耀,反而在荣耀的面前抬不起头来。这是为什么呢?这一切都得从第一代醇亲王奕谡说起。
奕谡是道光皇帝的第七个儿子。他的四哥哥奕仁继承了皇位,即咸丰皇帝。奕谡19岁奉旨成婚,妻子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叶赫那拉氏。2l岁那年,他亲手捕杀顾命大臣肃顺,与六哥哥恭亲王奕斤一道帮助慈禧太后成功地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辛酉政变”。
慈禧太后执掌大权以后,半年之内就颁给她的妹夫奕谡一大堆头衔,什么都统啊、御前大臣啊、领侍卫内大臣啊、管理神机营事务管事啊等等。在同治一朝,官职上能够跟奕谡相提并论的,只有他的六哥哥恭亲王奕斤。奕诉比他大8岁,长期主持军机处,内政外交都管,运筹帷幄,气度非凡,人称“鬼子六”(“鬼子六”是当时“传统派”送给作为“洋务派”领袖奕诉的称号,有点鄙视的意思,但也可以作为奕斤能力和魅力的表现)。奕谡当时年轻气盛,一心想跟六哥哥一比高下。
就在奕谡在政治上想要有所作为,准备跟六哥哥一比高下的时候,18岁的同治皇帝突然驾崩。同治帝无嗣,奕谡的长子载括继承了皇位,改号光绪。这样一来,作为皇帝的老子,一度热心政治的“太上皇”奕谡,不得不跪在“女强人”慈禧太后面前请求退休。慈禧太后很不客气地撤销了他的所有职位,直到光绪十一年(1885年)才请他出来担任新成立的帝国海军大臣。由于内心对慈禧太后的恐惧,奕谡竟然挪用海军军费来为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对日后甲午战败这件事他是有相当责任的。
儿子做了皇帝,老子马上退休,奕谖过得十分窝囊。
随着光绪的长大,对慈禧太后越来越不满,两人关系不好,作为老子的奕谡更加不安。在当帝国海军大臣期间,慈禧太后赐给他一顶杏黄轿子,他一次都不敢坐。
在醇王府,他管自己住的正房叫“思谦堂”,管书房叫“退省斋”,连家里的器物都刻有“满招损,谦受益”这样的字眼。他思前想后,写出“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这样的话作为格言家训,在每个子女的房间里张挂。
奕谖死的时候只有51岁,死后慈禧太后派人砍掉他坟头的白果树。因为有人对慈禧太后说,那地方风水好,“皇”是“白”“王”两个字的重叠。
“白果树事件”给醇王府留下忧郁的阴影,几十年后,溥仪的弟弟溥杰回忆起这件事,还耿耿于怀。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