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麻醉安危和质量控制
1.麻醉风险
2.麻醉意外防治
3.麻醉质量控制
Ⅱ 麻醉前准备和病情估计
4.麻醉前准备
5.病情估计
Ⅲ 常用药物
6.麻醉前用药
7.吸入麻醉药
8.静脉麻醉药
9.骨骼肌松弛药
10.麻醉性镇痛药及其拮抗药
11.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12.局部麻醉药
13.增强心肌收缩药
14.血管收缩药
15.抗高血压药和控制性降压药
16.抗心律失常药
17.止血药和抗凝药
18.激素和抗过敏药
19.晶体液和胶体液
20.利尿药和脱水药
Ⅳ 麻醉方法
21.神经阻滞和局部静脉麻醉
22.蛛网膜下腔阻滞
23.硬膜外阻滞
24.喉罩的临床应用
25.气管内插管术
26.气道困难处理
27.静脉麻醉、吸入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
28.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29.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
30.麻醉机的结构和安全使用
31.麻醉后恢复室及并发症的防治
V 各科手术麻醉
32.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33.颈部手术麻醉
34.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麻醉
35.眼科手术麻醉
36.耳鼻喉科手术麻醉
37.胸部手术麻醉
38.肺隔离和单肺通气技术
39.后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
40.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
41.血管手术麻醉
42.腹部手术麻醉
43.骨科手术麻醉
44.整形外科手术麻醉
45.妇产科手术麻醉
46.泌尿外科手术麻醉
47.非住院手术和诊疗操作麻醉
48.脏器移植手术麻醉
Ⅵ 特殊病人麻醉
49.老年病人麻醉
50.小儿麻醉
51.新生儿麻醉
52.创伤病人麻醉
53.烧伤病人麻醉
54.心脏病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
55.高血压病人麻醉
56.呼吸道疾患病人麻醉
57.肝功能障碍病人麻醉
58.肾功能不全病人麻醉
59.糖尿病病人麻醉
60.肥胖病人麻醉
61.肾上腺疾病病人手术麻醉
62.重症肌无力病人麻醉
Ⅶ 重症监测方法
63.呼吸功能监测和呼吸波形分析
64.心电图监测
65.心血管功能监测
66.凝血功能监测
67.麻醉深度监测
68.氧和麻醉气体浓度监测
69.肌松药作用监测
70.血气分析
71.体温监测与调控
Ⅷ 重症治疗技术
72.氧治疗
73.起搏、复律和除颤
74.围术期液体治疗
75.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
76.输血及合理用血
77.小儿输血与输液
78.反流、误吸和吸人性肺炎
79.休克
80.机械通气和呼吸支持
81.围术期呼吸衰竭的防治
8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83.ICU中镇静和镇痛
84.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原因和处理
85.急性肺水肿
86.肺栓塞
87.心力衰竭和循环支持
88.心肺脑复苏
89.新生儿和小儿心肺复苏
Ⅸ 疼痛治疗
90.术后镇痛
91.分娩镇痛
92.小儿疼痛治疗
93.慢性疼痛治疗
94.晚期癌痛治疗
X 附录
95.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参考值
96.麻醉学有关的常用英文缩写
97.麻醉及复苏相关的标准
98.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