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为红色江山冲锋陷阵的军人,一个为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总书记,一个为“文革”遗患疗伤的医师,一个让中华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人生纪实(上中下)(精)》记述了邓小平同志从出生、成长到参加革命、领导建设到最后辞世的整个人生历程,并收录了邓小平的秘书、同事、战友、情人的文章和专著,全面而详实地谱写了一代伟人的一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邓小平人生纪实(上中下)(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部图书馆编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为红色江山冲锋陷阵的军人,一个为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总书记,一个为“文革”遗患疗伤的医师,一个让中华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人生纪实(上中下)(精)》记述了邓小平同志从出生、成长到参加革命、领导建设到最后辞世的整个人生历程,并收录了邓小平的秘书、同事、战友、情人的文章和专著,全面而详实地谱写了一代伟人的一生。 内容推荐 《邓小平人生纪实(上中下)(精)》在体例上以时间顺序编排,共分十个部分。每一部分从历程、交往、珍闻等三个主要方面,试图立体式地展现邓小平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而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功勋。 目录 第一编 早年岁月 (1904-1927) 历程 古城广安/3 祖先踪迹/8 生身父母/14 少年时光/21 走出夔门/30 在法国的艰苦生活/37 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47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60 中山军校政治处长/68 交往 视若兄长——与周恩来/74 母子情深——与他的两位母亲/87 不忘恩师——与汪云松/94 “大哥”、“大姐”——与李富春和蔡畅/97 “焕章先生和我们是有缘的”——与冯玉祥/100 人世间的真情——与张锡媛/104 珍闻 第一次远洋/108 困境中的生日/110 活泼开朗 才气横溢/112 中华豆腐店/113 巴黎咖啡馆/114 足球迷/116 一条蓝白道的大围巾/118 第二编 红军时期 (1927-1937) 历程 进入首脑机关/123 参加八七会议/128 党中央秘书长/131 25岁的政委/138 进军靖西/149 主持土地革命/155 指导平马整训/160 千里转战/165 入赣南临危受命/185 首任红都“京官”/196 红色中华南天柱/213 “邓、毛、谢、古”事件/233 “红星”闪闪亮/240 长征途中/252 初到陕北/261 交往 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与毛泽东/269 不能浪费人才一 与王稼祥/292 无话不谈的挚友一一与罗荣桓/295 军长和政委——与张云逸/301 第一个军事“搭档”——与李明瑞/317 拔哥——与韦拔群/323 你要指挥部队,离不开好马——与贺晋年/327 珍闻 指挥高唱《国际歌》/331 用南瓜瓤治病/334 护送邓政委/337 魁星楼上的灯光/342 右江情深/348 血战梅花/356 除恶记/361 暗访/366 七营镇留佳话/368 第三编 立马太行 (1937-1945) 历程 奔赴抗日战场/373 建立动委会/381 坚持独立自主/388 领导抗日反顽斗争/396 在百团大战中/416 视察太岳、中条区/426 出任太行分局书记/441 主持温村会议/449 领导根据地建设/454 交往 战友情谊五十年——与刘伯承/468 “彭总不愧是大军事家”——与彭德怀/478 “徐总真是出奇制胜的高手”——与徐向前/482 “李达是个难得的好参谋长”一与李达/498 两万块大洋——与陈再道/504 “遇事要谨慎,办事要稳妥”一一与皮定均/514 “我给你批钱就是了”——与钱信忠/520 模范夫妻——与卓琳/523 战友情谊——与邓发/529 珍闻 巧斗阎锡山/533 没有官架子/538 亲人/541 “对奸污妇女者,杀无赦”/543 邓政委发怒了/547 鱼离不开水/549 在邢台县道沟村/550 抗日银行/555 “抓一抓干部教育工作”/558 做红娘/562 “关心战士生活不是小事情”/568 请刘伯承为胖胖起名/572 第四编 逐鹿中原 (1945-1949) 历程 上党、平汉战役/575 丢掉和平幻想 准备严酷斗争/587 一出陇海/596 二出陇海/602 夜渡黄河口 兵出鲁西南/610 挺进大别山/618 指挥三军 逐鹿中原/628 参加西柏坡“九月会议”/638 淮海战役/650 渡江战役/659 接管南京/667 从丹阳到上海/677 第一次到北京/685 交往 友谊重如山——与陈毅/688 “这才是真正的将才”——与陈赓/695 合作默契,共同指挥一——与谭震林/710 不看资格看能力——与刘华清/716 “咱们一块干”——与杨得志/721 “不握手会议”——与陈锡联/731 “我就是要用‘王牌’对‘王牌’”——一与杨勇/736 “我送你四个字,叫内方外圆”——与秦基伟/754 憾事——与高树勋/759 珍闻 挺进大别山的决策/765 巧渡黄河/774 鏖战羊山集/778 强渡汝河/789 挥泪斩“马谡”/803 缝棉衣/811 “坚决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814 正逢枫红果香时/819 康泽战败被俘时/823 建国前夕在南京/825 第五编 建国初期 (1949-1956) 历程 挺进大西南/839 和平解放西藏/851 开创西南财经工作的新局面/861 修建成渝铁路/874 在财政部工作的一年/883 反对高饶的斗争/890 1956年的两次访苏/901 中共八大/912 交往 好搭档,好邻居——与贺龙/921 这样的人应该保护——与阿沛·阿旺晋美/928 虚心求教——与费孝通/939 珍闻 批评“五里腿”/944 不准压制民主/947 “要让人民打上文化牙祭”/950 关心《新华日报》/953 视察潜艇部队/960 “我们来看看同志们”/963 “要像钟表一样准确”/965 “就是要给他革命的机会”/968 第六编 十年总书记 (1956-1966) 历程 首次视察大西北/971 石油工业的战略东移/986 视察东北/991 “是生活越搞越单调,还是越搞越丰富?”/1004 不能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1019 下基层调查研究/1023 《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的制定/1043 七千人大会/1052 亲赴西南大三线/1059 总书记的最后一次视察/1081 交往 “人不见面心见面”——与朱德/1099 “要继续调查研究搞清楚”——与罗瑞卿/1109 凡事要乐观些——与吴晗/1118 珍闻 遵义会议纪念馆的风波/1122 整顿铁路,抓整章建制/1128 心系油田/1132 对人民公社的历史思考/1139 “猫论”的由来/1151 一件题词的遭遇/1157 没有留影的视察/1161 第七编 十年危难 (1966-1976) 历程 “文化大革命”的前三年/1167 在新建县的日子里/1172 阐述“三个世界”理论/1183 四届人大/1190 旧地重游/1203 山西大寨之行/1220 1975年的整顿/1228 “天安门事件”/1245 交往 公正评价,告慰忠魂——与刘少奇/1261 肝胆相照,共解国难——与叶剑英/1274 “尊重邓主席的命令”——与王震/1282 “我愿拜邓小平为师”——与陶铸/1288 唯一没有鼓掌的人——与萧劲光/1291 我们完成了任务——一与张廷发/1299 “公明党算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与竹入义胜/1305 “天塌下来有你们大个子顶着”——与科尔/1319 珍闻 从鹰潭北上/1328 治理漓江/1333 参观毛泽东旧居/1336 患难见真情/1341 第八编 拨乱反正 (1976-1982) 历程 与“两个凡是”的斗争/1349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357 大转折关头/1367 恢复高考/1410 平反冤假错案/1418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428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建立/1440 出访日本/1447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曲折过程/1458 “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1472 农村改革/1490 关注三峡工程/1498 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509 视察新疆/1527 金融改革/1542 住房制度改革/1546 交往 揭开海军历史新一页——与叶飞/1550 知人知心——与班禅/1562 应该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与丁肇中/1566 为什么不叫黄昆搞本行——与黄昆/1572 知名已久——与金庸/1576 “你1972年的中国之行是明智的、勇敢的”——与尼克松/1582 多次会见的外国朋友——与基辛格/1590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一与哈默/1598 “我总算通过了考试”一一与法拉奇/1610 珍闻 “你的书写得很好”/1620 救戏/1622 请北京市委处理人艺问题/1624 军队指挥自动化/1626 “武器要更新”/1630 访美花絮/1633 “我也是代表团的成员”/1646 开放414招待所/1651 “要考虑天津的发展方向”/1653 参观兵马俑/1660 “二汽生产好,管理也不错”/1663 一句名言的由来/1669 第九编 总设计师 (1982-1989) 历程 政治体制改革/1675 中共十二大/1685 中央顾问委员会/1692 下苏杭/1701 台湾问题/1718 香港回归/1729 澳门回归/1747 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1755 第一次视察经济特区/1767 国庆35周年庆典/1789 十二届三中全会/1797 “863”计划/1802 十二届六中全会/1808 对外政策的“两个转变”/1814 百万大裁军/1822 中共十三大/1831 中苏关系正常化/1839 交往 人间重晚晴——与谭启龙/1852 支持“荣老板”——与荣毅仁/1855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与霍英东/1863 关心“宁波帮”——与包玉刚/1868 “后勤部长”——与陈景润/1873 不忘老朋友的生日——与爱泼斯坦/1880 谢谢你们——与吴健雄等/1884 “我知道你比较了解中国”——与布什/1890 “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与华莱士/1901 “我们要把好的时期记住,坏的时期忘掉”——与胡萨克/1913 “我们非常关注非洲的发展和繁荣”——与穆塞韦尼/1920 “我很高兴结交你这位年轻的朋友”——与拉吉夫·甘地/1927 “两个德国必须统一,中国同样必须统一”——与施密特/1937 珍闻 中国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1947 “三个面向”/1950 “万里有同心,一年一会面”/1952 作出“严打”决策/1958 厦门之行/1961 为北京饭店题写店名/1967 《双猫图》的来历/1968 关心南京中山植物园/1970 “路子要走得宽一些”/1975 “漓江的水变清了”/1980 “我回到家了!”/1987 “看看你们的开发区”/1990 接见话务员/1996 谈话中的幽默/1998 第十编 晚年情怀 (1989-1997) 历程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确立/2001 开发浦东/2011 南方谈话/2019 “要把杭州的旅游业好好发展起来”/2053 最后一次视察/2057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2065 交往 高手之间的较量——与聂卫平/2074 “用桥牌来训练脑筋”——与杨小燕/2079 唇齿相依,不忘老朋友——与金日成/2080 “见到老朋友,我非常高兴”——与穆巴拉克/2091 珍闻 离开领导岗位/2100 最后一次会见“正规记者”/2106 “亚运会建筑搞得好”/2110 逛一逛京城/2114 和睦的家庭/2119 晚年的日常生活/2123 《邓小平文选》的出版/2133 再道一声:小平您好/2139 在大海中永生/2146 编后记/2154 说 明/2156 试读章节 邓小平童年、少年都是在家乡广安度过的。1910年6岁的邓小平正式入私塾发蒙读书,次年进入协兴场上的北山小学学习,1915年插班在广安高等小学堂读书。1918年考入广安县中学堂。 1910年6岁的邓小平发蒙读私塾,开始了他的学生生涯。蒙童的功课主要是读书写字,教材是《三字经》、《千字文》等以识字为主的启蒙读物。这类读物塾师照例是不讲的,只逐字逐句教读,然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聪明、伶俐的邓小平在先生教读之后便能马上记住,而且能流畅背诵,颇得塾师喜欢。 蒙童的主要作业是写毛笔字,塾师在八开纸上写上核桃大小的字作为格字发给学生,学生蒙上纸照写。有了一定基础,学生就可离开格字临摹教师或字帖的字仿写。教师改阅习字作业时,错别字或间架结构很差的字就在字旁画叉,写得较好的字画一个圈,学生称之为“鸡蛋”。儿童对于自己写的字得的“蛋”越多就越高兴。邓小平对写毛笔字很有兴趣,每天读过书后便练习写字,放学回到家里还要反复练习,因此他的字进步很快,得的“蛋”越来越多。每天中午放学回到家里,他总是举着画满红圈的习字本让母亲看,母亲也总是高高兴兴地给他煮一个鸡蛋作为鼓励。经过私塾写字课的严格训练,邓小平的书法有了良好的基础,直到晚年,他的字依然刚劲有力,这可说是他童年时代私塾学习的最大收益。 一年后邓小平离开私塾,进入了协兴场首创的北山小学读书,开始接受新式教育。 邓小平读书十分勤奋用功,在北山小学堂学习的4年时间里,除一次因生病缺了几天课外,从未旷过一天课,不管是酷暑,还是寒冬,也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从未影响他去上学。每天放学回来除了帮母亲做一些家务活,有时去和小伙伴们戏要一阵之外,更多的时间是用来温习功课,晚上还要在油灯下读书写字。由于刻苦努力,加上天资聪明,他始终是班上成绩拔尖的优秀学生。在几年的全部考试中除一次因病考得第二名外,其余考试成绩均是第一名,深受老师称赞和同学们的敬佩。 邓小平不但学习勤奋,而且肯吃苦。他家到北山小学是一条3华里长的乡村土路,一遇雨天,泥泞难走。但邓小平总是风雨无阻,雨再大,路再滑,他也要去上学。几乎每次雨天,在放学和上学的路上都滑倒在泥水中,回到家里经常浑身上下都是烂泥。祖母和母亲心疼邓小平,怕他年幼摔坏身体,就劝邓小平雨天不去学堂,在家中读书写字,温习功课,但邓小平不肯,一定要坚持上学。劝不动邓小平,母亲就想出一个主意,一遇雨天就用小布袋装上一合米,再给两枚铜板,叫他中午在场上熟人店铺里搭一顿饭。谁知邓小平从没去搭伙,下午饿着肚子上课,放晚学回到家将米和钱原封不动地交给母亲。母亲心疼地责备他,叫他不要这样节俭,要爱惜身体。邓小平总是笑着点点头,但事后仍是原样。母亲没有办法,以后碰到雨天,便在家里早点把午饭煮好,托人送到学校给邓小平吃。 童年的邓小平还是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平常在外面经常帮助一些贫苦孩子割草放牛,在家里则尽力帮助母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扫地、照看弟妹等样样都干。到了养蚕季节,他便成为母亲的得力助手。邓小平家每年都要喂养几发蚕,家里的正堂屋和两间厢房都摆满蚕簸。这时候母亲很辛苦,除了繁重的家务外还要抽时间来照看蚕宝宝,白天忙家务,晚上侍弄蚕子,经常忙到深夜。邓小平年纪虽小,但很懂事,看到母亲这样忙碌,十分心疼。于是放学后径自回家,帮助母亲做些活路,不是背着背篼去采桑叶,就是帮着添桑叶,捉小蚕,忙个不停。捉小蚕是一件细致的活,一家人经常捉到很晚。入夜了,母亲再三催促邓小平先去睡觉,但是邓小平总是要坚持到最后,和母亲、姐姐把所有的活干完了才肯去睡,这时往往是深夜了。 P21-23 后记 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伟大光辉、波澜壮阔的一生。作为一位享誉中外的伟大人物,邓小平以其非凡的经历、独特的魅力以及过人的胆略和气魄,征服了千千万万的人们。特别是他作为主要创立者所创立的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邓小平为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为了展示邓小平的光辉业绩、伟大思想、崇高风范和卓越贡献,也为了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经过近两年的资料收集及整理工作,我们编辑了这本《邓小平人生纪实》。 本书在体例上以时间顺序编排,共分十个部分。每一部分从历程、交往、珍闻等三个主要方面,试图立体式地展现邓小平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而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功勋。 本书内容是从大量有关研究邓小平的图书及报刊文章中精选出来的。在此,我们向这些图书及文章的编著者表示衷心地感谢! 凤凰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在此一并致谢! 因水平及学识有限,疏漏及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04年6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