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宏泰、周文港编写的《家族企业治理(华人家族企业传承研究)》针对以往研究常常从价值观或文化的角度探讨创业精神的传承,而忽视正式制度,如治理结构对于代际创业价值的问题,李新春教授及朱沆博士等的文章则利用李锦记的个案作出深入的阐释。李教授等指出,过往有关公司治理的理论,过分关注对于经理人代理成本的控制和监督,忽视良好的治理结构对于家族创业的企业家精神的激发,以及对于创业精神代际传承与发扬的作用。透过对李锦记家族个案的深入研究,李教授等不但展现了有着历史渊源的代际创业过程,还考察了家族治理结构与代际创业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家族治理对于家族创业可能的保障和激励作用。
《家族企业治理(华人家族企业传承研究)》内容简介:在内地,一方面因为部分在改革开放后才创立的民营企业先后即将进入接班换代阶段,个别“富二代”——他们又大多为独生子女——能否顺利接班或是否有兴趣接班等问题,近年来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则是那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迅即致富,身价暴升,并且成功跻身中国富豪榜的富豪很多先后中箭下马,不是财富急速蒸发,便是惹上官司,有些甚至锒铛入狱,因而同样令人议论纷纷。
无论是独生子女在继承过程中表现得未如理想,或是意兴阑珊、欲拒还迎;还是创业一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打拼过程中的如履薄冰、步步为营——大家均十分清楚,他们家族的福祉与企业的命运,其实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华人社会一般相信,家族企业的本质,并非纯粹的商业活动,而是常常关乎家人亲属的情感与福祉,并渗入了孝悌忠信、伦理关系及亲疏有别等文化价值与道德传统,因而不能单从商业经济的层面入手,置其他范畴的问题于不顾。至于深入认真地研究华人家族企业的发展轨迹、结构模式、管理哲学及传承特征等,则肯定更能帮我们较为全面地理解问题。
郑宏泰、周文港编写的《家族企业治理(华人家族企业传承研究)》所收集的9篇有关华人家族企业发展与传承的文章,主要来自香港的专家、学者演讲稿的修订版本,可读性极高,希望能成为相关研究专家、学者、经营者、学生及大众的有趣读物。
再版序言略谈香港富豪家族“争产”与继承问题
前言薪火相传
余仁生家族的创业、传承与应变钟宝贤
引言
故事开端 承办饷码 南下马来亚。 开发边陲地
税田上的“仁生”杂货店 继承危机与应变
结语
郑观应家族的家训与三代传承 陈丽莲
引言
郑观应的父亲一代 郑观应的昆仲一代 郑观应的子侄一代
家训传承 “富不过三代”?
结语
何东家族的继统与传宗郑宏泰黄绍伦
引言
华^社会的继承传统 伺东家族的个案 传宗接代与过继
妻妾成群与嫡庶 情妇与私生子 诸子均分下的竞争
女性遗嘱的时代意义
结语
三代魔咒?婚姻、继嗣与华人家族企业的结构蔡志祥
引言
宗族蓝图的商业:合伙、分家与清盘 陈照南遗嘱与“家”和“族”
的结构问题 跨代继承与家族结构的关系:乾泰隆与元发行
祖先与家族企业的制度与结构
百年利丰基业长青的经营管理之道冯邦彦
引言
利丰的崛起:与时俱进的经营策略 管理模式蜕变:从家族企业到
现代跨国集团 经营角色蜕变:从中间商到全球供应链经理人
独特的企业管理架构和管理机制 相容并蓄东西方的经营管理理念
与企业文化
董浩云家族航运事业的创建与发展郑会欣
创业历程 事业发展特点 人际关系与社交网络 对理
想和事业的追求 家族事业的传承
李锦记家族的治理与代际创业李新春朱沆 陈文婷 刘佳
引言
理论进路 李锦记家族发展过程 家族治理与代际创业
启示与结论
同仁堂三百年来的传承官文娜
引言
同仁堂发展历程 合股与典让 乐平泉重振祖业与后期的
“四房共管” 血缘结构及文化意义 中国的宗族与“父系”
血统结构的形成及其文化意义 日本血亲、姻亲混淆的无血统构造
及其文化意义
结语
霍英东家族的政商关系、慈善事业与跨代传承周文港
个案的意义与价值 白手兴家与创新制度 政治打压与逆流
而上 搭建政商关系,支持新中国建设与香港社会发展 不
计付出,建立红色资本家范式 多元的跨代传承与更新:家族企
业、政商关系、慈善事业 跨代传承与更新:家族企业 跨
代传承与更新:政商关系 跨代传承与更新:慈善事业
结语与启示
作者简介
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