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民族冲突是二战后主要冲突形式,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如阿以冲突、印巴冲突、斯里兰卡民族冲突、北爱问题、波黑冲突、车臣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等。《暴力冲突中的妇女(一个性别视角的分析)》由范若兰所著,本书关注和研究的是宗教/民族冲突如何导致对妇女的各种暴力升级,女战士和女性自杀袭击者的性别喻意,以及妇女如何反战和推动和和平进程。本书更注重从性别视角探讨宗教/民族冲突的根源和影响,指出民族冲突并不是没有性别的,而是以性别为基础,宗教和民族主义都具有排他性的、刚性的、不妥协性的男性特征,当两者结合,使得宗教/民族冲突激烈、持久、不易解决。要有效解决宗教/民族冲突,需要引入合作、协商等柔性特征。
导论
第一节 缘起
一、令人震惊的片断
二、宗教/民族冲突中被遮蔽的妇女
三、从性别视角审视宗教/民族冲突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和理论
一、相关概念
二、相关理论
第三节 思路和方法
一、本书研究范围和重点
二、研究思路和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宗教、父权制与性别建构
第一节 宗教与性别建构
一、宗教经典中的性别建构
二、法典与神学家强化男尊女卑:宗教与父权制结合
第二节 宗教与父权制对妇女角色的定位
一、圣母:贤妻良母
二、淫荡的夏娃:诱惑物
三、贞节:宗教和家族荣辱象征
四、附属品、财产和战利品
第三节 现代父权制下的宗教原教旨主义与性别建构
一、宗教改革运动、世俗主义和女权运动对神权和父权的冲击
二、宗教原教旨主义坚持不平等的性别建构
三、个案研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妇女观
第二章 民族建构和国家建构中的宗教与性别
第一节 性别、宗教与民族建构
一、宗教与民族建构
二、妇女与民族建构
第二节 性别、宗教与民族主义
一、宗教与民族主义
二、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
第三节 性别、宗教与民族国家
一、宗教与民族国家
二、妇女、宗教与民族国家
三、个案研究:从巴列维王朝到伊斯兰共和国
——伊朗妇女角色变迁
第三章 宗教/民族冲突中的受害者
第一节 暴力冲突中的死亡与性别
一、暴力冲突死亡的人数
二、悲伤母亲与战争寡妇
第二节 难民与妇女
一、难民人数估计
二、妇女在难民营的艰难生活
三、难民营中的性剥削
第三节 宗教/民族冲突中的性暴力
一、宗教/民族冲突中普遍发生的性暴力
二、性暴力对妇女的影响
三、宗教/民族冲突中性暴力的性别喻意
第四节 严酷的生存环境与严格的行为规范
一、严格规范妇女的行为
二、个案研究: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对妇女的压迫
第四章 宗教/民族冲突中的支持者
第一节 妇女解放与民族运动
一、妇女支持民族事业
二、个案研究:巴勒斯坦妇女与民族运动
第二节 宗教/民族冲突中的女战士
一、民族抵抗组织中的女战士
二、女战士参加抵抗组织的动机
三、个案研究:“猛虎”组织的性别分析
第三节 宗教/民族冲突的极端产物
——女性自杀式袭击
一、女性自杀式袭击现象
二、女性自杀式袭击者的动机
三、女性自杀式袭击的性别意义
第五章 宗教/民族冲突中的和平者
第一节 妇女反对宗教/民族冲突
一、母亲们反对战争
二、女性主义者的反战行动
三、妇女反战的差异
第二节 妇女推动和平进程
一、女性主义和平观及女性经验对于实现宗教/民族和解的意义
二、妇女推动民间和平运动
三、妇女参与正式和平谈判
第六章 文明冲突的性别分析
第一节 文明与文明的冲突
一、何谓文明
二、关于文明的冲突
第二节 西方人与穆斯林对彼此的印象
一、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他者”
二、穆斯林对西方人的看法
三、偏见与歪曲及其根源
第三节 西方社会与穆斯林世界冲突的焦点
一、妇女权利:普世的还是宗教的
二、美国的阿富汗战争:解放阿富汗妇女?
三、面纱:压迫的标志还是捍卫伊斯兰的象征
第四节 文明冲突的性别喻意
一、文明与野蛮:话语的权力关系
二、文明冲突与国家利益
第七章 消除针对妇女的三重暴力
第一节 国际社会努力消除对妇女的一切暴力
一、联合国有关公约和决议
二、世界妇女大会宣言和决议
三、国际社会消除对妇女一切暴力的实践
第二节 妇女参与冲突后国家重建
一、妇女参与冲突后重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二、妇女参与冲突后重建:取得的成就
三、妇女参与冲突后重建: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妇女重新解释宗教经典
一、何谓伊斯兰女性主义
二、伊斯兰女性主义对著名经文和圣训的重新解读
三、伊斯兰女性主义重新解释经训的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