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是谁?他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在起落沉浮中,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透过余玮编写的这本《传奇陈云》中所介绍的陈云起落浮沉的烟云,我们可以清楚看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晴雨寒暑,可以看出中国政治风向的变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传奇陈云(新中国经济建设开拓者与奠基人)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余玮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陈云是谁?他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在起落沉浮中,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透过余玮编写的这本《传奇陈云》中所介绍的陈云起落浮沉的烟云,我们可以清楚看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晴雨寒暑,可以看出中国政治风向的变化…… 内容推荐 陈云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有“红色掌柜”、“经济管家”和党内理财能手的美誉。每当经济发展关键时刻,毛泽东总是“国有难事念陈云”,亲自点将委以重任。《传奇陈云》一书描述了陈云孤苦童年与艰难求学生涯,以及他的一生。他起落沉浮,从商务印书馆店员走上革命道路,组织工农武装暴动,担任中央特科总负责人;受命为苏区经济工作奠基,又在长征路上神秘失踪:延河岸边,掌管中组部、创办“窑洞大学”,提倡“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创建北满根据地,四保临江、接管沈阳,从“打天下”转向“坐天下”、“治天下”;被毛泽东点将,打响全国财经领域的“三大战役”;在起起伏伏的政坛风浪中,大智若愚,成为打不倒的“老病号”;云开日出后,力主合法解决“四人帮”,公开要求邓小平复出,再次掌管全国经济工作——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生动再现了这位开国元勋崛起、辉煌、困惑、冤屈的传奇经历与曲折人生。 《传奇陈云》由余玮编写。 目录 第一章 白云出岫/001 孤苦的童年 艰难的求学生涯 心底萌发报国思想 第二章 叱咤风云/009 商务印书馆店员 两次被推举为罢工委员长 参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到民间去组织农民暴动 担任中央特科总负责人 第一次会见鲁迅 第三章 云沐铁流/036 为苏区经济工作奠基 担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 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长征路上神秘失踪 宣传长征第一人 奉命迎接西路军左支队 创建“新兵营”培养军事人才 第四章 云映延河/168 掌管中央组织部 创办“窑洞大学”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党内理财能手 “鼻痛带来美姻缘” 在洞房给于若木上党课 第五章 云程万里/101 赶赴东北开展工作 组建北满分局 创建北满根据地 临危请缨奔赴南满 七道江会议一锤定音 四保临江:牵住敌军“牛尾巴” 接管沈阳 “把财经工作放在仅次于军事的位置上” 第六章 雨霁云朗/146 毛泽东点将 打响经济战线上的“淮海战役” 实现全国财政经济的统一 妥善处理“三反”“五反”“过火”问题 “经济内阁”与“新税制风波” 粮食统购统销始末 领导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七章 风起云涌/200 精心编制“一五”计划 “反冒进”中扮演主角 毛泽东:“真理有时候就掌握在一个人手里” 千方百计解决吃饭问题 深入青浦蹲点调查 恢复经济要“伤筋动骨” 成为受批判的“主角” 第八章 黑云丽日/257 被迫“疏散”到江西“蹲点” “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 到生产车间“蹲点” 在“蹲点”的岁月里 一路奔波忙调研 结束“蹲点”回到北京 推进对外贸易拓展 主张合法解决“四人帮” 第九章 云淡风清/324 公开要求邓小平复出 率先提出纠正历史要案 又一次领导全国经济工作 为建设宝钢把脉 “鸟笼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 办特区是一个新事物 担任中纪委第一书记 第十章 云霞满天/366 “必须成千上万地提拔中青年干部” 独特的人生哲学和养身之道 一生朴实无华平易近人 同病魔搏斗的日子里 试读章节 心底萌发报国思想 1918年,13岁的陈云又返回母校颜安小学高小部上学。在这里,陈云的思想还受到了一位名叫张子谦的老师的影响。张先生是个进步的爱国人士,他不仅讲课语言流畅、生动活泼,而且经常向学生们介绍近代历史故事,如林则徐虎门销烟、谭嗣同舍生取义、广州黄花岗起义等等。每当这时,陈云总是听得特别认真,笔记记得一丝不苟,有时还提出问题请老师解答。张老师也格外喜欢这位出身贫苦、聪明又勤奋刻苦的好学生,有时在课余还与陈云谈心,交流思想,共同讨论。陈云从他那里懂得了什么是帝国主义的侵略、什么是封建主义的剥削等等,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油然而生。 1919年,美、英、法、日、意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也作为战胜国参加了会议。然而,这次会议不仅拒绝了中国提出的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正义要求,反而决定由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各项特权。软弱无能的中国北洋军阀政府的代表居然准备在这样的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怒。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集会游行,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止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等口号。由此,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迅即在神州大地轰轰烈烈地展开,这便是著名的“五四运动”。 反帝爱国运动的浪潮很快波及全国各地,也传到陈云家乡,青浦县的青年学生和爱国群众立即云集响应。5月9日,青浦各校师生响应全国学联的号召,举行示威游行,愤怒声讨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11日,青浦县教育会又发动全县各学校罢课3天,师生们纷纷走上街头宣讲国耻。商界亦不甘落伍,相继罢市,抵制日货,声援学生运动。一时间,青浦县的爱国运动风起云涌。 此时,练塘镇上举行了罢市示威,陈云所在的学校也受到了影响。爱国运动的浪潮深深地吸引了他,使他再也不能坐在教室里心平气和地念书了。陈云和同学们一起,在张子谦老师的带领下,组成童子军、救国十人团和宣传队,走出校园,奔赴街头、乡村。在镇上进行演讲和表演短剧,号召人们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卖国贼,抵制日货,不当亡国奴。一次,陈云在一个茶馆里讲演,他慷慨陈词,越讲越激动,脚一蹬,将桌子上的茶壶都给踢翻了。他的义正词严和炽热的爱国情怀,强烈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茶馆里不时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据陈云少年时期的同学回忆,陈云与同学们在练塘镇附近的乡村游行、演讲时,一遍又一遍地呼吁乡亲们不要吃日本产的干贝,不穿东洋纱织的洋布,不玩用日本原料做的赛璐珞玩具。他们稚嫩的声音、慷慨的言辞、满腔的义愤,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有些人还情不自禁地跟着陈云和同学们振臂高呼“打倒袁世凯卖国贼”、“收回青岛”、“不要做东亚病夫”等口号。 他们还利用表演短剧进行宣传活动,以更为通俗和形象化的语言来教育当地的群众。他曾在一出名叫《叶名琛》(叶名琛是清末两广总督,1857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时不抵抗,最后城陷被俘,死于印度)的话剧中扮演了一个角色。 颜安小学校在这次爱国运动中所用的宣传经费都是陈云和同学们自筹的。他们把平时攒下来的零用钱都捐献出来,买纸张,做小旗,写标语。不仅如此,陈云和同学们还发起成立了爱国储金会,并走上街头募捐,为反日宣传活动筹款。通过这场反帝爱国运动,陈云非凡的组织才能已经显露出来,在同学们中有较高的威信。这时,他立志报国的思想渐渐在心底萌发。 这年5月,陈云高小毕业,何去何从成为摆在他面前的一大问题。当然,回家去帮舅父料理店务是最容易想到的一条路。但从小把陈云当作自己孩子抚养的廖文光不愿如此,担心会耽误陈云的前程。熟悉与了解陈云的老师和同学们,对此非常惋惜。张老师也非常着急。 11月,张老师的弟弟张子恭(又名张子宏)回家探亲,他当时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张子谦灵机一动,就将陈云的情况向弟弟做了详细介绍,请他帮助想想办法。张子恭听了哥哥的介绍之后,也很热心此事,提议不妨让陈云这次就随他到商务印书馆去,先当学徒工,待慢慢适应后再图发展。这样一来,可以解决经济自立问题,也可利用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方便继续学习、多看些书,另外在市区工作的发展机会可能要多一些。 廖文光和陈云听了以后,都非常感激,出去可能很苦,但对穷人家的孩子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这总不失为一条出路吧。这年11月26日,从没有远离过故乡的陈云与亲人依依惜别,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故乡,只身来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 人虽然离开了故里,陈云一路上十分感激当年杜衡伯校长的义举与张子谦老师的知遇之恩,回忆起曾在颜安小学学习的时光及小学培养在自己生命中所占的分量。1921年,从颜安小学毕业已两年的陈云和部分同学集资,为杜衡伯校长树了石碑,并在石碑上刻下自己的名字,以做永久纪念。1955年5月,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云到南方农村进行调查研究时,特地返乡访问了母校颜安小学。1986年,他得知母校希望他题写校名之后,十分爽快地答应下来,欣然挥毫题名。 P6-8 书评(媒体评论) 陈云的女儿陈伟华看完本书稿说:“这部作品浸透着作者的心血、洋溢着创作的激情。在他的笔下,父亲的形象被塑造得有血有肉,可亲可爱。可以说,这部书勾起了我甜美而温馨的回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父亲的平凡与伟大,感受父亲的魅力与真情。我们作为子女的,心底那永不褪色的思念,在这部书中得到回应。其实,父亲本身可以说是一本书,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教科书’——耐读,更耐人寻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