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赞:深庭茂树尽寒蝉,千里赤云翻。龙驾旌旗北狩,问天何日回銮!佑扶新主,雄心铁壁。胡血弥天。金殿高悬双日,西汉明月长天。
于谦,一个血不曾冷,风孰与高的民族英雄,他为什么会卷入皇廷内部的生死争斗?姜正成主编的《两袖清风--于谦》将为您揭开明朝名臣之生死真相。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两袖清风--于谦/中华历史贤臣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姜正成 |
出版社 | 海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朝中措》赞:深庭茂树尽寒蝉,千里赤云翻。龙驾旌旗北狩,问天何日回銮!佑扶新主,雄心铁壁。胡血弥天。金殿高悬双日,西汉明月长天。 于谦,一个血不曾冷,风孰与高的民族英雄,他为什么会卷入皇廷内部的生死争斗?姜正成主编的《两袖清风--于谦》将为您揭开明朝名臣之生死真相。 内容推荐 《两袖清风--于谦》由姜正成主编,《两袖清风--于谦》中所介绍的于谦,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无畏的开端 英俊少年 初露锋芒 朱高煦叛乱 巡按江西 娶妻董氏 第二章 岁寒松柏心 巡抚晋豫 两度太行 轻税减负 为民祈雨 赈济灾民 加强边防 两袖清风 连失亲人 第三章 内忧外患 辅政五臣 王振弄权 北疆不宁 军备废弛 第四章 土木之变 瓦刺南侵 土木之变 英宗被俘 朝堂群殴 流亡生活 与瓦刺谈判 第五章 临危受命 巩固京师 击退瓦剌 英宗南归 第六章 夺门之变 景帝易储 复储之议 夺门之变 第七章 无言的结局 于谦被诛 千古奇冤 清白留世 附录一 于谦诗文选 附录二 于谦年谱 试读章节 宣德元年(1426),汉王朱高煦谋反,明宣宗朱瞻基御驾亲征迅速平息了此次叛乱。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起兵,世子朱高炽镇守北平。而朱高炽的同母亲弟朱高煦则跟从朱棣征战白沟、东昌有功,并在江上之战中突击成功,朱棣曾说“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之后建立储藩府,旧臣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均喜爱朱高煦,时时称其为“二殿下”。明朝永乐二年,朱棣却仍然立朱高炽为东宫,封次子朱高煦为汉王,镇国云南;三子朱高燧为赵王,镇国彰德。朱高煦怏怏不肯去,日:“我何罪,斥我万里。”朱棣不悦,之后太子朱高炽力求谅解,得以暂时居住于京师。之后又请得天策卫为护卫,后又请增加两护卫。 当时朱棣曾命太子朱高炽及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皇太孙朱瞻基同谒孝陵。太子朱高炽体肥重,且有脚病,两边人架着掖部行走,经常失足。朱高煦就在后面说:“前人失跌,后人知警。”不料,皇太孙朱瞻基应声称:“更有后人知警也。”朱高煦于是回顾色变。 太子为人性情仁厚,喜好经文历史,有为人君子的度量。而朱高煦则不肯学习,所以武将均不喜欢他。朱棣曾有多次易储的想法,却也没有实现。朱高煦曾经诬陷解缙泄露皇上易储的话,致使解缙连坐贬至交趾。之后再次诬陷,致使其死于狱中。 永乐十二年,朱棣北征归还,东宫遣使迎迟,朱高煦于是造谣监国,并中伤黄淮等人下狱。永乐十三年,朱棣改封赵王朱高燧到彰德、汉王朱高煦到青州。朱高煦不想去,于是朱棣再次下敕要求其不得再辞。永乐十四年,汉王朱高煦选拔各卫壮健艺能军士随侍。永乐十五年三月,汉王朱高煦因为有罪,改居山东乐安州。朱棣因其所为不法,称其长史史程棕、纪善周巽等不能匡正,皆斥交趾为吏。朱高煦仍然不收敛,在府中私募军士三千余人,不隶籍兵部;纵容士兵在京师内外掠夺,并肢解无罪的人投江;此外杀死兵马指挥徐野驴,僭用乘舆器物。朱棣听闻后,在返回南京时质问蹇义。蹇义不敢对答,坚持称自己不知道。又问杨士奇,杨士奇对答:“汉王最初封国在云南,他不肯去任;之后改为青州,又坚持不行。现在朝廷将迁都北京,他却要留守南京。他的想法路人都能知道了。希望陛下尽早处理,使得其有定所,能够留下永世之利。”朱棣听后默然。 几天后,朱棣又得知朱高煦私造兵器,阴养死士,招纳亡命,及漆皮为船,教习水战等事,因而大怒,当面训话,将其衣冠夺走,挂在西华门内。皇太子朱高炽力求营救,才免去此事。朱棣高声质问:“我为你计谋大事,不得不消除大患。你却仁柔寡断!现在我削去他两个护卫,并处在山东乐安州。那离北京很近,一旦听闻有变,朝夕就可以逮捕了。” 朱高煦抵达乐安后,抱怨连连,却更加着急地策划谋反,太子朱高炽多次写信劝诫,他竟然不听。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驾崩,明仁宗即位。同年八月,召朱高煦赴京。 洪熙元年(1425)四月,明仁宗遣汉王朱高煦子朱瞻圻到凤阳守陵。同年五月,明仁宗去世。六月,太子朱瞻基从南京来奔丧,朱高煦在路中埋伏部队,因仓皇没有成功。同月,太子即位,改年号为宣德。七月,朱高煦陈奏利国安民四事,宣宗对侍臣说:“永乐年间,皇祖(朱棣)经常对皇考(朱高炽)和我说,这个叔叔有异心,宜防备着他。然而父亲对待他非常好。像今天所说的话,果然是出自真诚,看来他已没有从前的想法了。”于是命有关部门执行,仍然写信感谢他。 宣德元年(1426)八月,汉王朱高煦谋反。他派一名官员抵达北京,约英国公张辅为内应,张辅当夜逮捕官员上报朝廷。此后,朱高煦又约山东都指挥靳荣等以济南为应。又分散弓兵旗,令真定诸卫所,尽夺周边郡县畜马。并设立五军都督府:指挥王斌领前军,韦达领左军,千户盛坚领右军,知州朱暄领后军。诸子朱瞻□、朱瞻域、朱瞻埣、朱瞻□各监一军。朱高煦率中军,世子朱瞻垣居守。指挥韦贤、韦兴,千户王玉、李智领四哨。部署已定,伪授王斌、朱暄等大帅、都督等官。 御史李溶在发现此事后上报朝廷,于是宣宗升其为左佥都御史,并派遣中官侯泰赐书高煦,问起谋反事情。侯泰在抵达乐安州后,看到朱高煦傲倨不拜敕,向南面坐。寒暄过后,高煦说:“靖难之时,没有本王拼死拼活,怎能夺取天下,又何来今日之太平盛世!可恨父皇竟听从奸佞构陷,将我徙封于此。仁宗只知对本王施以小恩小惠,全然不顾及兄弟之情,如今侄皇帝又动用祖制威胁本王,老子早受够了!” 言毕,朱高煦抽出随身佩剑,冰冷的剑锋闪电般在侯泰等人面前划过:“本王凭此一剑,横行天下足矣!回去转告你们的主子,立即将夏原吉等奸佞之臣逮捕下狱,否则本王将举兵北上,以靖国难!” 侯泰非常恐惧,只好唯唯诺诺而归。 同月,朱高煦派遣百户陈刚进疏,称明仁宗违背洪武、永乐年的制度,给文臣诰敕封赠,而现在修理南巡席殿等都是过错。又诬陷大臣夏原吉等为奸佞。又给公侯大臣写信,其中言语骄言巧诋,污蔑明宣宗。宣宗叹道:“朱高煦果然谋反了。”于是商议派遣阳武侯薛禄前去讨伐。 大学士杨荣力言不可,称:“皇上难道不知道李景隆的故事么?”当年建文帝派李景隆北上讨伐燕王朱棣,他屡战屡败,最后开门投降。皇帝听杨荣这么一说,一时默然。最终,宣宗决定亲征。 宣宗御驾亲征,带的全是朝中重臣,可临行前还特别指定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于谦也随驾扈行。 为什么要带只有七品的于谦呢?宣宗自有道理。 军队在经过杨村的时候,宣宗问从臣:“你们猜测一下朱高煦会出什么计谋?”从臣对答道:“乐安城很小,他们会首先取济南为老巢。”又有人称:“他们肯定不愿意离开南京,现在已经率兵南去。”宣宗称:“不对。济南虽然近,但是不好进攻;听闻大军抵达,亦没有空闲进攻。护军家都在乐安,不肯抛弃家小南走南京。朱高煦虽然表面强大,但内心胆怯,临事狐疑,辗转不断。现在敢谋反的原因,是因为轻视我年少刚立位,众心尚未归附。他又以为我不能亲征,只能派遣大将来,到时候以甘言厚利诱饵就可以。现在听闻我亲征,恐怕已经胆子掉下来了,又怎敢出战!” 宣宗大军抵达乐安城下,命他的叔叔出城投降。朱高煦一看大势已去,只得出城受缚。但他毕竟是输给了自己的侄儿,输了这场仗,输不起这个人;输得起这个人,输不下这口气。所以他投降归投降,但出得城来居然还是死不悔改。 这时候,于谦出场了。 宣宗派于谦到阵前参加受降,并要于谦当众历数汉王朱高煦的罪状。大家这才知道,原来宣宗带于谦随驾扈行,是要他来做“发言人”的。 于谦义正词严,吊民伐罪,滔滔不绝,朱高煦伏地战栗,汗出如浆,连称罪该万死。 皇帝非常满意,赏赐了于谦和随行群臣。 P6-12 序言 于谦,杭州钱塘人,字廷益,号节庵,是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他生于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他的出生地离西湖不远,他死后也葬在这里,供后人瞻仰凭吊。 于谦少年聪明颖异,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永乐十九年中进士。宣德初年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他为官清正廉洁,关心百姓疾苦。任地方官期满回京述职时,他写下“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诗句,意思是,他不拿百姓一根草,也不给权贵送一两银,表明自己廉洁坦荡的胸怀。 正统十四年,于谦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中,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他临危受命,就任兵部尚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卫京师。他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为明景泰帝,断绝瓦剌以英宗为人质、“奇货可居”的企图。 瓦剌兵逼京师,于谦亲自督战,军民同仇敌忾,一举击退之。最终迫使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英宗从此幽居南宫。 几年后,景泰帝病重。朝中的几个投机分子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暗中商议,准备拥英宗复位,史称夺门之变。而他的弟弟朱祁钰已是弥留之际,无可奈何了。 英宗复位,给于谦定下一个意欲谋逆罪,处以死刑。 直到宪宗即位才予以平反,明孝宗弘治二年追授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万历年间,改谥为“忠肃”。 于谦与岳飞、明末抗清英雄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拜谒岳飞和于谦之墓后,曾信口吟出“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的不朽名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