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千古智圣--诸葛亮/中华历史贤臣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姜正成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诸葛亮千古智圣--诸葛亮》由姜正成主编,诸葛亮是一位谦虚谨慎的政治家。“诸葛一生唯谨慎”。这在古代政治家中是十分宝贵的政治品格。他不贪名利,为官清廉,注重品德修养。他身居高位,对子女要求却很严格,一门三代。都是忠烈,可谓难得。

诸葛亮忠于信念、矢志不移的精神。谦虚谨慎、克己奉公的节操,永远值得后人追缅和学习。他运筹帷幄、神机妙算的谋略家形象。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内容推荐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民间传说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算无遗策,用兵如神。那么,诸葛亮的智慧是从何处来的?诸葛亮真有这么神奇吗?

姜正成主编的《诸葛亮千古智圣--诸葛亮》根据史料,详细记叙了他在干戈扰攘、风云变幻的三国时期,辅助刘备、刘禅父子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诸葛亮千古智圣--诸葛亮》全面地展现了他在政治、军事、经济、法制、哲学等思想领域的熠熠光彩,揭示其以“拯世济民”、“兴复汉室”为核心的思想特征及对实践所起的指导作用,从而有助于读者对这位古代伟人的进一步了解。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淡泊明志

生逢乱世

隐居隆中 

躬耕陇亩

第二章 三顾茅庐

徐庶荐贤

三顾茅庐

隆中献策

第三章 联吴抗曹

荆州风雨

牛刀小试

火烧新野

败走江夏

舌战群儒

智激孙权

计挫周瑜

苦肉计

巧借东风

赤壁之战

华容设伏

智取荆州

三气周瑜

第四章 三分天下

进取益州

智取汉中

刘备称帝

刘备托孤

第五章 治理西蜀

儒法并用

致力人和

发展生产

任人唯贤

主客并用

第六章 出师未捷

兴师南征

七擒孟获

北伐曹魏

泪斩马谡

空城退敌

木牛流马

智取姜维

功高不居

火烧上方谷

病死五丈原

魏延之死

流芳百世

第七章 蜀国余晖

蒋琬雅量

姜维北伐

蜀汉灭亡

第八章 善于治军

军纪严明

军事思想

长于巧思

第九章 高风亮节

严于律己

教育子侄

鞠躬尽瘁

附录

《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

《诫外甥书》

《诫子书》

诸葛亮年谱

试读章节

公元181年,当时是东汉灵帝光和四年。七月的一天,在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一户门第不高的家庭里,第二个男孩诞生了,他就是后来的诸葛亮。

诸葛亮祖上原本姓葛,是秦末跟从陈胜起义的将军葛婴的后代,汉文帝时追录其功,封他的孙子为诸县(属琅琊郡)侯。后来其家族由诸县迁至阳都,因阳都先有姓葛的,人们便称其为“诸葛”以示区别,久而久之就习用为复姓了。

诸葛亮的远祖诸葛丰在西汉元帝时候做过司隶校尉,为官清正,“刺举无所避”,在当时名声很高。诸葛家族到了诸葛亮父亲时,家世虽不显达,但多少还有点名望。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做过泰山郡郡丞,叔父诸葛玄和当时名门世族中的高官显宦袁术,以及荆州牧刘表等都有往来。

在诸葛亮幼小时,生母章氏就不幸病故了,上有比他大五岁的哥哥诸葛瑾和两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诸葛均。为了抚育孤息,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大约诸葛亮八岁时,父亲诸葛珪又去世了,一家子的生活也就只有依靠叔父诸葛玄来安排料理了。大约在诸葛亮十四岁那年,叔父诸葛玄被扬州军阀袁术任命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本来太守是朝廷任命的,但当时军阀割据,控制淮南一带的袁术便自行任命太守了。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随同叔父到了豫章。

可是不久,东汉朝廷派朱皓来接替诸葛玄,而且朱皓还带了兵来,准备强行接任。诸葛玄势单力孤,只得匆匆撤离。家乡是回不去了,诸葛玄就带着诸葛亮兄弟前往荆州去投靠老朋友刘表。

诸葛亮少年时期,正处于东汉政治黑暗,阶级矛盾发展,社会动荡不安的时候。其时,政治腐败、黑暗,以豪强地主为统治基础的强势集团,对人民的压榨非常严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他们“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拥有成千上万的奴婢和徒附。广大农民丧失土地之后,多数沦为豪强地主的依附农民。他们除了交纳高额地租和服徭役外,人身也受到地主的支配,如充当家兵等,甚至跟随主人迁徙。农民与地主阶级处于尖锐对立地位。

汉灵帝刘宏(公元168年一189年在位),是一位贪得无厌的皇帝。他专门建造了一个“万金堂”,把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存放在那里,据为己有。为了“大发其财”,这个昏君甚至把各级官爵定出价钱,公开拍卖。他规定,郡守一类的地方官为两千万钱,“公”为一千万钱,“卿”为五百万钱。为什么地方官比朝官的价钱贵呢?这是因为地方官便于直接搜刮民众,赚钱比较容易。更可笑而恐怖的是,有钱的人可以现钱买官,无钱的人可以先期赊欠,以后再加倍偿还。如此一来,买官者上任后,自然会千方百计地搜刮人民,一个个都成了“视民如寇仇,税之如豺虎”的贪官污吏。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皇帝形同虚设。他们一方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强取豪夺;同时又把持官吏选拔大权,滥用亲朋,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堵塞了一大批有品行、有学识的知识分子的仕途。当时民间流传着嘲讽官吏选拔制度的打油诗:“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由此可知,在外戚和宦官把持下选拔出来的官吏都是何等昏庸的人物。

政治的黑暗,社会的动荡,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渺茫,促使一部分官僚和知识分子对时政提出议论和尖锐的批评,贬抑篡权窃国的外戚宦官,褒扬不畏权势忧国忧民的清官廉吏,逐渐形成了所谓的“清议”。这些清议人士,有的以笔墨作刀枪,以言论为武器,抨击宦官,议论朝政,要求改革吏治,有的则利用手中的一部分权力,制裁宦官的党羽。在这种情况下,宦官集团则依靠皇帝的权力打击他们,称他们为党人,将他们下狱治罪,他们有的被杀害,有的被禁锢终身,不得做官,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党锢事件”。

“党锢事件”充分暴露了东汉政治的黑暗,标志着东汉政治危机的加深。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这一年诸葛亮刚刚四岁。

黄巾起义是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首领是张角,他利用“太平道”这—宗教形式来组织起义,在传道治病的掩护下,联络群众,组织人员,进行了十多年的秘密准备工作。很快,起义队伍发展到几十万人。张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后汉书·皇甫嵩传》),作为号召人民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的口号。“苍天”指东汉朝廷,“黄天”指太平道。“甲子”指甲子年(中平元年),在这一年里。如果人民一同起义,推翻汉朝,那就天下太平了。

黄巾起义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他们焚烧官府,镇压贪官污吏,给封建统治者以沉重打击。起义军的主力集中在冀州、颍川和南阳地区,形成对首都洛阳的威胁。为了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以全力对付起义军,汉灵帝宣布赦免禁锢的“党人”,然后选派将帅,征发天下精兵前去镇压。与此同时,各地的豪强地主武装修筑坞堡,对抗起义军,有些则协同政府军向起义军进攻。

黄巾军斗争矛头直指东汉王朝和地主阶级。他们所到之处,焚烧官府,捕杀官吏,夺回被地主豪强霸占的土地,释放被囚禁的群众,开仓赈济饥民。在这支起义队伍中,也有不少劳动妇女参加,她们和男子一样杀上战场,给东汉官军以沉重的打击。农民军的革命风暴席卷长江南北和黄河两岸。在黄巾起义胜利的鼓舞下,各地少数民族也纷纷起来,进行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

不过,和东汉政权相比,起义军在军事力量和整体实力方面都太弱小,再加上起义军分散各地,又缺乏作战经验,终于被东汉统治者各个击破,大部分战士和首领壮烈牺牲。黄巾军主力失败后,其他各地的黄巾军,特别是青州、徐州的黄巾军以及在冀州的黑山起义军,仍然继续坚持斗争,有着很大的影响。

P2-5

序言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今山东省沂南县),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公元207年,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隆中,此后27年的政治生涯中,他出将人相辅佐刘备、刘禅父子,开国建业。为兴复汉室,成就霸业,他立法施度,选贤任能,务农殖谷,发展生产,联吴抗魏,南征和夷,五伐中原,直到54岁病逝于伐魏前线五丈原,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是一位谦虚谨慎的政治家。“诸葛一生唯谨慎”,这在古代政治家中是十分宝贵的政治品格。诸葛亮身为丞相,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中,他深知自己如不谨慎,决策稍有失误,势必误国误民。他主张君主应实行“纳言之政”,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多闻多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了解各方面的情况,这就好像有了更多的眼睛、耳朵,才能看得广,听得全,使人避免失误。

诸葛亮还是一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贪名利、为官清廉、注重品德修养的政治家。他一门三代,都是忠烈,可谓难得。

诸葛亮身居高位,对子女要求却很严格。

诸葛亮起初没有儿子,将他哥哥的次子诸葛乔过继来作为长子。他北伐时,让诸葛乔随军锻炼,和其他将领的子弟一起,率士兵在山谷中押运军需物资。做到与将士们“同甘苦,共荣辱”。诸葛亮自己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他要求子侄也应如此。他给子侄写信要求他们“志当存高远”,要有博大的胸怀,远大的志向,向先贤学习,排除私欲,注意意志情操的培养,抛弃庸俗的东西,把自己锻炼成有所作为的人。

诸葛亮很注意读书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也要求子侄们注意读书学习。他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一个有品德修养的人,应以心静来修养自己,以俭朴培养美德。不清心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没有心情宁静就无法达到深远的境地。学习必须心静专一,才干必须通过学习取得;不学习是无法增长才干的,没有明确的志向是不能成就学业的。

诸葛亮对自己的儿子、侄子教育是成功的。诸葛亮后来又生了一个幼子叫诸葛瞻,在他的严格教育下,诸葛瞻成长很快,成年后当官,为官清正,忠于国家。诸葛亮去世后,在魏军进攻蜀国时,他领兵抵抗,英勇战死。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虽然只有十几岁,也随军作战,听说父亲阵亡,叹口气说:“我父子深受国恩,只因没能及早铲除内奸,以致有现在的战败,而今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说完就骑上战马,冲人敌阵也战死了。诸葛亮一门三代,都是忠烈。

蜀亡之后,诸葛亮的名声反而更大,身价反而愈高。从晋代开始,历代都在给诸葛亮升官晋爵,赐庙加号,使他逐渐被神化。

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对诸葛亮的颂扬,自然有着他们本身的政治目的,但是,诸葛亮忠于信念、矢志不移的精神,谦虚谨慎、克己奉公的节操,永远值得后人追缅和学习。他运筹帷幄、神机妙算的谋略家形象,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5: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