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三百首》精选历代绝句三百首,本书是蔡义江先生从历代绝句中精选出来的,共计307首。摒弃了强调思想性第一、艺术性第二的机械标准,而是尊重诗歌本身的审美规律,以作品本身的诗意和审美作为准的,兼顾该绝句的流传性,知识性。唐代113首,宋代92首,金元30首,清代72首。并加以精要的赏析。所选绝句以历代知名者为主。由此绝句作品综合成就以及发展肪络清晰可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绝句三百首 |
分类 | |
作者 | 蔡义江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绝句三百首》精选历代绝句三百首,本书是蔡义江先生从历代绝句中精选出来的,共计307首。摒弃了强调思想性第一、艺术性第二的机械标准,而是尊重诗歌本身的审美规律,以作品本身的诗意和审美作为准的,兼顾该绝句的流传性,知识性。唐代113首,宋代92首,金元30首,清代72首。并加以精要的赏析。所选绝句以历代知名者为主。由此绝句作品综合成就以及发展肪络清晰可辩。 内容推荐 《绝句三百首》由蔡义江编著。 《绝句三百首》简介:自唐诗体裁大备后,绝句一体,尤其是七言绝句,便有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无论驿站、酒家、胜地、遗迹,在壁上留题者,也以绝句居多。即便是如今多写成顺口溜、打油诗,凡四句头的,也大体可算作这一形式。另一方面,在曲子词兴起、普遍流行于社会之前,绝句也是最初就被采用来做歌唱唱词的最广泛的诗体。这只要看看盛唐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等“旗亭画壁”的故事便知道了。绝句的创作与普及,既与其作为唱词的功能密不可分,也就决定了此种体裁具有易被听众接受的特点,如所写题材是人们常见或容易理解的;语言是浅显明白的,不用生涩难懂的文字;多白描而少用典,尤其是生僻的典故;常用以小见大或以小寓大的手法;景物画面须净化简洁,而忌众多繁杂;事件只选取刹那间的精彩镜头定格,就如摄影作品;要含蓄、耐咀嚼而不一览无余;韵味须悠长,能令人一唱三叹等等。已故恩师夏承焘先生曾有“小、少、了;常、藏、长”绝句六字诀,亦即此意。 目录 前言 唐代绝句 虞世南·蝉 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 李 峤·风 宋之问·渡汉江 王 勃·山中 贺知章·咏柳 ·回乡偶书 张旭·桃花溪 王 维·鹿柴 ·竹里馆 ·鸟鸣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元二使安西 崔颢·长干曲 ·又 王昌龄·从军行 ·出塞 ·采莲曲 王昌龄·长信秋词 ·闺怨 ·芙蓉楼送辛渐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王翰·凉州词 孟浩然·春晓 李白·静夜思 ·渌水曲 ·横江词 ·秋浦歌 ·峨眉山月歌 ·赠汪伦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山中问答 ·望庐山瀑布 ·望天门山 ·早发白帝城 ·独坐敬亭山 ·哭宣城善酿纪叟 ·陌上赠美人 韦应物·滁州西涧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 ·逢入京师 高适·别董大 杜 甫·绝句 ·八阵图 ·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 ·江南逢李龟年 长继·枫桥夜泊 王之涣·登鹳雀楼 ·凉州词 刘方平·夜月 卢纶·塞下曲 李益·江南曲 ·夜上受降城闻笛 司空曙·江村即事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张籍·秋思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柳宗元·江雪 刘禹锡·竹枝词 ·秋词 ·竹枝词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 君子 ·再游玄都观并引 -石头城 ·乌衣巷 ·杨柳枝 ·和乐天春词 ·望洞庭 崔护·题都城南庄 李贺·马诗 ·南园 ·又 元稹·行宫 ·离思 自居易·夜雪 ·问刘十九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大林寺桃花 自居易·暮江吟 李绅·悯农 ·又 张祜·集灵台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又 ·赤壁 ·泊秦淮 ·寄扬州韩绰判官 ·江南春 ·清明 ·山行 李商隐·乐游原 ·夜雨寄北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嫦娥 ·贾生 贾岛·寻隐者不遇 温庭筠·瑶瑟怨 陆龟蒙·白莲 罗 隐-蜂 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章碣·焚书坑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王 驾·社日 杜荀鹤·再经胡城县 韦庄·台城 钱瑚·未展芭蕉 曹松·己亥岁二首之一 陈陶·陇西行 金昌绪·春怨 无名氏·杂诗 宋代绝句 柳开·塞上 郑文宝·柳枝词 王禹偁·清明感事 林逋·池上作 范仲淹·江上渔者 梅尧臣·陶者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欧阳修·画眉鸟 ·别滁 李觏·乡思 曾 巩·咏柳 ·西楼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泊船瓜洲 ·夜直 ·元日 ·登飞来峰 刘攽·新晴 晁端友·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又 ·望海楼晚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 ·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视雷雨,每大雷电, 但闻云中如婴儿声,殊不闻雷震也 ·南园 ·东栏梨花 ·中秋月 ·洗儿戏作 苏轼·题西林壁 ·惠崇春江晓景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赠刘景文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 之舍 ·澄迈驿通潮阁 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又 ·鄂州南楼书事 秦观·泗州东城晚望 ·春日 ·还自广陵 张耒·初见嵩山 孔平仲·禾熟 张舜民·村居 陈师道·绝句 徐俯·春游湖 宗 泽·早发 李清照·乌江 曾畿·三衢道中 李纲·病牛 陈与义·襄邑道中 ·和张规臣水墨梅 ·牡丹 刘子晕-汴京纪事 岳飞·池州翠微亭 吴 涛·绝句 陆游·宿枫桥 ·剑门道中遇微雨 ·花时遍游诸家园 陆游·秋旱方甚,七月二十八夜忽雨,喜而 有作 ·小园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落梅 ·沈园 ·又 ·秋思 ·春晚即事 ·示儿 范成大·州桥 ·四时田园杂兴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小池 ·小雨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初入淮河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朱熹·观书有感 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又 ·过垂虹 翁卷·乡村四月 赵师秀·约客 林升·题临安邸 刘克庄·戊辰即事 叶绍翁·游园不值 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金元明绝句 赵秉文·济源 元好问·论诗 ·又 ·又 ·游天坛杂诗 刘 因·宋理宗南楼风月横披 赵孟頫·绝句 陈孚·博浪沙 萨都剌·上京即事 ·又 杨维桢·海乡竹枝歌 ·又 王 冕·墨梅 ·白梅 高启·田舍夜春 方孝孺·论诗 于谦·石灰吟 李梦阳·经行塞上 边贡·嫦娥 杨慎·沅江曲 唐 寅·言志 文徵明·题画 归有光·颂任公 李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 戚继光·马上作 汤显祖·甲申见递北驿寺诗,多为故刘侍御台 发愤者,附题其后 林古度·金陵冬夜 清代绝句 钱谦益·金陵后观棋 ·丙戌南还赠别故侯家伎入冬哥 金人瑞·绝命词 吴伟业·采石矶 ·一舸 ·出塞 黄宗羲·周公谨砚 方文·竹枝词 归庄-观田家收获 宋琬·同欧阳令饮凤凰山下 龚鼎孳·晓发万安口号 吴嘉纪·绝句 尤侗·闻鹧鸪 毛奇龄·赠柳生 邓汉仪·题息夫人庙 叶燮·客发苕溪 朱彝尊·来青轩 屈大均·春日雨花台眺望有感 陈恭尹·读秦纪 王士稹·再过露筋祠 ·秦淮杂诗 ·真州绝句 宋荦·邯郸道上 蒲松龄·喜雨口号 ·采莲曲 洪异·钓台 孔尚任·北固山看大江 查慎行 ·舟夜书所见 ·晓过鸳湖 纳兰性德·秣陵怀古 曹寅 ·古北口中秋 徐 兰 ·出关 赵执信 ·金陵杂感 沈德潜 ·过许州 顾陈塘 ·砚 厉鹗 ·荆溪道中 郑 燮 ·竹石 刘大榭 ·西山 袁枚 ·谒岳王墓 ·遣兴 ·所见 曹雪芹 ·自题《红楼梦》 赵翼 ·论诗 ·又 敦敏 ·题芹圃画石 永 忠·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 高 鹗·重订《红楼梦》小说既竣题 洪亮吉·悯旱 黄景仁·和仇丽亭 ·别老母 ·新安滩 ·癸巳除夕偶成 ·又 张问陶 ·读《桃花扇》传奇偶题 ·过黄州 龚自珍 ·己亥杂诗 ·又 ·又 高 鼎 ·村居 黄燮清·长水竹枝词 贝青乔·口出咄吟 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康有为·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 有感 谭嗣同·狱中题壁 丘逢甲·春愁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又 ·太平洋遇雨 秋瑾·对酒 苏曼殊-本事诗 ·又 试读章节 绝句①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②,门泊东吴万里船③。 【注释】 ①绝句——原四首,选一。 ②西岭——又叫西山,泛指岷山。岷山在杜甫所居的成都之西,从四川的西北绵亘西南,为全蜀的屏障,终年积雪。 ③“门泊”句:杜甫草堂在万里桥西,临江,所以门外可见有自蜀至东吴万里往来的船只停泊着。 【评说】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杜甫在成都已住了五年。自前年就有东归之意,但因严武再为四川节度使,就未能成行。春天,在成都写了这首诗。 四句小诗,两两成偶,对仗工整;动人春光,有声有色。而“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同出,配搭和谐,色彩尤为鲜明。杜诗善于运用对仗的艺术特色,也于此可见。本来,绝句宜写得流利如话,有自然之致,一般不大全首用对仗,以免板滞。杜诗诸体皆长,于绝句亦有创新,唯成就稍逊律诗、古体。不过,这首绝句却是好诗,其功力不全在对仗,还是“工夫在诗外”(陆游《示子通》)的。小诗回顾两年前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便有东下打算,而今又是一个明媚的春天,却依然在成都淹留。见白鹭上青天,心神与之俱往。在成都住久了,西岭积雪也早已看惯,然对之而依然不厌。一“含”字,好似将窗框当作了画框。将岷山千秋雪景,收入了草堂室内。诗人的心情还是愉悦的。但好风光并不能稍减其东游的愿望,见门前正泊着“东吴万里船”时,怎会不把盼望有一天能出峡东归的心思隐隐带起呢?这些包含着无穷思绪的内容,却流露在诗句之外。 江畔独步寻花①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②,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③。 【注释】 ①原七首,选一。江畔——指锦江之畔。②黄四娘——杜甫邻人。蹊(XI)-路。③恰恰——频频。 【评说】 苏轼《东坡题跋·书子美黄四娘诗》:“此诗虽不甚佳,可以见子美清狂野逸之态,故仆喜书之。”此诗确实算不上杜诗的擅名佳作,但东坡喜其能见诗人“清狂野逸之态”,却说得十分到位。的确,小诗不事藻饰,全以天然风致取胜。有时,为传达赏花时的真实感觉,甚至将用字的平仄格律也抛在一边,比如“千朵万朵压枝低”何难协律?换用“千红万紫”代之即可。但这一改,声律是协调了,见花时的那种惊喜感觉和狂逸之态却不见了。所以,明知之而不顾。后两句作繁花的陪衬,蝶莺虽是常景,而“时时舞”、“恰恰啼”,读来音节却抑扬可喜;“留连”、“自在”,用双声而全无雕绘痕迹。 江南逢李龟年①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②,崔九堂前几度闻③。 正是江南好风景④,落花时节又逢君。【注释】 ①李龟年——唐玄宗时著名歌唱家。安史乱起后,流落江南。唐代宗大 历五年(770),杜甫漂泊湖南时,在潭州(今湖南长沙)相遇。 ②岐王——玄宗之弟李范,爱文学,喜结纳文士。 ③崔九——原注:“崔九,即殿中监崔涤,中书令浞之弟也。”崔涤为玄宗 宠臣,常出入宫禁。 ④江南——古人也称长沙一带为“江南”。【评说】 这是杜甫最后一首七绝,作诗的当年,他病死于湘江船中。这也是杜诗最被诗家称道的绝句,或称为“千秋绝调”(《唐宋诗醇》),或以为即使王昌龄、李白来写,“亦无以过”(黄生《杜工部诗说》)。 作此诗的两年前,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杜甫离蜀出峡,先到湖北,漂流转徙,走投无路。随后进入湖南,在潭州时,遇到了一别四十多年的青少年时期的旧相识、此时也正穷途流落在湘的大歌唱家李龟年,两人相逢,感慨万千,可想而知。 前两句是回忆往昔。那还是“开元全盛日”,杜甫才十四五岁,相识是在极显赫尊贵的豪门大宅。杜甫正初露头角,已为上层的老宿名辈所推重,故得以经常出入这些常人难到的地方。李龟年虽也年轻,然已负盛名,恩遇极隆,自然更是这些皇亲宠臣的座上常客了,故曰“寻常见”、“几度闻”。一“闻”字,已标出他著名歌唱家的身份。至于那些歌舞升平时代之类的话,自不必再说。 后两句说到眼前,是题目的正面。写到“江南好风景”和“落花时节”,粗一看,好像只是为了衬托意外重逢的喜悦,再细心玩味,用“正是”和“又”,乃是为了连接诗的前半:当年,彼此都曾春风得意,而今风景依然,世事却全非了:从玄宗、肃宗到代宗,皇帝已是三朝;从开元、天宝、至德、乾元、上元、宝应、广德、永泰到大历,年号已更换九个了。大唐帝国已辉煌不再,国势日趋衰微;往昔王公权贵们为之倾倒着迷的两位大红人,如今都已苍颜白发、流落江湖,生计艰难。这该有多少深沉的感慨啊!竟不着一字地全寄之于言外,这大概就是此诗广受称誉的原因吧!P54-57 序言 一年前,浙江文艺出版社柳明哗君与我商谈,看能否选编一部《绝旬三百首》,加一点注释、评说,既适合一般古典诗歌爱好者阅读,又对这方面的初学者,特别是中、小学生入门有所帮助,能增加他们的自学兴趣。我很理解、赞同这一想法,表示可以试试看。意向谈妥后,便开始着手工作。但总因诸务冗杂,有时还要跑跑医院什么的,书稿写写停停,进度很慢,一直拖到今天才竣工;能否符合要求还不敢说,但总算舒了一口气。 自唐诗体裁大备后,绝句一体、尤其是七言绝句,便有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无论驿站、酒家、胜地、遗迹,在壁上留题者,也以绝句居多。即便是如今多写成顺口溜、打油诗,凡四句头的,也大体可算作这一形式。另一方面,在曲子词兴起、普遍流行于社会之前,绝句也是最初就被采用来作歌唱唱词的最广泛的诗体。这只要看看盛唐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等“旗亭画壁”的故事便知道了。绝句的创作与普及,既与其作为唱词的功能密不可分,也就决定了此种体裁具有易被听众接受的特点,如所写题材是人们常见或容易理解的;语言是浅显明白的,不用生涩难懂的文字;多白描而少用典,尤其是生僻的典故;常用以小见大或以小寓大的手法;景物画面须净化简洁,而忌众多繁杂;事件只选取刹那间的精彩镜头定格,就如摄影作品;要含蓄、耐咀嚼而不一览无余;韵味须悠长,能令人一唱三叹等等。已故恩师夏承焘先生曾有“小、少、了;常、藏、长”绝句六字诀,亦即此意。这一切都能与编选此书的要求相吻合。此外,绝句还是易成而难工的诗体。一个人有无真正的诗才,往往从其所写的一二首绝句,便能窥见其大半。所以,它也是培养和激发人们诗意敏感性的最好教材。 得柳明晔君相助,凡中、小学语文教学各类用书中所选的绝句,本书全都入选了。也有为了让初学者容易接受而选了的较稚拙的作品,虽不算最出色,但也还过得去,可聊备一格。好在这种情况极其个别,总体上看,都还是历来的名篇佳作。 入选作品,不采用过去极左思潮泛滥时期强调思想性第一、艺术性第二的机械标准。我以为既是诗,便要有诗意;没有多少诗意的作品就不选。一位诗人的作品选多少或选与不选,也不全以其在文坛上的地位高低而定,因为同是诗人,其擅长的体裁也各有不同。还有作者名声虽不大,然其某些诗句或其有关诗的“本事”却广为流传,从知识性考虑,是予以照顾的。从朝代分配看,唐代最重要,占1/3有余,计113首;宋代其次,不到1/3,计93首,唐宋共占全书的2/3。此后,诗便衰落,让位给小说、戏曲,所以宋以后各朝相加,也占1/3。金元明朝,诗坛的复古拟古倾向严重,除个别诗人外,总体成就不高,只选27首。清代诗又有所复兴,且鸦片战争后,社会动荡加剧,反映现实的好作品不少,故选得比金元明多出一倍,计72首。全书共305首,取其成数,称“三百”。 以上考虑是否合适,得凭实践检验,故祈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