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朽的生命画卷/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哈孜·艾买提
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哈孜·艾买提编著的《不朽的生命画卷》既体现了新疆地区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也同时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新疆生活和精神风貌;既有诗情画意般的浪漫主义情怀,又彰显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主义力量;为了增强时代感,多人集中又着重收入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的新人新作,给人以亲切清新之感。

内容推荐

哈孜·艾买提编著的《不朽的生命画卷》是一部饱经深情的回忆录,向读者揭示了一位画家的人生经历,本文用用朴实的语言述说了一段人生,文笔细腻流畅,读来亲切感人。本文用朴实的语言述说了一段人生,读来亲切感人。本书的出版能够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和编辑人才的培养,推动各民族的文学作品译介,推动文学作品的汉文与少数民族文字互译工作。对于读者了解新疆,认识新疆,对于促进民族间的交流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目录

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的春天(代序)

1 我的家谱

2 我的母亲泰莱罕

3 继母古丽妮莎罕

4 被毁灭的幸福

5 牵驴送姐姐

6 给“姥姥”家送货

7 上学

8 浓厚的绘画兴趣

9 出天花

10 在喀力学堂学习

11 对书法的兴趣与爱好

12 去呼勒佳上学

13 父亲的朋友们

14 患伤寒以后

15 游园

16 继母的赌徒弟弟

17 洪水冲毁了古再尔的房屋

18 小神巫

19 “神仙”

20 “圣墓朝拜”时卖杏子

21 膜拜

22 说书人的场所

23 唱民谣的艺人

24 秃子穆罕麦提

25 赌博

26 算命先生

27 “圣墓游览”中的一些事

28 解放军到了

29 期待

30 父亲从伊宁回来了

31 麦场上的烦心事

32 离家出走

33 图尔迪阿訇师傅

34 白杨树下的赌场

35 学习做毡靴

36 当了三天轿夫

37 在巴楚打工

38 脚掌上的疮疤

39 赶到皮恰克松地

40 星期六的狩猎

41 灭杀野猪

42 月夜遇野猪

43 胡杨林里见尸骨

44 给屠夫当伙计

45 没有上假毛拉的当

46 给粮贩子赶驴

47 在新城里的七天

48 馕房里的痛苦

49 夜市里偷馕的贼

50 在阿克苏师范上学

51 离开馕房当小贩

52 我被骗了

53 命运依旧

54 在喀什噶尔师范读书

55 愿望实现了

56 格尔亚佐夫

57 罢课

58 格尔亚佐夫的命运

59 雕塑课

60 父亲和艾米拉伊玛目来看我

61 初见千佛洞壁画

62 读书是学习,体验生活也是学习

63 工作分配

64 结婚成家

65 成家过日子

66 喜得双胞胎

67 离开积极分子小组

68 突然召开的批斗会

69 向党交心

70 把父母接回乌鲁木齐

71 痛失儿子多里坤

72 招生

73 难忘的艰辛

74 专员出面

75 举办阶级斗争展览

76 徒步长征

77 焚书

78 为“九大”准备礼物

79 修饰画像

80 复课

81 拯救库木吐喇千佛洞石窟壁画

82 培养少数民族画家

83 与伊米尔·玉赛因喀孜

84 该死的咳嗽

85 难忘赛福鼎·艾则孜

86 国外印象

87 赛莱恰坎

88 《艾里甫与赛乃姆》

89 《不公正的判决》

90 《清算》

91 《阿曼尼莎罕》

92 两位学者的画像

93 屏风

94 《天山颂》

95 《木卡姆》

96 两幅木刻

97 《农民之魂》

98 我的家

尾声

编后记

试读章节

母亲去世后,父亲为她办完四十祭日,就把继母古丽妮莎罕娶进了家门。继母的父亲艾沙阿訇阔木尔其(阔木尔其意为做煤炭生意的人),母亲赛丽罕,早先从阿图什一个叫布亚麦提的地方举家迁到喀什噶尔托许克达尔瓦孜(托许克达尔瓦孜意为有洞口的大门)被称为古再尔(杏子市场)的地方定居下来,并做起煤炭生意。他们的大女儿古丽妮莎罕先是给喀什噶尔托克扎克镇一个名叫麦麦提块儿头的有钱人当了小老婆,但未生下一男半女。麦麦提块儿头死后,她又成了浩罕乡的有钱人巴斯提阿訇的小老婆,也不曾有孩子。巴斯提阿訇做生意去了伊犁,后来死在了那儿。古丽妮莎罕在那家成了寡妇。巴斯提阿訇巴依与我们邻村,在我母亲去世时,古丽妮莎罕来我们家吊唁,并看中了我们家。从那以后,那个女人立刻找来我们村的阿依姆罕当媒客,设法接近并讨好我父亲。在我父亲进出城里时,她家是必经之路,古丽妮莎罕总要差人在路上迎候,并把我父亲请到她家中歇脚。那时我也只有两岁半,摇篮里的妹妹乌丽叶提才五个月大。就这样,古丽妮莎罕主动嫁给了我父亲,进了我们家的门。从未生过一男半女的这个女人可能是不愿抚养还没吃够母乳、身体虚弱的娃娃。在一个冬日里,继母让我姐姐阿依仙姆罕在屋顶朝阳避风处铺上毡子和褥子,又让姐阿斯姆罕进城买肉,然后又让我顺台阶上了房顶;她却把炉中烧红的火炭倒进取暖用的火盆下面,再把被子叠盖在火盆上,然后把摇篮里熟睡的小妹妹乌丽叶提解下来塞进了火盆,把上面捂严实了之后,锁好房门,拿上她的树脂发胶和梳子之类的东西也上了房顶。她让我姐姐阿依仙姆罕用热水帮她洗了头,又给她的头发上抹了胶脂,梳了辫子,修了眉毛,又让姐姐在她脸上走线去毛,用奥斯曼描了眉,包了海娜,一直没从屋顶下来。这期间,妹妹的哭声也没有传到屋顶。待小姐姐从城里买了肉回来,闻到满屋子都是烤肉味,她发现妹妹并不在摇篮里,于是赶忙掀开火盆上的几层棉被,只见妹妹的双腿已经被烧到了臀部,人也昏死过去。那一天父亲不在家,阿斯姆罕惊恐万状地把房顶上的两个人喊了下来。两天后,小妹妹乌丽叶提归天了。继母古丽妮莎罕说:“这是主的安排,命该如此,是祸早晚都会到来。这事万一传出去,不光对我,对这个家都是个耻辱,别告诉任何人孩子是被烧死的。我怕炉子里的火灭了,孩子会冻着,想着睡在火盆里会暖和些,是孩子自己不老实,掉进火里了。”我父亲也认为“天意不可违,灾祸躲不过”,就把妹妹给安葬了。

这是我从姐姐们和邻居们那儿听来的,那时我还小,后来懂事了,也就亲眼目睹了继母的所作所为,自然也相信那件事是真的了。

继母古丽妮莎罕个儿高,特别的胖,相貌阴冷,鼻子下面有明显的一道绒须。她能说会道,是个一辈子都没生过孩子的泼妇。尽管她目不识丁,但她每次参加婚丧喜宴之时,总要以“我是艾合买提喀孜阿訇的夫人”来炫耀自己,并坐在上座席位上,话不让人。别看她连《古兰经》里的一两段经文都读不好,但却是个信口开河地完成一日五礼拜的“虔诚”的女信徒。她的确胖得出奇,如果没人拉她一把或扶她一下,她绝对站不起来,有时为了站起来,她先是四肢着地,然后用手抓住什么东西,借助外物的支撑才能爬起来。她总是坐在某个地方,不停地使唤我干活。我在家除了往水缸里挑水,给牛羊马驴喂草填料,清理圈舍里的粪便,再弄到屋顶晾晒,给院子里的花浇水,打扫庭院,洒水劈柴等杂活之外,还要干女孩子该干的所有家务。如果母亲准备生火做饭,就会从容地端坐在几层褥子之上,指使我做女孩子该做的一切,先是掏炉灰,然后生火烧茶,茶饭之后还得洗碗刷锅。我还得把面倒进木盆里,端到她面前,由她调好咸淡之后,我再和面。什么搓拌面所需的面剂子、擀包子皮、切面条或包饺子之类的活,全都由我来干。最让我难以承受的还不是做饭,而是饭后收拾残局。

继母还是一个很迷信而守旧的女人,她不顾父亲的不满和反对,一周之内数次前往巴格伊力克村的色丽姆罕教女、布拉克贝希村的阿皮孜教女、都木奴村的毛拉罕、尕力汪村的夏尔瓦努罕大夫和铁木尔巴当村的麦提尼亚孜巫师及其儿子泰外库力巫师等神职人员的家中。尽管她之前只是托许克达尔瓦孜一户煤商之女,但少小时就嫁给有钱人,加之我父亲结交又广,所以她与城里有钱的大户人家的太太们来往甚为密切。她平时很注重个人卫生,生怕那些富家太太们与她拥抱时闻到她身上有汗味而嘲笑她是乡下女人,所以每次出门前她都要洗澡净身,然后头戴假发,还要找专人为她修捡眉毛,脸上走线去汗毛,再让人给她熨烫衣裙。她怕衣服在进城之前落灰,所以总会把衣服叠好放在托盘上,用布包裹好,让村里一个叫托乎提罕的妇女顶在头上,自己骑上毛驴儿,然后让我牵着驴进城。她总是先在雅尔巴格的再娜甫罕客栈落脚。我们会带着两个油馕,两个玉米馕,一把胡萝卜和恰玛古(一种蔬菜)送给再娜甫罕,店家会立刻给我们打开一扇房门。古丽妮莎罕会在那里换上她的礼服,往身上洒够香水后再去做客。

一般的毛驴还驮不了古丽妮莎罕,父亲专门为她买了一头十分健硕的灰驴。买驴时我和父亲一起去了驴市。父亲转遍了驴市,凡他看中的驴,他总要抓紧驴尾往上提一提。有些驴对此毫无反应,被认为是没有气力的驴;如果被人朝上提起尾巴时使劲夹尾的驴,视为力大之驴。有些人也把驴牵到暄土地或沙地,看驴者再吹口哨,驴立刻会撒尿。如果驴的尿压力很大,能在地上尿出个小坑,当属好驴。父亲经过这么一番挑选,最后买下了一头驴。

继母出门之前,我总得把驴身打扫干净,系好驴的鞍具,在上面铺好褥子。我们村里只有这头驴嘴上要上嚼子。我把驴牵到院门外大土台边停下,然后双手紧紧握着驴的缰绳,待继母骑好坐稳,遮好白色面纱后,我这才牵驴出发。她让我在路中间走,而路中间往往是暄土或沙子,在三伏天变得有些烫脚,我光着脚、r,简直无法忍受。路的一边有水渠,靠水渠的那一边稍有些潮气,不那么烫脚,有时我就干脆沿着水渠边走,她便责骂我有意把她弄到水里去,接着就打我。有一回,她用尖木棍扎我的颈部,从颈部流出的血顺着我的肩胛骨一直流到臀部。每次给继母牵驴时,她总要找各种借口,用手中的棍子抽我。我真的无法忍受这种虐待,等姐姐们来我家时,我总会向她们哭诉。姐姐们听完后,流的泪比我还多,还会说起母亲是怎样疼爱我这个独子。那时,我不敢告诉父亲继母是怎样虐待我的。

古丽妮莎罕阴阳两面很有一套。每当家里来客人,或者是我们去别人家做客时,她总是当着别人的面十分客气地叫我“穆罕麦提·喀孜霍加姆”或“穆罕麦提喀孜.麦合苏木”,没人的时候,她立刻改口叫我“没娘的山羊”、“杂种”、“黄猫”、“饭桶”、“拉稀鬼”、“病秧子”什么的。

或许姐姐她们曾跟父亲提起过我的屈辱遭遇,父亲偶尔也会让我和他一起骑在马的后面,去参加一些宴请。他或许是想让我少受一天的罪。在一些读书场合,我会坐在父亲身边,认真听父亲或其他学者读书,诠释或传授学问。小时候我很瘦,脸色苍白,身体也很弱。父亲的同龄人都对我父亲说:“喀孜阿訇,您的独生子应该子承父业,看来他的继母对他并不太好,瞧他面黄肌瘦的样子,您应该亲自关照他才是。”

我父亲有个朋友住在喀什噶尔城雅尔巴格大门的麦草市场。父亲进城偶尔也到他的店里去坐坐。那个人说话总是直来直去,他对父亲说:“我的阿訇呐,茶饭之时多留心这孩子的饭碗里有多少东西,绝不能把孩子扔给那个不下崽儿的女人。最好是捉一只刺猬,熬一锅汤,让孩子连肉带汤一起下肚,孩子才会长身体……”P10-13

序言

新疆,中国西部之灵壤,这片多情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众多的古老民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唇齿相依、命运与共、团结和睦、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融合、流血流汗,共创璀璨文明,共同为祖国繁荣、金瓯永固、社会经济文化昌盛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新疆是历史上四大文明的唯一汇聚地,文化多元和文化交流是新疆文化的两大特质。在这块土地上,文学如山泉般汨汨溢出,自然流畅、清冽甘醇。汲取着这块土地精华的新疆各民族作家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的笔,书写这块土地的神奇,书写这块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书写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敏感细腻、宽广辽阔的心灵世界。

在这民族文学的大花园中,各民族创作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以昂扬的民族精神、独特的民族生活,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多民族文学创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融合促繁荣,交流添活力。在现阶段,如何将少数民族作家用母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及时翻译介绍给全国各地的广大读者以至世界各国的读者,如何将汉语文学作品翻译介绍给各兄弟民族,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中影响深远的大事。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是沟通各族人民思想感情的重要桥梁与纽带,传承、交流、融合、创新,现代文化的引领,给盛世中华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带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30卷本的《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以下简称《译丛》)就是献给这个绚丽春天的一束美丽的花朵,它是新疆人民出版总社的国家“十二五”时期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同时又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重大出版工程项目。收录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等民族的母语翻译作品。这是第一部囊括了新疆十几个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集。整套丛书包括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各少数民族文学由民间文学向作家文学转向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与长足进步,同时成长起一支初具规模的优秀的民族文学翻译工作者队伍,向国内读者译介了一大批各少数民族优秀的民间、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文学作品,其中有些作品还经由汉文译本转译为外文,广泛介绍给世界。这对于增进国内外对新疆各民族及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进对各民族繁荣进步的历史进程的认识,进而增进对党的民族政策成功实践的认识,都发挥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过去翻译力量的不足,民族间文化交流不够广泛,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文学的传播和发展。随着国家文化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这种现象逐步得到良好的改善,为少数民族文学翻译提供了契机,奠定了基础。

出版《译丛》,能够深入挖掘新疆少数民族作家,使一大批用母语创作的少数民族作家在继承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与特色的同时,学习和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从而不断提高创作能力、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激活民族文化和促进民族文学的繁荣。

少数民族作家用母语写作,可以原汁原味地反映本民族的生活,得心应手地表达本民族人民的思想感情。但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因为语言的局限,不能有效地传播本民族文化,因此,将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翻译成汉文介绍给读者,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这批翻译作品会成为世界了解他们的一个窗口。对于进一步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在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的同时又加强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跨文化传承,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与和睦、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期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国内图书市场上独具特色的品牌,成为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经典文库”,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评论家和学者们提供有价值的文本依据。

同时,我们还期望《译丛》的出版能团结起一大批有志于从事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专业和业余的作家、翻译家,齐心协力,持之以恒,共同推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繁荣与进步。我们更加期望广大读者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新疆的少数民族,从而使运用母语创作的作家,突破本民族读者范围,走出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为了遴选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我们首先与自治区文联、自治区作家协会、自治区翻译家协会联合,筛选出近20位各民族作家的个人优秀作品和上百位作家的各民族多人作品合集,并集中了一批优秀的翻译队伍,力求在编辑出版30卷作品的基础上,对新疆少数民族母语创作的作家、作品进行深入调研,以掌握母语创作作家、作品、翻译、刊物的状况,进一步完善作品推荐程序、翻译作品的保障机制等工作,使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事业更加有序健康地发展,将更多更好的少数民族母语精品力作通过高质量的翻译呈现给广大读者。

《译丛》的出版能够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和编辑人才的培养,推动各民族的文学作品译介,推动文学作品的汉文与少数民族文字互译工作。对于读者了解新疆,认识新疆,对于促进民族间的交流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译丛》是繁荣新疆文化的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对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少数民族文学翻译队伍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是第一次以新疆少数民族作品汉译本的形式出版,填补了新疆出版业的一项重要空白,也使少数民族作家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党对少数民族的关怀。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策划、编选、翻译出版更多更优秀的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奉献于读者,奉献于社会。我们期待《译丛》一花引来百花开,一同汇入祖国百花齐放的春天。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套丛书使更多的人关注、关怀、关爱少数民族文学这块沃土,使其在共同辛勤的耕耘中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繁花似锦。

后记

《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从策划、组稿、申报、审稿到出版,历时三年,时间跨度长,体裁多样,内容丰富。

《译丛》既体现了各民族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也同时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新疆生活和精神风貌;既有诗情画意般的浪漫主义情怀,又彰显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主义力量;为了增强时代感,多人集中又着重收入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的新人新作,给人以亲切清新之感。

由于出版者和编者水平有限,《译丛》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和批评指正。我们也真诚希望,《译丛》的出版能架起新疆各民族间的心灵之桥,架起新疆和祖国各地之间的心灵之桥。

编者

2013年1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2: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