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郭靓、徐辉、苏欣、李倩著的《微营销》综合阐述微博/微信营销的特点与具体方法,并比较分析了二者的异同及适用场景,操作性强。兼顾了理论和实践。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关注微博,微信所带来品牌和营销效益。本书分析了微博,微信的特点,并总结了微营销的“武器”,最后提炼出企业微营销的战略战术及具体步骤。内容上层层分解,从理论落地到实践,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微营销/转型时代丛书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
作者 | 郭靓//徐辉//苏欣//李倩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郭靓、徐辉、苏欣、李倩著的《微营销》综合阐述微博/微信营销的特点与具体方法,并比较分析了二者的异同及适用场景,操作性强。兼顾了理论和实践。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关注微博,微信所带来品牌和营销效益。本书分析了微博,微信的特点,并总结了微营销的“武器”,最后提炼出企业微营销的战略战术及具体步骤。内容上层层分解,从理论落地到实践,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内容推荐 由郭靓、徐辉、苏欣、李倩著的《微营销》详尽地梳理了微博和微信不同的发展脉络,介绍了企业微博和微信营销的现状、基础功能、方法步骤、攻略定位和对企业的贡献;详细介绍了微博与微信的营销工具与平台,细化到操作层面;每一部分都配合大量鲜活的案例进行了叙述;最独特的是提出了双微协同营销的方法和体系。 本书对从事企业互联网营销和市场营销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从事市场研究的学者专家,都会提供有益的帮助。 目录 第1章 微营销大行其道 1.1 以小博大的微营销 1.2 中国的微营销平台 1.2.1 微博 1.2.2 微信 第2章 微博――从自媒体迈向电商化 2.1 微博营销的武器 2.1.1 基础武器 2.1.2 高级营销武器 2.2 中国微博的三类账号 2.2.1 政务官方微博 2.2.2 企业官方微博 2.2.3 个人微博 2.3 微博营销的方法 2.3.1 让微博营销带来价值 2.3.2 织“脖”巧用小工具 附:有奖转发的设置 2.3.3 官方微博运营的四项基本原则 2.3.4 微博营销五步法 2.3.5 有效微博营销的小窍门 2.4 微博的商业化探索 2.4.1 粉丝头条 2.4.2 粉丝通 2.4.3 微博电商化 2.4.4 微任务平台 2.4.5 话题推广 2.4.6 增值服务 2.4.7 展示广告 2.5 优秀微博营销案例 2.5.1 小米手机 2.5.2 DELL 2.5.3 蔡文胜 2.5.4 快书包 第3章 微信――私密社交工具带来个性化服务 3.1 微信营销的武器 3.1.1 漂流瓶 3.1.2 摇一摇 3.1.3 附近的人 3.1.4 扫一扫 3.1.5 微信公众平台 3.2 微信公众平台专题 3.2.1 微信公众平台的注册 3.2.2 微信公众平台基础设置 3.2.3 微信公众平台高级设置 3.2.4 微信公众平台的多媒体编辑 3.2.5 微信公众平台的数据统计 3.2.6 微信公众平台接口 3.2.7 微信公众平台小结 3.3 微信营销的主流模式 3.3.1 会员制营销 3.3.2 工具类营销 3.3.3 内容类营销 3.4 微信营销方法论 3.4.1 微信营销四步法 3.4.2 微信营销的四大关键点 3.5 微信们的商业化探索 3.5.1 初衷不变的WhatsApp 3.5.2 呆萌搞怪的LINE 3.5.3 誓要分庭抗礼的易信和来往 3.5.4 其他前浪或后浪们 3.5.5 微信们的商业化之路 3.6 优秀的微信营销案例 3.6.1 微信红包 3.6.2 艺龙旅行网 3.6.3 印象笔记 3.6.4 小道消息byFenng 第4章 双微营销的差异化定位 4.1 微博与微信的不同基因 4.1.1 微信靠关系,微博靠信息 4.1.2 微信强关系,微博弱关系 4.1.3 微信更精准,微博面更广 4.2 定位精确还是模糊 4.2.1 社会化媒体的独特优势 4.2.2 社会化媒体要紧抓“受众力” 4.2.3 微博模糊定位,微信精确定位 4.2.4 集中的注意力更有价值 4.3 定位以外的话题 4.3.1 微信兼具销售渠道的功能 4.3.2 微博也可作为微信的宣传平台 第5章 微博和微信协同营销 5.1 网络整合营销是营销大趋势 5.1.1 网络整合营销的特点 5.1.2 网络整合营销的原则 5.1.3 网络整合营销方法论 5.1.4 网络整合营销的主要工具 5.2 微博与微信天然互补 5.2.1 微博营销与微信营销的优势对比 5.2.2 微博和微信协同营销方法论 5.3 微博与微信协同营销案例 5.3.1 星巴克中国 5.3.2 招商银行 5.3.3 广西电信 5.3.4 北京发布 试读章节 1.1 以小博大的微营销 2012年的中国,“微”字大行其道,被称为跨入了“微时代”。在这一年里,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视频,各种小而美的应用和内容纷至沓来。它们满足了大都市一族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迅速获取“信息”和“快乐”的需求,迅速传播开来成为时尚,一时间已经是不“微”不时髦了。而在这一年的春节晚会上,首次出现了微博这一字眼,传递出传统媒体结束了对新媒体的审视与纠结,以及充分利用并相辅相生的强烈信号。要知道,以往每年春晚总要造就许多年度流行词,例如,赵本山老师的“这个可以有”,而到了2014年的马年春晚,蔡明老师的小品已经开始向微博借鉴流行词了,这种逆向发展足见微博对于社会的深刻影响。一时间,新浪微博家喻户晓,人们纷纷登录“发现新鲜事儿”,基于兴趣点建立开放式的零距离对话。2011年腾讯推出的微信在后来成为微阵营中的另一支劲旅,从一对一的对话衍生出一对多的朋友圈、公众账号,成为随身携带的微型交流工具。 人们发现,个人的、微小的声音也有了舞台。在移动互联网赋予的传播与交互能力之下,也能爆发出强大的威力,达到一夜之间街头巷议的地步。 消费者关注哪里,商家的机会就在哪里,这是互联网的眼球经济。在产品极大丰富、营销陷入红海的时代,越精准地把握消费者的注意力和爱好,就越能尽早占领营销的新鲜领地。移动互联网催生的微营销很快应运而生了,而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人们沉浸在交流和发现的快乐之中,获取信息的毛孔是开放的,商家因势利导建立持续性的沟通,将在潜移默化中建立或者重构客户关系,并不断转化和强化,逐渐达到传播和销售的目标。 在网上搜索“微营销”词条,会看到这样一条定义:“是现代一种低成本、高性价比的营销手段。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微营销’主张通过‘虚拟’与‘现实’的互动,建立一个涉及研发、产品、渠道、市场、品牌传播、促销、客户关系等更‘轻’、更高效的营销全链条,整合各类营销资源,达到了以小博大、以轻博重的营销效果。” 从目前来看,对于新兴企业,特别是互联网公司,完全具备了抛弃线下,采取基于互联网的营销新模式,如小米手机销售的巨大成功,已证明了这一点(具体案例在后文中有详述)。而对于普通企业而言,由于能力、成本、人力等原因,目前还不具备建立全流程、全平台微营销的条件,往往采取与现有营销渠道和手段互补和协同的方式来进行。 而且,在所有的社会化媒体中,使用最便捷、最具人气的平台将成为企业最普遍的选择。比如,国内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的用户都有数亿,从功能形态上仍然是最具营销传播和沟通价值的平台。距离《营在微博:企业微博营销实战宝典》(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面世仅仅一年多,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商家顺势而行的互联网营销意识已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就连武汉一位卖鸡蛋灌饼的大叔都开了微博向学生揽生意(如图1-1所示),一条晒、采、买、洗过程的诚信微博在一天之内就被转发1.3万余次。不少学生慕名前来,拿着手机围着摊子拍照发微博,网友们还纷纷留言建议他做个APP开分店推会员制。灌饼叔每天会抽出一个小时阅读、回复微博,摸出了一条朴素的微博营销之路,每天都比以前要多卖近百个鸡蛋灌饼。然而,即使微博火了两年后进入现在的平稳期,仍然有大量商家并没有发现适合自己的微营销精髓,或者羡慕小米式的神一般的成功,或者看到的是参差不齐的拙劣的营销案例。 当今商家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采不采用互联网营销模式,而是在于如何掌握其中的方法,才能够卓有成效。因为试过的都知道,远不是发发帖子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纯技术活儿,招式灵与不灵的个中甘苦只有自己知道,也不是每个商家都有灌饼叔目标的精准性、自身的悟性,以及探索最佳实践的驱动力。 P1-3 序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绝大多数营销组织和机构都面临着同样一个挑战,就是如何转变传统的营销职能及运营手段,使之适应21世纪和全球化市场的新纪元。 ——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E·舒尔茨 移动互联网如大浪淘沙,荡涤着社会各个领域,也不断为市场营销带来新的可能。 “让微小的声音拥有舞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和交互能力,短小的内容也可以爆发出巨大的威力。一两年间,继微博之后,微信迅速崛起,微电影、微商城、微网站等各种微内容和形态也纷纷出现,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形成了新的手段和模式。 消费者在哪里,传播与营销就在哪里,这句话颠扑不破。从原始形态的区域性的口口相传,到今天的无边界的网络传播,万变不离其宗:追踪消费者、建立供给与消费的恰当链接(包括信息与实物的)、完成交易与消费品的获取。而这期间,快速、准确、透明、公平成为供需双方、特别是消费者的集中诉求,微网络、微平台、微内容及它们的融合,使B2B、B2C、C2C更加便捷,使单向传播变成消费者可以参与其中的双向互动与营销,消费者能够充分参与其中、直接体验、相互参考,不诚信者很快就会不攻自破,这也正是新模式的魅力所在。 微信营销会替代微博营销吗?谁是更好的营销平台?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能否相得益彰? 本书作者长期致力于互联网营销研究,跟踪分析了大量的典型案例,并开展相应的实践,试图回答或与读者共同探讨上述问题。希望与大家分享有关成果,并为各界读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随时随地,没有明确的时间,无须苛刻的环境,也无论身份如何,微营销似乎使每个人都能够置身其中,我们能适应这一变化吗?我们在其中又能做些什么呢?…… 李志刚 书评(媒体评论) 《微营销》案例丰富、生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急需的案例与分析书籍,推荐阅读! 刘德寰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教授、博导 《微营销》紧密结合微博等中国社交网络发展及各种微营销事件,向大家展示一个个鲜活的微营销案例,可以说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操作手册,值得认真学习! 杨海峰《通信世界周刊》总编辑 本书作者既精准地判断了微博和微信的特点和定位,又通过丰富生动的案例让一本专业书籍看起来毫不枯燥。《微营销》与之前出版的《营在微博:企业微博营销实战宝典》相得益彰,又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陈士渠公安部打拐办主任全国政务微博第一名 《微营销》一方面告诉了人们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另一方面则从不同的角度深度剖析了微时代的营销策略与操作实务,是一本值得拥有的好书。 何世红国际金融服务集团董事局主席、亚洲金控主席、国摄金控董事长 《微营销》无疑对日新月异的微澳洲、微中国,乃至微世界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这是各类企业乃至所有的创业者急需必备的,值得特别推荐给企业家朋友们! 袁祖文ABC环球集团总裁 《微营销》从实战案例入手,以解剖麻雀的方法为对微营销感兴趣的商家和读者提供了教科书,也提供了融入微时代的魔杖,真心推荐这本实用的书! 颜兵瑞思集团总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