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少年科普作品最精品书系》精选了散见于各报刊杂志的科普文章精品,是新时代科普作家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它集众家之所长,为我们勾画出全新的宇宙、广袤的大地、神奇的兵器、多姿多彩的动物植物等。
本书是陈天昌、蒋捷卿主编的分册《非凡的天文地理(宇宙大爆炸的余波)》,该书通俗有趣,深入浅出,紧跟时代发展,版式新颖活泼,使少年读者们在不断汲取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非凡的天文地理(宇宙大爆炸的余波)/中国优秀少年科普作品最精品书系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作者 | 陈天昌//蒋捷卿 |
出版社 | 晨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优秀少年科普作品最精品书系》精选了散见于各报刊杂志的科普文章精品,是新时代科普作家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它集众家之所长,为我们勾画出全新的宇宙、广袤的大地、神奇的兵器、多姿多彩的动物植物等。 本书是陈天昌、蒋捷卿主编的分册《非凡的天文地理(宇宙大爆炸的余波)》,该书通俗有趣,深入浅出,紧跟时代发展,版式新颖活泼,使少年读者们在不断汲取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内容推荐 少年读者们,无论你们将来是否从事科学工作,不断地汲取知识是科学素养的基础,而基本的科学素养则是陪伴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天使。 陈天昌、蒋捷卿主编的这本《非凡的天文地理(宇宙大爆炸的余波》收录了关于天文和地理方面的科普文章精品,排版新颖活泼,使我们在阅读时更多地受到美的熏陶。 目录 天文 地球与月亮 天文台的日日夜夜 21世纪始于哪年 杨利伟在太空没看到长城事出有因 氦3是个宝 月宫有多少 太阳——人类能源的希望 哥白尼和现代天文学 类星体:天文学中的一大难题 宇宙大爆炸的余波 天文、历法方面的几个问题 太阳戴上“黑面具” 倾听外星的呼唤 地理 山区建设必须注意泥石流的危害 恐龙不“恐” “莫凯郎邦贝”是活恐龙吗 海洋与能源 亲历“魔鬼城” 西双版纳的大雾 天都峰目睹“佛光”记 为什么天空中的云有各种不同的颜色 面对气候变化的思考 气象万千 试读章节 人和动物都要吃食物,食物是什么东西?一位科学家曾形象地说过:“食物……就是太阳光线的罐头食品。” 谁见过这种“罐头”? 你吃的馒头是面粉做的,面粉是小麦磨成的,小麦是在地里生长的。要是把小麦种在一间黑屋子里,即使有充足的水和肥料,它也结不出麦粒来。只有在阳光下,它才能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素的帮助下,变成碳水化合物,就是我们吃的食物。可见,食物只不过是把太阳能贮存起来而已。 “可是我吃的肉就和太阳无关!”有的小朋友会这样说。 你别忘了,牛要是不吃草,它也无法长大。而草呢?还是靠太阳生存。 不仅是吃的食物,就是用的煤和石油,也是太阳光线的“罐头”。煤和石油是古代的植物、动物变来的。因此,追溯其源,它们的能量还是来自太阳。 “我可以用风力发电、水力发电,不烧煤,也不用石油。” 江河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来自天上的雨水和雪水。正是天上的太阳把海洋和陆地上的水蒸发,变成云,云遇冷,水汽凝结才变成雨雪降到大地,汇集到江河形成了水力。而风呢?那只不过是地球上空气的流动。由于地球上有高山、平原、沙漠、湖海,它们接受太阳辐射的能力和多少都不同,因而各地的温度也不同。温度不同,气压也不同,大气便由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流动,这就形成了风力。 你看,风力和水力也是来自太阳。 地球上除了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外,几乎所有的能源都直接地或间接地来自太阳。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生存的历史,就是利用太阳能的历史。只不过人类对这种利用在过去很长时期是不自觉的。 第一个有意识地利用太阳能的是谁呢? 是我们中国人。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代,就有“阳燧取火”的记载。阳燧,是用青铜做的凹面镜,它可以把阳光聚集到一点,点燃艾绒之类的引火物。这就是现代太阳能聚光器的鼻祖。 在西方,也有“着火的镜子”的记载。那是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在公元前214年用太阳能袭击罗马船队的故事。传说他做了一些很大的金属凹面镜,并把它们擦得雪亮,在岸边排成一列。阳光通过凹面镜的反射,聚集到远处一点,就可以把在航行中或停泊在港口的船体和帆缆点燃起火,以致使罗马船队溃散。 在以后漫长的年代,太阳能应用最多的地方还是在农业上:晒干谷物,温室里种菜,以及蒸发海水制盐等等。 第一台太阳能水泵是法国一个工程师在1615年发明的。 第一个太阳灶是瑞士一个学者提出的。 第一台太阳能发动机是法国一个教授在1860年制造的。1878年又在巴黎展览会上用太阳能造出了第一块冰。 第一座太阳能采暖房是美国人在1882年建造的。 然而,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廉价而丰富的煤和石油把太阳能利用打入了冷宫。 1千克煤可以发出7000大卡的热量,1千克汽油可以发出11000大卡的热量,而收集1平方米面积上的阳光一天最多才有4000~5000大卡的热量。煤和石油开采、使用都比较方便,而太阳能利用必须要有庞大而昂贵的收集器。随着蒸汽机、内燃机技术的日趋完善,煤和石油的大量使用,太阳能逐渐被人们遗忘了。 世界进入了20世纪70年代,情况发生了变化。能源危机席卷了西方世界。 1973年10月,中东爆发了战争,阿拉伯国家一度停止了对一些国家的石油供应。城市的夜晚一片黑暗。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熄灭了,“繁华”的景象突然消失。生产急剧下降,工厂倒闭,工人被解雇。飞机停止了飞行,汽车要人拉着走。旅馆里没有热水,公寓里冷得叫人发抖。物价开始上涨,人们惊恐地抢购物品,小偷乘机大肆抢掠…… 这就是能源危机对西方世界造成的后果。由此引起人们很大的忧虑。因为世界上煤炭和石油的贮备不多了。有人悲观地估计,美国本土的石油只够开采7年,其他地区适合经济开采的石油也只够开采27年,至于煤,也不过开采300年…… 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在人们的面前:当代文明而繁荣的世界是否要回到原始社会去? 答案是否定的。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地发展的,能源的组成也是不断地变化的。 新能源的寻找开始了。 被人遗忘的太阳能重新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取之不尽,无污染,不需运输。 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为太阳能的广泛利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太阳电池最初被认为是昂贵的、技术复杂的尖端产品,只能用在人造卫星上。1973年,用它生产1瓦的电力需200美元,5年后就降为11美元,下降了近20倍。如果今后再下降20倍,就可以和火力发电、原子能发电竞争了。那时候,什么地方盖新房,再也不用架设输电线,只要在屋顶上铺上几块太阳电池板就可以了。 目前,在太阳能利用中应用广泛、前途远大的是太阳能热水器、房屋采暖和空调、太阳能发电等方面。在日本,1969年已有260万套热水器在工作;在澳大利亚,全国400万户居民有5万户都是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在美国,已有5000户住宅安装了太阳能暖气或冷气设备,1万千瓦的太阳能电站即将建成。为了进一步利用太阳能,日本首先制订了“阳光计划”;美国政府从2000年开始,全部能源需要量的四分之一就由太阳能供给;瑞典也发表了雄心勃勃的“太阳瑞典”计划,要在2015年用太阳能取代超过耐用年限的原子能电站……目前,世界上有类似计划的国家已有63个。 展望未来,太阳能利用的前景无限光明。煤和石油终究有一天要耗尽。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原子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热能、氢能等等。然而,只有太阳能最为巨大、丰富,可以与太阳“同寿”。 太阳能除了直接变成热能、电能,供我们使用外,还可以转换成生物能、化学能等。其中最诱人的要算是太阳能制氢了。 氢是一种理想的燃料。1千克氢燃烧放出的热量是28900大卡,大约是煤的4.1倍,汽油的2.6倍。氢又是一种十分“干净”的燃料,它燃烧后生成水,既无废气,又无灰渣。 可是,制取氢要消耗巨大的能量。要想生产相当于目前全世界天然气产量那么多的氢,就必须倾注目前全世界所有电站发出的电力。然而,地球上接收到的太阳能,不是相当于全世界发电总量的数十万倍吗? 可以用太阳电站提供的电能来电解水制氢。 可以用太阳能聚光器产生几千度的高温把水直接分解制氢。 也可以用一种特殊的催化剂把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分解制氢……P28-31 序言 几百年前,愚昧还在横行的时候,一个人只要有信仰(并不需要科学),就可以浑浑噩噩地活着。他们不需要知道地球的方圆,人口也没有多到需要杂交水稻来养活,更没有人在他们的食物里添加三聚氰胺和瘦肉精。至于电灯电话、火车飞机,那都是天上的神仙才可能拥有的神奇法术。 然而在今天,没有基本的科学常识,我们寸步难行。 我们的世界离不开科学。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的生活学习,都以一定的科学素养为基础。而科学技术的神速发展,知识的高速膨胀,使我们科学素养的维护变得相当重要。单靠我们在学校学习的自然、物理、生物、科学等基础课程,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我们需要从报纸、书籍中登载的科普作品中汲取新的养料。因此,如何把那些好的、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优秀科普作品精选出来,就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难题。 《中国优秀少年科普作品最精品书系》就是一套迎难而上的、全面提供这种营养的新书系,也是一种新尝试。首先,书系中精选散见于报章杂志的科普文章精品,是新时代科普作家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也就是说,它集众家之所长,为我们勾画全新的宇宙、广袤的大地、神奇的武器、可爱的生物等;其次,本书系是专门针对孩子们选编的,因此有通俗有趣、深入浅出的特点;第三,书系中选编的作品大多是最近几年的新作品,可以说,它是我们在科学的高速列车上翩翩起舞的领舞者;第四,本书的排版新颖活泼,使我们在阅读时更多地受到美的熏陶。 我们相信,科学是美的,这种美是可以用好的科普作品来展示的;同时,在一个科普高手的笔下,科学也是简单的,是可以为一般大众所了解的。我们希望少年读者们能从本书系中看到这两点。 少年读者们,无论你们将来是否从事科学工作,不断地汲取知识是科学素养的基础,而基本的科学素养则是陪伴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天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